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入“单身潮”?

据闽南网报道:
福建闽南网旗下账号
对话嘉宾

李银河(社会学家)

张皓宸(青年作家)

李建发(半月谈记者)

综合各地民政部门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年轻群体中“光棍”的占比越来越高。高离婚率叠加低结婚率,让不少人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单身潮”?

在单身群体中,一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一部分人在不婚与结婚之间摇摆不定,还有一些人则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其中,选择主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单身潮争论的背后,乡土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婚恋理念,正激烈地碰撞、交织。

1

单身成浪,离婚成潮

李建发: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是105.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对此,一位女性网友发了一个帖子称,“既然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那我为什么还是单身?”有人调侃,这位网友是被动单身。在当下大量的单身人群中,的确有很多人是主动选择单身的。

李银河:现在应该说面临一个单身潮。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单身潮最早是从北欧出现的,其独居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人口的半数。西欧、北美乃至日本,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日本还属于东方文化,看重家庭,看重婚姻。我国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潮流的影响。

相比起来,中国人还算是爱结婚的。单身人口现在是2亿多人,你算算,占比不到20%。但从趋势上来看,确实有这么一个潮流——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

在传统社会,单身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好多女人是不工作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后,在劳动力市场占到百分之四五十,她有自己独立的收入,就有了单身的可能性。等于说,比传统社会多了一个选择,在传统社会她没得选。

张皓宸:如果说单身分为主动和被动,那我觉得自己,包括身边很多朋友,是主动选择单身的。首先可能是因为眼界的问题。我们这一拨从家乡来北漂、沪漂的人,在大城市见到的东西跟以往很不一样,完全是刷新三观的,我们每天都在见识世界的变化。知识的架构不断更新,已经冲破了“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的观念限制。其次是因为各种爱好。现在生活太丰富了,每天可以有360件让你爱上的事情,感觉好像生活已经容不下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谈恋爱,或者去交友了。

对于被动单身者而言,他们心里渴望恋爱,但可能从小缺乏恋爱教育,缺乏恋爱的情商和智商。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早恋,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就开始催找对象,到了一定年龄还要被催婚。这两者是拧巴的。当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被赶鸭子上架结婚。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像以前经常出去社交,躲在一个App后面就能交友,但社交圈就可能特别固定,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也遇不到新人让你产生感情。加之内卷,很多人工作压力挺大,回到家就更不想社交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想遇见“最好”的另一半,宁缺毋滥。各种现实矛盾叠加之下,很多人被动单身,只能最后安慰自己“爱情都是靠缘分的”。

李银河:从社会学统计来看,在20世纪末我们做家庭调查的时候,单身户也就2%多一点,再后来就12%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一人户占比超过16%。独居比例确实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整个独居人口里,主要就是没有结婚的,也包括丧偶没有再婚的。

李建发:除了不结婚的年轻人之外,那些走进婚姻殿堂的后浪,与前浪相比,对待婚姻的态度也不一样。

李银河:离婚率特别高。离婚率我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离婚的人口在全人口里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千分之几;还有一个叫离结率,就是当年的离婚数除以当年的结婚数。近两年,离结率曾一度高达近44%——也就是说,有100对结婚就有44对离婚。一些大城市都超过50%了,已经很高,真的快直追美国了。

2

一条52赫兹的鲸

李建发:对婚姻的看法,实际上是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可以说仍处在新旧两种观念的争锋、融合之中,许多年轻人的纠结正在此处,既无法完全剥离传统影响,又不想辜负“爱与自由”。

张皓宸:在我看来,爷爷奶奶辈不存在所谓婚恋观,他们就是互相陪伴和扶持。爷爷在田里种地的时候,奶奶去给他倒了杯水,两个人就互相感动了,于是决定结婚。到父母那一辈,往往是先婚后爱,没有太多自由恋爱的机会。我们这一辈,包括80后、90后甚至00后,突然有了自我,结婚这件事就变得好像可以受自己掌控了。我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一路,我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婚恋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该去做的事情。

有个故事说有一条52赫兹的鲸叫爱丽丝,它发出来的声音波长和其他鲸不一样,是别的鲸听不见的,所以它很孤独……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一头与众不同的鲸,在发出一个别人听不到的波段。他们在等待着,有一天能遇见一个跟自己频率相仿、能听懂自己52赫兹的人。

李银河:如果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一点,来看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就会发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爱情在婚姻中、在结婚原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巨变。

在传统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两个人一块儿过日子。进入现代社会,感情因素在中国人的婚姻里越来越重要了。过去感情很不重要,反而能一辈子将就过下去。如今感情变化了、没感情了,那就只能离了。

3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

李建发:前些年,对于丁克家庭晚年养老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如今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似乎也面临同样的质疑——单身一时爽,老了怎么办?

