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1岁的“林黛玉”陈晓旭去世,有人给“贾宝玉”欧阳奋强打电话,让他来参加葬礼,没想到,电话接通后,他就立马挂了,然后关机,葬礼也没有参加。

《红楼梦》里贾宝玉曾对林黛玉说:“你如果死了,我就去当和尚!”

后来,林黛玉17岁泪尽而亡,而贾宝玉给到的解释是“病老归西”。

现实版的“林黛玉”陈晓旭,拍摄《红楼梦》3年,把林黛玉演得微妙唯俏,跟书本里的林黛玉是一模一样。

陈晓旭1965年出生在辽宁鞍山市,她下面还有个妹妹。

父亲陈强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母亲王元夕是舞蹈老师。

陈晓旭出生前,母亲曾做过一个梦,梦里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她:“你这个孩子,名字就叫陈ye芬。

ye是生僻字,也上面加草字头,后来找算命的一算,结果说这个名字是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

于是陈晓旭的父亲听后,便舍弃了这个名字。

陈晓旭出生之时,恰逢旭日正东升,因此父母为她取名为“晓旭”。

然而,即便如此,陈晓旭还是没能摆脱林黛玉的命。

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18岁的陈晓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正在全国进行海选。

男朋友毕彦君icon问她:“你不是很喜欢《红楼梦》吗?何不去试一下?”

清冷孤傲的陈晓旭说:“没兴趣。”

严彦君却说:“你的气质、性格、爱好都很贴近林黛玉,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试一试又何妨?”

最终,在毕彦君的鼓励下,陈晓旭试着给导演寄去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照片背面是她十四岁时写的一首诗《我是一朵柳絮》。

导演没说要,也没说不要,就让她等消息。

直到一年后,陈晓旭才接到试镜通知。

为了演好林黛玉,她研究了一年《红楼梦》,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她成功了,陈晓旭的“林黛玉”,至今都无人超越。

拍完《红楼梦》后,陈晓旭和毕彦君也喜结连理,步入婚姻生活。

但婚后生活,并没有很美好,反而是一地鸡毛。

演完《红楼梦》的陈晓旭,很久都走不出来。

她觉得自己就是“林黛玉”,并把这种个性带到了生活中。

而毕彦君又是直性子:“你有事就说,生活又不是拍戏,什么都要猜!”

陈晓旭很委屈:“你爱我,为什么不懂我?”

两人三观不合,经常发生争吵,据说,陈晓旭最后因为家暴,离了婚。

离婚后的陈晓旭终日郁郁寡欢的,没精打采的,连事业也到了低谷期,后来郝彤出现了。

陈晓旭是在《黑葡萄》拍摄现场和郝彤认识的,因为陈晓旭一直找不到角色的感觉,所以郝彤便细心的指导她安慰她。

慢慢的两人之间处出了感情,后来两人结婚。

婚后陈晓旭夫妇成立了公司,她自己成为董事长。

之后,她还创立一家文化公司,投资影视剧,包括董洁与潘粤明定情之作《红衣坊》,就是陈晓旭公司投拍的。

经过多年打拼以后,陈晓旭的事业顺风顺水。

但是在2006年,陈晓旭被查出乳腺癌,面对渺茫的治愈几率。

陈晓旭选择放弃治疗,全家人都在劝她做手术,可她说:

"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

对此,陈晓旭决定选择出家,她觉得病由心生。

而疼爱妻子的郝彤,为了照顾妻子也决定出家。

2007年的正月初二,郝彤把自己父母,和晓旭父母都叫过来,让他们坐着,然后郝彤就跪下给四位老人磕了头。

说:“晓旭初六就出家了,我十六也出家。”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长春的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

而郝彤也陪着妻子一同出了家,法号“开诚”。

你在家,就是我爱情的全部;你出家,我就斩断七情六欲守护你。

后来,陈晓旭的乳腺癌已经骨转移,她的身体越来越差,高烧不退,几乎不能进食。

5月13号6点57分,陈晓旭因病离世,终年仅仅41岁。

就好像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对着林黛玉说:如果你死了,我就出家当和尚。

戏外丈夫也果真做了和尚。

林黛玉好像就是陈晓旭的宿命,她演了林黛玉,她也是林黛玉,从内心到外貌都活成了林黛玉的样子。

在陈晓旭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不想让父母伤心,也不愿让他们送自己最后一程,就只是在电话里对父亲说:爸,我想往生!

