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勇立“新”意奋笔疾书芜湖文章】
近日,全市产业链工作推进大会郑重提出,全市上下要强化创新、包容、开放的理念,努力将芜湖打造成“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

实践告诉我们: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 只有勇于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才能在发展的征途中抢得先机。“三新”目标的确立,无疑为我市进一步打破干事创业墨守成规状态、练就改革创新本领鼓舞了士气;为我市进一步激活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磨砺担当尽责精神吹响了号角。

勇于变革 新思路的试验地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谋新战法、谋实打法、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在市投促中心,每周准时“出炉”的招商引资快报,及时反映市领导、载体单位及市直单位“一把手”招商动态、项目引进、招商案例等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累计外出拜访企业700余家(次),举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33场,累计签约、开工项目近500个。

“形势挑战逼人。领导招商顶格示范引领,形成了压力传导、激励促进的好氛围。各级投促部门作为先遣部队,把解放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全身心投入,经常一周时间都在外面。对于其它载体单位推荐的项目线索,我们要求自己一天内通上话,一周内见上面。”市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思想破冰了,发展空间也就拓宽了。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产业链招商培训,招商思路不断革新、拓展:

——“驻点招商”全员行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驻点,形成市、载体单位、驻外经济联络办三级联动机制。全市在外专职招商人员有300余人。

——“以商招商”合作推动。聘任市级招商顾问,大力推行商会招商,设立“双招双引”工作站58个。支持异地芜湖商会、芜湖异地商会举办“双招双引”推介活动。

——“资本招商”借力撬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意见,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5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基金规模超过350亿元。

——“委托招商”内外联动。委托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咨询机构,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校友会、联合会等中介机构,在招商推介、邀商访商、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芜湖想要实现跨越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制度创新、打法创新。

在湾沚区,涉企审批承诺事项备案制改革以来,各部门坚持刀刃向内,将涉企审批191项证明中的111项改为承诺或取消。该区上线公共电力接入施工联合审批,1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有效缓解审批流程长导致工期延误等问题;梳理全区商业银行贷款金融产品及可承诺事项,汇编成册,助力企业破解发展资金难问题。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我市主动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施“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探索将芜湖港打造成上海洋山港的货物接卸地。“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以新思路撬动新发展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和使命,必须牢牢抓住。”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相关人士表示。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在全市,“1%工作法”催生10个工作专班,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税30亿元,盘活存量低效用地3300余亩;政企“畅聊早餐会”举办14场, 50多位企业家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提振发展信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的“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

抢抓先机 新事物的生发地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支撑着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正是芜湖人渴望发展、拥抱创新、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志气。

不久前,300kW级“猛雕”重油航空发动机在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首发点火,一举填补了国内该功率段的重油航空发动机和国内二级增压自主航空发动机空白。

“必须以更大力度拥抱科技创新,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在科技部门指导帮助下,该公司核心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市、区各1000万元资金扶持。航瑞2018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获批设立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大研发创新平台,一批项目获省、市专项支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任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景的新事物的发生、壮大,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

芜湖从来都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每一年,除常规招引活动以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评比、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全国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利大赛等各类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赛事轮番上演,成为城市广纳人才的重要平台;专门出台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市和县市区、开发区两级出资参股最高2000万元,其中70%用于奖励或股权激励,重点“滴灌”,助力生长。近年来,芜湖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38个, 48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7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集聚人才链。在市委市政府超前布局下,在创新人才的坚强支撑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快速发展的“培养皿”和“发生器”。

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集聚,初露峥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企业140多家,埃夫特科创板上市,关键零部件全部国产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企业150多家,奇瑞汽车总投资30亿元的智能网联未来一工厂开工建设;航空产业从整机到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机身材料全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中电科钻石飞机DA42出货量稳居国产全国第一;微电子产业从材料到器件实现全线贯通,太赫兹工程中心通线,首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成功下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中车浦镇庞巴迪订单合同额超百亿元,产品国产化率超85%……

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市积极探索市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模式,每年实施10个左右市级攻关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补齐重大创新平台短板,设立每年10亿元的产业创新专项资金,布局建设45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全面覆盖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近年来,芜湖的科技创新成果熠熠生辉:新型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开发、国产大飞机关键技术研发等7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奇瑞第三代发动机、海螺碳捕集纯化、埃夫特喷涂机器人、航瑞航空发动机、雄狮智能互联等一批先进技术国内领先。

提振影响 新产品的首发地

走进安徽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一根根电缆不断被“吐出”。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电缆,却是“含金量”十足:30kV高速动车组电缆填补国内空白,有望实现替代进口,解决我国高速铁路电力传输生命线“卡脖子”问题;微波稳相同轴电缆及其组件可替代美国进口产品,解决我国国防建设相矩阵雷达传输、机载雷达系统等信号传导控制系统“卡脖子”难题……

“下一步将继续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在更多高端领域实现新突破。”公司董事长徐顶峰表示,将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电线电缆行业“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

在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近3年完成新产品认定1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12项。目前这些产品均成为公司核心盈利产品,其中“高性能乐器簧片用铜带”“H63高端电子元器件用铜合金线材”等产品获评“安徽省工业精品”。

“此前我国可用于生产LED产品的铜带材长期依赖进口。公司从2016年起启动LED铜带研发工作,研发生产CJTP-01 高表面易粘润LED贴片用铜带这一新产品。”楚江新材相关人士介绍,该产品已经成为公司主导产品之一,每月销量1500—2000吨,市场占有率80%以上,已完全取代国外进口。

