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名号

二、名体

《佛学大辞典》 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三、名义

《佛学大辞典》 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光大辞典》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真实义,称为义;以名能诠显法体之真实义,故称名义。然名系假立施设,虽能诠义,却非诸法之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之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此乃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之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相即、名义不离、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为名义不相即之关系。〔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肇论、往生论注卷下〕

 

四、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五、名体不二

《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真宗大辞典》 (节译)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有相即不二之关系。《安心决定钞》言:“名体不二弘愿之行故,名号即是正觉之全体。正觉之体故,即是十方众生往生之体。往生之体故,我等之愿行无不具足。”此是名体不二之出据。

《往生论注》下卷言:“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以弥陀名号即是法故,信而称念,能破除一切无明,能满足一切志愿。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又,法位《无量寿经义疏》言:“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皆说明名法相即不二之旨。

阿弥陀佛之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两者有如此不离不二之关系。佛之名号本身,非离实体而孤然别存故,此谓之“名体不离”。又,佛之实体与名号,如冰与水之不二,此谓之“名体不二”,以何而言不二?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凡我等人类之名,皆为呼唤实体之假名符号,其名之本身并不具何等能力与作用,故不能成为名体相即不二。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相即不二,故名号具备佛体所具之全德全力,因此弥陀名号能与众生大功德、大利益。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二关系,虽名体不二,然佛体乃理悟对象,名号为信念对象,故两者分界不可混乱。

详言之,佛体属理悟对象,非是信念对象,亦即佛体是息虑凝心之定慧方得认识接触,非由称念而认识接触。因此,能悟之人可由定慧而领受佛体所有功德,而不能由称念而领受其功德。

有此次第故,圣者可由息虑凝心之定慧而能够直接接触佛体,而领受其广大利益,然而凡夫则完全不可能。故无有定慧之乱想凡夫,只要信受称念而能利益之法──即是圆具佛体所有全德全力之名号。

可谓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佛体是无声之名号,两者不二。然不二与唯一,其义不同,于凡夫而言,所归之法在于名号。

 

六、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佛光大辞典》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蒙受称念名号之功德者,即得往生净土。又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梵 amita^yus)、无量光(梵 amita^bha)之意,故南无阿弥陀佛亦译作归命无量寿如来(七字名号)、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九字名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等称。

 

七、名号实相法(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实相之法,出自圣冏上人《释净土二藏义》二九所说。

即《观经》下品下生“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之文,圣冏上人如是释言:“问:文云‘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何不说念佛功德?答:名号是名,佛体是体,实相是义,灭罪是用,且说总义,不违总名。名体义用,不即不离。或于秽土说相之名号,或于净土说即之实相,如是为显即相之真宗。佛能成就至极无生清净之名号,见生之浊水,立地即成无生之清水。名号实相,芦花明月,见生无生,不脱壳龙。”

此分二义而解释:一义者,名号与实相之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二义者,相之名号与即之实相之关系,犹如芦花与明月,都是同一白色,就此以说明见生与无生不即不离之理由。

 

八、名号为体(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及《往生论》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

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于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又、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往生论》之体者,《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此即寿光无量之名义者,名下之义;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者,义上之名。因此,称名之人,如彼名义,乘第十八、十二、十三等三愿,易得往生阿弥陀佛之安乐国,是《往生论》之宗体。

 

九、“名”与“体”之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之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非离佛之实体而孤然别存,故名“名体不离”,亦云“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之实体与佛之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以何而言?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往生论注》下卷说明弥陀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言: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

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

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以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

《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普门品》言(意):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免诸灾难,得诸利益。

法然上人依《论注》之意,而提出“万德所归”之“名号观”而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

又于〈大原谈义〉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转载)

 

老头——灭霸~~



《神灭论》
南北朝 范缜

序:
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 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出?”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论其利,著《神灭论》。以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于神,不得相异。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太原王琰乃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杜缜后对。缜又对曰:“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其险诣皆此类也。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神灭论

范缜南北朝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答曰:“名殊而体一也。”

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问曰:“刃之与利,或如来说,形之与神,其义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答曰:“异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则可如来论也。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安在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哉!”

问曰:“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答曰:“人无无知之质犹木无有知之形。”

问曰:“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答曰:“是无知之质也。”

问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答曰:“死者有如木之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也。”

问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已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非有死人之骨骼哉?”

