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落后,法国滑向“科技弱国”?】编者的话: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一场史无前例的疫苗研发竞赛开始了。时至今日,中俄美英等国研发的疫苗供应全球,而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医药大国的法国却没能占据一席之地。由于疫苗供应紧张,法国医药巨头甚至不得不替竞争对手代工生产疫苗。如此现实让不少法国人敏感的神经受到触动,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法国在获取疫苗上少了很多自主权,在一些人看来,也好像预示着法国科研风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法国何以在这场全球疫苗竞赛中落后?其科技大国地位真的在滑落吗?

新冠疫苗研发落后,法媒喊“耻辱”

“为何法国版疫苗迟迟没有消息?”在去年11月美国辉瑞公司率先宣布推出其研发的新冠疫苗后,法国媒体开始这样质问政府。今年1月下旬,当法国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停止研发新冠疫苗后,法国舆论的怒火进一步被点燃,多名反对党重要人物发声指责政府没有大力支持科研,认为法国科研已经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巴斯德研究所叫停的是其与美国默克药厂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原因是临床试验结果不如预期,这让法国主导研发出疫苗的希望落空。雪上加霜的是,两天后,全球制药巨头、法国药企赛诺菲集团发布声明称,将利用企业自有生产线和相关技术协助生产由美国辉瑞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

赛诺菲是在政府施压下最终作此决定的。去年12月公布的一、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赛诺菲自己研发的疫苗无法在老年人中产生足够强的免疫。不过,赛诺菲没有放弃,该集团今年2月22日宣布,其与葛兰素史克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启动新的临床试验,如果结果积极,将在下半年提交监管部门审批,疫苗有望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在法国,人们对疫苗的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法国《费加罗报》在报道赛诺菲集团代工生产疫苗一事时说。此次疫情,对主要大国的科研能力是一大考验,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里,只有法国尚未推出自己的疫苗。而法国的邻国德国,BioNTech与辉瑞合作研发的疫苗去年底就获英、美和欧盟批准;德国“痊愈”疫苗公司(CureVac)研发的疫苗临床试验效果良好,可望于6月获欧盟批准上市。

更令法国人失落的是,法国还是近代疫苗的诞生地:巴斯德于1885年推出第一款用于人体接种的疫苗——狂犬病疫苗,由此推动微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现在,拥有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巴斯德研究所的法国不仅没能成为“领头羊”,还要使用其他国家的疫苗,对于喜欢强调“Made in France”的法国人来说的确感到“很失望”。



《环球时报》驻巴黎记者注意到,这口气让法国人很难咽下去,而法国媒体与政界的批评之声也十分激烈。“耻辱——法国人视新冠疫苗失败是衰落的象征。”法兰西24电视台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除了媒体,还有法国左翼政党、极右政党以及保守派政党对马克龙政府进行指责。此外,马克龙的政治合作伙伴、中间派领袖白鲁,也在公开场合承认法国已经被别的国家比下去,认为法国有必要加大科研投入,以便扭转目前的落后局面。

尽管外界的批评声让法国政府如芒在背,但执政当局一直没有明确表态。2月26日,法国交通部长与著名学者泽莫尔辩论时辩解道,马克龙总统自执政之初就积极推动发展科技、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仅以法国没有最快研发出新冠疫苗就下普遍性结论是不公平的。他还表示,法国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农业科技、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行业领域始终站在世界前沿,医药科学与疫苗开发实际上也保持着领先地位,只是新冠疫苗会比美国等国晚一点问世而已。

对于这场争论,赛诺菲法国区负责人奥利维尔·博吉洛曾回应道:有关法国“科学没落”的说法言过其实,赛诺菲还在继续研发候选疫苗。一些法国媒体、专家也称,法国没能及时研发出新冠疫苗,与运气不好有一定关系,在尖端科技研发中,运气往往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应对新冠病毒,科学家尝试各种方法,像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是基于现有麻疹疫苗。法《新观察家》周刊称,赛诺菲可能将重点放在了癌症药物研发上,同时在研发新冠疫苗时方向有误。但政界反对党认为,根本原因是该集团为追求利润而裁减了科研队伍。

