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 | 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书法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

书法是视觉艺术,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说狂话有什么用?作品是硬道理。“百年之想”是虚幻的。百年后人会不会想你,不取决于你想不想,而取决于你的作品能不能进入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所造成的特定视阈,这种时代文化你无法预知,更无法掌握,因此所谓的“百年之想”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它有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对当下创作怀抱一种敬畏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要有一点“百年之想”。

书法的形式构成

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割的结果,讲空间造型与关系,要求‘致广大’,追求宏观效果,使作品具有撼人的气势;二是分割的手段,讲线条本身的质量,要求‘尽精微’,追求微观细节,使作品具有耐人琢磨的韵味。空间与线条并重,片面追求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都会损害书法艺术的魅力。因此,我在创作时力求广大与精微兼顾。然而在写文章时,强调形式构成,线质方面谈的比较少。原因是我觉得关于线质古人讲得很多,“卑之无甚高论”,充其量只能作系统化的整理,如我在《书法技法新论》的笔法章和点画章中所做的那样。关于形式构成古人极少论述,而它恰恰是当代书法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大谈特谈。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现代书法是图式的,注重观看,因此特别强调章法,强调形式构成。第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外力的推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书写工具和展示空间。受书写工具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点画因为与书写工具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受展示空间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章法到结体再到点画,章法因为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

古代书法发展的外力影响主要来自书写工具,汉代蔡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改进促进了字体书风的变化发展,从秦汉到今天,两千多年来,毛笔的性能已被充分开发,各种表现都趋于极致,当代书法家要想精微很难超越神龙《兰亭》,要想浑厚很难超越邓石如,要想跌宕很难超越米芾,要想雅致很难超越董其昌……无论想要追求什么,都会有一座高峰矗立在前,这意味着借助书写工具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路已经走到头了。然而从展示空间来看,由于当代建筑式样和装潢风格的改变,今天书法的展示空间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不相同,书法作品如果不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装裱上做一番改变,就很难进入现代的展示空间,与其协调,并且相映成辉。而作品要与展示空间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章法,就是形式构成。

先讲形式。在艺术上,人们一般都将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称为内容,而将表现情感的方法称为形式。具体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点画结体和章法三个层次,再具体来说,就是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正侧大小、收放开合;章法的疏密虚实、离合断续等等,它们都是以对比关系的方式出现的,点画结体和章法所包含的各种对比关系很多,远不止这些,如果加以归并的话,可以概括为形和势两大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和位置,如粗细方圆、大小正侧、疏密虚实等等;势即时间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等等。因此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他所说的自然,就是书法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情感,他所说的阴阳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所说的形势就是对比关系的高度概括,书法艺术是通过各种形和势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内容的。

再说构成。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和章法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整体,另一方面又是局部。点画既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组合,是整体,同时又是结体的局部。结体既是各种点画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章法的局部。章法既是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展示空间的局部。

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双重性格决定了双重的表现要求。当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完整、平衡和统一,要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当它们作为局部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不完整、不平衡和不统一,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局部相组合,在组合中1+1>2,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整体和局部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应当两者兼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不能二视而明”,人们常常会在兼顾的基础上有所偏重,比较来说,传统书法偏重于将每个层次都当作相对独立的整体,强调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结果使得宋代以后的形式研究越来越往精细方向发展,以楷书的点画形式来说,晋唐时代只有八种,欧阳询称为《八诀》,到元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变为三十六种;就楷书的结体来说,唐代欧阳询有《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发展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到清代黄自元又进一步细化为九十二法。所有这些研究都就事论事,就点画论点画,就结体论结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书法创作在技法表现上,一方面越来越细腻,另一方面却因为忽视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琐碎呆板,没有整体感,缺乏生气,走到极端,便堕落到馆阁体的魔障里去了。当代书法家看到这种毛病,认识到它的危险性,因此主张要在关注局部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这种局部与局部的组合,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表示,那就是构成。构成就是组合,组合就是构成。 

总而言之,形式构成的创作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任何情感都必须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各种对比关系来表现,因此特别强调对比关系,认为作品中对比关系越多,作品的内涵就越丰富,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品的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二是构成,在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局部之美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章法与展示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努力把点画放到结体中去表现,把结体放到章法中去表现,把章法放在展示环境中去表现,让它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组合中通过变形,表现出更大的审美价值。

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

其实在创作上我是非常注重用笔和线质的,只是在表述时因为上面两个原因而讲得少了,以后我要注意,不要讲得太偏。说改就改,现在马上就纠正一下,讲讲我对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第一,线质要好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粗细方圆,造型丰富,二是轻重快慢,节奏鲜明。而无论粗细方圆还是轻重快慢都是一种对比的存在,对比双方都不能单独产生意义,只有被纳入到一个系统之内,通过有机组合,建立起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相得益彰,显示出各自的美感,而这种系统的组合形式就是笔法。