陈晓旭的离去,令郝彤痛不欲生。

那时的他,每天为陈晓旭诵经超度,但是只持续了半年左右,他便还俗了,后来又结了婚。

这也是人之常情,至少郝彤在陈晓旭最后时刻,陪她一起走过,让陈晓旭没留下遗憾,并亲自送走了陈晓旭。

和陈晓旭的婚姻里,两个人也很有默契,一起开辟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商业帝国。

但毕竟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那样的执念看似美好,实则不现实。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索达吉堪布:须弥山是如何存在的?唯有性空缘起能理解。(二)

索达吉堪布:因此,广博的闻思不仅是实修佛法的前提,也是佛教徒引生正信的基础。那么,到底有没有须弥山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而且也希望能在各位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定解。……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许多,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一般的凡夫无法理解,包括科学家也是无法解释,因为科学家毕竟也是凡夫。但是,没有见到或者无法解释,都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为只要有一次这种事情发生,就必定存在它的道理,更何况人们已经见到或者听到无数次了。如果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而认为这些人都有问题,那么,这种态度恐怕也是有一些问题。因此,轻易地否定一件事情是不合理的,而对于须弥山的存在,只是因为没有看见就加以否认,则绝非智者的行为。面对科学的说法,作为佛教徒执持佛教的宇宙观不需要惧怕,因为我们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佛陀已经将真理宣说得非常清楚。

以上是佛教与科学对于器世间的不同认识,不仅佛教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就连佛教内部下下乘与上上乘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而《俱舍论》所宣说的须弥山,也只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并不是所有的观点皆同于此。以前,印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狮子贤论师——《现观庄严论》的注释者,尊者在《般若经》的注释中说:《俱舍论》承许四大部洲及须弥山,这种说法实际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即使在小乘中也还是有不同的说法);而以大乘对法藏的观点,世界有无量无边。虽然小乘与大乘有不同的宇宙观,但是二者的观点并不相违,因为胜义中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而于名言中则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世界。以上是论师的观点。由此可见,佛教并不只是承认一种须弥山的观点,而是因为有种种的世界存在,故而承认有不同的世界观。如《华严经》当中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以及《俱舍论》的说法即有很大的不同。
  
根登群佩尊者曾说:《俱舍论》的观点是不了义的说法,而大乘经典中的世界观是了义的说法。说《俱舍论》的观点不了义,乃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佛陀随顺于此,故而宣说了须弥山等的世界;说大乘的观点了义,乃是因为世界本来就无量无边,而大乘经典也作了如是宣说。
  
以上对比了小乘与大乘,下面介绍一下密乘的须弥山。密宗在《时轮金刚》中也宣说了须弥山,但不像小乘所讲的那样是四边形等等,而是七金山在里面,须弥山在周围,这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似,但是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与地球还是不相同。虽然密乘的须弥山与小乘的说法不同,但是二者亦不相违。正如《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俱舍论》的宇宙观不会妨害于密宗《时轮金刚》的宇宙观。”对此,疏中举了个例子:“比如,由诸佛菩萨所加持过的六尺大的山洞,在其中可以容纳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如此容纳之时,转轮王等没有缩小,而山洞也没有扩大,只是由于诸佛菩萨的加持与幻变力,二者皆是原原本本地存在,而山洞容纳轮王等人也是无欺地呈现。”这个例子是在说明,如此看似相违的显现,唯以诸佛菩萨的三福德力方能现前,而不同的须弥山,只是以不同的业力而有各自的显现。就如有些人以其罪业力所致,很微小的事物也会看成很大;或如一些饿鬼,到了非常富裕的人家,对其家中的所有财宝却一无所见。可见,上述的种种,皆是依众生的善业与恶业而形成。因此,《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又说:“虽然种种世界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在胜义中一切世间之量皆不存在,而佛陀是依不同众生的业力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对密宗的观点并无妨害。
  
全知麦彭仁波切《时轮金刚大疏》中说:“所谓不同的世界,皆是依众生的心及不同的业力而作的宣讲。”《白莲花论》中也有这样一段,当时舍利子尊者问佛陀:“您曾说过几次发心,您曾说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心,又说在另一位佛陀面前发心,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您所谓的发心呢?”佛陀说:“我所说的发心对境有所不同,是根据众生种种根基不同而作的宣讲。”所以我们应该了知,不同的世界观,也是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业和根基而作的宣说。对于这个问题,在对大乘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了解之前,理解上可能有一些困难,然而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所在。
  
