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古文1篇

赤壁赋
苏轼 〔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屡次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屡次。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状语后置)
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 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

三、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四、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名作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五、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状语后置(被动句)
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贩卖人间春色

我走在绿树成荫的路上,逃避着毒辣的太阳,吹着凉爽的清风,贩卖着时光的快乐。

是古老的历史,沉淀的文化,智慧的启迪,一场时空交流的碰撞

知渺小,尊规矩,揭人性,行大爱,赎人间的罪过

柳江穿行而过,皮筏随水漂流,两岸只留清影。

这人间的春色,人之春色,能否共卖之。

我在贩卖着人间的春色,人的春色。 https://t.cn/RV9qhrQ



那么这部《妙法莲华经》,首先讲一讲它的缘起——是在佛讲经41年,年龄已经到了72岁,还有8年即将进入涅槃之时所讲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也就是临终遗嘱。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一部《妙法莲华经》。那么从它的「法体」而言,《法华经》是「如来全身」。它既是肉身佛,又是法身佛,又是报身佛,藏教菩萨认为佛的「法体」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通教菩萨认为佛是无形无相的一个灵体;别教菩萨认为佛既可以由法身变化为化身,又可以由化身变现为报身;而圆教菩萨认为,任何一个法当下都是三身齐全。这一块木头当下就是法身佛,当下就是报身佛,当下就是化身佛。我们这里任何一位同修,讲经说法的我、听经闻法的你们,当下就是三身佛。

至于怎样修行才能成就,很简单——听经闻法,不历修证,一步登天,带果行因。这就是宗旨,就是这么修。

下面我们来解释《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有的叫《妙法莲华经》,也有的叫作《法华经》。我们解释时,按照「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七个字来解释。

所谓「大」,观照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表「法体」。从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而言,是「一」字加一个「人」字,一个人在天地万法之间是不是显得非常渺小啊?可它的法理法义却是表「大」,而且这个「大」无所不包啊!这一个人表「大」,就是告诉我们: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东南西北上下等十方,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树木华(同「花」)草、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生住异灭,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无非一个人,无非一个念,这叫「大」。

真正的佛法就是开示一切的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个菩萨?几个天?几个人?几头牛?几条狗?有几片风?有几滴雨?几块泥巴?这是我们作为人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你解脱,你了生死,你得自在;否则你白来一次。白来一次还算事小,来世还能得人身。就怕你是冤枉一生呐!如果你来世做鬼,做畜生,下地狱,可惜不可惜啊?所以在佛法里这个「大」字出现得太多太多太多。不要说世间人,就是学佛人也不知道「大」是谁。

你讲到「大」——哦,我知道,这个地球比苹果大,天比地大——他用对待法来解释。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来解释这个「大」,你会大吃一惊。大至佛土、小至微尘都是我。无量就是一,一就是无量。从时间上来讲,无量百千万亿劫,千劫一念,一念千劫。它就是一。如果从空和有这两个角度来讲,有形有相肯定是大,无形无相连小都说不上,是不是?可是佛法里来讲,空当下即是有,有当下即是空。

注意,在开讲经题的时候涉及到的口头禅比较多,首先给我们生起一个疑念,这到底怎么回事?在整个讲经说法期间,你的这种疑念会统统消除。总体上来讲,大小多少、长短空有、生住异灭,都是一个「大」。我们由此而展开,啊?原来佛法就是如此啊!从经题来讲,就是对整个经文的高度概括,而经题这第一个字,开宗明义第一炮,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下面的「乘」是表法门,什么法门啊?有「大」字在上面,这是「圆 顿法门」。大乘大乘,是成佛之法。乘《法华经》这个大法船,而使得我们回到佛土。

妙法,这两个字可以联系起来讲。这个「妙法」就是「莲华」法。

莲华,就是荷华。我们首先从「莲华之根」讲起,山西人叫它莲菜,扬州人管它叫藕。藕切开以后,最中心是不是一个孔啊?围绕着中心孔,是不是还有八个孔?注意,一般地都是九个孔,少数藕的九个孔之间还有些小孔,明白吗?那是表正法、邪法,不二法门,都归宗一体。但正法是讲九个孔,九品莲华。那中心孔跟藕肉是不是一体啊?这叫「空有不二」。那用「阿弥陀佛」来对应的话,中间那个孔就是「阿」,藕肉和那些小孔就叫「弥陀」。「阿」也就是表「空如来藏」,表性,表理,表真;「弥陀」表「不空如来藏」,表相,表事,表俗。这一只藕就足以叫我们开智慧。这是讲「莲华」,它第一个法妙不妙啊?太妙了!

第二个法,华开莲现。许多人解释这个「华开莲现」非常天真,非常好玩:「啊!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阿弥陀佛派莲华来接我们。一到极乐世界,那个莲华一开,啊!我们蹦出来,看到阿弥陀佛了,叫华开见佛」。其实呢,这个「华开莲现」,是讲圆 顿 大 法之妙用。

世间华(同“花”)有多种。有些是先开华后结果,比如桃华、梨华、杏华;有些是开多华结一果,这一般地是表阿罗汉的修行,修无量的许多的法门成就一个小小的果位;还有些华呢,是只开华不结果,像柳树华、杨树华、槐树华,这是比喻外道无益的苦行;还有些是一华一果,比如像柿子树,这是表缘觉人修证辟支佛果位,从十二个因缘法中的任何一个因缘起修都能成就。

那么「莲华」的特点是,它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华开莲现」,这是比喻「圆 顿大 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注意,并不是指那些强盗土匪,我只要不杀人了当下成佛;最大的屠刀就是「我执」,就是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所以我们看无论是塑像也好,画像也好,诸佛菩萨来此世间,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没有叫「妙法桂华经」呀?我们要作特种的观照。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告诉弥勒菩萨,听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的开示,无量众生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是不是「华开莲现」啊?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简单概括,「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这就是「华开莲现」。怎么叫「一念欢喜心」呢?可不是凡夫的那种情执啊!你可不要错用了心:「法华经万岁!五个字,我生了五个念,我成佛了!」你这是打妄想!我刚才讲了,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从风云雨雾到泥巴瓦块,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这叫「一念欢喜心」。有些人听这一句话他就明白,并且深信不疑,他一句话就成佛。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讲这个法叫「果教派」。

第三个特征,比喻在烦恼证菩提。这个藕是不是在那又臭又脏的烂泥巴里,还能长得又肥又大又白啊?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法妙!这是表大乘菩萨道入世修行才能成就,与大众打成一片,历事练心。

这就是通过「妙莲华」,从这三种角度来解释这个「妙法」妙在何处,讲无量义不如简单讲这三义 https://t.cn/R2WxRM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能量Card丨连我们自己都是过客
  • 主动的人生究竟有多赚
  • 世界正在奖励有“学习力”的人
  • 你好,可以借一生说话吗?
  • 我连那座城市里的路牌都羡慕着
  • 能量Card丨坚持你自己
  • 为什么你总会成为「话题终结者」?
  • 成大事者不纠结
  • 为什么要赚钱,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回答丨共勉
  •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 能量Card丨越苦,越沉默
  •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 活着,要让自己高兴(深度好文)
  • 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
  • 能量Card丨坚持有趣的活法
  • 远离你身边的“道德婊”
  • 放羊和砍柴的故事 (完整版)
  •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 能量Card丨积蓄明天攀登的力量
  • 刚刚,楼市八级地震,中央再放大招,租售同权都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