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来四次以心论心
(第十四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维,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暗室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心在身内、身外,眼根里的回答都错了,阿难这第四的次采用了反问法,示现众生的小聪明。阿难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又有了更深的思维,思维每一个众生的身体,有藏则暗、有窍则明。此意为他们的心肝肺等脏腑都藏在体内,而两眼、两耳、两鼻孔、口这七窍却露在体表,藏着的脏腑是暗、体露的七窍是明。阿难要在这身体的明暗上做文章了。
阿难在本经和其他很多经典中,常常称佛为世尊,四众弟子和菩萨众们也沿用这种称呼,那么世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隋慧远大师在《无量寿经义疏》卷上说:“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也就是说,只有佛才具备了众德,众是很多很多的意思,德主要有两大类,即福德和功德,福德是具足了世间所有最高贵的品德、功德是具备了出世间所有最高贵的品德。这些福德和功德,是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累积,有很多很多,多得无量无边,能教众生各种解脱道、能作一切众生之师;能培养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是一切众生之父。故而受到了世间人和天人的钦佩敬仰,称名世尊。
“世尊”在法会或佛经上,是菩萨众和佛门弟子及普通人们对佛陀的尊称,是佛的大圆满功德十号之一,因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住世,所以佛是最尊贵的。佛: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即:
1、自在:佛于生死涅槃两不住,来去随意无拘束,来则无所从来、去则亦无所去,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故名自在。
2、炽盛:佛具金刚般若,智慧炽盛如焰,能烧毁一切烦恼,得身心解脱,故名炽盛。
3、端严:佛之三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成就,具足世出世间一切端正威严之相,故名端严。
4、名称:佛最初有一万种名称,后人为了方便记忆,精简为如来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总之佛的名称最多最全,而这每一个名称都具足十分圆满之福德功德,故号名称。
5、尊贵:佛之恩德惠及三界、润泽大千,于三界内外,至尊至贵,无人能过,故名尊贵。
6、吉祥:佛为众生消灾免难,拔众生生死之苦、予众生涅槃之乐,护佑众生心想事成,故名吉祥。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大圣人。
人们熟悉的阿弥陀佛、燃灯佛、药师佛以及一切佛,都可称为世尊。但在佛经中,很多时候是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三藏十二部都是释迦佛讲的,故有此尊称。
阿难说:现在我面对佛,睁眼就能明白地看见一切,名为见外;闭眼见到的是黑暗,名为见内。这个义理如何?阿难认为心就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有这个作用,心才能见内见外,但他没这样说,而是耍小聪明反问佛,你认为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佛告诉阿难说:你闭上眼睛见到黑暗时,这黑暗的境界是否与眼睛相对?或是与眼睛不相对?如果是与眼睛相对,这黑暗就应该在眼睛的前面,在眼睛的前面就是外了,怎么能说是见内呢?如果是见内,犹如你居住于黑暗的房屋里,无日光、无月光、无灯光,一片黑暗,此黑暗的房屋里就应该都是你的“焦腑”。
“焦腑”之“焦”指三焦、“腑”指脏腑。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就是将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子宫“女”、大肠、小肠、直肠,膀胱。“焦腑”指的是心肝等内脏。
佛说:如果眼睛是见内,见到的就犹如黑屋子似的三焦里的内脏,这就是见内的情况。但这些内脏就不会再有一个与内相对的了,因为它就是内了,如果没有一个与内相对的,也就没有外了,因为内外是相对的,离开相对,就内外都没有了,所以没有外又哪有内呢?你又怎么能够见内呢?
如果离开外面的所见,心识与内相对,那么心识见到的只能是内脏,外面的东西就什么也不能见了,那就谈不上见内见外了。如果说闭上眼睛,见到的是黑暗,那么心就在身内,睁开眼睛见到了光明,心又在身外的光明处,光明处为身外的一切相,脸也成了光明中的外相之一了,那你怎么看不见自己的脸呢?
如果向外看不见自己的脸,向内也应该是什么都看不见,因为没有外就没有内嘛!如果能够看见脸,这了了常知的“心”和眼根就应该在虚空中,而不在内了,自然就不在你的身体上了。如来现在看见你的脸就在你身上,你能看的眼睛也“知觉”到了,但你将身体和眼睛分成了内外,身体和眼睛的感觉就不是一致的,你就会认为身体和眼睛各有一个感觉,一身就有了两个“知”,也就是两个“心”了,“心”者“佛”也,就应该成两个佛了,一身能成两个佛吗?这是绝不可能的!
以上说的“觉”:指凡是能感受得到的,称为“觉”,也就是感觉,“觉”出自于第六识。“知”:是能生“觉”的本体,称为第八识,又名“道”、又名“如来藏”,又名“佛”。所以佛说如果一身有两个“知”,就应该成两个“佛”了。
佛对阿难说:由此应当知道,你说“心”在见暗名见内、见明名见外,心在见明见暗这两种现象的作用上,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是不对的。

