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走过错路,或许你有过那些现在想来自觉羞愧的念头,没关系,犯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一路跌跌撞撞,才叫做成长。

正如罗振宇所言: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不早不晚,就是现在,不把精力浪费在情感上,有计划地生活,有责任地做人,就够了。

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既然寒冬无暖阳 那就做自己的太阳

其实自己不知道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下笔之前总觉得,如果开诚布公的面对面,应该对于一个可以信赖的心理专业的人,还是有很多可以说的故事。毕竟很多事一直自己也想不通,也得不到什么准确的自己可以接受的答案。心里积攒了很多,有些已经开始慢慢忘记,或者有违最初的意思。但正儿八经把它当成一篇文字整理下来,又改不了遣词造句的毛病,就好像每次要发一个朋友圈或者说说,就要想语句是否合适以前的朋友们再看到,他们会怎么理解,然后想发朋友圈的心情就不了了之。即使写下来一点什么,也不是当初的感受,变得很生硬,很文字,很堆砌。
先从我选这门课的初衷说起吧,选这门课来听一听,主要是我自己觉得自己的心在一种扭曲中过得很挣扎,我有些怀疑自己,所以想来这样的课上听一听。自己心里总是处在一种自我的开导与违拗中,心思总不得那么澄澈。
来武汉快两年了,第一年里过得真的很灰暗,直至到了19年,才真的下定决心,放下。我记得去年除夕,我将家里的所有的我的藏书都烧了,堆积成一座小山,纵了一把火,然后将剩余的书,一本,一本,亲手丢弃在火里。最后余下只剩一堆同样大小的小土堆一样的灰烬,慢慢冷却,好像自己过去的都随着火焰冷却了。那些书曾经算是我最宝贵的东西吧,过去与人互赠礼物也总是从书架上随手挑一本,书里写了很多来来往往的文字、注记…新年的第一天的日记是大抵是这样的意思:重新为自己的心筑一座城,尽管此刻荒凉无人。但我深信,数年之后,又会来人如织,车水马龙。
我和过去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快,过去的很多交往都让人在某些时候,感到很温暖。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样,多半还是自己的问题,理性上来讲是这样的。有两件事情吧,一个是我在我的成长路线上走失了一段,所以不能和老朋友们走在一起。挫败感当然是有的,为此受到的困难委屈之类的现实的磨折,当然自己也理应承担。只是曾经自己也没想到,因为地域、身份、经历,随之而来的有很多问题,比如价值观之类的,注定了很多事情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式,天差地别,与老朋友之间仿佛变得很难再互相理解(这里仅指大多数,也有一些好朋友,无论如何感觉都和以前一样,心意相通。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些以前不那么好,现在反而容易共通。有些以前引为知己,现在却同床异梦)。我不想过多的去想别人是不是出了问题,所以我对此,对自己想了很多。总觉得彼此的精力都有限,每次试图去沟通,却总是以言语的不快收场,彼此都希望彼此好,却克制不住那些凡俗的在乎、刻意与做作,包括虚伪。有时候,觉得现在分开反而是好的,从此走在两个平行的世界,各自有各自能够接受的生活。第二件是是爱情上,来大学不久我们就分开了。当然不是说了一句话就结束了,可能是彼此都很在乎吧,所以都纠结了好一阵子。那一阵子,真的很痛苦吧,毕竟舍不得却又留不得。我记得,理性上自己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彼此都还年轻吧,对着自己的人生有着各自的理解,相伴一场已经很不容易。只不过,出了对她以后的各种担忧与牵挂,喜欢未了之外,随之而来的很多现实的痛楚,也一度打乱了我的生活。首先是思绪不宁带来的失眠、噩梦,心里若是过于想念的时候,会觉得呼吸有些痛。其次是厌食带来的胃疼。其次是失眠和看手机过多带来的眼睛疼。反正有那么一阵,自己的生活总在最物理的调整和失序中盘桓。有时候,终于好一些的时候,又会克制不住自己去想、去担忧、去牵挂,整个生活就又崩溃了。有时候,明明只是想问候,想弄清楚一些事,但是说出来的就不是那么个意思了。反正好像处于一种人格摇摆,自己不是自己的那样的状态,知道不好的事情却会去碰它,想躲着一个事情反而不知不觉走到了它的跟前。
这是我为什么会选这样一门课的原因吧。
这两年里,自己看了很多的闲书,数学和编程之类的专业书都没看那么勤,可能有时候也是觉得自己完全静不下心去吧。看的书有很多心理学的(因为有一个好朋友在华师学心理,自己觉得自己完全待不下去的那段时间,她曾邀请我过去散心),然后都是些名著什么的(算是补补初高中不学无术的债)。看书的时光确实帮自己很大程度上克制住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又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书中也带给自己很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傲慢与偏见,追风筝的人,上帝掷骰子了吗,总给自己很多算是长足的收益吧。不必总是拘泥于自己的那一点有限的认知,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别人,也去理解自己。
