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课诵诸神释疑
举凡宗教,都有诵经的规仪,各宗教无不如此,经文虽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课诵”。课诵的“课”字,按《说文解字》释为:“课,试也”。朱子曰:“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朱子全书.学六》),是讲功课的进程,也就是说,“课”就是功课,分课以致用。“诵”是朗读的意思。
宗教为什么都要实行课诵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理论、意境灌输到信徒的脑海之中,使其开悟,最终通达经文的奥义。

道教的早晚功课,经文与其他宗教有一种明显的不同。道教经书在每一段落之后,往往穿插着很多“神名”。如“常清常静天尊”、“神威如在天尊”、“道经师宝天尊”等等。在诵读天尊名讳时,很自然地便要恭身朝拜。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在道教科书中有许多尊神名讳是随声显应的,并非象三清、四御、三官、五老那样,是定型的尊神。如《关圣宝诰》,在“志心朝礼”之后,列有24位大帝或天尊,名讳随声而起。如“中检图箓大帝”、“赤心卫国大帝”、“乾坤正气天尊”、“扶持社稷天尊”等等,有许多的信士弟子对此大惑不解,只好跟着糊里糊涂地朗诵朝拜。
那么,对这些数也数不清的、随声显应的“真君”、“大帝”又该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神”本观念的产物,所以“神”无处不在
万物有神,神形相依,是道教在对人类认识论方面的一大贡献,她精辟地解开了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这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诸多困惑。
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从混沌状态向原始文明的过渡逐步演变而来的。我国从远古的三皇五帝时就已经有了神的崇拜。在《左传》中记载:“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说明在尧舜时就已经开始祀神了。
那么, “神”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万物皆有神?

神是人塑造的,如果地球上没有“人”或没有人类的文明,这个世界上大概就不会有“神”。那么,人为什么要塑造众多的“神”?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颇为不易。首先,人是从原始动物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原始阶段,“记忆”是人类的最初意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记忆中的现象又可以跨越时空,长存于人的脑海之中。当各种自然现象对人们本身产生“刺激”时(如对灾害的恐惧,对收成的喜悦等),便会产生“梦境”。梦是一种奇异的现象,是对“记忆”的重新组合,这就使人们逐渐地感到,在自然界,乃至于人的本身,有一种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离开本体而“游离”。随着人类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这种“游离”之物便成了“神”的观念的雏形。
当神灵观念产生之后,人们便给“神”塑造了种种有形的“形象”,比如祖先的形象、圣人、英雄的形象,而对那些无法塑造形象的,比如“天”、“地”、“山”、“海”等等,人们便将它们拟人化,以人的形象来加以崇拜,比如玉皇大帝、紫微大帝、东岳大帝、海神爷等等。由此可知,拟人化只是对“神”的表意,本非真正的“神”。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呢?笔者认为,山的本身是“形”而不是“神”,但山的气势给人的感应才是神;海的本身也不是神,但海的壮观广阔才是神;雷的本身不是神,雷的威力才是神。推而及人,人的身体不是神,而人的一种气质,精神,留给别人的“记忆”才是神。总而言之,一切能够引起人的回忆,感应,震撼的、无形的力量就是“神”。道经中说:“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便一切也。”(《天师请问经》)以此来理解道经中随声显应的神名便可解惑了。

二、神在我心,心诚则有神
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有一句名言:“我心即宇宙,宇宙在我心”。这个“心”指的是什么:就是依附于人又能超越于人的“神”,它能与天地鬼神沟通,能悟彻过去、现在、未来。

人到底有没有“先知先觉”,这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哲学命题。从老子对“道”的认知来看,他并未提出“先知先觉”,而是“恍兮惚兮”(《道德经》)21章)“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道德经》四章),说明他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索才明白“道”的存在的。然而,老子毕竟是圣人,惟有他才能从浩瀚宇宙、万端变化中发现“道”的存在,并认识到“道”是“万物之舟”,“众妙之门”(一章)。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心”的感悟。

圣人对神的感悟,自然比一般人要高明得多,透彻得多。但一般的人,只要心中有神,真诚信仰,不断追求,也能得到“神”的荫佑。这里所说的荫佑,并不是平常 所谓理解的“神灵附体”,而是使人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神奇效应或超常智慧。

