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络媒体延边行#【乘势而上开新局 擘画乡村新图景】金秋十月,良畴沃野,阡陌如绣。

10月20日,“开局‘十四五’ 振兴谱新篇”2021网络媒体延边行采访团走进珲春市板石镇孟岭村。

这里,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红彤彤的大苹果压满枝头,一股股清新香甜的果香,随着阵阵秋风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远处,层林尽染,群山环抱,蓝天白云之下,一个个丰收的喜悦场景跃然眼前。

这里,素有延边小江南、东方苹果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孟岭村按照吉林省“百村示范、千村引领”有关要求,在实践中找到“基地+专业合作社+果农”的生产经营路子,发挥富硒苹果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如今孟岭村已成为种植、采摘、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打卡地”,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农户”发展成“大产业”。这里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跑出特色农业发展新速度,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上苹果飘香,山下座座新房,已经成为孟岭人新生活的真实写照。依靠红苹果走出困境的孟岭人,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激发出满腔创业热情,带动了周边很多人。

“我们的苹果有三大优势:个大、味甜、含硒。目前,全镇有256户果农在种植苹果,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50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广东、浙江、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板石镇镇长徐铭说。

如今,孟岭村的富硒苹果已是远近闻名,越来越多的游人来此打卡,小山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10月1日至10日,板石镇举办了珲春农民丰收节暨孟岭苹果采摘节,共接待游客18840余人次,收入达188万余元。

孟岭村只是珲春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图景的一个缩影。如今的珲春,还有许多像孟岭一样的新农村都在奋力奔跑,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不断呈现,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边陲小城正迸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发展功能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依靠科技力量,在苹果品种选育、苹果种植新技术推广、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户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各乡镇在特色上大做文章,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同时,珲春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关注市场走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精品农业等产业,着力构建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科学的农业结构和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乘势而上开新局,振兴发展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珲春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诗画德兴】话说德兴银山银矿遗址的价值#德兴# 话说德兴银山银矿遗址的价值

银山银矿遗址,位于德兴市银城街道天门山居委会南山坞至马脑坞一带。遗址总面积约2.14平方公里。采矿区有矿洞、巷道194处,另有大型露采坑、槽坑和大量废石堆积,地下开采深度达侵蚀基准面100米以下。国内外矿冶考古专家认为,银山采矿盛期为唐宋,它是目前中国开采时间最早、矿山规模最大、采冶技术最为先进的一处大型银矿遗址。采矿区保护范围:东至银城与苗圃山脊分水岭,南至南山坞正湾南面山脊,西至银山矿区北面山脚,北至马脑坞山脚。建设控制地带:遗址保护范围周围外延50米。2008年12月银山银矿遗址载入国家文物局编纂的文物普查专辑《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银矿遗址列入。

图片
银山银矿遗址点多面广,矿井形式丰富。有横井、竖井、斜井、盲井等,采矿区与冶炼区齐全,矿渣堆积丰富。保存的矿冶遗迹宏伟壮观,地形地貌原始古朴。银山银矿遗址对研究我国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

01

历史价值

银山古银矿是唐宋时期的一座大型银矿山,是唐宋时期中国白银生产的重要基地。银山古银矿在此期间的白银产量史书记载颇多。《文献通考》卷十八记载:“贞观初,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太平寰宇记》卷一○七记载:“总章二年(609),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675)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邓公为名。”夏湘蓉、李仲钧、王根元编写的《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评述:“岁产量就有十余万两之多。银山银矿的税率,有百分之七和百分之二十两种不同的记载。如按百分之七计算,元和初岁产银应为十七万两。又如包括德兴银山的十余万两在内,那么,饶州银山的年产量约占当时全国银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九。”《太平广记》卷104《银山老人条》引《报应记》云:“采户逾万,并是草屋,延和中(712年)火发,万室皆尽。”据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古代金属矿和煤矿开采工程技术史》考证,《太平广记》中的“银山老人”乃饶州银山老人,即德兴一带。这里是唐代银产量最大的银矿区,民间的开采者竟达万户以上,足见当时民间采矿的兴盛和开采大势。《唐六典》卷20记:右藏署,“掌握邦国宝货之事”。列举唐产银地“饶、道、宜、永、安南、邕等州”,以饶州为首,则饶州首推银山。北宋至道三年(997),邓公场课银14.5万两。天禧五年(1021),以银山为主要产地的德兴县产银达88.3万两,为全国之首。北宋初期至天禧五年,银场有三监、三务、五十一场,饶州德兴邓公场位列诸矿之冠。正因为德兴采银业如此兴旺,到太平兴国元年特在德兴设市银院。综上所述,从唐代中期至北宋早期银山银矿一直是中国第一大银矿,引领风骚长达三百余年。