问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则应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则此骨骼从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

问曰:“生者之形骸虽变为死者之骨骼,岂不因生而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答曰:“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

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答曰:“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又荣木不应变为枯木,以荣即枯,无所复变也。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丝缕之义,亦同此破。”

问曰:“生形之谢,便应豁然都尽,何故方受死形,绵历未已邪?”答曰:“生灭之体,要有其次故也。夫?而生者必?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而生者,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有?有渐,物之理也。”

问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问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虑,手等亦应能虑也?”答曰:“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问曰:“知之与虑,为一为异?”答曰:“知即是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问曰:“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问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痒之知,复有是非之虑?”答曰:“如手足虽异,总为一人;是非痛痒虽复有异,亦总为一神矣。”

问曰:“是非之虑,不关手足,当关何处?”答曰:“是非之虑,心器所主。”

问曰:“心器是五藏之主,非邪?”答曰:“是也。”

问曰:“五藏有何殊别,而心独有是非之虑乎?”答曰:“七窍亦复何殊,而司用不均。”

问曰:“虑思无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五藏各有所司无有能虑者,是以知心为虑本。”

问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答曰:“若虑可寄于眼分,眼何故不寄于耳分邪?”

问曰:“虑体无本,故可寄之于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于佗分也。”答曰:“眼何故有本而虑无本;苟无本于我形,而可遍寄于异地,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然乎哉?不然也。”

问曰:“圣人形犹凡人之形,而有凡圣之殊,故知形神异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昭,秽者不能昭,有能昭之精金,宁有不昭之秽质。又岂有圣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无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体。是以八采、重瞳,勋、华之容;龙颜、马口,轩、?之状,此形表之异也。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凡圣均体,所未敢安。”

问曰:“子云圣人之形必异于凡者,敢问阳货类仲尼,项籍似大舜,舜、项、孔、阳,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鸡类凤而非凤,物诚有之,人故宜尔。项、阳貌似而非实似,心器不均,虽貌无益。”

问曰:“凡圣之珠,形器不一,可也;圣人员极,理无有二,而丘、旦殊姿,汤、文异状,神不侔色,于此益明矣。”答曰:“圣同于心器,形不必同也,犹马殊毛而齐逸,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骊,俱致千里。”

问曰:“形神不二,既闻之矣,形谢神灭,理固宜然,敢问《经》云:‘为之宗庙,以鬼飨之。’何谓也?”答曰:“圣人之教然也,所以弭孝子之心,而厉偷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谓矣。”

问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索》着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强死者众,不皆为鬼,彭生、伯有,何独能然,乍为人豕,未必齐、郑之公子也。”

问曰:“《易》称‘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而不违。’又曰:‘载鬼一车。’其义云何?”答曰:“有禽焉,有兽焉,飞走之别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别也。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则未之知也。”

问曰:“知此神灭,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济物之意浅。是以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千钟委于富僧,欢意畅于容发。岂不以僧有多?之期,友无遗秉之报,务施阙于周急,归德必于有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故舍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钵,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所以奸宄弗胜,颂声尚拥,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无限。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忽焉自有,?尔而无,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其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在十八世纪的德国,狮身人面像已经进化成了这样[污][偷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

([允悲]~~~哈~~母的)

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一切行者』,这个「一切」就是指修行的人,特别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不管你是什么人。『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这个「但」就是只要,《佛说阿弥陀经》,这个净土三经,「依此经深信行者」,深信前面有解释。这一段关键在深信,深信他必定去修行,这个行就是念佛。能够深信依教修行,这样的人必定能成就,所以「必不误众生」,绝对不会耽误众生。这个地方关键在深信这两个字。这个经,这个法门,修行的方法不难,我们一般讲易行道。特别念佛四种方法,第一个,实相念佛;第二个,观想念佛;第三,观像念佛;第四个是持名念佛,我们现在采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当中是最方便的,也最容易,其他三种都有它一定的难度。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行住坐卧,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都可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妨碍念佛。
  你看海贤老和尚,我们这次佛七也都有看海贤老和尚,中午我们放国语的,晚上我们放台语的。老和尚要求我们一天看三遍,看一年,每天看,看三遍,看一年,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一年后你往生就有把握了。现在有很多人看很多遍,一天超过三遍的也大有人在。看最多的大概是东北哈尔滨刘素云居士,一天看七、八遍,她半年多就看一千多遍。我们净老和尚给我们讲的,一天看三遍,每一遍看的感受会不一样、体会不一样,看的遍数愈多,他的体会就愈深。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海贤老和尚他能成就,关键就在深信这两个字。他也不认识字,那个时代,我们可以想象,乡间,乡下经济不好,是没有办法念书的,就是做这些农业工作、做这些苦工。出家,他的师父也没有教他什么,就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跟那个锅漏匠一样,宁波锅漏匠一样,也是不认识字。他的师父就劝他,你这句佛号就一直念下去,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快再念。
  海贤老和尚也是这样的,他的师父就教他念一句佛号,什么经、什么咒都没有教他,就教他你一句佛号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你就会开悟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会开悟了。他真的深信不疑,老实念佛。所以他念了,根据我们净老和尚的分析判断,大概他念三年就功夫成片了,他真能老实念,深信不疑的念,三年;再三、五年,大概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伏烦恼,事一心断见思烦恼;再过个三、五年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破无明,得到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但是他的师父交代,你知道了都不可以讲的,不能乱讲,不能随便讲。因为他的师父也不是一般人,也是得道高僧,明心见性的大德,所以有神通就知道,知道他在这个时代会遭遇到什么事情,事先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是规定不可以念佛的,出家人都要被逼还俗,你要吃素也不能吃,你跟人家在人民公社,在那边吃大锅饭,那个都煮肉的,他去吃锅边菜。不准念佛,他心里默念,人家没有听到,没有念出声,那别人就不知道他在念佛,他还是念。不能拜佛,一大早起来,人家还没有起来,他先去偷偷的拜,拜完了,人家起来了,人家没看到。所以他经过了这么多的大风大浪,始终对念佛深信不疑。