打造新产品首发地,做强芜湖制造和芜湖智造,新亚特、楚江新材是两道缩影。

“加快新产品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经信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20年,安徽恒均粉末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用里程表传感器齿圈(轮)等41个新产品获省级新产品认定。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新产品274个。

新中选好,好中选优——我市鼓励引导企业在申报新产品的基础上,申报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安徽工业精品,走出了一条从“新品”到“精品”的新路子。2020年,我市中车浦镇庞巴迪、芜湖造船厂等39家企业的重大技术装备获得认定,认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控多媒体导航等6个产品获评2020年安徽工业精品。整个“十三五”,全市56项产品跃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ITO导电玻璃、空调旋转式压缩机等8项居全球第一,平板显示玻璃基板、机载液晶显示模块等32项居全国第一。

为奋力打造全国率先迈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增添强劲动能,我市迈出新的稳健步伐——年初以来,芜湖擂响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鼓,向着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的目标加速奔跑。市经信局相关人士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撑、激发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发展新业态新物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树立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芜湖,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潜能,让更多新思路、新事物、新产品迸发、诞生、茁壮于这片沃土之上!

全媒体记者 王世宁 杨友艺 赵丹丹 文

图片来源:吕云飞;芜湖传媒中心时政采访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3年是很神奇的一年 尝试了很多新奇的事物 尝试了很多很多的第一次 上次23岁生日之际正值新冠康复 头也没洗就稀里糊涂的过了一个生日 23年觉醒了手工系统 自己
  • 我昨晚第一次感悟到存在原来就应该是“合理的”而不是留有退路的“有理由”因为在每一个人自己位置上的那个存在,都是合他们理的。不属于任何人,也不拥有任何人,减少期待
  • 【许文昕易建年】全文完本章节无弹窗(许文昕易建年)小说全文阅读主角许文昕Kfc(?m|! ‼书名:《许文昕易建年》 ‼主角:许文昕易建年 全文请到公#众#号【岁
  •   荀子在《臣道》篇中把“政令教化,刑下如影”作为“圣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说的就是名臣良吏在执行朝廷政令教化上,从来都是第一时间、率先垂范的,如形影相随、立
  • 】白羊座:变得黏人当白羊变得黏人的时候,就说明他非常爱你,才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展现自己的真性情,一刻钟也离不开你。】白羊座:变得黏人当白羊变得黏人的时候,就说
  • 但有关业内人士也提醒,“有的中介会告诉你利率可以低至不到3个点,但一旦在审批中查到未真实经营,会作收贷处理,同时个人信用也将受到影响,影响以后办理信贷业务。但是
  • 话说回来,为啥整个高安都封城了,还要开放旅游业余呢,不知道抖音上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捂脸]。结果高速封路,也尝试走国道,结果乡道县道也都封路了,无奈只能老老实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看着你从优秀变得更优秀,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跟上你的脚步,加油偶像!@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开始推
  • 蛆虫は清潔とは言えないが、自分から清らかで気高いなどとは言わない:猛禽猛獣は、自分より弱い動物を餌食にするから凶暴と言わざるを得ぬが、彼らは従来から「公理」だの
  • 3月15日满勇辱骂、要挟职工,公开截访的谈话录音:2024年3月18日下午,常宁市城投集团信访部门唐永生更是明目张胆要挟我说:我只有放弃停访协议中另一条由常宁市
  • @杨丞琳工作室预祝合肥场一切顺利~ ⭐好或壞 我全都不換⭐ 唯你啦@杨丞琳 最后附上我的星河印记哈哈哈哈,看在孩子这么用心的份上,好啦希望小树可以圆我的合照梦
  •   01   浪琴   首先,这个位置必须留给创造了绿盘流行的绿色,作为浪琴最具辨识度的品牌色,也同样被贯穿于今年的新品设计之中。   01   浪琴   首
  • (以下是近期想说的话)不知屏幕前的你能否愿意花宝贵的几分钟把以下内容看完[老师好] 是“孟周”粉,‘不认为’1. cp粉这个词在我这里不能概括我对他们的相声的
  • 1.高中同学突然拉群说要收集信息给校庆做准备,七八年没联系了[裂开][裂开][裂开];周六跟很久没见的大学同学见面了2.计划看许嵩演唱会但是买不到票啊啊啊,找之
  • 控制中心调度票务部值守夜班的一群小伙子们没有因为接班人员无法到达而抱怨,反而多了一份使命在肩的责任感——战“疫”一线,责无旁贷!但各调度岗位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扫
  • #广东男篮vs北京男篮#北京今天被迫用了非常规阵容,各方面水平都有限,就不多聊了,只想说广东上半场的表现非常糟糕。媒体人麦穗丰发文谈到了上半场的比赛,内容如下
  • 因为放疗是对好坏软组织都进行一视同仁的一网打尽,而晚期患者因为全身已经都有扩散的癌细胞,所以无法进行放疗了。根据自然法则,这种“好”细胞到“癌”细胞的转换,最终
  • 哈喽大家好,今天跟各位聊聊GF推出的这款积家1372520腕表小丑玫瑰金款,咱们俗称的积家大师小丑,此款GF是极力推荐的,之前YL工厂的一体机芯,让我苦不堪言,
  • 因为我喜欢不少的明,包括老大(21年因为皓都开始喜欢)我怕我坚持不了多久,但现在看来,这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打call]当时决定了之后,我立马删掉了相册里其他
  • 3.星湖科技和鲁抗医药,周五都没有杀绿,星湖科技差一分钱涨停,收了长上影线,最佳的走势就是反包了这跟上影线,鲁抗医药走的相对较强,明天看能不能带头冲。3.星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