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就回老家!”985毕业生道出沪漂心酸,自曝:坚持不住了】分数出来之前,学生们往往难以确定自己会报考哪所大学,但很多学生却在高考之前就已经定下来未来要到哪所城市上大学了,毕竟想去哪个城市上大学,几乎就等同于问学生们想要在哪个城市发展。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像笔者,因为在旅游时对南京一见钟情,所以一直想要报考南京的大学,而笔者的室友却因为喜欢厦门的海浪,所以十分向往厦门的大学。

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但如果将学生们的答案做一个统计,那么学生最想去城市Top3一定是北上广,而其中又以上海为首,但近年毕业生们却在上海掀起了小小的离沪潮,这是怎么回事呢?

985大学毕业生苦苦在沪支撑6年,却自曝坚持不住了
上海一直都备受学生们青睐,也许有上海是繁华大都市的原因,但学生们想去上海,自然还是因为上海有名的大学是更多的,像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校。

而除了这些名校之外,上海一共有64所大学,三十九所本科,二十五所专科,给很多盼望能在上海读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这听起来也很体面。

但疫情到来之后,学生们对上海的热度却骤然下降了,一直繁忙运转的城市,突然开启了休眠模式,让很多留在上海打拼的学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住所待命。

而我们都知道疫情居家期间,如果是在家办公的岗位,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大部分的岗位还是会因为疫情而暂时瘫痪,那么学生们在这段时间的收入很有可能会降低不少。

如果是上海本地人,在这段时间顶多是好好休息一下,但如果是沪漂的年轻学生们,他们肩上的压力就会直线上升了,毕竟拿到的工资减少了,但房租和水电费并不会因此减少。

甚至由于疫情期间采买困难的问题,学生们的生活支出也直线上升。我们都知道上海是个物价很高的城市,很多初出茅庐的学生找到的第1份工作也大多是基层,没有太高的薪水。

学生们在这样的薪水标准下,平时也只能勉强支撑生计,可疫情来临之后,这些学生的生活方面就变得十分困难,甚至连吃喝都要节约,哪怕城市复苏,学生们也要缓和好一段时间。

最近有一位985的毕业生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毕业后已经沪飘6年了。在疫情之前,他一心想在上海首付买个老破小。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付诸实践。

疫情到来之后,这位985毕业的高材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通过与社区住民的交往,学生这才摸清自己的现状,他们攒下来买房的钱在上海根本不够。

其实200万在上海也是能买到房子的,只是房子的破旧程度,连爷爷奶奶都不愿意住。年轻人和自己的女朋友,也实在不想让他们幸福生活的开端寄托在这样的房子上。

这位大学生冷静思考了一下,他和女朋友两个人毕业后努力这么久,每天累死累活才换来如今的情况,但还是没有办法达到心中的标准,看来在上海生活是真的不如意。

因此大学生最终决定:等疫情结束之后,就离开上海,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这样在工作和人脉方面也能更轻松,毕竟工作是为了生活幸福,如果一直不幸福,坚持什么呢?

985毕业生就业人数减少后,网友质疑:离沪潮要来了吗?
按照常理推测,北上广由于经济发展较好,教育程度更高,知名院校更多,所以往往是学生们高考后报志愿的理想城市,但如今他们的985毕业生就业人数却在减少。

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上海,再加上这次疫情中上海曝出的一些新闻,很多非本地的毕业生都感受到了沪漂的真正难处所在,也有了疫情之后逃离上海的心思。

这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社会压力没有这么大,职场还没有这么卷的时候,学生们当然会以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重,想要到大城市去闯一闯看一看。

