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三十一段(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就产生这样的念想:心想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如来就不应以具足三十二相或其他法相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如来不应以具足一切相的缘故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在上一篇里说如来有相可观是不对的、在这一篇里又说如来无相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如来会这样说呢?是这样的,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在福德功德具足圆满的条件下,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标志是具足了十身灵相、三十二相、法报化等种种功德相,如果不具备这些相,就不是如来。所以如来告诫须菩提,千万不要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一切相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反向思维,如来是具足了一切相才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具足一切相是以法报化、三十二相、十身灵相为主相,上一篇概略介绍了法报化及三十二相,现简介一下十身灵相于下,即:
1、菩提身相:菩提是梵语、译为“知”或“道”。指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心光朗照十方,豁然间大彻大悟,成等正觉,转凡夫身为圣人身,是名菩提身。
2、愿身相:指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
3、化身相:指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如应以男身得度即现男身、应以女身得度即现女身,以此类推,不一而论,犹如月临众水,千江有水千江月,重重叠叠,幻化无穷,是名化身。
4、力持身相:指如来神力,随缘显现一切人物、事物等诸多现象,变化无穷,任意持有全身(如来真身)、碎身(如来化身),此身永久不坏,常为众生作福田,是名力持身。
5、相好庄严身相:指如来证得微尘数相好庄严实报之身,如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佛身等种种身,每一种身都具足了无量多的功德,以功德庄严相好,是名相好庄严身。
6、威势身相:指如来处于众会道场,威德广大,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伏,如月之光明,掩映众星,是名威势身。
7、意生身相:指如来随自意、随他意,处处受生,度诸有情,意有所往,身即随到,是名意生身。
8、福德身相:指如来福德具足,具足长者十德、善知识十德、法师十德、如来十德等种种德,犹如大海,无不涵容,是名福德身。
9、法身相:指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10、智身相:指如来妙智圆明,明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三学圆融,诸根无漏,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无碍,是名智身。
由上可见,佛是具足了一切智慧德相,才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听佛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就执著于这个无相,认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相而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
佛说:须菩提!你如果有如来无相的念头,一味地强调“空”,而忽略了空中有实,就会落入一切无相论中,并以此误导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说诸法“断灭”。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是何缘故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呢?因为凡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应生如来正见,于法不说断灭相。
这里说的“断灭”是什么意思呢?断灭是外道论,认为一切事物、一切众生,都是在非因非缘中,自然生、自然灭,灭后一切空无,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鼓吹人死如灯灭论,否定新生、否定因果,如此形成的见解,又称为“断见”。
“断见”与“常见”相对,是两个极端,断见认为我死之后一灭永灭;常见认为我死之后的灵魂永生不灭。这两种看法,都是佛法所常常破斥的边执之见,为六十二种邪见之一。持此论者反对正统婆罗门的“常住我论”,而主张“我”及我之灵魂随着身体的衰坏也必完全断灭消失,六师外道中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就是持此论者。
此断常二见,生于我见,凡夫以“我见”为本、以“我”为核心,于是依此我见而起种种妄想执着,对一切人我是非,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落于二边,是名边见。边见者,对一切事物生偏见,永远都见不到真理。