这两年里,有空也会出去走走,虽然也没去很多地方,大抵是因为经济还不够充裕吧,时间也不是那么多(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求离校要请假,都是成年人了,报备一下不就好了嘛)。去过北京,也去了南京,还去了一些小地方。出去一次,总是觉得不一样的。去北京总觉得道路宽阔,什么都大气些;去南京,觉得有些落败的底蕴。总之,去和人打交道,看看形形色色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那些已经工作的朋友在干什么,看看那些简单的人又如何理解生活,去陪路人走一走,谈谈名胜古迹,一亭一阁的故事,都受益良多。让你不那么倨傲,不那么苟且,不那么杞人忧天,也不那么无所事事,真的去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这两年里,尝试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尽量不让自己闲下来,独处在寝室。有些事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或者说没有最后坚持、无果而终,比如加入的社团,到了今年训练一次都没再去了。但有些事,也得到了乐趣。比如在学校周边找了一份兼职,每周末花一些时间去给两个小女孩补课。初三的孪生姐妹,每次她们一本正经跟我讲初中生的那些趣事,或者讲论些别的什么,都是一段很愉快的午后时光。虽然现在有时候会觉得很忙,但还是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到暑假,等她们中考完。今年开学的时候有想过放弃,因为曾经出去是为了找些事情做,不至于郁着自己,现在不需要了,但是一段关系的建立,也代表一种责任的背负。既然如此,当然还是不希望给她们带来不便,当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力而为(我曾经是因为保送去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所以没有经历过中考的折磨,现在也算是还当初的债吧,时常陪着两个小孩被平面几何折磨地苦不堪言)。剩下的一些小事情,自己也曾经尝试,多半要慢慢放下了,因为随着现在过得越来越清楚,就慢慢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了,心里不是那么挣扎于紊乱了。
至于,上了这门课的收获,当然是很多的,新认识的朋友姑且不说,有时候,也会惊叹与某人的言论,当然也有很多自己不以为忤的,但偶尔还是会苟同一句。至于课中的思索,也是很多。
反正,过完年到现在,也就是伴着这门课即将结束,我觉得好像心里没有那么痛苦了。当然我至今不知道,我那样决然的丢下过去的一切都不去想它是不是正确的。我记忆力很好,应该说过去发生的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就是闲置在那儿了。对于别人来说,过去就是人脉资源,心灵宝库,情感寄托…可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过去对我来说,只意味着一些事成了记忆,它多半无法支持我继续走下去的(不否定亲情的力量,非族类)。而且,它真真切切,在我人生最虚弱的时候,补了一刀。不是因为它从我生命中带走了什么,也不是多少情感的、物理的伤害,殊不足道,一个人的成长应该去经历这些磨折。只是它真的有那么一刻,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切的怀疑与否定。让我觉得我不是我,让我的人格(我理解的那种)在一种摇摆中无所适从,并且持续了那样长的时间。看不见阳光,也猜疑任何人,不是那样一如既往的洒脱,由此衍生出一种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恐惧与暗。我觉得那样的自己,真的很黑暗,我也不希望如此。一直渴望与那样一种状态下的自己彻底诀别,走在一种完善自己的修行路上,而不是沉沦挣扎,诡思怪异,城府心计,那样不可控地偏离自己相信的正途。所以打算就这样把过去放着,是酒是醋,随它去酿。先把以后,过好。所以,大概我现在会优先选择新朋友,优先选择相信新朋友,优先觉得身边的才是真切的生活。
写完这些的时候,依旧不知对错,但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大抵是如此的。一直在变,也许随着经历,也会一直改变下去。但愿经历是好的,思考也是好的。
现在的话,少了很多怀念,多了很多希望自己去做的事,仅此而已。

【民国大师如云,他要是排第二,没人敢居第一】
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
“排名”这个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先谁后往往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标准,但如果把章太炎排在第二,还真没几个人敢心安理得地排第一。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面:
1932年,章太炎在北大开了一次学术讲座,因为他说的是杭州方言,学生们都听不懂,就由刘半农给他当翻译,再由钱玄同给他往黑板上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伺候着的,还有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幼渔等人。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级人物,却心甘情愿地为章太炎鞍前马后,因为他们都是章太炎的弟子。除了上面这几位,章太炎的弟子还有黄侃、刘文典、鲁迅、周作人、许寿裳、吴承仕……天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文坛大宗师,却像传说中的张三丰一样,不通世故,疯疯癫癫,弄出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闻轶事。
首先是记性不好。
章太炎虽然对学问上的事过目不忘,但在生活中却没这么好的记性,尤其是记不住路,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有一次,章太炎去找孙中山商量大事。孙中山知道他这个毛病,每次他回家时都是给他安排好车子,告诉司机要去哪。不过这次孙中山叫的车还没到,章太炎见门口有辆黄包车,就没等孙中山,直接坐了上去,随手给车夫指了个方向。
车夫拉着拉着,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就问章太炎往哪个方向走。章太炎一看,这个路口以前没见过,就说:“我也不知道,你往我家走就行了。”车夫一愣,“你家?你家住哪儿啊?”