李银河:这涉及养老方式的社会变迁。过去完全是乡土社会,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家庭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过去国人为什么都拼命生儿子?大多是为了养儿防老。如今年轻人可以去婚育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你不需要靠孩子来养老了。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要赡养老人,西方国家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费孝通专门讲过这个事,他说我国是反哺模式,养孩子是一种恩情,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要反哺老人;西方是接力模式,就是生养孩子,孩子长大了就走了,养老推向社会。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区别,也是乡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很多人选择单身,从侧面说明这部分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能够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攒钱,攒够将来去养老院的钱。

张皓宸:现代年轻人排解孤单的方式有1万种,因为孤单几乎伴随我们整个成长历程。所以,年轻人有3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培养兴趣,要在生活中设法培养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积极打拼事业,将来能住更好的养老院;三是交朋友,大概率老了还能陪在身边的,是年轻时认识的这些伙伴。

李建发:很多从农村出来上大学并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如果选择不结婚,就会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银河:我国现在还真是这样,农村基本上还是传统家庭观念。一些人虽然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但一回到家乡的父母身边,父母还是会按老逻辑逼婚。其实,已经在城市安身立命的人,不必过于看重和服从父母的期望。冷静下来理性考虑自己的现实生活,攒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结还是不结、生还是不生……这些都该自己决定。

我觉得未来会有一个大趋势,等城市化的任务完成了,中国基本上就从传统社会、乡土社会里走出来,一部分婚姻家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半月谈
老金:分析原因,找李银河还可以;对症下药,找李银河只能帮倒忙!主要是家庭观念淡薄,个人享乐至上,没有家族传承概念,没有责任担当,只顾眼前乐,不顾老咋养造成的,相关激励措施之外,老金认为主流媒体价值观舆论引导很重要!!!
搜索
37岁剩女忠告
成都剩女比剩男多多少
四川女光棍最多的县
属马和属牛的婚姻如何
上等婚配一览表
外国青年vs中国青年

中国正在进入“单身潮”?

据闽南网报道:
福建闽南网旗下账号
对话嘉宾

李银河(社会学家)

张皓宸(青年作家)

李建发(半月谈记者)

综合各地民政部门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年轻群体中“光棍”的占比越来越高。高离婚率叠加低结婚率,让不少人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单身潮”?

在单身群体中,一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一部分人在不婚与结婚之间摇摆不定,还有一些人则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其中,选择主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单身潮争论的背后,乡土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婚恋理念,正激烈地碰撞、交织。

1

单身成浪,离婚成潮

李建发: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是105.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对此,一位女性网友发了一个帖子称,“既然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那我为什么还是单身?”有人调侃,这位网友是被动单身。在当下大量的单身人群中,的确有很多人是主动选择单身的。

李银河:现在应该说面临一个单身潮。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单身潮最早是从北欧出现的,其独居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人口的半数。西欧、北美乃至日本,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日本还属于东方文化,看重家庭,看重婚姻。我国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潮流的影响。

相比起来,中国人还算是爱结婚的。单身人口现在是2亿多人,你算算,占比不到20%。但从趋势上来看,确实有这么一个潮流——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

在传统社会,单身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好多女人是不工作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后,在劳动力市场占到百分之四五十,她有自己独立的收入,就有了单身的可能性。等于说,比传统社会多了一个选择,在传统社会她没得选。

张皓宸:如果说单身分为主动和被动,那我觉得自己,包括身边很多朋友,是主动选择单身的。首先可能是因为眼界的问题。我们这一拨从家乡来北漂、沪漂的人,在大城市见到的东西跟以往很不一样,完全是刷新三观的,我们每天都在见识世界的变化。知识的架构不断更新,已经冲破了“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的观念限制。其次是因为各种爱好。现在生活太丰富了,每天可以有360件让你爱上的事情,感觉好像生活已经容不下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谈恋爱,或者去交友了。

对于被动单身者而言,他们心里渴望恋爱,但可能从小缺乏恋爱教育,缺乏恋爱的情商和智商。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早恋,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就开始催找对象,到了一定年龄还要被催婚。这两者是拧巴的。当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被赶鸭子上架结婚。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像以前经常出去社交,躲在一个App后面就能交友,但社交圈就可能特别固定,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也遇不到新人让你产生感情。加之内卷,很多人工作压力挺大,回到家就更不想社交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想遇见“最好”的另一半,宁缺毋滥。各种现实矛盾叠加之下,很多人被动单身,只能最后安慰自己“爱情都是靠缘分的”。