人才与资金去哪儿了

“法国这次没有研发出一款新冠疫苗,出乎意料。”德国新闻电视台近日的一则报道直白地称,赛诺菲作为全球四大疫苗巨头之一研发新冠疫苗失败,反映出法国在医药研究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上已经落后。该报道认为,究其原因,与法国在医疗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远远落后于德英等国有关。

法国国内也有不少类似声音。法国《世界报》通过一系列数据进行了横向对比:在2011至2018年期间,法国的公共医疗支出下降28%,如今仅为德国的一半,而德英两国的公共医疗支出却在增加。在研究领域,法国论文在国际科技期刊中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由此导致在专利申请、初创企业融资等方面都比不上英德等国。

法国《二十分钟报》刊文称,研发疫苗需要时间、资金及更深入的研究。文章援引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研究主管、疫苗学家塞西尔·切尔金斯基的观点称,尽管法国公私机构已经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依然远远不够。巴斯德研究所主业是“研究”而不是“开发”,赛诺菲有广泛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定要同法国企业合作。他同时表示,另一个问题便是法国疫苗研发尚不深入:“在法国我们仅有巴斯德研究所、赛诺菲集团,对于整个法国来说,这一领域仍是一片荒芜之地。”

近日有媒体提及两件事,一个是法国生物技术公司瓦尔内瓦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着手疫苗研发,但法国政府拒绝提供全部资金支持。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项目启动时联系了好几个国家,“英国反应最快”。据报道,英国将在10月份开始接收该公司的疫苗,而法国和欧盟可能要等到2022年。另一件事是去年5月,赛诺菲集团负责人称,一旦疫苗研发成功,将“优先供应美国”。当时美国政府在全球抢购疫苗,率先向风头正盛的赛诺菲提供资金。消息一出,法国国内群情激愤,马克龙还专门召见该公司的主管。

根据法国教育部与经济部的数据,法国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2.3%,属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千名劳动力中科研人员占10名,科研出版物领域法国居世界第六,专利与知识产权申请数量法国排在世界第四。由此看,法国的科研并不弱。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2日发布的象征各国创新能力的最新国际专利报告显示,中国继201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后,2020年再度称冠,去年共申请68720件国际专利。中美之后是日本、韩国和德国,法国排在第7,国际专利申请只有7906件。

此次疫苗问题成为舆论抨击法国政府政策的一个焦点,也在于一直受关注的人才流失问题。就研究人员的平均收入而言,法国要比德国、英国、美国低不少。在英美许多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与企业里,都有法国精英的身影。法国媒体及政界人士近来均提到在美国莫德纳公司领导科研的一名法国人——该公司的CEO斯特凡内·班塞尔,以此质问为何法国留不住自己的人才。据说当初关于是否该辞职去美国,班塞尔的妻子说了一句话:“别像法国人那样思考问题。”于是,他去了美国。

在最近法国国内的争论中,有声音称,法国科学界出于安全、严谨的态度,不敢“贸然求进”,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们的健康负责,他们倾向于打“安全牌”,因此选择成熟的技术路线,不敢押注核酸或腺病毒载体技术。据报道,在舆论指责声中,赛诺菲集团总裁曾在法国媒体上作详细说明,承认集团过多依赖化学领域研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医学工程,特别是在新冠疫苗研发上过于保守。

有人坚持说,“竞赛仍未结束”

如果问一个普通中国人身边有哪些有名的法国高科技产品,他可能回答不出来什么。也许有人会想到法国的汽车,如标致、雷诺、雪铁龙——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法国车曾经名噪一时,但如今在中国相比其他欧美品牌明显落后很多。往大了说,有人会提到法国的空中客车、高铁等。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最火的法国产品是化妆品,根据法国美容企业联合会的最新数据,中国在2020年首次成为法国美妆产品第一大出口国。

对于在欧洲工作和生活10多年的《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来说,如果被问及法国科技产品,也会有类似反应,因为平时很少“接触到”。记者有印象的只有采访过空客公司,这是法德等国的联合项目。另一个是法国高铁,欧洲人自豪于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的高铁。但在记者看来,中国和日本的高铁技术已经超越德法。