笔法的要义是将点画的书写分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让运笔走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在造型上产生粗细方圆的变化,通过轻重快慢,在节奏上产生抑扬起伏的变化,最后通过造型与节奏的组合,使点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点画有没有笔法意识,造型与节奏的表现是不是丰富而且细腻,这是写好点画的根本前提。第二,线质要好还必须避免偃卧,笔锋受压后打开,一进入行笔,就会偏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一边,使笔肚接触纸面。笔按得越重,笔肚接触纸面越多,笔锋的偏侧就越大,这种偏侧便是偃卧。它使书写的沉着之力因为笔锋的偏侧而转移为与纸面平行的力量,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而且,笔肚擦过纸面,墨色扁薄飘浮,没有注入感。因此为了在中段行笔时避免偃卧,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之语”。意思是尽量提起笔,让笔尖在纸上行走,以此保证中锋,这是帖学的中段行笔方法。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实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主张将笔管朝笔画运行的相反方向倾斜,抬起笔肚,让笔尖受压后强力反弹,紧紧咬住纸面逆行,保证写出苍茫浑厚的点画,这是碑学的中段行笔方法。

帖学和碑学的行笔方法不同,表现效果大相径庭,但是殊途同归,都避免了行笔过程中笔锋偃卧的毛病。帖学提笔运行的效果是清挺遒劲,适宜于写小字;碑学逆顶运行的效果是浑厚苍茫,适宜于写大字。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方法,创作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点画的粗与细、快与慢,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轻松与沉郁的表现,全在于这两种方法的灵活使用。

这两种用笔方法太重要了,现在有许多人写字只求痛快,不讲笔法,起笔、行笔和收笔没有变化,点画苍白空洞,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避免偃卧,运笔像拖地板一样,点画扁薄轻浮,这些运笔都被董其昌斥之为“信笔”。

我的创作方法

我就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它到底是出于脑还是出于心,你去分析分析看。我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所谓前识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对作品的一种意象性预构,它是不明确的,如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因此称为“前识”。而且作为一种意象,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冲动,因此称为意图。前识意图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等等,是作者生命的表现。

所谓形式理念,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度概括以后,抽绎出来的最高原则。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对比组合,具体来说,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这些对比组合变化无穷,其最高原则就是四个字“以他平他”,不断地以不同的造型元素与前面的造型元素相联接,让它们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组成和谐的整体关系并生生不息地展开下去,这是作品生命的表现。

前识意图是作者情绪在受到某种刺激之后引起的反应,不同刺激,不同反应,造成不同的前识意图。形式理念是“以他平他”,前面的点画写得粗了、细了,后面的点画就要写得细些、粗些......前面字写正了,后面字就写得斜些;右边字写大了,左边字就写得小些;前面一行右倾了,后面一行就往左斜一些。至于怎么粗怎么细,怎么正怎么斜,怎么大怎么小,会激发出作者在平时训练中所储备的各种技法规范,王羲之的,颜真卿的,苏黄米蔡的等等,全部变成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二是轮换做主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落笔的时候,线条是粗是细?是长是短?结体是方是圆?上下字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所有表现都以前识意图为主,由前识意图定下作品的风格基调。开了头以后,形式理念逐渐显现,影响越来越大,到一件作品快要完成的时候,怎么写已经完全被形式理念所规定了,前面疏了,后面必须要密一点;前面轻了,后面必须重一点……你别无选择,只能够跟着形式理念走。尤其是落款,写在什么地方,是穷款还是长款,你不要再顾及什么前识意图,必须老老实实地根据形式理念去“以他平他”,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这种轮换原则古人也讲过,但不明确。王铎说,一个字中,前面的笔画好写,最后一笔难写。为什么?就是因为前面几笔根据前识意图,你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一笔要调整关系,必须符合“以他平他”的形式理念,落在什么地方,粗一点还是细一点,干一些还是湿一些,实际上都是被规定的,你要发现这种规定,并且把它表现出来,所以难写。书法创作的过程,前面以前识意图为主,后面以形式理念为主,这个道理与写文章一样。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八股文讲起承转合,“起”就是破题,破题的时候,文章怎么写,以我为主,好比书法中的以前识意图为主。“起”了之后,破题了,观点亮出来了,后面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就由不得你了,你必须跟着文章本身的逻辑走,好比书法中跟着形式理念走。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能将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融为一体,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

【撷取古诗唯美意象!#设计师揭秘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演变#】昨天(2月8日)上午,在冬奥历史上第一次设置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决赛中,“青蛙公主”谷爱凌创造历史拿下金牌!这也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中国队夺得的首枚金牌。
随后进行的颁花仪式上,礼仪志愿者身穿具有中国特色的颁奖礼服“瑞雪祥云”款款而来。“瑞雪祥云”颁奖礼服与冬奥“顶流”谷爱凌和带有金色橄榄枝的“冰墩墩”同框,扮靓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场的高光时刻!

