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走了。

接到病危通知时哥哥跟我说,妈妈等不到你隔离三周后出来了。那之后母亲在生不如死的折磨中坚持了一个礼拜,也许她在等我,这个想法让我悲痛欲绝。

最后的日子哥哥昼夜陪着母亲一起煎熬,几乎没有睡觉。我在大洋的另一边无能为力,我能看见死神穿着黑色斗篷的身影,坐在母亲的床边,我也好想去坐在她的床边,拉住她的手。

此生第一个爱我的,也是我第一个爱的人在水深火热中受难,我却没有在她身边。人怎么可能从这样的遗憾中走出来?

母亲在今年二月被确诊为淋巴癌,我于大年三十傍晚赶到上海。五月底我离开的时候,她挺过了化疗,病情好转了不少。中秋节母亲还跟几位老同学们聚了会,照片上她笑容满面。但到九月底她又因严重感染和轻度心衰入院,我在十月初再次飞回上海。万万没想到我刚离开她三周,她就走了。

最后一次跟母亲一起,我们并排坐在病房里,我在用手机匆匆忙忙给人回邮件,余光里,我感觉母亲在看着我,就跟她说,这是工作,我马上就好了。她开始轻轻拍我的腿,好像在安抚我,唱起一首摇篮曲:“睡吧,小宝贝,你的啊妈妈就在身边,梦中你会得到礼物,糖啊饼干啊随你挑选,等你睡了,我就带你去到天宫……” ,她拍我的手因风湿关节炎变了形,却仍然那么温柔,我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放下手机跟她一起哼唱。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首歌,我大概三岁,躺在父母的床上,昏暗的光线里母亲的轮廓模模糊糊,只有她的温度、气息和轻柔的歌声在回旋…… 那令人迷幻的时刻,是我最早的对美的体验。

另一个儿时的幸福记忆是母亲为我挖耳朵。我们坐在大床上,母亲附在我的身边,一只手轻轻把我耳朵拉高,另一只手用一把竹子的耳耙子全神贯注地掏。她的动作很轻,弄得我很痒,但是我无比享受那些时刻她给我的百分之一百的关注。

后来文革开始了,母亲变得忧伤,走过我的时候好像没有看到我。见她这样,我也会忧伤起来。偶尔母亲在快乐些的时候,会为我和哥哥剪纸、叠纸工、做动画。她会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折叠以后用剪刀剪,再打开时就出现一长串牵着手的小人,接着她教我们为小人画脸、上色;她会用纸叠出层出不穷的飞禽走兽、桌子椅子、房子小船,再把它们编成奇妙的童话故事;她还会让我和哥哥把本子裁成一厚叠2寸的方块纸,她在每一张上画上一个男孩和一只皮球,然后拿起那叠纸,用拇指跟洗牌那样拨弄,一个孩子在拍皮球的动画就奇迹般地出现了。

一位母亲过去的同学和同事告诉我,你妈妈最突出的是她的想象力,她的创造性思维。她一分配到教研组就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编成一本剧本,跟另外一位同学合作拍了一部动画片。因为拍得好,所以后来在全中国使用。也许我长大后对用声画讲故事的兴趣,就是母亲从小在我心灵里播下的种子。

我和哥哥都喜欢跟母亲聊天,不在一起的时候常跟她煲电话粥。她会跟我讲正在弹的曲子或者阅读的书籍。母亲的阅读范围很广,中文、英文的书都读得很多——从医学文献到畅销小说,无奇不有。父母家中,有两面墙都是书架。她七十八、九岁的时候,读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感到震惊和兴奋,在电话里感叹道,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书能够这样写人的本质,这样写欲望,人真是一个悲剧动物啊。我听了哑口无言,同时也觉得骄傲——不是每个人的老妈读完《洛丽塔》都会有这样精辟的反应的。慢慢的,随着母亲失忆症的加深,我们的电话就越打越短,她一听到我的声音就问,你几时回来啊?聊了几句后她又会问,你几时回来啊?