#国学# 没有事业线的人事业就不好吗?

其实有事业线的人不一定事业做得多好,没有事业线的人也照样可以有好工作,只是事业的成就相对不高,但一般来讲,没有事业线的人,会有以下特质:

1、一生工作不稳定,或者是自己工作静不下心来,随时想换工作,总有别的事让他更感兴趣。

2、另一种情况,属于典型的适合出家的佛系人,万事皆不能动其心,一切随遇而安,所以不易成大事。

当然,如果没有事业线,一般还要兼看生命线作参考,这相当于命理学所讲的八字若无财,以食伤作财论。

修行应该从凡夫俗子开始

什么是凡夫俗子,拥有三魂七魄,肉体凡胎的人,就是人们说的拥有精气神者,人们认为放眼天下,天下不都是凡夫俗子吗?这是人们肉眼看到的外相,依相,依人,不依法,依心,不依靠灵魂,又怎么能知道真相呢?其实用天眼一看,三魂七魄全者,如凤毛麟角,没有几人,根据古代神医葛洪说,魂魄分去人则病,就是说人失魂落魄了,人就病,反过来说,病人皆因失魂落魄。如果这样一想,天下有几人三魂七魄同时在的呢?佛祖说过,修行人必须得拥有三宝,三宝为佛,法,僧,佛指的三宝,就是人的三魂,天命,佛,宿命,法,生命为僧,非是后人胡说的佛是佛,法是佛经,僧是和尚,佛祖早就说过,无法可传,不立文字何来经书,现在经书都非佛所写,凡夫俗子听记,又怎么可以把如是我闻当成了佛法?关于僧,佛指的是人体的生命,生魂,后天的人心意识,在佛的心中,众生平等,怎么可能有居士和尚的分别。

在道家也讲三魂,幽精,胎光,爽灵,也讲人心道心。

所以谈修行,如同谈修车,车拥有的零件,必须的全,零件全了,才可以修车,现在的人们,学佛的人连佛法僧是什么都搞不明白,一天穿的唐装汉服的,張口啊弥陀佛,闭口啊弥陀佛,追求什么性空,然后再灭性空,空也放下,追求什么断七情绝六欲,四大皆空,戒这戒那的,讲自己修好不管什么父母儿女,家人,什么亲戚朋友一律没有,只有自己修行,要脱六道,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