近期,本台记者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雪上颁奖礼服“瑞雪祥云”设计团队进行专访。“瑞雪祥云”礼服方案由中央美术学院团队成员陈曦、陈亚萍、朱怡然和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共同设计。其中,陈亚萍和朱怡然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研究生,从创意、手稿、纹样创作、打版、选料、样衣制作、修改调试再到最终的成衣方案全程参与。北京服装学院贺阳教授设计的帽子,将传统的花帽式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套颁奖礼服锦上添花。陈曦作为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对设计理念把控、服装款式打版、色彩及配饰设计给予了方向性指导和关键性把关。她也和北京“双奥”颁奖礼服有着独特情缘。

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陈曦 右二为中央美院研究生陈亚萍

设计灵感:撷取古诗的唯美意象

颁奖礼服“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裙摆上,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提炼出的山形与雪道线条元素极富动感。设计以“瑞雪”和“祥云”两个传统吉祥符号为主题。陈曦联想到宋代诗人魏也创作的《次韵和李殿院咏雪》诗句:“瑞雪祥云见盛时”。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以此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

“瑞雪祥云”礼服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金碧山水”画兴盛于唐朝贞观之治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上升期的美学品味,风骨俊峭、意境隽永。颁奖礼服的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结合2008年夏奥会的祥云元素,体现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悉心指导

“整个设计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陈曦回忆。期间,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为央美设计团队提供了悉心指导。考虑到颁奖礼服需要功能和时尚兼备,该团队在设计中也有一些遗珠之憾。

最初,大家希望用红色斗篷作为灵感来源。“在中国画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斗篷,比如昭君出塞和薛宝琴踏雪寻梅时的形象。” 陈曦介绍,斗篷是近几年国际流行的趋势,也是非常时尚的单品。团队研究了各种长度和款式的斗篷,但考虑到户外比赛场地的风会很大,斗篷可能会被掀起。

在诸多尝试后,最后还是选择放弃这一方案。“瑞雪祥云”将在本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雪上场馆的颁奖仪式中使用。为应对冬季雪上场馆极寒和强风的气候条件,设计团队最终根据三层穿衣的法则,将礼服设计成三层结构。依托航天技术与高科技材料,提高防风、抗寒、保暖能力。

奥运会颁奖仪式是整场赛事中最荣耀的高光时刻,也是转播镜头最集中的场景。考虑到转播及镜头呈现需要,设计团队对礼服的领口、袖口、胸前、肩部等重点部位的细节和色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处理,保证颁奖礼服在镜头中最佳呈现。“瑞雪祥云”颁奖礼服设计团队成员,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陈亚萍为大家做了相关讲解。

设计师回应:

不能以日常时装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冬奥颁奖礼服

2021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颁奖服装发布后,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记者对网友观点进行集中整合,颁奖礼服“瑞雪祥云”团队设计师陈曦对此做出回应:

Q1:为什么不用汉服作为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

首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展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时代精神面貌,如果选用古装作为奥运颁奖礼服不太恰当。而且汉服并不能作为中国服饰的唯一代表。同时,考虑到服装的功能性,汉服的宽衣博带不适用于冬季。宽袍大袖的汉服很容易灌风,无法起到保暖作用。另外,作为服装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完全照搬。真正的传承是要让它适用于现代生活。只有将传统服饰元素、风格融入现代生活,才有使之传承下去的可能,这应该是设计师研究的方向。

Q2: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为什么看上去像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古代冬装的款式大都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没有胡服骑射的融入就没有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化。旗袍也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但却成为全世界都能辨认的中国服饰元素。中国服饰的美就在于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朝代更替和民族大融合而体现的包容性。