母亲非常期待看见我,尤其是在她住院的时期。但是我在病房陪她的时候,她常说,你很忙的,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我会说,我就是来陪你的,没有工作。她又会突然为我担心,说,怎么会没有工作了呢?没有工作你怎么办?母亲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在为孩子着想。有一次,父亲交完一笔昂贵的治疗费用后,说起他在用哥哥的钱付日常生活费,本来神志恍惚的母亲突然睁开眼睛,严厉地说,你怎么可以用陈川的钱?我不要治病了,这样治疗一点意义也没有。父亲说,这是暂时的,我去了银行就会还给他的。她这才放心。

大约从八年前开始,母亲渐渐失忆,我就觉得在渐渐地失去她。人其实就是记忆和时间,这两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吃喝拉撒睡,供养着躯体,让记忆和时间有落脚的地方。老年性失忆是没得治的,我唯有多抽空回去探望她。母亲过85生日那天,我和哥哥都在上海陪她。我们知道她最喜欢唱苏联和美国的老歌,就在手机里放了音乐让她唱。母亲乐感很好,有一副美丽的歌喉,85岁仍然音准,英文和俄文的发音也字正腔圆。午饭的时候,她完全忘记了上午唱歌的事,但是那天她一直哼着那些调子,非常快乐。也许记忆里最后消失的就是感情和音乐。

音乐是母亲与记忆之间的纽带,只要有力气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唱,二十年代的爱尔兰民歌、三四十年代的中美流行歌、五十年代的苏联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革命歌曲,她轮番唱。让我联想到美国电影里看到的,那些路边咖啡店、酒吧或者台球室里的老式点唱机,你投一枚硬币选一首歌,它就开始唱。有几次她跟我说,这支歌你会的,我们一起唱。我说,还是你唱我欣赏吧,我走音,太难听了。她说,这样正好,我们双重唱好了。她是个有幽默感的人。

我手机里面存有上百条母亲唱歌弹琴的录像。也许我一直在下意识地企图留住她,或者在为终将的失去做心理准备。

我打开母亲15年前钢琴演奏的录像,那是东方电视台《精彩老朋友》转播的一场钢琴比赛,评委是孔祥东,刘诗昆,陈刚,石叔诚和苏彬。初赛时母亲弹了《夜莺》,总分为99.256,决赛时她弹了《圣母颂》,总分为98.866,得了老年组的第一名。母亲没有为任何人表演,就跟在家里弹琴那样认真和虔诚,只为了自己和上帝,为了欣喜和净化。观众的掌声突然把她拉回现场,评委给分时她腼腆地笑了。那是我十分熟悉的表情,每次我夸奖她唱的好或者弹得好,她都会这样脸红地笑。最近有人问我对正在流行的“少女感”一词有什么想法,人们是指皮肤的光洁和皮下的胶原蛋白,可我一听到那个词,马上想到母亲,她那不可腐蚀的纯洁和真,比我见过的许多少女都更有“少女感”。

我为了了解母亲的失忆症,买了一本哥伦比亚大学脑神经专家写的《错乱的头脑》,我从书里得知母亲的失忆是大脑海马体的萎缩,而人的情绪产生于杏仁核——大脑的另一个部位部位。但是我更愿意想象,爱和音乐是储存在海马体、杏仁核以外的一个神秘地带,跟灵魂和梦在一起。我更愿想象母亲去了那个美丽的维度……

……近近远远的记忆围绕着我,像无数个萤火虫在黑夜里闪烁,每一只都是母亲的灵魂。

眼泪这么滚烫,文字这么苍白。

余生,素心以对吧,泼墨一种美好,留白一份安好,淡然低眉。学会安守,静寂守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余生,不求大富大贵,只愿生命温良如斯。

余生,心静亦随缘,摈弃杂念与烦恼不安,把日子过得知足且安。生命给予每个人的时光都是有限的,不要把自己的珍贵时光浪费在那些完全没有必要去在意的人和事上。 https://t.cn/R2WxoJ1

老人需要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这个问题同样值得年轻人思考。
设了半年可见,这条捞出来重新发一下吧。

30岁那年,我给自己安排了无障碍洗手间

想写这篇的起因,是我第八次劝太后从洋房搬到电梯公寓未果。虽然他们现在住二楼,理论上可以爬到八九十岁,但大部分普通人,这辈子最后一次换房装修都停留在退休前,大家并没有真正把二十年后的居住需求放在心上。