但现实却是很多毕业生都像这位985高材生一样,在上海的底层奋斗多年,工作上也小有进展,但由于工作内卷始终保持在疲惫的状态,生活幸福感极低。

而上海的花销又是极高的,无论是交通成本、住房成本,亦或是像这位学生考虑的买房成本,都不是学生一朝一夕能够攒出来的,面对这样的落差,学生当然会重新作出选择。

但究竟是选择继续飘,还是换个城市另做打算,其实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想追求的东西终究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让你极度沮丧,那就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匠心创作奖#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回老家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2015年,我34岁,带着丈夫和4岁的女儿,回到老家广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

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傍晚,日暮将至,我们雇了一辆快散架的三轮摩托车,从汽车站往村子里赶。车里凡是可以落脚的地方,都塞满了从北京带回来的家当。女儿不得不把脚搭在宠物箱上,——箱子里是我养的两只猫。她紧搂着我,小声问什么时候回家。她理解的家,是她出生的地方,北京。小时候她常随我们四处旅行,以为旅行结束后,自然会回到家里。

在乡下住了很久,她才意识到,北京那个家,回不去了。我们将在此地,建设一个新家。住在村子的第一天,女儿在公鸡的打鸣声中惊醒,啼哭不已,她以为那个声音来自怪物。一个缺乏生活常识的城市小孩,闹出笑话,这立刻在村民中变成谈资。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总有目光投射过来,所有人充满好奇:这一家人看起来怪怪的,为什么回到农村?他们又能住多久?

在别人眼中,我和丈夫都读过大学,工作不错,又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了房,生了小孩,没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真正做出决定,是有一年冬天,丈夫患上感冒,夜里咳嗽得厉害,去了几所医院,吃完药也无济于事,到夏季后逐渐好转。我们意识到这可能跟雾霾有关。恰好,他当时因为长期加班出差,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疑惑起来。我们都开始期待一种全新的生活,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感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直到此时,已经开始为离开北京做准备后,我们才把决定告诉各自父母。父母们全都大吃一惊,表示不理解。丈夫从小生活在城市里,没有农村生活经验,他的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儿子要奔向农村,变成农村人。他们托人给丈夫来老家省城找了新工作,工资也不错,并说,如果不喜欢北京,就回到他们身边,犯不着一家人去吃苦。丈夫拒绝了。

我妈听到这个消息,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当时她住上海我姐那儿,我姐给她看报纸、读新闻,安慰她说,你看国家现在对农村有很多政策,回去没那么差的。我妈说,既然主意已定,那就好好干,去体验一次也不错。

她和我爸以前也想过退休后回农村住,趁这个机会一起回去。

打卡似的带孩子逛遍北京各大景点后,我们回到广西老家。这样,我们一家五口在广西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重新团聚。这是我父母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我大部分亲戚住在这里,我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许多时光。我们在亲戚家闲置的房子住了一段时间,随后找了一间旧房子,正式住下来。

那是一栋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黄泥巴瓦房,有两间卧室,门窗仍是传统的建筑形式。因为缺少维护,原来房顶的檩条已开始腐朽,漏雨也相当严重。我们花了一周清理垃圾,然后开始挖排水沟、建化粪池。

女儿比我们更快地融入到这个环境里。幼儿园觉得她还小,没收,于是有一整年她和我们混在一起。我们去劳作,她就在旁边玩耍,玩虫子,玩泥巴,喂小鸡,乐此不疲。夏天,她泡在河里,自己学会了游泳;冬天,她和我们去徒步,去爬山。我想起以前在北京,周末要开车到郊外花一百元钱才能带她享受自然之乐,这里是免费的,而且什么都有。

房子没改造时,全家五个人只能临时住在前院两间小小的泥巴房里,窗户没有玻璃,漏风,夜晚还常常担心有什么小生命闯进来。即便房子日渐完善,自然环境依然没那么称心如意,蜈蚣从枕边爬过,蜘蛛悬挂于头顶,蚂蚁穿行于窗沿,如果是雨季,还得担心洪水进入家里。