李银河:从社会学统计来看,在20世纪末我们做家庭调查的时候,单身户也就2%多一点,再后来就12%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一人户占比超过16%。独居比例确实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整个独居人口里,主要就是没有结婚的,也包括丧偶没有再婚的。

李建发:除了不结婚的年轻人之外,那些走进婚姻殿堂的后浪,与前浪相比,对待婚姻的态度也不一样。

李银河:离婚率特别高。离婚率我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离婚的人口在全人口里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千分之几;还有一个叫离结率,就是当年的离婚数除以当年的结婚数。近两年,离结率曾一度高达近44%——也就是说,有100对结婚就有44对离婚。一些大城市都超过50%了,已经很高,真的快直追美国了。

2

一条52赫兹的鲸

李建发:对婚姻的看法,实际上是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可以说仍处在新旧两种观念的争锋、融合之中,许多年轻人的纠结正在此处,既无法完全剥离传统影响,又不想辜负“爱与自由”。

张皓宸:在我看来,爷爷奶奶辈不存在所谓婚恋观,他们就是互相陪伴和扶持。爷爷在田里种地的时候,奶奶去给他倒了杯水,两个人就互相感动了,于是决定结婚。到父母那一辈,往往是先婚后爱,没有太多自由恋爱的机会。我们这一辈,包括80后、90后甚至00后,突然有了自我,结婚这件事就变得好像可以受自己掌控了。我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一路,我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婚恋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该去做的事情。

有个故事说有一条52赫兹的鲸叫爱丽丝,它发出来的声音波长和其他鲸不一样,是别的鲸听不见的,所以它很孤独……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一头与众不同的鲸,在发出一个别人听不到的波段。他们在等待着,有一天能遇见一个跟自己频率相仿、能听懂自己52赫兹的人。

李银河:如果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一点,来看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就会发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爱情在婚姻中、在结婚原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巨变。

在传统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两个人一块儿过日子。进入现代社会,感情因素在中国人的婚姻里越来越重要了。过去感情很不重要,反而能一辈子将就过下去。如今感情变化了、没感情了,那就只能离了。

3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

李建发:前些年,对于丁克家庭晚年养老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如今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似乎也面临同样的质疑——单身一时爽,老了怎么办?

李银河:这涉及养老方式的社会变迁。过去完全是乡土社会,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家庭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过去国人为什么都拼命生儿子?大多是为了养儿防老。如今年轻人可以去婚育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你不需要靠孩子来养老了。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要赡养老人,西方国家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费孝通专门讲过这个事,他说我国是反哺模式,养孩子是一种恩情,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要反哺老人;西方是接力模式,就是生养孩子,孩子长大了就走了,养老推向社会。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区别,也是乡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很多人选择单身,从侧面说明这部分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能够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攒钱,攒够将来去养老院的钱。

张皓宸:现代年轻人排解孤单的方式有1万种,因为孤单几乎伴随我们整个成长历程。所以,年轻人有3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培养兴趣,要在生活中设法培养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积极打拼事业,将来能住更好的养老院;三是交朋友,大概率老了还能陪在身边的,是年轻时认识的这些伙伴。

李建发:很多从农村出来上大学并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如果选择不结婚,就会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银河:我国现在还真是这样,农村基本上还是传统家庭观念。一些人虽然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但一回到家乡的父母身边,父母还是会按老逻辑逼婚。其实,已经在城市安身立命的人,不必过于看重和服从父母的期望。冷静下来理性考虑自己的现实生活,攒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结还是不结、生还是不生……这些都该自己决定。

我觉得未来会有一个大趋势,等城市化的任务完成了,中国基本上就从传统社会、乡土社会里走出来,一部分婚姻家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半月谈
老金:分析原因,找李银河还可以;对症下药,找李银河只能帮倒忙!主要是家庭观念淡薄,个人享乐至上,没有家族传承概念,没有责任担当,只顾眼前乐,不顾老咋养造成的,相关激励措施之外,老金认为主流媒体价值观舆论引导很重要!!!
搜索
37岁剩女忠告
成都剩女比剩男多多少
四川女光棍最多的县
属马和属牛的婚姻如何
上等婚配一览表
外国青年vs中国青年

#什么样的人能靠投资财富自由#

从搬砖工到百亿富豪,他把人生逆袭过程,总结成了这8个字

从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搬砖工,到一个拥有私人飞机和澳洲别墅的亿万富翁,需要多久?

