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59年,王宗实率领禁军杀入唐宣宗的寝宫,结果发现皇帝早已驾崩数日。枢密使王归长怒骂道:“乱臣贼子,竟然带兵入宫,你想造反不成?”王宗实冷笑道:“皇帝驾崩,尔等秘不发丧居心何在?”随即,命人将唐宣宗托孤重臣全部抓捕。

王宗实与王归长等人起初,都是唐宣宗的心腹,属于宦官集团的核心人物。但随着王宗实掌握禁军主力神策军后,权利的天平开始发生了倾斜。由于王宗实手握军权,唐宣宗对其逐渐产生忌惮。于是与王归长等人联合起来孤立王宗实!

唐宣宗驾崩前夕,深夜秘密召见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传达拥立皇四子夔王李滋为帝的心意。王归长大惊,虽然皇长子李漼与皇帝素来不和,但延续上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岂是那么好动动摇的。

正是唐宣宗的这个错误决定,再度掀起一场以宦官争权为主导的宫廷政变。唐宣宗千算万算,却漏算一点。以王归长为首的几个心腹,虽然大权在握,可以控制朝堂。但是如果没有部队的保驾护航,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唐宣宗驾崩后,王归长秘不发丧,迅速与夔王李滋取得联系,筹备即位的诸多事宜。但首要任务就是将手握禁军的王宗实解决掉,当时几人合谋打算暗杀他,可惜王宗实出行时,大批禁军跟随,无从下手。于是退而求其次,准备将其调到淮南充当监军。

王宗实接到命令后,并未怀疑,立马准备前往赴任,毕竟淮南一带富庶,是个捞银子的宝地。然而心腹的一句:“陛下被传病危已经一个多月了,如何辨别调令的真伪?何不入宫当面向陛下辞行呢?”

王宗实如梦方醒,随即入宫面圣。可皇帝的寝宫外,被大批不明身份的人团团围住,根本无法靠近。王宗实大惊,吩咐神策军将领道:“陛下恐怕被软禁了,迅速调集禁军擒贼、救驾!”

当王宗实冲入寝殿后,唐宣宗早已驾崩数日,一切不言而喻。王宗实迅速将所有参与者尽数抓捕,王归长等人见大势已去,不断磕头求饶。

王宗实虽为宦官,但做事雷厉风行,胆大且果断,立马控制朝堂。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王宗实就算是权势熏天,但毕竟是无根之人,想要长久不衰,还需要在诸多皇子中扶植一位傀儡皇帝。

其心腹奉命拜访皇长子李漼,当得知此人来意后。李漼非但没有大喜过望,反而犹豫要不要做皇帝。自古以来,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李漼为何要拒绝呢?

原因更是奇葩,他担心当了皇帝后,没时间纵情声色。王宗实听闻后大喜,这不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傀儡皇帝吗?于是他亲自游说李漼,以后宫佳丽三千诱惑他,这才入宫即位。

李漼即位当日,王宗实便秘密处死王归长等政敌,彻底瓦解其敌对势力,自此权宦王宗实一人便可左右朝廷走向。而唐懿宗李漼沦为宦官手中的玩物,只顾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大唐再无往日之辉煌,败亡的丧钟已经敲响。#历史# #历史云讲堂#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所以然这也是优点吧,他叫我多看看[微笑]#海棠推文# 《庸俗喜剧》作者:大王叫我来飙车看了15章了,全程高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中间怼一个路人真的看的很爽;还有遇见了一个小姐姐,(我)浅浅磕一口,估计没有以后了,所以能不能雨林双排啊[委屈][委屈][委屈]还有,许久不见的权威男权嫂和小熊
  • 活了半辈子遇见自己双生火焰,很久以前见过他一眼没在意他。 等遇见他以后觉得怎么没早点遇见他。 原来他那么慈悲善良可爱。 如果早点遇见你 那样我的修行可能会更加
  • 比如:总是迫不及待地挂断父母的电话,偶尔才能认真的和他们聊一聊近况[委屈];总是把所有的温柔和耐心留给不那么熟的人,却一次次的伤害亲近的朋友[允悲];总是用一些
  • 19、九月好运拍了拍你,接下来事事顺利,好运无限20、清理八月不开心的事,九月才有储存快乐的空间21、所有的不快乐都留八月吧,以后每一天都是甜的22、生活在一点
  • 跟大哥聊了聊,他却依然看好大众,传统燃油车品牌都还处于转型期的阵痛,这也是入手大众新能源车的最佳时刻,再加上造车新势力不讲武德,不仅买新车没有优惠,指导价也是一
  • 喜欢泰勒丝真太好了吧我的天啊!不过我说真的我听的都是无畏和有屁 Mine Fearless Enchanted啥的 我真鸡儿喜欢泡面霉 之前是姨妈圈粉一直对泡面
  • 其實,我是不會失眠的”;第二,是自己為人講信用,2017年就任演辭中引述過《同舟之情》的歌詞“只要在你身旁,就會為你護航”所以在關鍵時刻不會落跑;第三,是家人的
  • 【2】今天截止,会员还有一个减去20刀专区,折扣码:HOMETUE【3】Sony那里翻新版WH1000XM4B耳机$219.49(使用折扣码:PLUS5S4SL
  • 一等奖第五组:光影45校区蒙慧雪2021黄山(黟县)国际展证书光影45校区蒙慧雪2021黄山(黟县)国际展一等奖获奖证书一等奖第六组:光影12校区赵义明2021
  • #微博黄山# 【桨动新安·长三角水上运动会今日开幕】11月5日-6日,2022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分项赛桨动新安·长三角水上运动会将在黄山市新安江照壁怀古广场水
  •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
  • 晚上的课程‎也是这样,“暮亦如之”晚上也是这‎样。小白船只会迟到不会不到,其实结束在小白船也很好,在这一段被丁浩唱哭了,可能一直以来都觉得丁浩才是最无辜最天真的
  • 想要做大街上最出众的,让大家眼前一亮告别单调的红配绿不如尝试下y2k风格,美丽的饰品和精美妆容搭配吧!想要做大街上最出众的,让大家眼前一亮不如尝试下配色穿搭吧!
  • 你就是你,你擁有舉世無雙的眼睛,以及獨一無二的微笑。6、喜欢问别人隐私的人,一直问别人各种私人问题的人,这种人过得不幸福,不关心别人隐私的人,才是真正过得幸福的
  • 看完这场比赛后的球迷,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没有了c罗,曼联的表现似乎更好、更有活力、更有威胁!那天我也穿了新鞋子,上国私的时候合了张照(p3)上个周末静态体
  • 最最加分的就是他的头发(可能我是有毛病的)我就喜欢摸他的头,他的头发软软的又很蓬松,像小狗狗的毛一样,摸起来很舒服,之前还摸过一两次,可是现在不准我摸了[泪]之
  • #正能量# #日行一善# 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无论梦想是什么,通向它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就是不断地再
  • 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477,269.04万元,与2020年的¥374,491.44万元相比大幅增长,增长了27.44%。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
  • 我在《滦阳消夏录》中,记载王菊庄讲的一个善于挑拨离间的女鬼变成哑巴的报应故事,现在这个鬼受到又聋又盲的报应,大概他生前聪明得过分了吧? 观众们为什么能接受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