02

科学价值

唐宋时期的德兴银山银矿遗存表明,这是一座大型矿山,其规模和采矿冶炼技术均代表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在中国矿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山银矿具有当时的先进采冶水平,矿山开拓规模大,地下开拓系统乃至矿山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所谓开拓范围大,包括矿山规模大、露采规模大、地下井深大三个方面。

矿山规模大:《太平广记》载:“饶州银山,采户逾万”,矿山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元和郡县图志》言,银山每岁出银十余万两,收税山银千两。据历史数据统计,银山矿产出的白银相当元和时全国银产量的59%,宣宗时总额的28%。由此可见,银山矿作为唐王朝第一大银矿,其经济和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露采规模大:民国27年,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地质学者夏湘蓉、刘辉泗来德兴调查地质和矿产资源,并依据调查所得编撰《德兴县矿产志》(载《江西地质调查所地质汇刊第3号》)。该志载述:“银山山高约130-150公尺,峰岗错出。其间古时之废井,虽历千年仍有遗迹可考,而废石沿山坡堆积,延长约二里,高达百公尺,犹可藉以推想昔日工程之伟大。银井位于县城东约半里,井旁为古时冶银处(昔称邓公场),炼渣堆积如山,遥望之一片黑色,面积约计达一方里以上。”银山采掘之历史,亘四百余年,产量之丰,可以想见。矿产志介绍了古银山银矿的露天开采情况:“银山在西南里许山坝上,有一狭长深沟,沿山坡直上,走向约为东西,因无路可通,未至近前观察,但其为古人沿矿脉露头作露天开掘之遗迹。”夏、刘两位地质学者认为,“银山之银矿,就矿山遗迹及历史记载考之,其藏量丰富,殊无足疑,第因采掘历史悠久,地面易采部分,殊已告罄。”卢本珊在《中国古代金属矿和煤矿开采工程技术史》一书中述及上世纪70年代所见银山古银矿遗存:“江西德兴银山高约130-150米,矿床为低温热液,矿体多呈扁豆体,薄者2米,厚达20米,充填于千枚岩中并交代变质古火山岩,规模大,含银量特富,矿体上部出露地表,因而被古人充分进行露天开采。露采位于银山西南山坡上,沿矿脉由低向高向山坡直上,开凿一狭长的凹陷露天采场,走向为东西。”近年,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银山古银矿遗存进行考察调查。考察调查所见,遗存在南山坞的1、2号塌陷区,其上部应是古代二大露采坑,其底部则是古代地下采场,由于地下被采空,故形成大塌陷坑。全封闭的露采坑大多呈椭圆形,长径约500米、短径约300米,这种露采坑矿体处于山脊中部。还有一种是矿体处于山坡,往往形成单壁壑沟式山坡露天矿。在仙人架板、十八脚均有这种垫堑沟式露采探槽,长120-100米,宽9-12米,深5-13米。