张轩松花了30年,实现了财富阶级的巨大飞跃。30年前,他还是一个高中没念完就辍学,靠搬砖维持生计的民工。30年后,他身家过百亿,坐拥市值700亿的零售王国,连刘强东都要租他的海景别墅住。

张轩松曾说,他能有今天的发展,只因为他是一个幸运儿。但实际上,张轩松和许多的那个年代的穷人家的孩子们一样,早早辍学,出来打工。做点小生意,当个小老板,有赚也有赔。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经历,而是成千上万的下海者们都走过的路。

然而究竟是哪一步,张轩松走对了,从此走上了和别人都不一样的路?又或者是哪一次机遇,正好降临在他的头上,让他远远的超过众人,走在了财富的顶端?

我认为都不是。张轩松看似幸运的经历中,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恪守他的8字成功秘诀而积累下来的底蕴,最终成为了基石,助力他一飞冲天:“勤劳、创新、总结、沟通,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

接下来,我就带大家看看张轩松的创业故事。

19岁少年辍学打工,卖啤酒赚到第一桶金

1970年,张轩松出生在福建一个农民家庭中。张轩松的家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好好读书,将来找份体面的工作。

张轩松10岁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尤其是福建,下海经商的人到处都是,福建各个村里都涌现出了大批的土豪。

看着身边的人一夜暴富,张轩松也受到了影响。到19岁那年,这些暴富的故事不再是谈资,而是成为了张轩松内心的向往。他开始反复思考:“如果按照父母亲的想法,我上完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真的能挣到很多钱吗?为什么不早点融入社会,早点抓住机会呢?”

1990年,张轩松决定退学。过了春节,他便背着一个大蛇皮袋,只身一人来到了福州。可是高中都没读完的年轻人,没学历也没技术,唯一有的就是一身力气。最后,张轩松找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当上了搬砖工人。每天就是馒头就白开水,连咸菜也吃不上,整整辛苦工作了3个月,张轩松才拿了200元工资。

这样的生活,和他心里向往的“下海经商,一夜暴富”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郁闷的张轩松去找远方表哥喝酒,表哥见他困苦,便给他介绍了一个业务—做啤酒代理批发。

当时,福州的啤酒批发市场还尚未成型,但张轩松没渠道也没人脉,毫无竞争力,该怎么办才好?

此时,张轩松的经商天赋便初露头角。他打出了“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口号,在当时大多都是等人上门批发的啤酒商中间显得独树一帜。这种新颖的营销手法,当时福州还未曾有人涉足。而张轩松这里,只要零售店一个电话,无论白天晚上,刮风下雨,一个小时内他都准时送到。

靠着起早贪黑的努力,5年后,张轩松挣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入行零售业,决策失误亏掉200万巨款

1995年,攒到了一笔钱的张轩松瞄准了福州刚刚兴起的超市业态。当时的超市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传统的食杂店,零零散散的赚点钱糊口。张轩松敏锐的商业雷达再次启动,他认为,超市必定是将来不可小觑的商机。

12月,张轩松在福州市古乐路开起了一家面积仅有100平方米的“古乐微利超市”,主要经营日用品。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自己的超市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就一定不愁没有生意。

秉持着这个想法,他打出了“天天平价”的口号,并落实到了实处,成为了“看得见的优惠。”别人卖3块钱的毛巾,他只卖2.3元,久而久之,这样物美价廉的超市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张轩松必然能直上青云。然而创业路上总有艰难,一直在坚持做啤酒代理的张轩松,决定要生产啤酒。其实当时,福州的啤酒市场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贪心不足的张轩松想要产销通吃,结果反被套牢了资金,一下亏损了200万,差点连当时初具规模的超市都要拱手让人。

打拼7年的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幸得张轩松及时收手,四处借钱才度过了难关。“快速试错,快速调整”是这次化险为夷的事件中张轩松总结出的心得:“对于创业者来说,每一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招出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1998年,还清了所有欠款的张轩松彻底退出啤酒行业,开始一心一意的经营超市。

激流勇进,成就700亿零售王国

1999年,福州整个零售业格局巨变,许多零售业巨头纷纷入驻,这让张轩松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能激流勇进,做大做强,那在这些巨头面前,自己的下场就只有一个—被吞并,或者倒闭。

然而挑战这些零售巨头们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真材实料。张轩松跑去福州所有的商超深入勘察,研究对手,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中型超市都以日用品和家电为主。张轩松灵光一闪:“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生鲜作为主业务布局呢?”