记者对法国科技产品“没什么印象”,但对法国的奢侈品、旅游文化等却印象深刻。一位德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就是法国科技最近几十年逐渐落后的原因。“大约30年前,这是一项战略决策,法国将重点放在包括奢侈品行业在内的一些行业上。而在其他许多工业部门投入不足,研发资金过少。法国大学与工业领域的结合也不够紧密。法国对技术变革的准备不足,现在正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自疫情在法国暴发以来,法国似乎一直扮演着“后知后觉”的角色:围绕戴不戴口罩、封不封城、是否注射疫苗等问题争论不休;在法国疫苗项目进入一期临床试验时,美国已经有多款疫苗进入二期或三期临床试验。略显“漫不经心”的抗疫态度一度令记者十分无奈,而“封城”期间暴露出来的商铺和公司数字化程度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只有1/3的商店拥有网站。这背后是法国人对待未知事物相对保守的态度和看法,而这也是影响法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环球时报》记者曾采访过一家名叫“TwinswHeel”的智能运输机器人生产企业,该公司员工让·米歇尔-布朗告诉记者,面对一项新的技术,法国人往往会先持怀疑态度。“我们需要很多宣传与实践来证实这项技术的实用和便利程度,但进展比较缓慢。”巴黎索邦大学研究员、讲师纳塔莉·库蒂内特说,法国科研领域并没有丰厚的资本投资,也没有鼓励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发展的实际支持行动,因此在本次疫苗研制过程中“付出了代价”。

法国《言论报》曾刊文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于中国与美国,尤其是数字技术领域,原因在于欧洲各国相对较分散的市场、相对保守的创业环境以及较有限的科研经费支持等。法国《世界报》经济专栏作家菲利普·埃斯坎德称,在数字经济领域,法国是“落后国家”,疫情期间这一落后现象再度被放大。



法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为此,它在新推出的经济重振计划中,专门拿出3.85亿欧元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欧盟层面,各成员国也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发,例如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研究计划、“冠军企业”基金会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一些新兴科技领域落后,并不意味着法国不再是世界科技强国,尤其在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法国仍具有领先优势。即便疫苗研发,不少法国人也认为“竞赛仍未结束”,法国有悠久的医学传统和优势,只是没发挥出来。(环球时报)

【日本决定:130多万吨核废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130多万吨核废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最早本月27日,日本政府就将敲定这项有关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的政策。有媒体说,这将导致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性的灾难。
不仅危害巨大,这个事情还揭开过去近十年中日本政府处理福岛核危机过程中的一堆烂账。这次,在核废水问题上撒谎成性的日本政府声称“别无选择”,说它已经努力拿出“伤害性最小”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就是拉全世界下水!

“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在16日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方长官加藤胜信宣布,日本内阁会议将在10月底前正式决定,把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说这话时,言语中透着“无奈和为难”。同一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政府还未做出决定,但会“尽快确定”。
两位日本高官同时表态,立即引发日媒以及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但事实真如两人表现得那样,日本政府做这个决定时“百般无奈”“犹豫不决”吗?
核废水问题始自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露,而且冷却系统受损。为控制反应堆温度,核电站所属的东电公司每天要向其中注入大量的冷却水。

最初几年,每天产生核废水四五百吨,即便去年开始降到170吨左右,到今年9月累积的总量也达到了123万吨。这些放射性污水被储存在核电站厂区的存储罐内,同时进行净化处理。但最近,东电公司拉响“警报”:核废水罐已经多达1044个,厂区可用储存空间2022年夏天就将用尽。
日本政府这时提出准备向海洋排放,可谓“时机”正好:我真的是形势所迫,才用此下策。但日媒的梳理表明,排水入海方案其实早已确定,日本政府也早想这么干,只是阻力太大。
共同社说,有关福岛核废水处理方案的讨论2013年就开始了。7年间,至少出过5种方案,包括埋入地下、蒸发后排入大气等。但到了今年2月,日本政府的决定已然明显:排入海洋。
过去几年,不仅日本国内渔业组织,韩国等周边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也都强烈反对日本这样做。16日日本官员表态当天,韩国就做出反应,宣布启动跨部门应对机制。
因为地理相近和关系紧张,最近几年,韩国一直紧盯福岛核废水处理问题。就在上月,韩方还刚刚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调查福岛核废水入海可能导致的放射性污染。
其实,早在2011年事故刚发生时,日本官方就表现出了通过蒙骗等手段度过难关的苗头。一是福岛核事故被称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之后最严重的核危机,但日本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尤其担心核电出口受到影响,一度故意掩盖灾难级别,本来是最高的7级,只报告说4级。二是事发之初,东电就曾直接将第一批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结果在福岛核事故的第一个月,整个太平洋就都监测到放射性物质,第二个月更大区域的海洋就都检测到了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
因为这个,日本政府当时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现在加藤胜信、梶山弘志等日本官员出来吹风,说明日本政府又想制造“机会”故技重施。