章太炎这才明白过来,这不是孙中山给他叫的车子,但跑出来这么远了,也不好意思再回去,就跟车夫说:“我叫章太炎,你跟路边人问问,看看有没有知道我家的。”
就这样,车夫边走边问,直到大半夜了还没找着回家的路。急得章太炎的家人都报了警,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找到了。
除了记性差,章太炎还特别不讲卫生。
一个人生活的时候,章太炎从来不洗衣服。有一次,一位朋友远远地看见他,发现他的衣服在阳光下竟然在闪闪发光,还以为他穿了件丝绸的好衣服,等走近一看,却发现原来是衣服上的油光,一层一层地把衣服都盖住了,闪闪发光的就是这些油光,看得朋友差点把隔夜饭吐出来。
结婚之后,有老婆伺候着,章太炎没那么邋遢了,如果遇上去外地讲学,老婆就专门派一个仆人,专门给他换衣服,要不然过不了几天就又成邋遢大王了。
章太炎国学功底极为深厚,自认老子天下第一,无人能比肩。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国学院有“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其实刚开始清华想请的第一个人就是章太炎,但章太炎听说除了他还有梁启超和王国维,坚决不肯去,因为他看不起这两个人,曾评论梁启超说:“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至于王国维,更是轻蔑地称其为“腐儒”。
除了这两人,章太炎对提倡白话文的新派人物胡适更看不起。有一次,胡适写了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很是得意,认为代表了自己最高的水平,特地送了一本给章太炎,还在扉页恭恭敬敬地写了“太炎先生指谬”,下面是“胡适敬赠”。按照当时流行的新式标点,人名下面加了一条黑线。章太炎一看,大怒道:“胡适是什么东西,竟敢在我的名字下面乱写乱画!”待看到胡适的名字下面也有条黑线,这才明白过来,骂道:“什么新式标点,在国学面前一文不值,这本书不看也罢!”
通过这些奇闻异事,大家应该也了解了章太炎是个什么样的人,但相比这些趣事,章太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他跟袁世凯的斗法。
民国初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然而其所作所为却让天下人切齿痛恨。章太炎也算是革命元老,自然看不下去,就跑到大总统府,要跟袁世凯对质。
袁世凯也知道章太炎的厉害,哪敢跟他见面,就呆在里屋不出来。章太炎忍无可忍,就把总统府大堂里的东西都给砸了。袁世凯见状,也不能让他继续砸下去,就派人把他请到一家寓所,盛情款待,要什么给什么,但不能出大门半步,实际上就是软禁起来了。
章太炎在寓所里天天大骂袁世凯,在纸上写“袁贼”二字,再把它烧了,埋在地下,叫道:“袁贼被烧死啦!”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杀杀杀杀杀杀杀,疯疯疯疯疯疯疯”,一连七个杀,七个疯,痛快淋漓!
然而,不管章太炎怎么叫骂,袁世凯都充耳不闻,一点用都没有。章太炎想来想去,就想到了绝食,想用绝食来表示抗议。
章太炎本来就不胖,这样绝食了几天,更瘦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就该见阎王了。章太炎的弟子们听说后,都急得不得了,纷纷去劝他。但章太炎铁了心,怎么劝都没用,非要让袁世凯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
这天,弟子吴承仕来看章太炎,见师傅都瘦得不成样子了,心里一酸,问:“师傅,你觉得你跟三国时的祢衡相比怎么样?”
章太炎两眼一瞪,说:“祢衡算什么东西,哪能跟我比!”
吴承仕说:“当年刘表想杀祢衡,但又不想亲自动手,落个不好的名声,就转借了黄祖之手。而现在袁世凯就比刘表幸运多了,他谁都不用借,师傅您自己就把自己杀死了。”
章太炎一听,顿时醒悟过来,就是啊,袁贼正巴不得我早死呢,我死了就没人敢骂他了,岂不正中了他的下怀?来人啊,赶紧给我做饭!