总之,理解了缘起性空,则不论是佛教内部的各种观点,还是科学的说法,都是可以理解而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如果并不了知此理,而一定要破斥科学的说法,则是非常困难的。假如非得说地球不是圆的,而一定要按照佛教所说的须弥山那样去安立,那么请问八万由旬的须弥山又去哪里寻找,是在美国、亚洲,还是欧洲?
  
以前,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多瓦西绕降措格西,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格西,也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传记中这样记载,有一天他说:“我今天一定要和他们辩论!让承认地球是圆形的这些人全都哑口无言,一定要和他们辩论!”更登群佩大师当时也在场,更登群佩大师说:“你去辩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说地球不存在,他们可能不会回答你的,大家都会笑你的。”也就是说,这个地球是人们的现量所见,如果说它不存在,则如同在饿鬼面前说脓不存在,对此,饿鬼都会笑而不答的,因为他明明见到的是脓,你说不是脓如何能够令之信服呢?因此,不从性空缘起上解释,彼此的沟通是非常困难的。
  
听说许多法师和专门研究佛教的人士,因为佛教的须弥山与地球的说法不同,因而时常担心:“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说了妄语?我们以后会不会失败?在这方面我们佛教徒会不会很困难呢?”不会有任何困难!只要你通达了这个缘起性空,尤其是当你了知了,佛陀是针对不同业力的众生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的畏惧。因此,缘起性空的道理非常重要,基于此理,须弥山的观点即可成立。当然,须弥山的存在,并非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是在某些根基的众生面前确实能够显现这样的世界,所以《俱舍论》才作了如此的宣讲。
  
然而,虽然须弥山是存在的,但并非实有,如果世界实有,即究竟上是实有的东西,那么我们只能讲一个,不能说有很多。比如,如果每一个众生所安住之处就是这个圆形的地球,那么科学家必须这样讲,佛教徒也必须这样讲。但是,因为地球的本体是空性,故于不同业力的众生面前所显现的世界也绝不相同,佛陀于不同教法下宣说了不同的世界,而不同的世界都是以众生的不同业力所招感,绝非子虚乌有。对于此理,最好的比喻,就是一碗水在六道众生面前,彼此所见均不相同。我们的喇荣佛学院也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人有两种,有些人对佛教很有信心,觉得这里真是一个极乐世界,这里的山啊水啊皆不同于别处,甚至连老山羊也写成是菩萨;但是有些人排斥佛教,一来到这里,就说学院又脏又乱、鱼龙混杂等等。二者对学院的认识不相同,同样的学院,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而显现出了不同。其实,我们这个喇荣在实相当中有没有一个好与坏呢?没有,因为在胜义中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只不过在名言中,以众生的不同业力而有不同的显现,以其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好的地方;以其不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不好的地方。以前,梵天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安住的地方,说这里都是清净的地方,但舍利子却说这里并不清净,于是二人争论不休,佛陀问:“你们在争论什么?”梵天说:“我说这里是清净的所在,而舍利子却不承认。”舍利子说:“我所见的皆不清净,而他也不承认。”佛陀说:“我的刹土本来都是清净的,如梵天所讲的一样,只不过舍利子你看不到而已。”可见,外境的好坏完全是由心而造作的,不同的心,对其面前的显现皆会执著为真实,而其余不同的安立,因为并非现量,所以很难被认同。因此,对于这个世界,成千上万的众生所见的唯是地球,因为观待这些众生的现量,地球是真实的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去破其现量,而破也是破不掉的。如果到每一位科学家面前,说其所见都不真实,说地球并不存在,而只有须弥山存在,如此的做法能否破到对方呢?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破也只能于胜义中遮破诸法的存在,而于名言中则无需破其现量的成立。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而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生起怀疑,并始终担心:“释迦牟尼佛对宇宙的观点是不是说错了?如果说错了,那我们佛教徒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用这样担心,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通达一切万法的,而且于两千多年前就对轮回也好,涅槃也好,乃至众生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佛陀对于世界与宇宙的认识,也是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的。何以见得呢?我们就以天文的历算作个例子,比如,藏历是按《时轮金刚》的推算,有时候有两个十号,有时候一个十号也没有,以这样的推算,每次十五号月亮都是圆的,这就是以佛教理论进行推算的结果。但按农历进行推算,很有可能十六号的月亮才是圆的,或十七号才会月圆,存在有这样的过失。因此,就是因为我们懂得佛教的天文历算学,才不会有这种过失,也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才不会陷入科学与佛教的矛盾之中。如同《时轮金刚大疏》及《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说妄语,表面看似相违的教言,实际毫无相违之处。”
-------------------------------------------------------------------------------
回向文:

