#越南取代中国成耐克最大制造国#
老话题了,制造业外移把很多人吓得不轻,但细究起来,想取代中国的产业地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们也太小看中国的实力了。

我们都知道,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低端制造业利润很低,有“一亿件短袖换一架飞机”的说法,所以基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都会把不太赚钱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去,比如说:

50年代美国把纺织和钢铁产业转移到日本。
70年代日本把玩具和服装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
90年代中国又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低端产业。

基本一个国家从承接低端制造业到转移低端制造业,经历的时间大概也就是20-30年之间,因为随着20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用人成本会直线飙升,而资本是趋利的,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就会自动把这些产业转移到用人成本更低的国家。

所以我国自从2008年之后,就出现了制造业外移的现象,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搬离中国,前往东南亚和印度,到了2019年的时候,孟加拉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越南成了耐克最大的鞋类生产基地,当时无数人在网上叫衰,说中国也会出现产业空心化,说随着产业的不断外移,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不保之类的话,基本就是对前途非常悲观。

当然,他们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因为和美国、日本情况不同的是,美国日本是在拥有了优势高端产业之后,才开始淘汰落后产能的,比如说美国自己有汽车、航天、电子产业,日本也发展起来了汽车和电子产业,更重要的是,美日两国人口都比较少,依靠这些高端产业足以解决大部分国民的就业问题。

但中国不一样,第一,我们的产业转移出现在我们的产业升级尚未完成之前,我们没能建立起系统的高端制造业盈利群,也就是说,我们国内还不能稳定地提供大量的高收入岗位,比如说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感觉高收入的工作很难找。

第二,我国的人口数量比日本和美国多太多了,就算完成了产业升级,能不能彻底不依靠低端制造业?我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低端制造业是绝对不能彻底转移出中国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嫌工厂里面一个月3000多的工资低,所以叫嚣着应该关闭这些工资低的工厂,但是我告诉你,就拿我的老家湖北来说,如果现在有人能提供100万个工资3000的工作岗位,整个湖北政府都会把你供起来。

所以,把大量的低端制造业彻底搬出中国,至少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沿海地区看不上的那些低收入岗位,在中西部地区,可能就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因此,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就能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家正在积极引导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落户郑州。

除了这种跨省份的搬迁之外,各省内部之间也在进行产业重新配置,比如说我的老家湖北,从好几年前开始,就有大量的服装厂、化工厂从武汉市区搬到周边县市,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为武汉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第二,为周边县市解决就业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政府还是很有前瞻性的,知道要阻止制造业外迁的这种趋势,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主要有两点:

1.制造业外迁是一种时代趋势,随着用人成本的上升,资本会自动去到用人成本最低的地方,国内工资3000嫌低,越南工资1500,孟加拉国工资1000都能满足,你是老板,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所以,强如美帝,天天喊制造业回流,有用么?

2.低端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工资比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提升收入的需求很大,所以政府一方面是要保住制造业,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提升老百姓收入,这项工作确实不太好做。

前面我说当下我国一个重要问题是: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听不懂,我用更通俗的话和你讲:

1. 没有了低端制造业,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2. 保留了低端制造业,如何稳步提升老百姓的收入?

你先不要着急说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我很清楚,只是为了告诉看不清时代局势的朋友一个道理——在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难的!毕竟关系到14亿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只能不断摸索,最终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1. 低端制造业到底保留多少?

2. 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国内哪里?

3. 高端产业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崛起?

我们总说现在是转型期,是改革阵痛期,其实就是因为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一方面高端产业还没崛起,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低端制造业外移,所以放大了国内的就业问题,才让很多人感觉到日子不太好过。

特朗普之所以在2018年发起贸易战,其实就是看准了我国的这个挣扎期,所以想通过贸易战进一步放大我们国内的问题,事实上他的目的也达成了一部分,虽然美国自己国内也承受了损失,但由于贸易战的影响,2019年中国南方的工厂可以说是经历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如果你家里有做生意的,你随便找个人问问就清楚了。

本来这种局面会困扰我国很长时间,没想到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疫情爆发了,印度、东南亚工业体系瘫痪,全世界75亿人的需求却没有消失,所以大量的工厂开始搬回中国,中国以一国之力供应全世界,及时的遏制住了制造业外移的这种趋势。

而且疫情已经爆发了接近2年了,现在东南亚和印度还在不停地传出这样的消息:

越南停产,上亿双耐克鞋无法交货。

东南亚发生罢工游行,工厂无法开工。

印度疫情期间产品不达标,买方拒绝验收。

如果你是全球的资本投资人,你会怎么考虑自己的投资方向?

