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单亲妈妈嫁黑人男子,前夫:你不配拥有孩子的抚养权!

都说爱情无国界,我与一名外国籍黑人男子结婚,却遭到亲友的一致反对,我的前夫甚至要我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为此,我感到很苦恼,难道与黑人结婚真的得不到祝福吗?

冯女士自述: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36岁,与前夫离婚8年,刚离婚时,孩子还不到一岁,先说说我与前夫的事吧!

前夫是一名公司高管,和我是校友,他比我大6岁。我们是在校友会上认识的,由于我们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后来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就发展成了情侣。

我与前夫在一起恋爱了三年才结婚的,在结婚前,他对我温柔体贴,处处迁就我。结婚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在我怀着孩子的时候,他经常夜不归宿,在孩子出生后,他就没有再碰过我。后来我在他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发现他有了别的女人,我很气愤,就提出了和他离婚。

离婚的时候,孩子还在母乳喂养期,由于前夫是过错方,我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和房子。

我一个人带着嗷嗷待哺的女儿,还要上班,生活过得很辛苦,但只要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再多的苦我都能承受。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对婚姻抱有幻想。我只想一个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孩子成了我生活里的全部。

前夫每年都会给孩子十万元抚养费,隔三差五的来看孩子。虽然我们离婚多年,但前夫和孩子的父女感情一直不错。

我是教物理的,英语水平有限。在孩子8岁的时候,我给孩子请了一个黑人家教,他叫托尼,来中国已经有五六年了,在一家双语幼儿园任教。

托尼老师比我大一岁,他来自埃塞俄比亚,身材高大威猛,皮肤黝黑发亮,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每到周末,托尼老师就会来家里给孩子补课,他讲课的时候很认真,经常会用幽默风趣的比喻逗得孩子开怀大笑,托尼收费也很合理,一天四个小时也只收600元。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在他给孩子补完课的一个晚上,我请他去一家西餐厅吃了一顿饭。没想到在我们吃完后,我去收银台结账时,托尼已经偷偷结过账了。

托尼老师的高情商瞬间获得了我的好感,在这之前,我一直因为他是一个外籍黑人而没有把他当朋友,纯粹是把他当孩子的老师。

我们接触的越多,我发现托尼老师的优点也越多,他乐观热情,善解人意,温柔体贴,说话又幽默风趣。与托尼在一起的时光,他总能让我忘掉生活中的烦恼。

直到有一天,托尼对我说,他想一直留在中国,他想在中国有个家,有个像我这样的妻子,有个像女儿一样的孩子。他用真诚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我心里泛起了波澜,我在心里想,他是要像我表白吗?

在去年七夕节那天,托尼和往常一样来家里给孩子补课,上完课后,托尼说要请我和孩子出去吃饭。孩子一听说可以出去吃饭,就乐开了花,嚷嚷着要去,我看孩子高兴,就没有拒绝。没想到吃完饭后,托尼居然手捧鲜花向我正式表白了,看着他一脸的真诚,我真的不忍心拒绝。

从那以后,我和托尼正式确立了恋人关系。身边的亲友对我的选择都表示不解,这些年来,亲友们为我介绍了不少对象,我都一一婉拒了,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我会接受一个黑人外教。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选择,一个人单身过了七八年,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起过日子,托尼就是那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给我幸福快乐的人。

去年春节,我把托尼领回了老家,把他介绍给父母的那一刻,父母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父亲说:“闺女啊,这些年,我和你妈都希望你找一个人过日子,可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你会找这样一个黑古溜湫的家伙,看着心里就难受啊!你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了,他一个外国人,你真的了解他吗?别再犯错了,你已经输不起了,知道吗?”

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和托尼在一起,但我真的很爱他,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觉得很幸福、很快乐。

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托尼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们的婚礼办的很简单,因为得不到亲人的祝福,我们只请了几个平时关系挺好的朋友,随便吃了一顿饭,在几个朋友的见证下,我们的婚礼就算完成了。

婚后,托尼还是像婚前一样对我温柔体贴,虽然我们走在一起会迎来路人异样的眼光,但我觉得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

我以为我们的日子会一直这样幸福地过下去,不想我的前夫得知我与托尼在一起后,他做出的举动令我感到很苦恼。

前夫借着来看孩子的名义来到家里,在他看到我与托尼的婚纱照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沉的,前夫说:“毕竟我们曾经夫妻一场,我们还有共同的孩子,我不想看到你步入深渊,你赶快离开那个黑乎乎的家伙吧!要不将来你会后悔的。”

想到从前前夫对我的背叛,我心里莫名的气愤了起来,冷冷地回答他说:“我与谁在一起与你无关,你都已经结婚成家这么多年了,我有过问过你的生活吗?如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你是不是心生嫉妒了?你这种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前夫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我是为了你好,为了孩子好,嫁给黑人的女人,没有几个会幸福的。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你们还是分开吧!”

听了前夫的话,我怒从心起,骂道:“你别在这里假惺惺的装好人了,你当初背叛家庭的时候,有想过给孩子树立榜样吗?黑人怎么了?托尼他对我好,比你对我好一万倍,你这是种族歧视,我的事轮不到你来管!”