我的奶奶在90那年住进了养老院,至今已6年有余。可能是长寿基因也可能是心态的关系,她老人家四舍五入已是百岁老人,依然耳聪目明逻辑清晰,连我家几口猫狗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有自己的房子,小辈们却不再放心让她独居。上下楼腿脚倒还勉强,吃饭也可以请阿姨,但认真说起来,如厕沐浴却非专业护工不行。

三月真故发过一篇《助浴师,把晚年洗净》,我的很多同龄朋友首次触及这个问题,惊讶有些高龄老人一年才能好好洗上一回澡。我们能理解吃饭睡觉关系基本生存,但很少注意到如厕沐浴决定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尊严。

我还不老。30岁独立买房到如今也不过34。但80后的父母已经不年轻了。我家太后前两年退休,又不用带外孙,遂寄情山水满世界旅游,活得好不潇洒。然而我心头却始终有个紧箍咒:等他们再老一些怎么办?哪怕客厅再大一年也轮不上一回儿孙满堂,但厨卫狭小却是每天必须面对的不便。更进一步他日需要拐杖轮椅了,是否就必须搬去养老院?

偶尔把这些忧虑跟太后说,她都表现得极其洒脱:谁知道活不活得到那个岁数,真的到了,大家也都那样在过。每到这时候我就只有长叹一口气,心想算了算了,不行我给她兜底。

我在意大利的家,一楼留了间小公寓准备给父母小住,30平的开间配了8平米的卫浴:下车直接进屋不需要爬楼梯,自带降低高度的厨房角,全屋可通行轮椅包括淋浴区。

即使没有特意安排,如何照顾晚年的居住需求已经写进了意大利家装设计的“常识”里。我的新家是五六十年代的独栋旧房重(zhong)改造。建筑师做改装设计时洗手间的基本配置便是马桶区/淋浴区最小宽度80cm,转弯直径大于150cm,这样老人借力助行器或手动轮椅都可独立如厕沐浴,无需他人协助。这些对于”尺度”的理解与规范,体现了从业者和全社会对“变老”的坦然与尊重。

最终我们入住的新家,并非专为残障人士设计,却可以让我安心住一辈子:

全屋水泥自流平的地面,无门槛,无台阶。
主卫和主卧使用隐形推拉门,便于开启与通过。
客卫马桶区无障碍(虽然现在看起来空空的像浪费了面积)
主卫完全无障碍通行,台盆台面降低,收纳向下,所有置物空间都是坐着就能够到。淋浴区1.7米宽配凳子,方便他人助浴。

30岁,第一次买房装修,就想着老了要坐轮椅会不会太早?

我爸的口头禅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经历过买房装修的人都像扒了一层皮,这辈子我们能扒几回?谁知道第一套房会不会就是最后一套房,第一次装修会不会就住到寿终正寝呢?即使这套房子未来可能还会再翻新,但卫浴的格局已定,后续就不需要改动结构,从预算和工程量看都友好很多,尤其是老年装修精力有限的时候,只局部施工即可。

再者,对上班族来说,卫生间的大小甚至比客厅的大小更重要。我们不必每天在一百寸的液晶电视前面守半小时,但刷牙洗澡上厕所却是日日之功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相信我,四平米的厕所和七八平米使用感上的不同,远大于你将为此牺牲的客厅/卧室面积,和为多出来的三平米付出的价格。

其实看房子的时候我更喜欢另一套的主卫,它有两扇窗户对着花园,足足16平米,除了卫浴设施还有休息区和一套助行复健仪器。它并不是什么巨户豪宅,主卧只有14平。上一任房主合并了原有的主卫和书房,从拐杖到助行器再到轮椅,他在这个主卫里泡澡、复健、甚至阅读,度过了洁净、自主且有尊严的晚年时光。也让看房子的我感到生之美好,不惧老来凄凉。

说回到太后的家,我能想象当他们老去会面临的诸多不便,譬如虽然是双卫但都狭小,一字型厨房容纳不下助行器乃至拐杖。客厅虽大,老人家又何须门庭若市?主卧里竟然还有台阶,起夜时迷迷糊糊摔倒怎么办。但不换房不装修,他们可能也就这样将就到老了吧,而市面上除了正规养老院和星级酒店的无障碍客房,似乎也没有见到哪个“别人的家”是为老年生活设计的:想到这我又觉得心酸。