而且除了疫情的影响,中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是标题说的杀手锏,那就是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

前段时间北京周报社的《对话太平洋》节目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个来自欧美的嘉宾直言:“中国劳动力可不便宜,比印度尼西亚、越南贵多了,比印度和孟加拉也要贵,很多外企之所以选择留在中国,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十分发达;第二个原因是制造商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原材料、组装厂、零部件销售集群化,极大的降低了整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任何一家厂家,想单独离开这个产业链都很困难。”

也就是说,很多人只看到工资成本,觉得印度工资1500,中国工资5000,所以外资必然选择印度,但是很多人不清楚,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成品,中间有很多复杂的步骤,可能会涉及到100个原材料供应商,200个加工厂,300个组装测试工厂、以及10个品牌销售公司,在中国,这条产业链也许全部集中于珠三角或者长三角,所以从运输到各厂之间沟通都十分便捷,极大的降低了中间成本。

可一旦其中有一个工厂转移到了印度,运输成本和信息沟通成本就会直接翻倍,花钱多是一回事,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产品的交付,所以即便中国人工成本更贵,但很多外资企业依然愿意留在中国。

有人说,那难道越南和印度就不能把整个产业集群都学过去么?

首先,中国是14亿人口,其中至少有10亿人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业化人口,比整个东南亚的人口都多,越南一个国家承接不了中国的产业链。

第二,印度人口确实够多,但是基建落后,国内文盲多,而中国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向社会输出了超过1亿的大专以上文凭的高学历人才,而且中国每年还在源源不断的诞生新的工程师,这种人才供给速度,印度短时间内不可能跟上。

所以,东南亚和印度想彻底取代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绝对不是三五年能做到的事,如果你有过研究,就会发现,我国转移到越南的产业基本都是像服装和鞋子这种工序简单的产业,一旦工序复杂,比如说手机电脑,这种会涉及到几十家不同厂家配合的产业,越南就承接不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可以高枕无忧,疫情的出现的确为我国争取到了几年时间,但这种局面不会永远存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引导低端制造业向我国西部转移,帮助我国尽快走出现在的挣扎期,等到有一天我国完成了新的产业布局,整个局面都会焕然一新。

很多人总是担心印度会不会在承接产业之后崛起,我说实话,等到印度制造业发展起来的那一天,全球可能已经出现了新的科技革命,或者人工智能已经大规模普及,到那时候,20亿印度人可能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负担。
#微博新知博主##我国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航海王热血航线船长派对# @航海王热血航线刺激的战斗系统也可以让玩家感到热血沸腾。不管是PVP还是PVE,每个角色都拥有多个技能,招式还原了动漫中角色的常用技能,而每个角色的技能又分为普通攻击、普通技能、追加技能、奥义技能、究极奥义技能、激斗技能、友情技能、爆气技能,多种技能形式搭配就拥有不同的玩法,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