福岛核废水危害有多可怕?日本政府至今仍在欺骗世界。决定“排水入海”,日本政府首先强调,相关放射性污水已经过处理,达到所谓排放标准。但对是否达标,早在2018年,日本政府就翻过车了。
核事故发生后,东电公司在用一种净化设备处理废水,并称除了危害性较小的氚,其他放射性物质都能清除。但2018年,一些专家研究2017年的福岛核废水时发现,处理过的污染水中不仅有氚,还有碳14、钴60和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质残留。
当时就有不少人批评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公然欺骗国际社会。除了声称达标,日本政府还给这个决定加了一个“稀释后”的前缀,声称先稀释40倍后再排放,“这是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
但连日本网友都说,这是糊弄鬼呢!核废水总量在那,全部排完要30年。就算再稀释,不还是那么多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海吗!
对日本直接把核废水排入大海,不少专业机构都已提出警告。来自德国的一家顶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曾对核废水扩散情形进行计算机模,结果显示:57天内,辐射就将扩散至大平洋大半区域;半年后高剂量辐射大规模扩散;只需3年,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污染。
其他权威海洋研究机构,比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也曾预测福岛核污染扩散情形。结论大体一致:在洋流作用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扩散到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海洋环境。换句话说,日本政府真那样做,影响的将是整个人类。
而核污染有多可怕,想必不用太多科普了。34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至今后遗症仍在。福岛核事故几乎与切尔诺贝利同级,虽然刚过去十年,日本国内研究机构就已观察到了诸多核辐射造成的恶果:福岛未成年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达日本平均水平的数十倍;福岛附近海域海水中的铯-137浓度最高达正常值的1000倍,而且已在鱼类体内富集;福岛地区的农作物等放射性物质也都严重超标......
有专家说,在核废水这件事上,日本政府撒谎成性,彻底丢了科学、政治和外交信用。更恶劣的地方在于,日本政府明知道核辐射扩散的严重后果,仍然投机钻营寻找借口要将核废水排入大海。这种明知故犯,已称得上是对全球海洋和整个人类的犯罪。

除了排入海洋,日本政府真的“别无选择”了吗?当然不是!日本政府还有很大作为空间。目前,福岛核电站周边仍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因为核辐射量很高,本来就不适合人居住。闲置也是闲置,满可用作新的核废水存储点。
有专家替日本政府算了笔账:目前已经知道10年间核废水增长量,那么按照核电站大概三四十年的解体时间,未来核废水总量可以预知,这个过程的风险是可控的。这样也是“以空间换时间”,争取更优解决方式。
在此期间,一是核废水放射性将会逐渐衰减,比如氚的半衰期大概13年,再过几十年,这批核废水的辐射性将成倍降低。二是日本政府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或者自己努力或者借助国际合作,加速研发新的核污染处理办法。
但问题是,日本政府愿意那么做吗?至少现在没看出来!绿色和平组织去年就曾对日本政府提出严厉批评,称其出于成本考虑,没去开发清除放射性污染物氚的废水处理技术,没把目标放在保护整个太平洋生态的长远目标上。
据说,多家核能公司曾向日本相关部门提交除氚技术的建议书,开支预计达20亿至1800亿美元。结果呢?“这些方案都没能进入详细技术评估阶段”,就被认为不可行,驳回了。
想想也是,为了经济考量,连30多年来最严重核灾难都能故意降级通报;为了淡化辐射恐惧,连民众可承受的辐射暴露水平都能故意提高......
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懦夫行为”,招致周边国家以及包括联合在内国际组织的强烈反对和批评。
今年6月,联合国关注危险物质处置等问题的相关特别报告员发声,敦促日本政府不要无视在核废料处理问题上的义务,不要借着疫情之机,没经过国际磋商,就强推核废水入海。
几位特别报告员说得直白:核废料如何处理“将对人类和地球产生持续几代人的深远影响”,新冠疫情不能成为日本将公众注意力从这个重大问题上转移开来的手段。
他们也提出,目前福岛核电站还有充足空间建造更多核废水存储罐,日本政府“无须仓促决定”。意思再清楚不过,奉劝日本别搞这种偷偷摸摸、祸及世界的动作。
但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其他国家怎样阻止它呢?一位国际法问题学者说,日本政府要向海洋排放核废水,首先需要获得一个受到别国认可的权威国际认证。不经过程序就向海洋排污,就是违反国际法,其他任何国家都可起诉日本或者索赔。
福岛核事故本身已是人间灾难,日本应该把精力放在寻求国际合作处理危机,而非机关算尽,老惦记着把祸甩出去,这样反会制造更大规模灾难。
如果那样,日本政府就真是在作孽了。
https://t.cn/A6bQACue