心诚则神往,古今中外不泛事例。达摩祖师面壁三年而成佛;陈传老祖“抱道山中,洗心物外”从而成为易学和丹道的真仙,都说明心诚则通神的道理。

三、课诵是“形”,悟道才是真
按照道家道教关于形神相依的理论,一切的“神”(这里指无形的力量)都必须依附于“形”,即有形的物象。比如人的灵魂、思想,必然依附于身体,才能组成活的整体,而人类的所有活动,也必然会依附一定的形式。
“课诵”规仪,是宗教活动的形式之一。而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课诵内容的实质要求,是使全体道众能够悟道明理。有一句话叫“道士念经有口无心”,又说:“做一天和尚(道士)撞一天钟。”话虽有些“刻薄”,倒也一针见血。作为一个道士,如果只注重课诵的形式,随心唱和,心不在焉,对经文的内容、涵义不仔细领会。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即以早晚功课经之《太清宝诰》为例,全文是:
“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亿万重之梵炁。化行古今,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願、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真。”

这段经文,从“志心皈命礼”开始便提出了要求严肃、虔诚的告诫,然后称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的胸怀和功绩。故而成为帝王之师,无疑更是万民之师。接下来讲《道德经》的微言奥旨。语言精练,层次分明。“九五数”与易经之数暗合。最后口诵太上老君宝号,恭身朝拜,表示已拜读了经文。如果课诵者不能专心致志、心领神会,则既不能明白经文的意思,更不能教化别人,而“课诵”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总之,课诵诸神,神在心中,惟诚惟信,必有所成,愿与诸位同道共勉。
(文/龙虎山正一观 杨水金)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这也就是什么呢?他没有住到佛道上。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佛道,你得能住,才能成佛呢!你若不住到佛道上,你就没有法子成佛。怎么才算是住到佛道上?就是居住到那个地方,不要搬家;你若住到佛道上,又搬到外道去了,那就是没有住到佛道。本来你已经皈依三宝,可以说是住到佛道上了,但是又去信那个外道去了;这样的人很多,我到这个国家,已经经验很多了。

我没有讲以前有一个对师父很相信的?他说:“师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跳海去,我就跳海,也不要命了!跳火里去,也就跳到火里去,也不怕死。”他听说以前有一个人,在我面前跪了五个钟头,请求我原谅他。他就说:“这个我也做得到!跪五个钟头、六个钟头,甚至于十个钟头,我也不会退心的。”结果我用一个小小的方法试验他,他就考不上了,就不合格了,并且又跑到外道里头去。这也就是什么呢?他没有住到佛道上。

那么现在住到佛道上,一切的境界来了,都能忍受。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恶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顺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逆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不是说只欢喜好的境界,你欢喜好的境界,这也是被境界转;我讨厌不好的境界,这也是被境界转;这都不是居住到佛道上。住到佛道,就要修忍辱、修这个“忍”;你能有忍,一切境界,不能摇动你的心了,这才可以说“住到佛道上”。

“成就自然智”: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须要先有自然智。自然智,又叫无师智,不需要师父;但可不是说我原来就没有师父,我就会得自然智的。不是的!你要有师父,经过师父的指导,明白了,然后你才能得到自然智。就好像六祖大师似的,五祖说:“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师就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其用不同。”这就是自然智。得到自然智了,就不需要师度了;也就好像什么呢?好像你过河不须舟了。

你若没有过去河,一定要有一艘船把你摆过河;你过了河之后,不能说,这艘船我再把它背到脊背上,我走到什么地方,就背到什么地方去。你说,背着一艘船走路,多累赘呀?负担太重了!过了河,就要把这船放下了,所以叫“过河不须舟”。得到自然智,自自然然就有智慧了。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自然智?怎么样才能住到佛道上呢?

“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你就应该常常地勤精进来供养。供养谁呢?供养佛?不是的。供养你?不是的。供养我?不是的。那么供养谁呀?你要供养这位受持《法华经》的法师。他能受持《法华经》、又能读诵《法华经》、又能书写《法华经》、又能解说《法华经》;供养这样的法师,你就可以住到佛道上了,你也就可以得到自然智了。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若另外再有人,想要很快就得到了;疾,就是很快,所谓“疾者速也”。得什么呢?得到这一切种智。这一切种智是不容易得的,前边那个自然智,那不是一切智;这一切智,是包罗万有,无论什么智慧都有了。这种的智慧是圆满的智慧,这一切种智慧得到了,才能成佛。怎么样得法?