地下井深大:银山古银矿的地下开采距地表深达30-40米,采用竖井和平巷、斜巷联合开拓。井巷采场位于矿体内部,采掘方向沿矿体走向。当井巷开拓到纵深处时,往往形成地下主采场,高度一般都有3-8米,采场面积有的达50平方米以上。井巷和采场设计施工都在矿体内。采空区的布局方法采用宝塔形,即几个叠压的采空区,上面比下面大,在平面投影上,由西北往东南方向错位布置,避免完全重叠,形成下层采场的围岩成为上层采场的矿柱,其布局反映了唐宋工匠对于地下管理的认识处于一个很高水平。这样设计,有利于地下开拓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地下回采工艺达到了新的水平。竖井有大中小型之别,大井筒直径达3米,深度达30-40米不等,井底两对壁有巷道延伸至地下深部采矿。

科学布局的地下开拓系统是古银山矿先进技术水平的体现。古银山矿的地下开拓方法灵活多样,适应了矿体地质构造,符合安全开采的要求。地下开拓系统主要是平巷、斜巷沿矿体走向开拓,常常在巷道的尽头开拓采场。为追踪富矿,往往根据矿脉走向,采用树枝状不规则矿洞挖取富矿,扩大采掘面。还有一种方法是当平巷或斜巷向前掘进一段后,开掘大的地下采场,采取留柱空场法,即房柱法采矿,以此最大限度地开采富矿带,并保证采空区的稳定性。

银山矿的布局及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矿山的平面布置结合了地形、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有利生产。古代矿山工业场地包括井架、井口棚、筛分场、选矿场、贮矿场、废石场以及工具制造场。当时矿工使用的瓷陶器有罐、壶、碗、灯等,主要是饮食器,大多在矿洞前废石堆内发现。同时还发现兽骨,竹火签头、木炭等,说明当时矿工大多数时间在作业区野外露餐。另外,从采集到的唐代青瓷器残件和宋代青白瓷残件的分布点判断,似乎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矿区分布规律:唐代采区主要在银城洎水河沿的低山处,即南山坞一带;宋代矿区主要分布在路途更远的山腰中段以上。露采坑,唐代选择围岩含砂石土的封闭式椭圆形大坑。宋代则改为剥离比更少,含富矿的全裸露坚硬岩石矿,多采用长达百余米的探槽法。

银井

古代冶银场集中于矿山西北角的铁石山,冶炼场一带分布有水井群。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设立的市银院即官府收购银矿石或银锭,核收银山税的专门机构也设于此。从《德兴县志》有关银城的古代城廓图看,旧时的官署机构,以及书院、寺庙、塔等城市地标性的建筑都在铁石山冶炼场一带。虽是明清建筑,但仍是历史传承地。后人为纪念邓公场创办者邓远而兴建的邓公祠在铁石山,北宋江南名楼聚远楼旧址亦在这一带。银山古银矿的开发,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德兴县城以银城为名就是最好的诠释。

03

社会价值

银山古银矿遗存是中国迄今所见保存矿山历史风貌和矿业遗迹最为丰富、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银矿业遗存。银山古银矿规模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现存的银矿山中也是少见的。

在此,我们不妨将古银山矿及其遗存与欧州、亚州的著名古银矿及其遗存作一比较,看看银山古银矿及其遗存在世界银采冶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银山矿的始采年代约公元616年,时值盛唐时代。以采矿、冶炼为主,采用民采官收,官方监管制度。矿冶技术为露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灰吹法炼银。生产环境与城镇关联,人文传说丰富,传说有神鹿。银山古银矿为唐代至北宋前期中国最大的银矿。值得一提的是,银山银矿至今还在正常生产。银山银采冶遗址是当今国内历史风貌和采冶遗迹最为丰富完整,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古银采业遗存。德国的格拉斯拉尔银矿,始采于德意志王公时代(约公元968年),为御用矿山。今银矿周边存有古城和古今采银遗迹,环境与古城关联,传说有神马。格拉斯拉尔银矿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亚州的日本石见银矿,始采于江户时代(约公元1564年),遗存有古城和开采冶炼遗迹。使用灰吹法炼银,矿山属海岛矿山。石见银矿遗址近年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其它古银矿遗址,大多为明代遗存,少数为宋代遗存,规模和历史风貌的丰富和完整等方面均不及银山古银矿遗址。综上所述,银山古银矿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已知的开采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银矿之一;银山古银矿遗址是国内外罕见的古银采业遗存,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一粒种子去透视汾酒的匠心与极致】10月9日,汾酒“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基地行”启动仪式在山西杏花村举行,百家媒体受邀走进位于山西长治沁县的汾酒原粮基地,亲历由一粒种到一抹清香的奇幻之旅,沉浸式体验绿色原粮的严苛种植流程。