Q3:冬奥颁奖礼服为什么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以日常时装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奥运颁奖礼服。它更像是演出服或舞台服装,而且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服装,生活中也不会有类似的场合。首先要满足颁奖仪式现场环境的需求。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穿这样高饱和度的颜色,但是在雪山的背景下如果用淡雅的颜色是无法与环境分隔开的。在转播镜头中需要高饱和度的色彩但又不能反光才能有好的效果呈现。在设计的初始阶段组委会并没有将礼服的使用场合细分为冰上、雪上还是颁奖广场专用,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要同时考虑这三种环境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冬季场地颁奖大部分在室外,颁奖礼服既要保暖又要体现身材的婀娜。因此冬奥的颁奖礼服比起夏奥来说,在面料和款式上的发挥余地非常有限。

采访设计师陈曦

“双奥”情缘:坚定初心的圆梦之旅

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陈曦在北京奥组委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组织了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征集,并组织专家和设计师进行深化修改和制作,将三个设计师创作的五个系列共15款颁奖服装以统一的形象呈现在奥运赛场。陈曦表示,当年的经历不仅为所有奥运人留下一生的珍贵回忆和散不开的奥运情结,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4年后,她有幸以设计师身份与颁奖礼服再续前缘,弥补了当年只能临渊羡鱼的遗憾。

2008年陈曦在北京奥组委负责颁奖物资的制作项目

对陈曦而言,奥运精神可理解为个人拼搏与团队协作缺一不可。她说:“就像我们08年奥友群的群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奥运精神不只是赛场上的竞争和颁奖台上的荣誉,它更是每个人生活中处处都会感受到的一种激励,一种永不放弃的坚持。尤其是现在的疫情期间更需要这样的精神鼓舞。”

时尚编导评价北京冬奥颁奖礼服:

打造美丽中国 共享科技未来!