断常二见在佛法中表现为对生死涅槃的两种认识:如果只见诸行无常、不知佛性是常,这种看法就是断见,非正见。有些凡夫外道,厌生死而求涅槃,见涅槃常、不知涅槃非常非不常,这种看法就是常见,也非正见。
佛说:在任何时候说法,都不要说断灭相。断灭相是什么呢?断灭相是片面地认为佛法是空、那么一切法都是空、一切相都是空,空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佛相、无十身灵相、无三十二相、无法报化三身相,一切相都是空,空中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佛法,这种不识缘起性空的观念,即是断灭相。
执断灭相修行,是外道修的无想定和四空定,包括钝根阿罗汉修的灭尽定,最后分别落入无想天、四空天及小涅槃中,从此执空不前,空中玩空,窒息佛性。其中生往无想天和四空天的人,天福享尽后,即堕入轮回;而小涅槃中的钝根阿罗汉不能得大涅槃、不能得大自在。
佛说一切相皆是虚妄,是启发众生通过虚妄之相找到诸法实相、找到诸法真相,不是要将实相和真相也空了,实相和真相是空不了的,这空不了的是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有的涅槃妙心、是空与不空都实际存在的。断灭相会毁坏佛性,所以佛殷殷告诫一切发菩提心的人,务必要以中道不二的思想,悟佛心宗,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信头像[超话]#一个人的状态挺好的,头像女高冷想看书了就看书,累了就睡觉,想吃啥就吃啥,不想联系谁就自己安静一阵,出去旅行或是宅在家怎么都好。女生头像对爱情
  • 今年春节,由于防疫措施,很多集美们需要原地过年[可怜],对此小鱼送来浮力陪集美过年啦[憧憬],只需要 ① 微博带话题#认准绿鱼榜单 紫选安全好物#+你拍摄的绿鱼
  • 今天安利张颜齐。 他真的好正,才华皆一切吧,他的rap词真的很绝,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包括素人时期的言论,平时的话,所作所为都让人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又
  • 人老了,如果兄弟姐妹变成了仇人,做好以下几件事,这个世上,血缘关系,与生俱来,亲情天生,割舍不断,任何感情都需要交换,唯独亲情不需要,家人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
  • #吴泰群测婚姻#   八字算命算姻缘,刚分手心情抑郁的女命八字,财星两全不缺男人追,两年内能脱单      案例:老师你好,前几天有幸看到了你的微博,提了个问题
  • #外星蛙登陆三里屯# @黄然然hrr 将于10.15-17日参加【外星蛙憩游集】 的市集环节! 黄然然,90后,现居北京。2020年开始尝试以毛线为主要材料的
  • #李现[超话]# lx#六十天安利李现# Day46 10.5《介绍自己给李现》 哈喽现哥!你好哇,我是来自云南大理的一名天现宝宝!今年上初三,是摩羯座♑️
  • 没错,我就是有追星牛逼症!每个领域只能追我心中的top!并且我眼光就是好,追一个人前我会里里外外了解透彻的,并且绝不追同一领域的其他人! 自从我17年开始转追内
  • #棉花美娃娃[超话]# 我不理解,虽然都是娃衣厂的锅,但是我真的不想看你和娃衣厂怎么掰扯了。等得都无语死了,一直低声下气给厂家说话有屁用,一两个星期了才硬气点。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不管多远的路,也能走到尽头;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怀揣一个梦想,不畏惧风雨,不害怕失败,敢于行动,去追寻那个渐行渐远快要消失的自我。生
  • 【F1|Alpine:增加车队比“第三辆车”效果更好】 相较于梅赛德斯领队托托·沃尔夫让车队拥有“第三辆赛车”的想法,Alpine车队执行董事马尔桑·布德科夫
  • 1点睡着,2点40被叫醒,陪她尿尿不忘展现T2,花了20分钟才哄回床上,瞪眼躺到现在,总该睡踏实了我能去尿尿了吧,蹑手蹑脚仍下床失败,发出“妈妈不去拿别的东西害
  •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2021/10/11】 2021年阅读之Day284 阅读书籍:(纸质书) 1. 《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P403-424:19
  • #电影峰爆# [开学季]#电影峰爆0917# 【嗨翻国庆,《峰爆》观影早鸟票活动】开启啦 理解,传承,读懂中国式父子深沉内敛的感情.... 无私,大爱,不放过
  • 越来越喜欢live photo了 不是静止的那个画面,是那个瞬间的阳光,花朵,微风和被吹动的头发,都被记住了,某种意义上,之前想要的那种“可以取样一点此刻的空
  • 不负沅仔所托,卡点抢到了航拍![耶] 不知道航拍是个啥?无人机?据说要花钱上课[嘻嘻]!他是因为心心念念想我给他买个大疆无人机才报的这个吧?突然有种上当的感觉
  • 在听等你下课 今天刷到一条评论说: “周杰伦的歌词越来越清晰, 我的青春越来越模糊。 ” 我的青春在记忆里被时光披上了一件朦肬的外衣 在这一天被他掀开 很久
  • #丁真[超话]# 用这个头像,发最后一个贴[笑cry]为避免误会,接下来我就换头像了哈!谢谢多位盒哈尼提醒我,关于我这个头像[笑cry]跟那啥啥的一样[允悲][
  • #Dazzling Shot# 婚纱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合适,它是女性的表达。 就像【星云】从设计的语言开始,便倾诉着女性的力量。 为表现出女性的柔与韧,使用
  • 九岭村坐落于蕉岭县三圳镇,是“世界长寿乡”蕉岭县第一批授匾的“长寿村”。长寿的秘诀源于这里世代精研耕作,富硒的土地盛产绿色健康农产品,且几乎无工业污染,天蓝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