“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你应当受持这部《法华经》;你若常常受持这《法华经》,你就会很快得到一切种智了。你看《法华经》这个妙处,为什么叫“妙法”?妙法也就在这个地方。你只要来受持、读诵它,就可以得到这种的妙法、得到这一切种智的智慧。你看!所以你应当常常念这部经。

受持,就是口诵心惟;口里念这《法华经》,心里就思想这《法华经》的妙义,身上就身体力行这《法华经》的道理。这就叫实行、受持这《法华经》的人,你这就会得到一切种智了。你不是单单说你自己来受持这《法华经》,你也应该要转身供养其他受持《法华经》的人。什么叫转身供养?你自己受人家的供养,你再辗转供养其他受持《法华经》的人;你能这么样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种智。

你得到一切种智了,就不会再迷;你得到自然智,也就不会再迷了。你为什么认不清楚道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你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没有得到自然智、没有得到一切种智;你才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迷、一念觉。前念迷,前念就是众生;后念觉,后念就是佛。你这一念迷,就没有住于佛道;一念觉,就是住于佛道了。

所以你念念觉,就是念念住于佛道;你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就是在你“迷”和“觉”这里边。迷,谁迷了?自己迷;觉,又是谁觉?也是自己觉。

既然是自己觉,就不能依靠着其他的东西去觉;依靠,也就是依赖。好像李太白就依赖着喝酒,若不喝酒,他什么也都忘了,也不会作诗、也不会写文章了。一喝起酒来,他精神就来了,诗也来了、文章也来了;这文章就像流水那么样源源不断,但是没有酒就不行了。好像腿不能走路的人,一定要拄着拐杖才能走;如果拐杖丢了,路就不能行了,这就叫依赖。又有的人吃了迷魂药,说是自己跑到虚空里去了,这是有了定力了;把这迷魂药一丢,再想到虚空,也去不了了,这也叫一种依赖。这都不是你自己觉,正是你自己迷。那么自己觉,住到佛道;自己迷,就是众生;迷和觉,都要自己去办,旁人没有法子帮忙你的。不要说我们这一般的人,就是阿难是佛的亲弟弟,他自己若不用功,佛没有法子叫他开悟的。

由这一点,你若不用功,天天把光阴都空过,那真是太可惜了!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这一寸的时光,就是一寸的生命,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把它放过去,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把它用完了。妙,也就在这个地方!你要是把时间空过了,这没有用的;你要是把时间用到没有用的地方,这也是没有用。过犹不及,所以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应该住到佛道上。

怎么叫住到佛道?

你不迷,就是住到佛道上;你一迷,就离开佛道了。怎么样才不迷呢?你不要问怎么样不迷,你先问问你怎么样才迷的?你若知道为什么你迷了,你就知道怎么样不迷了。说:“那我不知道!”那我现在告诉你!就因为你那个无明、你那个不明白;若一明白了,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天空地阔,这个宇宙间都变成你的了。

无明是最坏的一个东西,但是也是最好的一个东西,它会帮助你成佛;由无明才会明,你若没有无明,怎么会明呢?你看妙不妙?这个地方你懂,你就开悟了;不懂?慢慢地再等。

你快学着讲《法华经》!讲《法华经》,你看这供养有多少?但是我不希望你快点讲《法华经》,为什么呢?你这是贪心,想要贪这供养。你要快修行,修行住于佛道。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浅释

能迅速地得到一切圆满智慧的妙法(宣化上人)

能迅速地得到

一切圆满智慧的妙法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把这个意思再详细说一说,令众生更容易明白,所以又用偈颂来再说一遍。

“若欲住佛道”:若,是假设之词。佛道,你得能住,才能成佛呢!你若不住到佛道上,你就没有法子成佛。

怎么才算是住到佛道上?

住,就是居住到那个地方,不要搬家;你若住到佛道上,又搬到外道去了,那就是没有住到佛道。本来你已经皈依三宝,可以说是住到佛道上了,但是又去信那个外道去了;这样的人很多,我到这个国家,已经经验很多了。

我没有讲以前有一个对师父很相信的?他说:“师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跳海去,我就跳海,也不要命了!跳火里去,也就跳到火里去,也不怕死。”他听说以前有一个人,在我面前跪了五个钟头,请求我原谅他。他就说:“这个我也做得到!跪五个钟头、六个钟头,甚至于十个钟头,我也不会退心的。”结果我用一个小小的方法试验他,他就考不上了,就不合格了,并且又跑到外道里头去。这也就是什么呢?他没有住到佛道上。

那么现在住到佛道上,一切的境界来了,都能忍受。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恶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顺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逆的境界来了,也能忍受。不是说只欢喜好的境界,你欢喜好的境界,这也是被境界转;我讨厌不好的境界,这也是被境界转;这都不是居住到佛道上。