【#日本决定:130多万吨核废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 ......】130多万吨核废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最早本月27日,日本政府就将敲定这项有关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的政策。有媒体说,这将导致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性的灾难。
不仅危害巨大,这个事情还揭开过去近十年中日本政府处理福岛核危机过程中的一堆烂账。这次,在核废水问题上撒谎成性的日本政府声称“别无选择”,说它已经努力拿出“伤害性最小”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就是拉全世界下水!

“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在16日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方长官加藤胜信宣布,日本内阁会议将在10月底前正式决定,把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说这话时,言语中透着“无奈和为难”。同一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政府还未做出决定,但会“尽快确定”。
两位日本高官同时表态,立即引发日媒以及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但事实真如两人表现得那样,日本政府做这个决定时“百般无奈”“犹豫不决”吗?
核废水问题始自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露,而且冷却系统受损。为控制反应堆温度,核电站所属的东电公司每天要向其中注入大量的冷却水。

最初几年,每天产生核废水四五百吨,即便去年开始降到170吨左右,到今年9月累积的总量也达到了123万吨。这些放射性污水被储存在核电站厂区的存储罐内,同时进行净化处理。但最近,东电公司拉响“警报”:核废水罐已经多达1044个,厂区可用储存空间2022年夏天就将用尽。
日本政府这时提出准备向海洋排放,可谓“时机”正好:我真的是形势所迫,才用此下策。但日媒的梳理表明,排水入海方案其实早已确定,日本政府也早想这么干,只是阻力太大。
共同社说,有关福岛核废水处理方案的讨论2013年就开始了。7年间,至少出过5种方案,包括埋入地下、蒸发后排入大气等。但到了今年2月,日本政府的决定已然明显:排入海洋。
过去几年,不仅日本国内渔业组织,韩国等周边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也都强烈反对日本这样做。16日日本官员表态当天,韩国就做出反应,宣布启动跨部门应对机制。
因为地理相近和关系紧张,最近几年,韩国一直紧盯福岛核废水处理问题。就在上月,韩方还刚刚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调查福岛核废水入海可能导致的放射性污染。
其实,早在2011年事故刚发生时,日本官方就表现出了通过蒙骗等手段度过难关的苗头。一是福岛核事故被称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之后最严重的核危机,但日本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尤其担心核电出口受到影响,一度故意掩盖灾难级别,本来是最高的7级,只报告说4级。二是事发之初,东电就曾直接将第一批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结果在福岛核事故的第一个月,整个太平洋就都监测到放射性物质,第二个月更大区域的海洋就都检测到了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
因为这个,日本政府当时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现在加藤胜信、梶山弘志等日本官员出来吹风,说明日本政府又想制造“机会”故技重施。