一直存在的争议声音。实际上,在《第一炉香》正式上映之前,无论是对选角的各种质疑、还是对宣传策略的诸多不满,关于影片的争议几乎超过了对影片本身的关注度。而这些争议声音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直接体现在了影片的市场表现上。上映首日,《第一炉香》仅仅获得了5.2%的排片占比,不及同期竞品影片《不速来客》的一半;到了上映次日,《第一炉香》的排片占比也依旧比《不速来客》低。同时,从猫眼7.3分、淘票票7.5分和豆瓣评分5.6分来看,《第一炉香》的表现也不算尽如人意。对于许鞍华执导的《第一炉香》来说,影片改编自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又有着王安忆、杜可风、坂本龙一等强大幕后阵容助力,市场和大众有着并不算低的期待值。但影片如今的市场表现成了这般田地,实在是让人有些不能接受。不过,《第一炉香》会获得这样的市场表现,其实是意料之内的结果。除了影片有着较为清晰的张爱玲、许鞍华文艺元素,本身在下沉方面有劣势之外,《第一炉香》一直以来的争议导致了核心受众圈层的分裂,以及被短视频营销吸引而来的受众群体对影片内容有所失望,都不利于影片的进一步下沉。01 影片内容的下沉“壁垒”针对影迷群体的内容。实际上,对于《第一炉香》来说,影片内容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属性——这是一部文艺气质突出的小众圈层电影。一方面,《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原小说本身有着张爱玲较为浓厚的文艺标签。因此,改编而来的《第一炉香》很难完全抛弃这种文艺属性,将张爱玲笔下的痴男怨女大改特改,就拥有了第一重文艺气息。另一方面,执导《第一炉香》的导演是许鞍华。而回看许鞍华的导演履历,许鞍华曾经执导过《桃姐》《黄金时代》等多部优质文艺影片,她身上也极大程度上有着明显的文艺标签,这也给《第一炉香》添加了另一重文艺气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部小众文艺片,《第一炉香》更偏向于影迷群体,内容本身就与普通大众之间存在着一层隔阂。这也意味着,仅仅是在内容层面,《第一炉香》就有着不小的下沉劣势。不仅如此,《第一炉香》上映的当下电影市场并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活跃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一炉香》想要借助大盘热度尽可能地拉动自身的市场表现,基本上不会收获尽如人意的结果。再加上,如今的国内电影市场正在面临着高频观影用户流失的问题,而低频用户对于影片的选择必然会非常“谨慎”。一部有着明显文艺属性的“非类型片”,想要彻底获得下沉市场的青睐,就需要找准自己“口碑突出”的优势。一旦影片的口碑优势不明显,那么电影过重的“文艺”属性就成为了电影下沉的“壁垒”。02 选角争议,“墙内着火”核心圈层出现了对立。可以看到的是,关于《第一炉香》选角的质疑声音,从官宣初期以来一直没有消失。而到了影片上映之后,这种声音也没能得到太多的缓解,反而陷入了更为两极分化的局面里。最开始,不少书迷对于《第一炉香》的彭于晏版乔琪乔和马思纯版葛薇龙并不满意,认为并不怎么符合原著中的人物角色;而到了映前阶段,《第一炉香》的官方发布了不少映前的短视频营销物料,“乔琪乔应该是风流混血,不是油腻版闰土”等负面评价也一度占到了上风。《第一炉香》上映之后,影片依旧走在充满争议的路上。在豆瓣的观后短评中,关于选角不妥的评论字眼还是较为常见,其中“感觉他俩不在调情,而是彭于晏在跟马思纯说私教安排计划”等评论获得了几千的点赞数。与此同时,豆瓣的观后短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与上面形成对比的是,“彭马的整体表现比预告片看到的好很多”、“角色没有过多违和”等不少四星五星评价。问题在于,《第一炉香》在选角方面获得了诸多争议,这些以负面为主的声音,几乎已经压过了市场和大众对影片内容的关注度,带给影片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而想要在影片上映之后尽快推翻之前选角争议留下的低印象分,也不是一件易事。此外,对于《第一炉香》来说,影片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选角非议引起了核心受众圈层的两极分化,这并不利于影片挖掘更多的下沉市场。毕竟,影片想要进行下沉,需要的是从核心受众圈层辐射到更多受众群体,《第一炉香》失去了有利的基础支撑。03 “文艺向”下沉,只有口碑一条路放弃了高口碑的穿透力。眼下能够确定的是,尽管短视频营销的确对影片的下沉市场有着不错的提振能力,《第一炉香》重点采取的短视频营销手段,也没能为影片实现更多的市场表现带来多少正面作用力。从结果来看,《第一炉香》的情感营销策略,确实让影片的整体平台热度有了一定规模的提升,抖音官方账号累计获赞488.9万,也曾进入过抖音电影榜前三。但这样的数据并没能转换成影片的物料传播度和想看涨幅,截至目前为止,《第一炉香》想看人数的当日新增最好成绩是7550人。究其根本来看,目前以短视频渠道为主的营销宣发策略,其实更加适合强类型的影片和强情感的影片,比如《我的姐姐》《前任3:再见前任》等更容易利用情感话题带动观众的影片,以及《唐人街探案3》《长津湖》等类型特征更明显、更易下沉的影片。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炉香》既没有那种容易引起大众共鸣的情感话题,又没有那种能够带动观众讨论的突出类型看点和亮点,也就不适合这种以下沉市场观众为攻克目标的营销方式。