活动举办期间,由于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山西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当地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启动仪式上,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表示,汾酒已于10月8日向山西省红十字会捐赠3000万元,用于山西近日以来的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竭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战胜困难、恢复生产生活。并承诺对于此次受灾的高粱基地种植户进行对接,汾酒将最大限度地助力抗灾救灾,切实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支援山西抗洪3000万元、为农户兜底 灾害面前再现汾酒担当

金秋十月,汾酒的百万亩原粮迎来了收割的季节。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汾酒全产业链布局的开端,原粮基地是汾酒真正从源头驾驭绿色,酿造生态品质汾酒的源头,更是中国酒魂信仰落地生根的最前沿。

为了让社会各界深刻了解汾酒酿造过程,近距离感受汾酒品质,汾酒正式启动走进汾酒第一车间系列活动的首次活动——“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基地行沁县”。但在汾酒启动系列活动前夕,山西突然遭遇持续降雨,全省多地接连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严重,造成巨大人员财产损失。作为山西本土企业,汾酒一边抓生产报品质,一边立即展开抗灾行动,在捐款3000万元之后,李秋喜董事长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当即强调并作出保证,汾酒将积极与此次受灾的高粱基地种植户进行对接,最大限度地助力抗灾救灾,切实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汾酒以积极生产经营的实际行动和创造更好业绩的决心,努力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支持民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010年成立汾酒集团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是国内第一家酒企业成立的基金会,汾酒每年都会出资上百万元发起“汾酒公益’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帮助家庭贫困却学业优秀的学子圆梦大学;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汾酒第一时间向湖北红十字会捐款2000万元支持抗疫;今年7月,河南郑州爆发罕见大雨,汾酒又低调捐款200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再现汾酒担当。

除捐款捐物外,汾酒一直以实业报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依托白酒酿造优势,汾酒以原粮生产产业为扶贫工程切入点,对贫困县地区进行对口扶贫。此次“走进汾酒第一车间”走访的沁县原粮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汾酒对山西省级贫困县沁县进行对口扶贫,建立高粱种植基地;2017年,汾酒投入3000万元扶贫款用于沁县汾酒高粱种植项目,到2020年时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5000亩发展到60000余亩。

为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汾酒不仅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还以优质价格收购酿酒高粱,有效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据统计,截至2020年汾酒累计投入2亿余元,带动沁县1164户贫困户从事高粱种植,惠及沁县及周边县共13个乡镇267个村14000余农户。如今,沁县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积极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富民新路,已于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

会说话的源头,看得见的品质

“汾酒第一车间”是清香汾酒匠心品质的生动展示

文化是魂,品质是根。要酿好酒,一定要有好的原料,这就是为何汾酒提出“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

这也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原粮基地的口号和誓言,要用最好的粮食酿最好的酒。从甘肃山丹军马场、永登县,到东北三省;从内蒙古农场、河北坝上草原到山西沁县“山西最大高粱基地”,几乎是全国最好的粮食都被运到了山西杏花村。

一颗高粱谷粒从田间原生态进厂到一瓶汾酒产品入市,要历经36个大环节监控、183个质量控制点 检测,满足2182个既定标准。汾酒从源头开始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控原粮品质,确保让消费者喝到“最干净、最卫生”的绿色汾酒,展示清香汾酒最顶级的匠心品质,引领白酒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品质”是工艺标准与质量管控,但不易被大众消费者理解,汾酒此次用一场沉浸式体验,让来自全国上百家媒体用亲自看到、感知和体验汾酒的“活态文化”,进而促进达成让消费者“可观”“可听”“可感”“可触”“可品”的“五可”品牌体验。