福岛核废水危害有多可怕?日本政府至今仍在欺骗世界。决定“排水入海”,日本政府首先强调,相关放射性污水已经过处理,达到所谓排放标准。但对是否达标,早在2018年,日本政府就翻过车了。
核事故发生后,东电公司在用一种净化设备处理废水,并称除了危害性较小的氚,其他放射性物质都能清除。但2018年,一些专家研究2017年的福岛核废水时发现,处理过的污染水中不仅有氚,还有碳14、钴60和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质残留。
当时就有不少人批评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公然欺骗国际社会。除了声称达标,日本政府还给这个决定加了一个“稀释后”的前缀,声称先稀释40倍后再排放,“这是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
但连日本网友都说,这是糊弄鬼呢!核废水总量在那,全部排完要30年。就算再稀释,不还是那么多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海吗!
对日本直接把核废水排入大海,不少专业机构都已提出警告。来自德国的一家顶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曾对核废水扩散情形进行计算机模,结果显示:57天内,辐射就将扩散至大平洋大半区域;半年后高剂量辐射大规模扩散;只需3年,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污染。
其他权威海洋研究机构,比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也曾预测福岛核污染扩散情形。结论大体一致:在洋流作用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扩散到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海洋环境。换句话说,日本政府真那样做,影响的将是整个人类。
而核污染有多可怕,想必不用太多科普了。34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至今后遗症仍在。福岛核事故几乎与切尔诺贝利同级,虽然刚过去十年,日本国内研究机构就已观察到了诸多核辐射造成的恶果:福岛未成年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达日本平均水平的数十倍;福岛附近海域海水中的铯-137浓度最高达正常值的1000倍,而且已在鱼类体内富集;福岛地区的农作物等放射性物质也都严重超标......
有专家说,在核废水这件事上,日本政府撒谎成性,彻底丢了科学、政治和外交信用。更恶劣的地方在于,日本政府明知道核辐射扩散的严重后果,仍然投机钻营寻找借口要将核废水排入大海。这种明知故犯,已称得上是对全球海洋和整个人类的犯罪。