近来我接触了一些,一心学佛的人,外表低调,内心狂傲,冷漠无情,心如死灰,看他们累世转回,杀妻弃子,只有修行,几世住庙一心念经求道,身后无量无边的修行因缘,心中无佛,心无亲人,心中没有众生,每世轮回只有自己,再看三魂七魄,基本上全没有了,都是低频的众生借体修行。再就是修偏的修行者在练法练咒练阵。这种人早就不是人了,还天天大讲修行,到处做义工,助教,见着我也高高在上的为我讲道。我真的是深深的体会到了可怜之人的可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打着修行者的旗号,分不清什么三魂,什么是七魄,不知道我是谁?谁在修,为什么修,修什么?基础的知识一点都不知道,一天一天的装的到很像,什么菩提子串了,什么唐装汉服了,其实你们真的与修行无关,一个心中无情无义之人,怎么可能有爱与慈悲,情乃爱之根,爱为慈悲之本,你能抛弃孩子,你母爱都可以舍弃,你还有人性吗?父母双亲你都可以拋弃,你如何比乌鸦反哺,你无感恩之心,你如何与山羊跪主相比,你无情无义你禽兽不如,凡夫俗子都不是,小情小爱都没有,你又怎么能修出,慈悲大爱呢?你亲生的孩子你放弃,养你的父母你不供养,你去养老院去孝敬别的老人,你放生,你收留猫狗,你以为你是修行吗?你是为了自己积德而行善,你是为了消业而放生。积德行善非真善,消业放生如杀生。

现在的修行人,为什么越修行身体寒气越重,人越不幸,为什么修行人能修出绝症,人修行应该是越修越健康,越修一切越顺才对,修的一身病,修的饭都吃不上了,厚德载物,无物因为无德吧,神佛无处不在,人心有愿天必有应。心中有佛佛自在,何必要心外去求呢?人魂魄都不再一身是病,你修什么?你红尘中都无情无义,眼睛看到的父母妻儿你都放弃,你这种人何必要修行回灵魂之家呢?没有亲情何必要家,家人无情家还是家吗?无情无义无爱无慈悲,你修什么?佛是爱的化身,你无情无义无爱无慈悲,无德之人何来道,无德无道谈什么修行。

人身难得,天下修行者,你们应该从先拥有肉身开始吧,肉体在没有了灵魂,你失魂落魄了,站在灵魂的角度,你肉身都没了,修什么?站在肉身的角度,一身寒气,病气,你有灵感气感,这些感应是谁的?是你自己吗??通灵?妖通?鬼通?精通,你与他们同频,必同道,你与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心决定了境,你正心本心为性,本性为道心,佛心,站在本源,用慈悲大爱,道法自然,必会顺其自然的化解因缘。这即是随缘渡化。

是佛張口即法,法必会渡化众生,凡夫俗子重复佛的话,你没成为,重复佛的话有什么用。如果没有用,何来释迦牟尼佛心咒?没有佛咒,咒是谁的?难道是有人用佛之名,其中还有阴谋。

万法心生,无心何来咒,人心念什么都非佛性。人心死,道心活,舍弃人心,方见自性。

修行先从招回三魂七魄,做一个合格的凡夫俗子开始吧。禽兽如能修成,又何来人身难得一说,佛法唯闻,是只有佛说,才叫难闻,没有如是我闻一说。中土难生,因为佛旦生于国外,但是真信者,唯有中国。我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而且中土难生,还有一说,因为这次佛祖降生于中国。中国崛起因为圣人出于中国,修行应该从健康中国开始吧,先做到无病,拥有三魂七魄,再天人合一,三魂一体,修成正果,超凡入圣先从你是个,拥有三魂七魄的凡夫俗子开始吧,情乃爱之根,爱乃慈悲之本,大爱是由小爱组成,修行者先从爱家人亲朋开始到法界众生,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你记住了吗?