别将就啊,别认命啊爸爸妈妈们。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样整个社会也才会对老去的你们好一点。希望有一天宽大的无障碍卫生间可以成为房子的卖点,而不是“浪费面积”的缺点。希望你们慢点老,也希望你们即使老了走不动了,也可以从拥有洗澡自由开始,住得有尊严,活得有尊严。

#装修灵感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幻视,幻听,幻痛,到幻想、幻觉。小时候我的朋友是这样不得了的东西。害怕的时候我就掐自己,咬自己的手臂。那个时候会觉得痛有一种美妙的快感,以至于我慢慢掀开了我的指
  • @WPS 官方微博 回应称,“删除用户本地文件”属于讹传,系一用户分享的在线文档链接涉嫌违规,WPS 依法禁止了他人访问该链接。」(每日经济新闻)#WPS 被曝
  • 唯一正面的效应可能是证明我们中国人真的太宽容,太善良了[允悲]今天这个展真的太喜欢了即使画家又是模特的这个系列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关于在摄影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如
  • 同时也引来许多人的觊觎,他们纷纷开始对Hard Lock螺母进行仿造,就算抢不到老大位子,起码也能夺得一些市场份额, 在这一点上,若林克彦很配合,他大方的在公司
  •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14本高分趣味入门级科普书,用最轻松幽默的文字,带你探寻世界的奥秘!》查尔斯·斯彭斯相信你们看完这些书都会爱上探寻科学知识~[心]你喜欢今天的书
  • 任军居士2021.5.10写于福建霞浦地产壹周谈 | 多地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北京启动三项房地产专项检查多地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银十”渐入尾声,房企“
  • 市民可以通过车站窗口及自助售票机、巴士管家小程序、“无锡客运”微信公众号3种途径购票。除了同一目的地的包车业务以外,车站还提供同方向的配载包车服务,省内以及邻近
  • 由一封13年的信而引发的一通深夜谈心从小学五年级到大二 写的六七本日记 新年互送的贺卡 初中传过的纸条 高中寄过的书信 太多太多的回忆好多事情已经忘记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太阳]#阳光信用# 假如时光已逝,鸟儿不再歌唱,风儿也吹倦了,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盖上,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 22、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 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 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25、 一个人的快乐, 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 而
  • 原来,在她年幼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一直希望找个上门女婿,既能符合母亲要求又能入李德芳眼的小伙,更是少之又少。回到村里后,被抛弃的李德芳成了村里人闲谈的对象,甚
  • 爹瘫了,妈胳膊摔断了一个人养六口人,生活压力很大在北京的这些天,他接到的工作通常是扛沙袋、扛水泥或者是把建筑垃圾搬运到指定垃圾站他在凌晨出发,等做完工,天就亮了
  • 再过几天8.7号就是拽姐奥运夺冠一周年啦,我有计划着剪一个回忆向的视频(剪辑风格可以看评论区的链接)于是我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在视频的最后或许有uu们想写几句
  • 当妈之前总是觉得,是没法出去旅游的。这才让我决定,每年有时间带娃出去溜溜逛逛。
  • “春风行动”是我市人社部门为促进用工需求与求职意愿精准匹配而专门组织的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4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3.7万余个,张松只是无数求职者中受益
  • 14.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小王子、小公主,身后站着一位日渐老去的国王,为我们撑起一片天15.小时候嫌老爸的话多余,长大后格外珍惜每一句16.教我们挺胸的人,为我们弯
  • [爱心][爱心][爱心]你值得拥有!每天上午喝一包小粉 ,补充酵母️-葡聚糖,及时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一家老小都可以远离亚健康!
  • 你以为忘了,它又轻轻吹起你的发,于是你总知道,它还在心里。你以为忘了,它又轻轻吹起你的发,于是你总知道,它还在心里。
  • 18岁及以上血压、脉搏、身高、体重:每两年1次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内外科:每两年1次肛肠指检:每两年1次DDR胸部正侧位片:每3年一次DDR数字颈椎正侧位片
  • 当一个人不再妄想,以一颗圆满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佛性,就是顺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不悟道而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