除了排入海洋,日本政府真的“别无选择”了吗?当然不是!日本政府还有很大作为空间。目前,福岛核电站周边仍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因为核辐射量很高,本来就不适合人居住。闲置也是闲置,满可用作新的核废水存储点。
有专家替日本政府算了笔账:目前已经知道10年间核废水增长量,那么按照核电站大概三四十年的解体时间,未来核废水总量可以预知,这个过程的风险是可控的。这样也是“以空间换时间”,争取更优解决方式。
在此期间,一是核废水放射性将会逐渐衰减,比如氚的半衰期大概13年,再过几十年,这批核废水的辐射性将成倍降低。二是日本政府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或者自己努力或者借助国际合作,加速研发新的核污染处理办法。
但问题是,日本政府愿意那么做吗?至少现在没看出来!绿色和平组织去年就曾对日本政府提出严厉批评,称其出于成本考虑,没去开发清除放射性污染物氚的废水处理技术,没把目标放在保护整个太平洋生态的长远目标上。
据说,多家核能公司曾向日本相关部门提交除氚技术的建议书,开支预计达20亿至1800亿美元。结果呢?“这些方案都没能进入详细技术评估阶段”,就被认为不可行,驳回了。
想想也是,为了经济考量,连30多年来最严重核灾难都能故意降级通报;为了淡化辐射恐惧,连民众可承受的辐射暴露水平都能故意提高......
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懦夫行为”,招致周边国家以及包括联合在内国际组织的强烈反对和批评。
今年6月,联合国关注危险物质处置等问题的相关特别报告员发声,敦促日本政府不要无视在核废料处理问题上的义务,不要借着疫情之机,没经过国际磋商,就强推核废水入海。
几位特别报告员说得直白:核废料如何处理“将对人类和地球产生持续几代人的深远影响”,新冠疫情不能成为日本将公众注意力从这个重大问题上转移开来的手段。
他们也提出,目前福岛核电站还有充足空间建造更多核废水存储罐,日本政府“无须仓促决定”。意思再清楚不过,奉劝日本别搞这种偷偷摸摸、祸及世界的动作。
但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其他国家怎样阻止它呢?一位国际法问题学者说,日本政府要向海洋排放核废水,首先需要获得一个受到别国认可的权威国际认证。不经过程序就向海洋排污,就是违反国际法,其他任何国家都可起诉日本或者索赔。
福岛核事故本身已是人间灾难,日本应该把精力放在寻求国际合作处理危机,而非机关算尽,老惦记着把祸甩出去,这样反会制造更大规模灾难。
如果那样,日本政府就真是在作孽了。
https://t.cn/A6bQACue https://t.cn/R2WxXZ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试运行 出实招求实效钉钉子确保线路达标试运行是轨道交通从建设阶段过渡到载客运营阶段必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开通后的真实运营环境,对列车运行各项技术参数、各设
  • 我是活泼可爱的陪跑精灵小天使好运小麋鹿鹿鹿,来跟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欧气满满,鹿鹿大顺!
  • 而八字中或者岁运中的夫妻宫在遇刑、冲、克、合,均表示会有来自外界的人或者事,阻扰或者破坏其本人的家庭的稳定,如果情形严重的,自然难有稳定的婚姻关系,两次以上的婚
  • 接受建议选择了看IMAX2D是正确的,有好些场景比较昏暗,觉得该呈现的2D都呈现出来了,实在没必要看3D。尤‮女其‬性,更是不易‮十,‬女九炎‮真,‬的要好好爱
  • 李清照有诗句: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冰肌未肯枯”描绘的即是银桂。李清照有诗句: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冰肌未肯枯”描绘的即是银桂。
  • #祛狐臭# #狐臭# [菊花][菊花][菊花]当时第一天用第二天就没有味道了,现在也按照你给的方法用了半个月了,真的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呢腋下偶尔运动会出汗,应该
  • 挽回像是重新追求,但又不是,一开始追求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对你不存在任何负面印象的;而挽回的时候,你得先消除这些负面印象。做自己的选择,当然是得听从内心的声音,也
  • ”所以,發一幅释迦牟尼佛像,與同修善友一起每日在微博上供養(評論中有蠟燭、鮮花等)只要有供養的心或供養的行為,便可積累非常大的功德。(鲁克《微澜》暨《谈情说爱》
  • #光与夜之恋[超话]#我抽的是叉烧的卡池啊,结果一百多抽下去,齐司礼汤圆陆沉都来一张,现在倾家荡产了还没出[泪][泪][泪]你这卡池怎么歪得那么离谱啊!!
  • 踩奶也是常有的事,但一般都是在贤者时间,俩人做得全身都是汗,懒洋洋地靠在床头温存,那双猫爪子便不老实地爬上了他哥结实的胸口有一下没一下地撩。但满府上下都知道,他
  • 有点时间没更博,好多人私信我好奇去干啥了,最近确实在忙新书的出版,书中记录了多年经验对整形设计的心得,整形手术不仅仅是普通外科手术,重要的就是整体美学设计,无设
  • 相同类似的题目有:1、2017年地市级第三题“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2019年地市级第二题“邀请小赵介绍发展花椒酱
  • 【混合芋圆】超Q弹每种颜色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紫薯、红薯、香芋、抹茶味道都很正,一吃就知道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不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下午茶时间✨来不藏私分享
  • 皇帝是如此的冷酷,选秀时我便知道他是看在姐姐以及我家世的份上,因此我打从一开始就抱着不屑他爱的心情进了宫。后来无数与我倾情的妃子中我却独对她特别,因为她是唯一一
  • 因此双鱼座会格外重视,因为他们不希望一点疏忽就惠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假期,所以他们会格外关注天气以及其他突发的情况。他们可不想要在出门的时候遇到任何的突发情况,他们
  • [馋嘴]果粒如红宝石一般晶莹闪亮~ 颗颗爆汁[打call]石榴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呢,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仅适合空口吃,榨汁做甜点等等,也是完~全~超合适哦![
  • 感谢:江姑娘演活了最好的师姐。 嘻嘻腰细腿长又嘴硬心软的阿絮,一路救赎与被救赎的开屏孔雀老温,仿佛起点男主的成岭,甜甜的意难平的阿湘和小曹,感谢你们把角色演活,
  • 最近许魏洲过生日,他也开心地自己的粉丝分享了自己在吃蛋糕的时候的视频,但是大家一看视频,发现视频吃蛋糕倒没什么,反而是吃蛋糕许愿的时候许魏洲的反应特别好笑,把粉
  • 篮网胜76人赛后采访!1.哈登:杜兰特是历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 有了名之后,利往往紧接着也就来了,杨涛本是苦力出身,如今倒成了名师,身后跟着一众弟子,靠着弟子们供养的学费,和平日里的一些演武所得,杨涛赚的盆满钵满,再也不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