因此,“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对汾酒而言,原粮基地是第一车间,酿酒车间也是第一车间,罐装车间也是第一车间……从原粮生长的田间地头,到制曲酿酒罐装的车间内,第一车间就是汾酒优质的原料,传统的工艺,精细的管理,这一切都在走进第一车间里见证汾酒品质。

伴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食品的全产业链模式应运而生。即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从种植、生产到物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如今,在三年改革全面完成的基础之上,汾酒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并始终不忘在质量管控与品质提升方面未雨绸缪。汾酒以丰富、优质的资源作为支撑,从源头开始培育、展示、提升。将“第一车间”的原粮基地建设好,将其打造成为白酒产业链上最具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原粮生产基地,才能从根本上为汾酒提升品牌竞争力提供强大的资源优势。助力汾酒实现清香天下、王者归来的复兴梦想。

全力打造清香大时代,“汾酒第一车间”助力汾酒“活态文化”加速品牌发展



汾酒秉承“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历史底蕴,拥有6000年的酿酒史、1500年的名酒史、800年的蒸馏酒史、300年的品牌史的传承中,汾酒以悠久与深厚的品格和文化酿造了高质量的白酒产品。可以说,清香型白酒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明一起发展的,汾酒的发展更是与中国酒的历史一脉相承。几千年来,汾酒以“清”为本,严格把控水、粮食、工艺、管理方方面面的“纯净”,全力保证清香之品。

“汾酒酿造过程的水、粮食、工艺、管理无一不凸显着一个关键词——‘纯净’。”李秋喜董事长表示,最干净的水,给汾酒注入了源头清香。汾酒的水来自著名的郭庄泉岩溶水保护区内,它们深藏地下840米深处,水中富含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用这种天然岩溶水酿出的酒,清透、纯净。原料干净,奠定了汾酒清香之骨;公司在山西、东北、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拥有110余万亩原粮种植基地,从原粮基地采购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原材料,确保了酿酒原料绿色健康;工艺干净,给予了汾酒清香的气质。汾酒酿造工艺采用“地缸分离发酵”。“地缸发酵”避免了土壤细菌对酒醅的浸入影响,最本真地反映粮食发酵的香味,酒醅更清洁、干净、卫生。器件干净,是汾酒对品质的不变初心。汾酒最著名的工艺特点就是“清字当头,一清到底”——茬次清,酒醅清,机械设备、生产工具日日清,工完料尽场地清,环境卫生清。

李秋喜董事长认为,清香白酒企业要传承和坚守清正的品质,在品牌建设和营销层面进行创新,抓住清香型白酒突破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共同将清香白酒推向市场最前沿和国际大舞台,让千年技艺在传承中炉火纯青、在创新中发扬光大,让中国白酒在新时代下、在世界范围内树立新的形象,展现新的情怀,散发新的光芒。

随着“十四五”大幕已然拉开,在汾酒实现复兴的关键时期,汾酒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汾酒发展史上迎来了又一个分水岭,也是汾酒事业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汾酒第一车间”作为品质汾酒品牌传播IP化的活动载体,是品质汾酒可视化的第一现场,是探寻中国酒魂的品质起点,也是近距离感悟汾酒最美源头,体会绿色汾酒和品质汾酒初心的地方。