2001年,张轩松开出了第一家生鲜食品超市,把上班族和家庭主妇定为主要目标客户,以“把生鲜农产品搬进现代超市”作为主营方向。

张轩松售卖的农产品都是直接向农场下订单,新鲜干净,价格便宜。这样的超市迅速取得了市场认可,到2004年,张轩松走出福建,在全国开启了超市。2010年,张轩松身价已经过了百亿,而当初那个小小的平价超市,也成为了超级零售巨头。

从张轩松的创业过程中,你能看到他的8字经留下的深深烙印。 “勤劳,创新,总结,沟通”,秉持着这样的创业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张轩松必然能创造出更令人惊讶的成绩。 https://t.cn/RJvKf5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梳理一下黑话我元担:京都人一号,往黑桃A里放曼妥思拿嘴去堵的沙雕本人京都人:京都人二号,造成上面那个名场面的罪魁祸首,上京前两个月拿了职业拳手执照姑且算在带我打
  • 2、旋挖钻孔的施工方法 采用分析解读在分先较好的解读或粉土地层中分析时,应解读采取分析几点措施: (1)适当降低钻头的分析和起拔速度,减小钻斗与分析解读泥浆的
  • 人,总会苦一阵子,但,不会一辈子都苦。人,总会苦一阵子,但,不会一辈子都苦。
  • 稚楚这种自我感动式的鼓励就和曾经没有确诊的我一样,“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你值得快乐和幸福” 多么耳熟的语句,我眼前简直浮现了曾经不断给自我和他人洗nao的可怕
  • 文科妈妈团长 (差点喷饭,有点心酸,唯一欣慰,人生完整了[笑cry][笑cry][笑cry]) 最近有句话,如果一个上海人没有当过团长,或者没有跟着团
  • 而作者我本人也在钻石排位中见到过瑞文,疾跑比闪现cd快很多而且也非常适合瑞文切入。微基金收益0.00% 大盘收益0.00% 最大回撤0.00% 人人积金,无须
  • #小南分享# 【V南大·小南来稿 | 我仍记得校园中那些花儿的名字】我要叫出你的名字,不论咫尺与天涯,我要叫出你的名字,不论春秋与冬夏,我要叫出你的名字,不论草
  • 侧柏可以生发吗?刚开始也是自己不注意,谁能想到我两三年居然从一枚小可爱掉成了秃头级别的,我一个工友跟我讲首迷这个牌子的护发产品,要我用用看,还好是选对了产品,连
  • ”Niko Kovac zu Kingsley Coman: „Wir hoffen, dass es nicht so schlimm ist und das
  • ​他们只是和咱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正常需求,然而咱们过度美化了他们,觉得他们不是凡人,不食人间烟花,所以爆出来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下人们滤镜碎了吧。人非圣贤,
  • 5日,青岛市城阳区纪委监委和区民政局通报“困难户家里摆茅台瓶”事件的调查结果:当事人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低保对象;但那对老夫妻,一位81岁、瘫痪卧床9年,另
  • 一个人眼睛整体的美与否,不只是做双眼皮那么简单,今天就开来给大家科普下眼综合的一些项目!双眼皮:从视觉上可以增加眼睛的轮廓开眼角:可以使眼睛的实际大小变大上睑提
  • 秘密基地里的爱人恋以类聚Dad My Lover黑道的应援工作Studio CabanaGal君的爱是绝对的Dear My Killer TuneBL(爱上)了
  • 写写国庆几个瞬间1.去qd的高铁上我:人的生活会遇到各种选择但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对错 s : 所以才叫选择啊我装好胶卷给她拍了这个相机第一张照片她比了个耶我跟s
  •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和她都互相随时都会关注着对方的社交平台上的动态,她无缝衔接了现任,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她好像还是在带着对我的恨,在跟她现任谈恋爱,每次发的动态都是暗
  • 完美的结局告诉姑娘们,要强大而善良,有自己的能力,来守护自己的本心,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至少要像灰姑娘一样,走出去,向梦想的方向前行现货435元包邮,图片来自买家
  • 认真听完了这场谈话,的确,现在的短视频点赞量最多的例子非要举一个的话,那就是关于尼采的那句:“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感谢每一位路过的朋友哇 。◕
  • 【假期】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三天抄了一会经文,回顾了经典的美剧CIS,能连着拍十五季的破案类电视剧真是不可多得。在B站花99元听大师讲500年大变局,我要感谢科技的
  • 6、价值投资者并不追求股价高估,但若在坚持长期持股中,市场给了高估价,我们要等它跌下来与价值相符再卖吗?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
  • 草图的构思是对画面框架和构成元素的筛选,画面表现独龙族群众开始搬迁进入“独龙新村”的场面:数十人迎面走来,人们带着憧憬和喜悦的心情走向新生活。独龙江峡谷还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