住到佛道,就要修忍辱、修这个“忍”;你能有忍,一切境界,不能摇动你的心了,这才可以说“住到佛道上”。

“成就自然智”: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须要先有自然智。自然智,又叫无师智,不需要师父;但可不是说我原来就没有师父,我就会得自然智的。不是的!你要有师父,经过师父的指导,明白了,然后你才能得到自然智。

就好像六祖大师似的,五祖说:“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师就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其用不同。”这就是自然智。得到自然智了,就不需要师度了;也就好像什么呢?好像你过河不须舟了。

你若没有过去河,一定要有一艘船把你摆过河;你过了河之后,不能说,这艘船我再把它背到脊背上,我走到什么地方,就背到什么地方去。你说,背着一艘船走路,多累赘呀?负担太重了!过了河,就要把这船放下了,所以叫“过河不须舟”。得到自然智,自自然然就有智慧了。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自然智?

怎么样才能住到佛道上呢?

“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你就应该常常地勤精进来供养。供养谁呢?供养佛?不是的。供养你?不是的。供养我?不是的。那么供养谁呀?你要供养这位受持《法华经》的法师。他能受持《法华经》、又能读诵《法华经》、又能书写《法华经》、又能解说《法华经》;供养这样的法师,你就可以住到佛道上了,你也就可以得到自然智了。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若另外再有人,想要很快就得到了;疾,就是很快,所谓“疾者速也”。得什么呢?得到这一切种智。

这一切种智是不容易得的,前边那个自然智,那不是一切智;这一切智,是包罗万有,无论什么智慧都有了。这种的智慧是圆满的智慧,这一切种智慧得到了,才能成佛。

怎么样得法?

“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你应当受持这部《法华经》;你若常常受持这《法华经》,你就会很快得到一切种智了。

你看《法华经》这个妙处,为什么叫“妙法”?妙法也就在这个地方。你只要来受持、读诵它,就可以得到这种的妙法、得到这一切种智的智慧。你看!所以你应当常常念这部经。

受持,就是口诵心惟;口里念这《法华经》,心里就思想这《法华经》的妙义,身上就身体力行这《法华经》的道理。这就叫实行、受持这《法华经》的人,你这就会得到一切种智了。

你不是单单说你自己来受持这《法华经》,你也应该要转身供养其他受持《法华经》的人。什么叫转身供养?你自己受人家的供养,你再辗转供养其他受持《法华经》的人;你能这么样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种智。

你得到一切种智了,就不会再迷;你得到自然智,也就不会再迷了。你为什么认不清楚道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你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没有得到自然智、没有得到一切种智;你才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迷、一念觉。前念迷,前念就是众生;后念觉,后念就是佛。你这一念迷,就没有住于佛道;一念觉,就是住于佛道了。

所以你念念觉,就是念念住于佛道;你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就是在你“迷”和“觉”这里边。迷,谁迷了?自己迷;觉,又是谁觉?也是自己觉。

既然是自己觉,就不能依靠着其他的东西去觉;依靠,也就是依赖。好像李太白就依赖着喝酒,若不喝酒,他什么也都忘了,也不会作诗、也不会写文章了。一喝起酒来,他精神就来了,诗也来了、文章也来了;这文章就像流水那么样源源不断,但是没有酒就不行了。

好像腿不能走路的人,一定要拄着拐杖才能走;如果拐杖丢了,路就不能行了,这就叫依赖。又有的人吃了迷魂药,说是自己跑到虚空里去了,这是有了定力了;把这迷魂药一丢,再想到虚空,也去不了了,这也叫一种依赖。这都不是你自己觉,正是你自己迷。

那么自己觉,住到佛道;自己迷,就是众生;迷和觉,都要自己去办,旁人没有法子帮忙你的。不要说我们这一般的人,就是阿难是佛的亲弟弟,他自己若不用功,佛没有法子叫他开悟的。

由这一点,你若不用功,天天把光阴都空过,那真是太可惜了!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这一寸的时光,就是一寸的生命,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把它放过去,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把它用完了。

妙,也就在这个地方!你要是把时间空过了,这没有用的;你要是把时间用到没有用的地方,这也是没有用。过犹不及,所以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应该住到佛道上。

怎么叫住到佛道?

你不迷,就是住到佛道上;你一迷,就离开佛道了。

怎么样才不迷呢?