章太炎就是这样一个人,有血性,有时也冲动,但绝不糊涂!
因为章太炎这些奇闻异事,世人都叫他疯子、神经病,但他丝毫不以为杵,反而引以为荣,并发表演讲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他还列出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六位同道中人: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明朝名将熊廷弼、近代名将左宗棠。认为这六人都跟自己一样,有着“神经病”式的执着,因此成就了大事业。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病逝世,终年67岁。当时,日寇已露出侵华的野心,章太炎自然看在眼里,临终前留下遗嘱:“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其革命元老的高风亮节,昭然可见。#读史知天下#
章太炎的弟子鲁迅曾写过一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对师傅赞叹道:“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小时候的我,真的超级能说[允悲]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能成为安徒生一样的作家,兼备文艺气息,本来以为自己也会成长为一个文艺青年,没想到成为了一个沙雕逗比……命运
  • 官方秒到账~【¥138】 爱奇艺 黄金vip年卡+京东PLUS年卡【¥278 】爱奇艺 星钻年卡+京东 PLUS年卡  【¥128】爱奇艺 黄金vip*13个月
  • #一周碎碎念p1我遇到了最好的导师p2读书会终于开始了 我也见到了罕见的桐姐p3成为我最喜欢法官的助手啦p4永葆少年气我男神要结婚啦p5帮很喜欢的师姐考察p6看
  • ゴジラ・ストアTokyo @GodzillaS_Tokyo【日常】2018年の今日はアニゴジ 全三部作の最終章『GODZILLA 星を喰う者』の公開日。(毎年言
  • #The8徐明浩[超话]# #徐明浩1107生日快乐# “愿你有数不尽的浪漫。”清风绕过山头停顿在云层间的孤树上转着拨弄身旁的尾草也吹起你的衣角这个人就像风一样
  • 根据手机通讯录,公交司机按图索骥,很快就查询到与向师傅通话最多的朋友。根据幼童提供的家庭住址等信息,李伟淼等人带着幼童走上回家的路。
  • 某些游戏制作公司,不尊重女性、不把女玩家放在眼里,其实就是鼠目寸光、缺乏一些基本道德和职业素养,走不远的,不信抬头看一看,动视暴雪现在跌的跟头不狠吗?占游戏玩家
  • #IJOY漫展超话##IJOY漫展# ❤ 热爱出COS的小伙伴们,让我们集结同一个主题的 COSER们嗨玩漫展吧!目前呆的坑【蔷薇少女|哈利波特|小书痴|枪姬(
  • #带着法国美帕做医美# 修复问题敏感肌,帮助恢复肌肤健康状态。⚠️ #法国美帕科学实验室# 建议,短期内先停止化妆,选择温和、低敏、修复类的护肤产品。
  • ·超级温柔的文案1.人生最好的三个词:“久别重逢 失而复得 虚惊一场”2.诗和远方都要去看看 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我喜欢安于现状 也喜欢来日可期 有你的时候
  • @任嘉伦Allen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嗨放派#rjl#任嘉伦2021嘉速前进# ✨星耀吾嘉,共守此任 ✨ 有情相伴,约定一生 ​​​ Yeah
  •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一书中写道:经济以及精神独立,不仅让人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在这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不会受伤。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疲惫,都
  • 李某某东胜行程轨迹:李某某,10月16日下午16:12乘坐Z6547次列车9车37座于18:10许到达东胜东站,由朋友马某开车接站,于18:50左右到达东方肥牛
  • 英国的博士没有固定的入学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在秋季入学,也有部分同学选择春季或者随时入学。英国博士课程最早在6-7月就会有学校陆续开放申请。
  • 然而年岁渐长,当我们知道了,月亮本身没有光明的,就少了一些期待,更少了天真和幻想,对着明月,也就多了平淡。然而年岁渐长,当我们知道了,月亮本身没有光明的,就少了
  • 我只知道,他们是好伙伴,是最亲近的家人,是大家的主播,是属于他们彼此的soulmate。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
  • 还有两个细节我疑惑了很久:第一,近期封板的元宇宙全部叠加了在线教育:恒信东方、中文在线、佳创视讯、新开普、平治信息,到底什么逻辑,我自己理解的是因为在线教育超跌
  •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 #任嘉伦一任千面[超话]#[兔子]#任嘉伦首张专辑#[兔子]#任嘉伦马克华菲品牌代言人# [兔子]#olay 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兔子]#任嘉伦公益正能量#
  • 一起看看以下5大2021不漂染流行染髮,有興趣不妨試試啦~2021不漂染流行染髮1.可可栗棕粟棕色一直都是亞洲人常染的髮色,而這款的可可調的粟棕色,就增添了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