前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静地说:“既然如此,你把孩子的抚养权给我,我不想她有一个黑人爸爸,让她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我冷笑着说:“你有什么资格要孩子的抚养权?你离开的时候,孩子连路都还不会走,是我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她带大的,现在居然还有脸来说孩子的抚养权!”

前夫忽然变得不再平静了,他大声吼道:“这些年要不是我每年给孩子抚养费,你请得起那黑人外教吗?你怎么不替孩子想想?如果别人知道她有个黑人爸爸,她还能抬头挺胸的做人吗?你根本不配拥有孩子的抚养权!我们法庭见!”

没过多久,前夫为了孩子的抚养权把我起诉到了法院,令我感到无比苦恼,难道我托尼在一起真的错了吗?

@微风明月: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选择与谁在一起,只要是合法的婚姻,都应受到保护。

一个人过得幸福与否,只有自己最清楚,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选择了,只要过得幸福,就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自己过得舒心就好,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最清楚。

只要冯女士和托尼能长久的走下去,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们都会得到亲友的祝福的!

爱情无国界,只要在一起过得幸福,就没有对与错这一说法,祝福冯女士!

---你怎么看?(图片为网络配图)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共 一作:其)—— 唐代·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译文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共 一作:其)—— 唐代·王昌龄《同从
  • 1个世界绝景、7大主要景点、36个特色景致构成……连绵不绝的石柱、石花,诡谲而独特的造型,每一处都能欣赏到溶洞不同的美,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2.关岭化石群
  • 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完美,近看其实都是千疮百孔,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拼命粉饰,让外人看来,或璀璨辉煌,或顺遂圆满,我们汲汲营营所求,到底是什么?彼时彼地的人和事,此
  • 小丽倒在了床和柜子之间,小丽母亲笃定,他们当晚走时,亲眼看着小丽锁了门,可门没有被撬动的痕迹,办案民警很快排除了入室盗窃的可能。直到去年,39岁的周某才结了婚,
  • 姐姐的5周岁生日 心心念念的生日活动,几乎前一周每天都问,你猜猜我还有几天过生日了,遇到熟悉的人就会说,心里惦记着自己的小姐妹 玉玉姐姐 ,嘟嘟,慕慕,七宝,小
  • /我要怎么说才能证明海底捞的番茄锅yyds 今天和胖虎一起去打卡期待了很久的左庭右院 结果失望至极 难吃/夜晚的静安寺真的是我每一次路过都会惊叹的程度 就爱这
  • 可是我无法否认曾经有一阵风,那么生动地掠过我的世界。曾经的坚持,随着时光流逝,变成了故事。
  • 艺人蔡婷婷 ,继上年推出写真集蔡婷婷说道: 这是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自己很怀念学生时代的生活,中学时的好友,现在也是好朋友,时常会与她怀缅学生时代,也是孖公仔
  • 已经是前男友了,恋爱期间,他说想请我吃烤鱼,结果他把没熟透的鱼头给了我,剩下的鱼他全吃完了。他去吃饭时候穿的也许就是我因为洗坏了他的假货而给他买的正品衣服吧,他
  • 全景很像你的名字里面那个陨石坑[并不简单]Day 2: P10: 阿德的唐人街,贼小,总长100米怕都没有,里面还占据了大量澳洲本土的银行[二哈] P11-
  • 'น'第二个字母,是Nunew名字นุนิว(我有点怕自己打错泰国粉丝一直将ZeeNuNew缩写ซน/ZN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希望他依赖我 而我也只依赖我[ok
  • 为有效应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更好地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莱芜#海口市教育局最新发布】9月8日,海口市教育局发布《2022年中秋、国庆
  • #辽宁好网民抗疫在行动# (支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2022海南自贸港女性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圆满落幕】聚巾帼力量,创自贸未来。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青年创
  • 小伙也是牛人,小米8刚上市那会就买了一台8+128版本,用到今天依旧没坏,无奈128GB实在是不够用了,加上8GB内存也不够他后台各种挂机,所以才有了这篇帖子。
  • “为什么我能够被卯之花队长赋予出使虚圈的任务,正是因为比起九川三席和祢燕副队长,我的能力不仅限于纯粹的医疗,这把刀可以是手术刀,也可以是断头刀,为了无限接近那位
  • 下面请欣赏犯困小姐姐的花样睡姿↓↓↓↓#build##build金建成##build道歉# 两个澄清首先,关于build的言论,不论是口嗨还是有心,他都为此真诚
  • 我一个闺蜜做金融的,形象好专业佳,老板总想她多去一些饭局,90%她都拒绝。而靠技术的人,就不要焦虑别人怎么看自己,没有公司不喜欢专业能力强的人。
  • 今天老康分享的这本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是一部现代经典,讲述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充实的美妙故事。#带一本书
  • 별빛을 위해 빛나는 빅스为了星光而闪耀的vixx词汇:별빛:星光밤하늘:夜空함께:一起앞으로:今后举个栗子:1)같이 웃고 같이 울었던 순간순간 그 추억들
  • 生死心是修行的原动力,若因听了几场弘法会或参与几场法会后,感到法喜充满才来修行,那恐怕只是五分钟的热度,因为如此的动力是外来的,故不长久。当多数人都认为某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