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莫高窟绘画空间,“降魔”故事的文学与叙事性
丝路遗产 2022-04-21 16:06
中国古代评论家谈到图画空间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经营位置”,与之意义相近的术语还包括“章法布局”“置陈布势”等等。近期,巫鸿著作《空间的敦煌——走进莫高窟》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探索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绘画空间。
在敦煌莫高窟中,描绘“降魔”或“劳度叉斗圣”故事的绘画汇聚了极为丰富多样的材料,包括至少二十铺壁画、一卷变文画卷、一件画幡残片和一些线描白画,创作时代也持续了数百年,从6世纪延续到10世纪甚至更晚。这些材料使我们得以深入探讨敦煌绘画中的空间构成,一方面引导我们探索绘画、文本、说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促使我们观察不同图画空间模式之间的互动。

莫高窟绘画空间,“降魔”故事的文学与叙事性
丝路遗产 2022-04-21 16:06
中国古代评论家谈到图画空间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经营位置”,与之意义相近的术语还包括“章法布局”“置陈布势”等等。近期,巫鸿著作《空间的敦煌——走进莫高窟》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探索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绘画空间。
在敦煌莫高窟中,描绘“降魔”或“劳度叉斗圣”故事的绘画汇聚了极为丰富多样的材料,包括至少二十铺壁画、一卷变文画卷、一件画幡残片和一些线描白画,创作时代也持续了数百年,从6世纪延续到10世纪甚至更晚。这些材料使我们得以深入探讨敦煌绘画中的空间构成,一方面引导我们探索绘画、文本、说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促使我们观察不同图画空间模式之间的互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系咪因为早翻工?--她的战令大概150级了--最近她正忙着提前准备很多很多的扩展包--她没料到的卡组是龟龟法--她最喜欢的卡组是带了萨隆苦囚和撼世者格朗勃尔那个
  • 很多人都已倾慕文娱圈里的明星,由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受人身注,他们不但享有最顶级的资源、热度和曝光率,这个行业的待遇也最的丰盛,因此一般人都求之不得的想要成为艺
  • ‬在行霉运‮运,‬气不佳时,‮期长‬佩戴拉胡转运‮,珠‬能把人之霉运‮灾和‬星吃掉,‮死化‬为活,改变运‮。‬在行霉运‮运,‬气不佳时,‮期长‬佩戴拉胡转运‮,
  • 《给孩子一个护身符,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观自在心经网》人的一生是一段旅程,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行者。在旅途中,有时路途平顺,享受福泽;有时
  • #SEVENTEEN[超话]# #VERNON崔韩率[超话]# ️#vernon崔韩率0218生日快乐# [SVT_Harbour] 210218 官方更新
  • 很难熬过恋爱磨合期的5组星座情侣 No.5:天蝎男&摩羯女 一个是整天埋头工作的工作狂,一个是喜欢娱乐尤爱浪漫的感性女,初次相逢时两人或许被对方特殊的气质所
  • 最近一直在为一一丫丫找一个兴趣班早教机构,今天去爱睿思早教游玩中心体验了一把! ✅坐标在深圳湾体育馆,建筑面积可真够大,一共4⃣️层楼,包含亲子早教、童园托班、
  • 下了班急冲冲赶去见你 困到眯眯眼也不敢打瞌睡 生怕错过了高铁 出了站人多的抱紧自己 那时你在身边该有多好 见到你那一刻真的好开心 我的少年一如既往地帅气
  • #中国影史票房前五全是国产片#不知啥时候开始,已经不看好莱坞电影好几年了:一来本来电影短短几十分钟也讲不了多深刻的故事;二来一个一直强调特效3D等技术刺激爽点的
  • 主持人让迪丽热巴介绍自己红毯造型特点。[太开心]热巴非常认真地回答,“今天造型以保暖为主”。[太开心]有没有被笑到。[太开心] 穿着品牌定制礼服,配以复古短发,
  • 培养审美能力和心灵能量核心力对自己非常重要 杭州银杏之美蔓延到初冬最后刹那间芳华绝美,必须要记录下,近在咫尺,小区里。爱银杏之心,美哉。理性做事,理性消费,理性
  • 最近一直单曲循环刘若英的《人潮里》,最爱的是那句歌词:“世界里突然的急风骤雨,没关系愿为你披荆斩棘。”我们在一起这么久,其实我也害怕过,害怕付出太多,害怕有一天
  • 给你穿越古代,你想带什么过去 最近几年很多穿越的电视剧在演绎中,假如你也有穿越的机会,那你想带什么东西穿越到古代,才能够让你过上富贵的生活,如果你带现金到古代肯
  • 春天里真是每一种草木都可爱! 结香,花托上绽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像一个个金色喇叭,灿烂明艳,只是花朵却都朝下。人还未近前,已为花香陶醉。真是“风和日丽春景好
  • 温谷主新家正式招新! 没有进入【鬼苑】的宝宝们别难过哟~谷主为你们建新家——【鬼阁】行善群,希望入群的宝宝们可以跟谷主一样致力快乐游人间,尝遍天下美食。注:#温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对。——韩愈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
  • #教师资格证面试# 音乐生面试最怕的就是抽到舞蹈,然而我就是那么幸运,抽的从来没听说的一位作曲家的芭蕾舞剧[允悲]芭蕾舞根本不会,还是临近考试之前后边的一位小
  • 古时逸闻录:半夜谁敲门 唐宣宗大中四年春,国子监博士王坤有天夜里,梦到已经去世好几年的小妾轻云站在他的床边,他吓了一跳,起身问:你怎么来了?轻云说:我离开你好
  • 今夜も空中遊泳「アン夕も偽善者かい」今夜也漫步于空 "你也是伪善者么?",食傷して嗤った声も無いまま,早就不耐烦了 连嗤笑声也没有,また代
  • 「僕がしゃべったこと、僕が作ってきた歴史は、何一つ変わらない.」“我说过的话,我书写的历史,这一切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整段如下:「こうやって•スケート滑れて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