但应付这些,有时候也是一种乐趣。我和丈夫都希望,在农村也能过上美好舒服的日子。

我们也做了各种尝试,寻找在乡下生存下去的方法。最早我们想建一个有机农场,抱着笔记本电脑和村里领导谈话,试图用简陋的PPT解释我们的梦想,结果并没能打动他们,计划就这么泡汤了。不过幸亏如此,让我们把钱省了下来。

我们转而寄希望于做民宿,从中获得一点收入,结果去办证时,立刻遭到了拒绝,对方认为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屋,有消防隐患。我本来还想努力争取一番,说家就在河边,取水方便,又举例说凤凰、乌镇这样的地方,很多做民宿的老建筑都是木结构的。结果被反驳,“他们是违法的。”

当然,因为政策变化,两年后我们还是取得了合法经营的资格,但地处偏远,又不是旅游景点,民宿生意并不好,房间只有节假日才能住满客人。总之,钱没赚到多少,有关部门管理费的收缴通知倒是如期而至。我们决定,还是把房间下架。

另外,我还尝试过卖农村土货,把父母养的鸡鸭、蛋、大米,还有一些土特产放到网上兜售,客人大多是自己的朋友和同学。父母听从我们的建议,尽量使用有机的耕种和养殖方式。后来,听到大米我们卖出30元一斤后,村里有人来找我们,希望也把他的大米卖出去。我只得跟对方解释,因为采用了无农药、无化肥的耕作方式,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巨大,而收成则少得可怜,这并不是一门想象中那样合算的生意。

总之,回到农村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种种尝试,大都如此折戟沉沙了。若要问我这几年有什么收获,只能说,我特认真地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不过,这还不够吗?虽然新的收入来源仍然在寻找,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可能会感兴趣,我们如今的生活开支从何而来。其实原来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收入主要靠出租北京的房子,一个月收入五千元。北京的房子是2008年跟父母借了一点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在北五环外买的,当时房价还不到一万一平米,每个月还五千左右的贷款,丈夫一个月两万的工资,压力并不大。

为了不增加负担,离开北京前,我们想办法还清了贷款。其实在北京生活时,我们一家的开销也不多,最大的是交通费,和每年固定的几次出门旅行费用,所以有余钱攒下来还房贷。
回到乡下生活后,生活开支就更低了,我丈夫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我不化妆,孩子大部分是穿亲戚给的旧衣服,全家基本开销都花在食物和日常用品上,一个月三千元左右。我们很少下馆子,去超市也常买打折产品,吃的食物有一部分来自自己的种植,如果有特别想吃的菜,就自己学着做;孩子喜欢吃面包,我就经常自己烤面包。

在乡下的这几年,种种失败虽然打击不小,却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了新的奇异信心,总觉得只要有一双手,人不懒,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以前有八成的时间,觉得自己“不得不”活着,而现在,有八成的时间,想的是,“我想要”活得更好,我也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好。“好”的定义是什么,应该是自己乐意,又高兴吧。

不把“活下去”看作唯一目标,而是追求令自己愉快的生活,全家都得到了解脱,找到了各自的乐趣。如果说有遗憾,那大概是女儿的教育。过去我的学法,怎么也能读完大学,但现在的情况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孩子不得不提早进入一个被作业和考试包围的世界。

作为父母,暂时还想不到别的办法,也许有一天还会因此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目前唯一能弥补的,是投入更多的陪伴,让家庭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她身体健康,能快乐地长大;想让她学会,能独自面对生活活下去的勇气和本领。

节选自《从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文 | Metro

法国大选将如何影响中法、中欧关系?