愿以此转载流通之功德,回向一切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国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04.05妈妈回奶的第二天 跟多乐之间37度的连结消失了 其实一开始妈妈还很难过的 后来就觉得真的好爽好快乐[笑cry]看你突然转奶粉结果上火了也有点着急 不过
  • 广州正颌手术好的医院医生?广州正颌手术好的医院医生?
  • 為屬於我倆的家而作籌備工作,真系好攰。B.T.W. 可以為自己ge愛巢而花心思作設計,佈置等,都系一件開心事黎ge. 多謝老天爺,令我寶寶正式上樓啦,能夠成為業
  • 不应该啊)还有昨天摸鱼高清返图#猫爪宇宙[超话]#【记录】yys昨天收到的送巧克力的留言w按照#三句话不离哥定律# 如果也送哥巧克力不知道会是什么场景hhhh感
  • 彻底疯狂!彻底疯狂!
  • )LAMER又推出奇迹面霜中的新品,soft cream精华乳霜,质地介于cream(面霜)和gel cream(凝霜)之间. 比面霜的质地更柔软轻盈,不需要放
  • #致自己,致亲爱的你# 同事聚餐谈到爱情 他们问我什么是爱情 我想了想说,可能是 睡醒后的一杯凉白开 亦有一个见到你就会笑的人 感谢遇见,不谈亏欠 不喜欢了也
  • 1昨晚12分饱的海底捞and美甲(每次去捞都因为想做美甲 真的好容易受伤[失望])2 吃完饭回家买的瑞幸 今天带到公司来喝 真滴快乐[开学季]3昨天的咖啡和啵啵
  • 高数究竟该怎么学哇这几天的幸福生活[haha][haha]1/3超市2日常被弟弟欺负4健身房摆拍[挤眼]5万象汇半日游6/7/9奥斯卡觅食8是一月二十五没吃到麦
  • 心中有阳光,处处都温暖☀️#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心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寒冷;手捧玫瑰,走到哪里都能够散播芬芳。心中有阳光
  • 这个人设真的演的完美,名门出身,文物双全,年轻气盛且有胸怀大志,会有冲动但会自省,谦虚有礼,看似严肃却也幽默风趣,重情重义,面对儿女情长有成熟的头脑,面对爱人​
  • #莉可丽丝# EP13果然还是满满POI味道……吉松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 千束为了泷奈 EP12先是对救命恩人打出实弹 EP13更是直接破了不杀的铁律 本来都弃
  • 10.想和你看着落日,只谈微风和晚霞。8.想在山野间追风,看黄昏与黎明。
  • 一位中年阿姨的辛酸寻工史 (1) 前天(周日)本来朋友介绍了一份办公室保洁员的工作,感觉挺不错节假日,周末双休,4500一个月,说好了昨天(周一)10点去面试
  • 适合发猫咪的说说1、我有多孤僻,大概就是一个不喜欢甚至害怕动物的人,居然开始想养猫了。刚把你接回来的时候你非常黏人,我去哪里你就去哪里,晚上必须跟我或者我姐在房
  • 不是挂人!!
  • ps:11.4-11.19日期间,每个id仅享有一次中奖机会#无论哪片土地都能孕育更好#【Chem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望有效抵御癌症进展的新型化合
  • 不需准备很多,对于不经常下厨的人 ,是一个很容易的生活体验木须肉原名木樨肉,是一道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俗语常读作为木须肉、苜蓿肉等
  • “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
  • 只是创业到那个阶段才辞掉工作创业有很多个阶段,初期就是建立系统的时候如果自己建立一个系统:获客(流量) - 转化 - 交付包括太多事情:视频/文案(销售话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