至少,《第一炉香》并不是一部普通大众都能够看得懂的文艺爱情片。实际上,《第一炉香》在营销宣发方面遇到的争议,与《地球最后的夜晚》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了“一吻跨年”的浪漫口号,为这部毕赣个人风格十足的文艺片吸引来了不小的下沉市场观众群体,但审美水平有限的观众最后却被文艺范十足的内容浇了盆冷水,直接影响到了影片的市场表现,更让影片遭到了口碑反噬。《第一炉香》如今也出现了这种营销错位的问题,无疑再次提醒了接下来的类似影片,要慎用短视频的情绪营销手段。毕竟,这类影片的核心受众偏向于影迷群体,情绪营销针对的是下沉市场观众,由此带来的观众难以成为这类影片的目标群体,更不用提破圈。那么,对于以《第一炉香》为代表的这类文艺爱情片来说,营销宣发策略需要以影片内容为主,尤其是需要把握住影片本身的高口碑穿透力,借此发酵来吸引更多核心圈层受众之外的观众群体,这才是这种小众影片更为合适的破圈之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嘉羿[超话]##嘉羿0714生日快乐# #嘉羿出道100天快乐# 亲爱的嘉羿先生: 这是一封送给21岁的你的生日信,生日快乐 认识你已经6个月了,
  • 大木儿童最复合型维生素和钙(草莓味咀嚼糖)!❤️这个真的好吃啊,大人小孩都爱吃[偷笑]专门儿童设计的维生素补充品,含标准儿童份量的维他命A、B族、C、D、E、钙
  • #崔胜铉,我们等你回来# #蚕室美男崔胜铉TOP# 0905 给您浇浇水 小菠萝快快长 长大了好吃你[抱抱] 【top|崔胜铉|top崔胜贤 doomdada】
  • 要明白什么是喜欢一个人什么是爱一个人。喜欢就像是你看见路边有一朵非常美丽的花,喜欢的人就会把它折下来,拿在手上玩弄闻闻花香,等她没有了花香快枯萎了你也就不会喜欢
  • 【来自投稿】波莉·伯根1930年7月14日生于美国,20来岁时以歌手身份出道,并发行过多张音乐专辑。之后活跃于音乐剧舞台、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1953年,她登
  • SH➡️WH➡️SZ➡️DL➡️BJ➡️NJ➡️JN➡️NN➡️CS➡️CD➡️CQ➡️TJ➡️WX➡️新加坡➡️吉隆坡➡️DG➡️HK➡️SX➡️TB➡️XN
  • #小妹信箱#那天下班太晚错过了班车,开车的同事说可以顺路载我一程,其实平时和这个同事的交流并不多,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从来没在公司里冲谁大呼
  • 《诗品》之《冲淡》一境所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可移用来
  • 【黄直录】 【47.1】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 先生曰:“人心是
  •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day183 やばやば(yaba yaba)本当ねやば(hontōni yaba)今日は最近2回目の病院に行った(kyō ha saikin
  • #黄明昊[超话]# |#黄明昊Justin篮板青春# 我要送Justin去领奖 ——青春芒果夜打卡王活动 芒果tv年度人气王将在青春芒果夜晚会中获得“芒果
  • 都不是主动的人 但就相信一见钟情 遇到一眼就喜欢的人 我怂恿她 勇敢点主动点[笑而不语] 她比我会套路[哈哈] 而我会把一段时间的积聚的精力付之一炬 这种投入
  • #crisp刘青松[超话]# 最近刘少疯狂营业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乖(dai)巧(bo)的蜜桃松抱枕和刘少身后的毛毯呢?突然想抽个奖,评论+转发抽三个刘
  • 【海淘代购】现货,要得私我! 资生堂发膜230g仅¥69 薏仁水¥69/瓶 资生堂洗颜专科120g仅¥42 DHC橄榄护唇膏¥49/支 参天眼药水金色55,银色
  • 在一个小岛上过夜。她骑电动车载我,由着来自遥远大洋的风把头发吹乱,一番卷袭,我欢喜这又湿又咸的味道。从北到南,从暮色将至到星光点点、一轮月又亮在天的中央,我爱卷
  • 【你有这些想法吗?】1.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2.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面对未来,迷茫得不知所措。3.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彻彻底底醉一次 4.
  • 昨天我家隊長才說完我們是首次、開拓和挑戰的代名詞 今天又有小白痴來碰瓷了[微笑] 對啦對啦你家什麼都第一啦, 啊怎麼前兩天開唱的不是你家是我家? 見識短淺 沒做
  • 【六岁以下免费!乘车优惠不再量身高】#滨海资讯#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儿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 【军品迷件(3):迷彩服配套的帽子】 玩军品,如果不是只收藏常服礼服的玩法,迷彩服总是绕不开的。收了衣服怎么着配套的帽子得来上一顶吧?这位说了,帽子有啥稀有的
  • #济南爆料#【[话筒]#救命萝卜#最新消息:血库紧张,#小一轩急需AB型血小板#】6月19日,救命萝卜得当事人唐绍龙在齐鲁壹点情报站发了一则求助消息,移植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