你不要问怎么样不迷,你先问问你怎么样才迷的?你若知道为什么你迷了,你就知道怎么样不迷了。说:“那我不知道!”那我现在告诉你!就因为你那个无明、你那个不明白;若一明白了,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天空地阔,这个宇宙间都变成你的了。

无明是最坏的一个东西,但是也是最好的一个东西,它会帮助你成佛;由无明才会明,你若没有无明,怎么会明呢?你看妙不妙?这个地方你懂,你就开悟了;不懂?慢慢地再等。

你快学着讲《法华经》!讲《法华经》,你看这供养有多少?但是我不希望你快点讲《法华经》,为什么呢?你这是贪心,想要贪这供养。你要快修行,修行住于佛道。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浅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 [给你小心心]生活的智者,必能在一路上静观红尘,拈花微笑,在平静中拾起遗落的沧桑,记录下苦旅中的悲伤,于穿花拂柳中感悟人生的华彩流韶,生如夏花,死
  • 这几天想吃螃蟹,周围的人买的特别多,我也加了好几个螃蟹群,试图找到最好的,后来婆婆说她买,总觉得老人会挑,转了200块钱给她,她也不收,晚上端上来六个小螃蟹,
  • 虽然河北的重头是雄安新区,但现在雄安新区是在起步阶段,需要北京和河北共同给雄安新区输血,再有五年才有城市的雏形。河北现在高调发展廊坊市,最着急的就是天津,所以现
  • 【深情凝望有你的海市蜃楼】也许是前世的缘,也许是今生的情,在茫茫人海里,我喜欢上你与你的不期而遇从此我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浓浓的快乐和欢愉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 千呼万唤终于等到的洗衣凝珠来了热烈庆祝速度抓紧老规矩还是抽奖点赞就行不需要评论转发艾特好友社恐专用抽奖三百元均分百人欢迎来玩====正文开始====今天,我很高
  • 邓QQ的假期日记[月亮代表我的心]周三晚上上完课跑去佛山找钟YY一起吃牛蛙烤鸡烤肉和客家腌面[可乐]周六早上离开回到宿舍休息一天[开学季]周日中午和我的漂亮姐姐
  • [浪][浪][浪]每日评论高互动缘主手面相分析(随缘抽取)生命线末端断裂、分叉都是对身体影响极不好的,一方面代表自身精力无论是早年还是晚年都不佳,做什么都提起不
  • 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过法,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一点都不害怕以后了。我努力生活,我也觉得是为了我儿子。
  • 特别是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或者冲突时,更需要我们及时地干预,耐心的疏导,哪怕是半夜出现的问题,都要想办法及时解决。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人在身患重大疾病
  • 这时就会忘记当初自己设定的公司发展目标,对呀,目标是盈利啊,这种合作都是刷脸的,关系是对方的,而自己却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最后看下来,这类合作,十个里面十个都是d
  • 木槿花语:温柔的坚持;坚韧,永恒美丽;矢志不渝,念旧  木槿花朝开暮落,但每一次凋谢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木槿花朝开暮落,犹如昙花一现,但人们常说:物以稀
  • #文轩[超话]# #文轩世界第一初恋# “是初遇时的悸动,是一次又一次的心动.” ' , . #王一博[超话]##王一博# wyb
  • 无论我走到哪里,每个我见到并可渴慕的人,到头来我都免不了会用你发出的光芒去测量他们。出了村又回村,人生就是来来回回的经历,庆幸的是还能继续向前走。
  • 1.要重写[泪]2.下次不点了都坨了3.喝完老是想上厕所4.云吃云喝5.好想回去呜呜6.晚上散步咯 来操场听歌啦7.我的潮拖 好喜欢走着走着还掉了 哥不会走掉但
  • 完美男人!zyx[锦鲤][猪头]《Any Man Of Mine》Shania Twain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安大略长大的她自幼喜欢弹吉它,唱歌和写作,又
  • #爱囤货ai优惠券# 【4.9】雪完美蜂蜜无色男女护唇口红唇膏 领券拍: 雪完美旗舰店活动新品,天然蜂蜜提取,滋润保湿,水润丰盈,提亮唇色,呵护娇唇,持久不易脱
  • 之前给自己拍照都是拍客片或是和朋友一起拍创作时让模特给我拍几张自己回来修修图过瘾,那时候就一直幻想着我的soulmate一定要有好的审美懂摄影,另外懂我的人才不
  • 以上的美好,植根于质量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柳州惊奇”。 19年开始,我们很快乐,很多人迈入了新的人生地点,一直到2019年12月底,武汉初期爆发新冠到2月
  • 由此可见,职业培训属于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其不该也不能将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普通职业培训混同于专业技术培训,以此限制劳动者离职。法律之所以规定服务期,是基于利益
  • #命理面相# #情感婚姻事业财运#◆存肢效应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有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也是非常容易招惹祸端上身的一种体现,很多是非都往往离不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