真道真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根据30年代的地图,可以看出写着“民政厅”的牌坊后面的这一片区域都属于民政厅和财政厅,而1949年的地图上则显示,这里已经修成了一条路(图5)应当是修路的时候大
  • #宋亚轩[超话]##宋亚轩十八踔厉风禾尽起##宋亚轩0304生日快乐# “我的小漂亮马上成年了要成为别人口中的大朋友了”那个爱笑的小朋友在2022年也迎来了他的
  • ●会隔空给大家比心, 直播的时候问粉丝,“今天的比心看到了吗~’●特工跟他说“不做你的徒弟,要做王府的侍卫”他说“我知道,你们是想做保护我的那个”●嘉人朋友说,
  • #张函瑞[超话]# zhr#张函瑞未来可期# 2️⃣0️⃣2️⃣2️⃣0️⃣2️⃣1️⃣5️⃣开团公告 当艳红侵入破碎梦境 辗转我与你邂逅馥郁玫瑰一片聆听密语轻
  • #股票##基金##唐嫣[超话]#熟悉我的人都说,有唐嫣在的地方,我的眼里是看不到任何其他人,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改不了看见她就紧张,甚至是在六月时节,依然满头大汗
  • 조선로동당 중앙위원회 제8기 제2차 정치국 확대회의에 관한 보도 (평양 6월 30일발 조선중앙통신) 력사적인 당 제8차대회가 제시한 투쟁강령
  • 廖明德从业有近20年了,也是综合型的老师,啥项目都做,擅长隆鼻,双眼皮,眼袋,隆下巴,面部除皱,脂肪填充,隆胸等,修复霜手素,耳再造,生殖,激光美容等。南宁市第
  • 那时候年纪小反而很洒脱,我只在乎我经过他们的那一刻罢了,至于有没有一直握在自己手里,那不重要。以前总觉着太阳应该是一点点一点点冒出来的对吧不是,那天的太阳是一下
  • 我想对我所有朋友说无论最后我们生疏成什么样子,曾经你们对我的好都是真的,我对你们的爱也是真的,就算终有一散也别辜负相遇 ,希望你们别后悔认识我,也是真的快乐过,
  • 王维说,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岑参说,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 [笑而不语]首先,感谢首页的宝宝们在这一年里又控制住了想取关我的手指[允悲] 让一个间歇性情绪化抽疯患者存活在你们首页真是辛苦你们了。[吃瓜]最后,不管2017
  • 模糊了当时的细节,但是不会忘记当时的那份快乐,时间好快,一眨眼,我的孩子,跟我小时候一样,兴奋地跟我嚷嚷:“爸爸,明天我们学校组织郊游啦,你赶紧给我准备一书包好
  • 争取留在北京生活发展,不过现实情况是,在北京,一般人想要留下来难度非常大,绝大多数人,北京只是其人生中的一个路途而不是归宿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收入水平
  • 在丰富商业业态为市民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为商圈发展、消费潜力激发注入了新动力。“在花果园大型城市综合体,NBA通过首店这一平台与消费者和球迷进行充分
  • 站在红尘之外,静赏繁华,素笺心语,只做自己,欢乐也好,忧伤也罢,都于静静的欣赏中,淡做云卷云舒,化为回眸一笑。#情感语录# 回眸,一个微笑,一次遇见,一段记忆,
  • #鱼行天下,睡遍全球##携程体验师##带着妈妈去试睡# 虽然要处理太多事务,每天都累得像,但在今天这个属于我的节日里,还是用一场运动来庆祝吧~其实也是这一两个月
  • 安家在异度魔界,喜欢关注霹雳布袋戏专区的动态,也贤者状态地补一点jojo,时不时发发广告(角色群那种)中了一个角色的毒就会把所有相关舔一遍,所以你被我盯上了可能
  • 所有令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也是自己种出来,自种善因,自得善果!所有令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也是自己种出来,自种善因,自得善果!
  • 在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为了论证“禹是上帝派下来的神,而不是人”其依据之一就是引《说文》“禹,虫也。有爪之龙的生物原型是鳄鱼,也即蛟龙;无爪之龙的生物原型
  • 这午后轻柔的阳光里,我在湿地高高的芦苇丛中迈不开步子,就像照片里的那只石狮子陷入,陷入……#人到底什么时候才感到满足##恰似故人归##手机摄影#【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