媒体参观团们在杏花村感受着汾酒取于郭庄泉岩溶水保护区内地下840米深处水源的清透、纯净;在汾酒博物馆,感受着中国白酒鼻祖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沁县原粮基地,在沁县汾酒绿色原粮基感受优质高粱等酿酒原材料的绿色健康……在新时代发展机遇之下,传承和坚守清正品质的汾酒正迎来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跟她在一起的一年时间,她基本都很少花我的钱,从来没要求我给她买什么东西,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适合过日子的女人。当然我也很尊重她,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她跟我同居,我觉
  • 与此同时,深谙成都闲逸之道的Eddie,更是将创意与灵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新老食客们打造了一款周末巴适早午餐,精心推出的酒水与食品套餐结合酒廊特有的惬意氛围,是
  • ‍‍一人打了一针 今年的流感预防针崽子是打之前很害怕 打的时候很坚强[强] 粑粑根本不怕 我是打之前一点儿没觉得怕 打的时候就我疼的直叫[害羞] 医生 护士 崽
  • 在湖边,我们看到有一群人在拍照,他们想以湖面作为背景,好好拍一张大合影,可是不容易呢。在往公园出口的路上,我们还看见一只可爱的“黄鼠狼”。
  • 马伯庸自身对历史还是很有研究的,书中好多描写都让我沉湎其中,仿佛置身于大唐的繁华中无法抽身。“在这荒凉风景中款默行进起来,有时会酒起一股错觉,觉得自己这个人正在
  • (好想念数信在场上打球的日子,还是觉得给别的学院打白工有点浪费我和小菜的尖叫鸡属性[委屈]是懒得p图的一周[可怜]#乌鲁木齐[超话]##拍客老李拍天下##美食分
  • 打卡太食兽,食物无功无过,其实有点超出我预期[偷笑],必须推荐的是每桌必点的虾饼,四个人一致好评,二子也吃了不少。冬阴功汤今天没有尝试,留点念想给下回来吃。吃泰
  • 不过晚上竟然还搞起了直播,卖衣服的小哥哥和评论区的各位小伙伴真的很有梗哈哈哈~「芸丙人是艺丙人还是乙丙人」「引子」 很高兴用这种方式认识大家,总而言之,我们三
  • 1⃣️二十二岁 九价三针☑️ 2⃣️摸鱼随笔画(幼儿园水准),竟然还收到[送花花] 3⃣️依旧是lmx每月发工资就会给我分红,我和lmx每个月俩人存800(我3
  • 道教斋醮正式形成可以追根到祖天师的“三官手书”和寇谦之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到了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演成大型分类斋仪,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2、香炉 香炉的
  •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多年来观察公积金、养老等议题,7月10日,董登新接受采访时指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基本上跟社保是挂钩的,按照当地上年度月平
  • 这两年小腿袜的穿搭特别实用 我自己也经常穿 反正搭配都需要 为什么不穿有压力的 还可以预防水肿和静脉曲张 还收肉 这个季节穿凉鞋贼好使[来][来][来]给男朋
  • #电视剧梦华录[超话]# 剧完结了,有些话不吐不快梦华录很优秀,很好看,但是就追剧体验来说这是最糟糕的一次,以后不会再看腾讯的作品了(除非仙女和晓儿二搭)1·花
  •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1例,本土病例53例(安徽27例,上海22例,北京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67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
  • 即使做外穿 也不失体面的保暖内衣 唯美线条霸屏多色可选 适应你各种肤色 不只适应 更是提升最好的内在提升 超越气质的存在✅历时4小时46分整个过程感悟很多~拼积
  • 不要小瞧一个小小的丰唇对施术者要求也是很高的还有产品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正规有批文的产品,现在的制ja工艺不是像前几年无法融解硅油奥美定那些感而是j货打完塑形不理
  • 他家的卸妆油真的超多博主都是推荐过的,温和不刺激 卸妆力度也是很好的哦欧莱雅 护发精油100ml*2瓶 【109】经常烫染头发,发质不好开叉干枯的姐妹,可以买点
  • ”当你真正明白了生活,便学会了沉默,面对生活的风雨,内心已波澜不惊。 岁月流转,你终会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 过去的一年,信心满满的大众一口气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在欧洲表现亮眼的5款纯电id系新车: id.3、id.4X、id.6X、id.4Crozz和id.6Crozz。
  • 这不就是“国际关税”的翻版嘛,就是确保每个城市的店铺能够活下来。就是为了保护本地经济,如果任由他国商品超低价格进入,这个国家一看,没有了竞争力,他就不生产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