  我们现在就是做不到深信这两个字,我们现在信有信了,不相信我们不会来念佛,也不会来打佛七。但是这个信,每一个人他信的深度不一样,这个信的浅深不一样。一般我们谈不到深信,浅信有,但是浅,深浅每一个人也都不太一样,总之要达到深信是很难的。所以佛在《弥陀经》、都给我们讲,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如果那么容易相信,佛就不会讲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佛讲难信,那肯定是有它相当的困难,很难生起真实的信心。关键在这两个字。这个法门,信是第一个。第一个如果达不到深信,那个愿也不会恳切;愿不恳切,念佛功夫也不得力,这都有相关的。我们不能深信,这个是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绝大多数的念佛人都是不能深信,一般浅浅的信这个是有,深信还达不到,总是有怀疑,心里总是有怀疑。自己有怀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疑,往往我们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都没有怀疑了,但是事实上自己有怀疑自己不知道。

  有疑怎么办?听经闻法就很重要了。佛出现在世间给我们示现,他成道之后,他所表现给我们看的就是每一天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间断。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六十几年了,比释迦牟尼佛时间还长,也是天天都在讲。为什么佛示现在世间天天讲经说法?而且讲了那么多的经,是不是佛想讲那么多的经?佛,实在讲他一句经也没有讲,佛在《金刚经》就讲了,他说如果有人说我有说法,那是谤佛,那不是真的,他一句也没有讲。一句没有讲,怎么讲那么多?现在我们看《大藏经》那么多,那不是佛要讲的,是众生疑惑太多了。众生有疑惑,佛要帮助众生断除疑惑,听经闻法,讲经说法,他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断疑生信。你那个疑惑疑根断了,你的信心才生得起来。如果有疑根在,总是半信半疑,夹杂怀疑,往往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为没有疑惑了。

  如果你深信不疑了,那你念佛念三年,肯定跟锅漏匠、跟海贤老和尚一样,成就了,往生就有把握了。如果我们念了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甚至超过三年,甚至念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了,好像还没有功夫成片,往生还没把握,这个我们自己就要知道,自己有疑惑在。这个疑你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放下,你有怀疑。疑的方面就很多了,所以佛讲那么多经,众生的疑惑太多,问题太多了。针对众生的疑问,佛来为他讲解,帮助众生断疑生信。如果不怀疑了,像海贤老和尚、锅漏匠,他一部经也没听过,一部经也没念过,一个咒也没念过,他就只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他成佛就有余了。