采访中国最佳时尚编导周迎

中国最佳时尚编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模特委员会荣誉委员周迎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作品不仅呈现了礼仪人员端庄、大方的形象,同时还满足了防寒保暖的要求。冬奥颁奖礼服的科技感十足,采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的材料制作,具有耐高低温和皮肤适应性好的优势,实现用科技服务冬奥。相信今后,如果将冬奥服饰中的高科技运用到日常服饰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服装的舒适度,让全民共享科技发展红利!(北京新闻广播)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扇子在我国古已有之,原始先民在炎炎夏日,采集禽羽或植物叶,将其略作加工,便成为最古老的扇子,可障日引风,纳凉挡尘。
而我们一开始称为的扇子开始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现在的团扇扇柄较长,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
圆形或近似圆形,柄不长,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在中国商代的记载以及古埃及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最古老的团扇,商代的团扇以羽毛制成。 在日本室町时代末期,团扇由竹子和纸制成。中国团扇一般在扇面画上仕女图。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扇子历史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儒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团扇
团扇的形状
古代团扇的形状各种各样,完全根据自己的喜欢设计样式形状,但是还是有比较流行的主题样式的,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古代团扇的主要形状[2]
1.圆形团扇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通长44cm,扇面径16.5cm。
扇圆形,黑漆边框,中以白绢为地,运用双面绣技法,以红、粉、橙、赭、绿、蓝、紫、黑等色,并加入多种间色丝线,绣松树下,牡丹花丛间,一孔雀昂首垂翼,徐行于坡上。物象造型较为程式化,用色大胆而浓重,效果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针法疏犷而熟练,画面生机盎然。此扇黑漆柄镂空,并阴刻卷叶、松针纹,制作相当精巧。
2.花瓣形团扇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通长48.2cm,扇宽31cm。
扇作十二葵瓣形,扇面黑绸地上双面绣折枝蛱蝶菊花。绣幅宛若图画,讲究虚实向背,层次分明,构图因扇骨而划分为左右二部分。其设色淡雅凝重,不用大红大紫,只在蝶翼稍加较鲜艳的红色,以点亮画面。绣面匀薄,针脚细密,针法相当纯熟。扇面下部有如意形护托,护托正背面分别镶有染牙镂空花片及刺绣桃蝠装饰。扇柄竹制,首尾牙头茜色,柄身留青花卉湖石,工艺亦有可观。
3.长方形团扇
4.芭蕉式团扇
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通长45cm,扇面最宽31.5cm。
扇作上广下狭的芭蕉式,扇面中央于桃红色地上缂织折枝牡丹、梅花及绶带鸟,其铺排全依画理,花枝偃仰有致,小鸟尤其生动。值得注意的是,物象形体边缘以丝线缂出,其内则为添笔彩绘,这样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使局部更为精致和写实,反映出清代缂丝的新风格。扇幅正背面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系使用了新兴的透缂技术的结果。扇面下部配四出柿蒂形护托,一面饰缂丝加绘宝相花,一面刺绣卷草纹。扇面整体以红、蓝二色为主调,牡丹及梅花亦分别用二种丝线滚边。配色和谐,恰到好处的蓝色稳定了画面,使其不显甜腻。扇柄牙制,嵌犀角顶头,柄身阴刻填漆八仙纹,黑白分明,写形传神。
团扇图片
5.桐叶式宫扇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长49cm,宽33.5cm。
宫扇作桐叶式。扇面于黄色地上缂织一棵梧桐树,一只凤凰独立于树干,湖石旁牡丹绽放。扇配四方紫檀木柄,通体刻“寿”字描金,两端镶象牙,系黄丝穗。此扇为双面缂,配色自然柔和,缂工细致入微。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在清代,缂织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服装等大为流行,且工艺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宫中有大量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的技术。
6.椭圆形宫扇
椭圆形团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里面的土豆也忒好吃了!薯条不仅仅用了土豆还用了地瓜,切好过水炸了两次,太好吃了。
  • RÉDIME me, Dómine, et miserére mei: pes enim meus stetit in via recta: in ecclés
  • !今年生日真的好开心噢吃了好多好多蛋糕 收到好多好多祝福 热闹死了甚至过了一天或两天还会有很多人小窗我说:你生日啊?
  • 瑞虹天地优惠来袭:秒杀现金券、丽人福袋、i美礼盒、买赠抽奖、积分翻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瑞虹做不到的,更多详情戳海报️↓↓↓小虹这里惊喜不停,关注上海虹口并转
  • 一个置顶 圈名&英文名✨Yuki✨ 长驻地:b站:桃薰\微博:吃茶少女迷路啦 二次元大龄宅女,不追⭐,圈地自萌 不喜欢转发微博,不喜欢被道德绑架 不喜欢心机女表
  • 4月20多号开始A乔就让我想想五一去哪玩终于被多次追问,好利来蛋糕券的诱惑下定下了四个方案,4选2即可因为有时候工作是你无法预料的拦路石果然被我预料到为了五一陪
  • 红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可补益身体,善蓄阳气,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增进,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
  • #VERNON崔韩率[超话]# ️#崔韩率人间雕像# ️【2020新专特典公告/定金汇总】️〔内含抽奖〕不运回公告详情:1元不运回见评论✨该链接金额前五名将免费
  • 没剧看了开始看迷雾看之前室友劝诫了一遍前面很好看可是烂尾了中间跟闺蜜说在看这个剧 她又跟我说烂尾了看完第五集的我真的非常好奇最后到底怎么了百度完最后一集简介的我
  • 一看简介一篇代表作都没有你们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力把自己成为一个作家。我算是看出来了,虽然开头宣传的是双男主,但是实际作者也许并不是这样想的,简介连名字都没有提
  • 打下很多字都删掉了,很多话翻来覆去说了好多遍,跟船长基本上从18之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一起哭一次,到最后发现每一次都是因同一件事而哭,庆幸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回避过这
  • ⁴/₂₇ Mᴏɴᴅᴀʏྀི♡ Life+u=sweet ♡好久不见呀/我是不是很久没有出现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我/没有更博的时候我都在好好的生活哦/也在认真记
  • 但这真是一段奇妙的经历啊,谢谢你。你说,让我不要乱跑了,乖乖在家等着你结婚。
  • 从昨夜到凌晨5点多 做了一宿的肉松 感觉有点站不稳 事情太多 早上9点多就赶紧起床 我做的宝宝辅食类 各种肉肉松松 各种粉粉 每次发上来 做法都写的很详细
  • 1.坚持早起。4.别总吃太饱,饮食尽量清淡、健康。
  • 修心修身相辅相成,虽然大多时候我的自制力还是不好,但偶尔控制自己总比一味放纵要好,空闲时学会慢下来,如果以后要忙起来我也有更好的精气神去拼。从前做标准制定,自己
  • 脱了十天的论文今天终于是交上去了,希望导师不要再让我改了,我肚子里脑子里真的没东西了…寒假还没放完就五一了,去年的今天我还能在济南逛吃逛吃,今年只能宅在家里躺吃
  • 枯燥乏味的上班族‧佐古,生活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在網路遊戲中遇見的可愛玩家「有希」。枯燥乏味的上班族‧佐古,生活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在網路遊戲中遇見的可愛玩家「有希」。
  • 还有个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人按头高贵,按头恶臭。他们不懂反省你为什么突然这样了,实际上你只是比别人多懂了一些尊重人的道理而已,善良在有些人的眼中就是懦弱的
  • 只相信我的歌手=99%的可能性是在相信谎言,只要两人出现了恋爱说的新闻,那么可以看做99%是真的交往+追加1.突然开始具体描述理想型2.光玩手机的时间边长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