  但是我们不是那种老实人,你要学学不来。现在我们净老和尚很慈悲,教我们看海贤老和尚,就是看他的行持,看他平常做人处事接物,就看这个。我们现在看的遍数都是很有限,因为我们佛七现在才开始。这次我也是下定决心,大家来看,过去我们佛七也都没有看,我想我们净宗学会都是接受净老和尚指导的,我们一定要听他的指导,如果不听他的指导,我们用个净宗学会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也劝大家要听。至于有些人他不想听,我们也没办法去勉强,这个就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我们无法勉强。但是我们自己听老和尚的话,总是有好处。从这个地方也证实说我们对净宗的深信程度,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老和尚叫我们一天看三遍,我们就看三遍,这个就相信了,这个信就比较深了。像刘素云居士那是更深,那个信就更深了,她如果没有信心,她怎么会去看?她肯定不会去看。像现在我安排这个时间给大家看,还是很多人他不想看,他就跑掉了。跑掉了,他回到家里他会不会看?不知道,那就问他自己了。这个说明什么?他信心的问题。如果刘素云居士她自己一个人都一天看七、八遍,她的深信有相当深度的,不是一般的深信。所以这个信浅深,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
  像老和尚给我们讲的,你一天看三遍,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你一年往生就有把握。那你听了,你感觉怎么样?如果深信的反应是怎么样?深信的反应,他就没有怀疑了,就这样做,信,就这样修,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如果有怀疑,行吗?真的吗?他那个信心生不起来。信心生不起来,我们从哪里看?他就不听了,他就不看了,他就跑掉了,那就表示他没有信心,不要说深信,那一般的信心都没有。这样怎么能往生?因为没有信就没有愿,没有愿就没有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如果不看海贤老和尚的,那就要听老和尚讲《大经科注》了,这个要听。这个又不听,又不老实,这一生往生是很有问题。所以这个地方,关键的字眼我们要知道,关键在深信。如果你深信,必不误众生,那是不会耽误的。如果做不到深信,有疑,这样念佛就很难成就,就是这一生还是种善根、结法缘,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就没把握,要等来生后世,看哪一生哪一世,他真正深信了,再遇到这个法门,那个时候就能往生。
  下面再给我们解释,『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佛所讲的,这个讲了六个正,正就是正确的,丝毫都没有偏差错误。「正教、正义」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教义,这个教义是正确无误的。「正行、正解」,行就是修行,我们生活上的行为;解就是我们的理解,就是理解。「正业、正智」。佛所说的都是正确,没有错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情离开不浪漫。我为你做一顿顿可口的饭菜,你为我描眉梳头。爱情离不开相同的爱好,我养养花,你种种草,养条宠物犬,对它赋予 对待一个生命应有的珍视。爱情离不开共同
  • 今天深刻地感受到 也许我的猫儿子可能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爱我 11.30回家 打开门他已经在家门口等我了 日常确认是我以后 就跑到猫抓板上撅着屁股使劲儿抓 (
  • 【张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日前,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对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外部董事张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
  • #诗若墨伊画[超话]# 出言不知寒山远,只见东风吹秋莲。 不问今朝何与念,朝暮相思梦忆还。 侃侃秋忆君知否,侬为相思断分楼。 此生不为谁而唤,逍遥自问无心留。
  • 生活小纪录: 1、昨晚梦回高中时代,正值开校运会,也不知谁给我报名了100米短跑,什么都没准备的我上场前问同学借了鞋和裤子,想起来奥运会上短跑都是蹲姿起跑的,脑
  • 豪华超值 越级体验 全新BMW 3系晶彩定制版悠然来袭 你对BMW 3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运动雄风,德式匠心,还是经典传承?真正的“驾驶者之车”理应面面俱
  • [微风]泡菜豆腐肥牛锅、煎三文鱼、脆皮烧猪(买的)、炒豌豆尖、剁椒拌嫩仔姜。 二姐坐在餐桌前眼睛发光,她说:妈妈您怎么知道我想吃脆皮叉烧,我昨晚看美食纪录片都
  • 今天真的社死的一天[允悲] 前几天买专辑和衣服说有机会跟能哥连麦 然后我一心只想着衣服和专辑连麦的事情也没放在心上 以为是商家的促销手段而已 不太可能真
  • 190条流传千古的谚语,释义全都整理出来了,看完之后很涨知识,家里有孩子的,保存下来早点让孩子看一看,让孩子也涨涨见识。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经常听见这样的话,
  • ToyCity玩具城市太空舱轻“潮”出发✨ 很荣幸受邀参加了ToyCity玩具城市举行的 玩具城市太空舱,轻“潮”出发新品发布会, 现场热闹非凡,200多位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你,好不好》 是不是 还那么爱迟到 熬夜工作又睡不好 等你 完成你的目标 要戒掉逞强的嗜好 都怪我 把自尊放太高 没
  • #王俊凯[超话]# ✨✨✨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兑现承诺 抽奖一只山玖 ps:真正喜欢山玖且承诺不二出的再来参与哦(想拿山玖赚的别来) —————
  • 【【【余景天Tony】一起送余景天高位出道吧】【余景天Tony】404的初舞台评级 崔老师看到Tony身上的潜力给了他A等级 小孩听到自己得了A等级一下子就哭出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不吞指路必互 你好@曹国伟 一起保护大自然@百万森林 与社会携手做公益@微公益 关心小动物的生存@WWF
  • #《咏廿四气诗》# 其十四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 刘耐 天地初肃暑肖隐,蝉露声咽鹰祭禽。 原上禾登黄花染,塞下风轻秋叶
  • #传古维新# 【诗品(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古籍散页配印章五枚,外框尺寸:37-45cm,画框尺寸:19-25cm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
  • !!
  • 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是夕,明诲梦亡师泣曰:“我用僧物,为汝置田,今为牛,既老且羸,愿剥我皮作鼓,书我名字于鼓上,
  • 【外国人中文喊话生日祝福语】[给你小心心]祝福文案:祝张郑江生日快乐!祝张班长寿比南山!
  • #读书,我们是认真的[超话]##王源[超话]# #王源新专辑夏野了# “连绵的雪山和清澈的湖水,在氤氲的雾气间变成了一幅印象画。首先我不是个喝酒的人,所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