2022年上半年,法国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然而,俄乌冲突突然爆发、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相继而来,法国面临着新挑战和新变局。

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将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到底是现任总统马克龙打破近20年传统赢得连任,还是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创造历史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结果即将揭晓。

虽然外交政策不是法国大选的主要议题,但作为欧盟“领头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和总统的外交作为备受全球瞩目。

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此次法国大选对中法、中欧关系是否会带来冲击?有着独立外交传统的法国,能否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受阻的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随着国际局势快速变化,中美欧三角是否会转向“西方和其他”的两极?新京报记者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就此进行深度解读。

第一任期中法关系平稳发展

崔洪建:马克龙第一个任期内的执政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即一直在寻求两个平衡。一是在内政上尽力保持左右平衡。马克龙把自己塑造为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因此其对内政策注重左右平衡,如在经济和社会改革中想要保持效率和公正之间的平衡。二是内外平衡,即内政和外交上的平衡。马克龙认为法国的内政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加以应对或解决,例如通过提升欧盟的财政能力来化解法国的经济结构问题、通过气候变化外交来帮助法国的能源转型等等。

在对外战略上,马克龙政府有两大目标,一是回归“戴高乐主义”,帮助法国人重新树立民族和大国自豪感;二是强调欧洲一体的主权性质,提升对欧盟的认同和归属感。从这两个目标出发,马克龙任内一直追求“有法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很希望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包括力推气候变化外交、促成“巴黎协定”,作为欧盟“代表”与特朗普过招、公开批评北约“脑死亡”、主张对俄罗斯缓和以及加强对华合作等。但在第一任期后半段,国内改革受阻拖了马克龙外交的后腿,国际形势的迅速变化也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新京报:马克龙2018年、2019年曾两次到访中国,他还说过“任内每年都要来一次中国”,不过2020年新冠疫情就暴发了。如何评价马克龙第一任期内的对华政策?

崔洪建:在马克龙第一个任期内,中法关系整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没有出现影响两国关系的大问题。马克龙表现出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不仅他本人连续到访中国,中法之间各领域各层级的互动与合作得以推进。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马克龙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掣肘,没有摆脱欧盟和西方对华关系的大环境影响。

首先,作为欧盟“领头羊”,法国的对华政策必然会受制于欧盟的对华关系。譬如中欧在政治和人权领域的分歧,不是法国一国能解决的,其对华政策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龙政府的对华政策尚未真正体现出法国外交的“戴高乐传统”。

其次,马克龙当政的这五年,正是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剧烈动荡的时期,他的主要精力是应对这些内部关系的变化。譬如在对美问题上,马克龙政府不得不集中精力应对美国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的对欧政策变化,不得不应对北约和欧盟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分歧,不得不应对英国脱欧对英法、英欧关系的冲击等等。

因此整体来说,在马克龙的第一个任期内中法关系发展平稳,但受制于各种内外因素,中法合作的巨大潜力没能得到更好的释放。

新京报:法国总统选举正在进行中,到底是马克龙赢得连任,还是勒庞逆盘当选,很快就将揭晓。此次法国大选会为中法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吗?

崔洪建:在此次法国总统大选中,对外政策不是重要和优先议题,即便在有限的外交议题中也被俄乌冲突抢了风头。但从两方的基本立场来看,无论是马克龙还是勒庞上台,中法关系受到的影响都比较有限。

这一是因为内政尤其是改革问题仍将是下届政府的优先事项,在对外政策领域,如何应对俄罗斯和欧洲安全问题也将是重中之重;二是因为中法关系的总体结构稳定,双方在很多领域有合作共识和基础,即便在一些领域有矛盾分歧,但短期内不会对双方关系造成大的波动。法国政府在处理涉华敏感议题时还是会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中法关系生变不符合法国的利益。

具体来看,如果是马克龙连任,短期内他仍然很难摆脱在第一个任期内受到的种种限制,即优先解决内政问题,鉴于他此前受到过“轻内政、重外交”以及在调停俄乌冲突上“效果不佳”等国内批评,马克龙可能会重新调整他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平衡。马克龙如果连任,在外交领域需要优先应对的还是俄乌冲突的问题,因此从优先顺序上来看,马克龙会优先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处理和美国及其他盟友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大选后的新政府会尽量保持对华政策的连贯性,并且会更多地借助欧盟的整体力量来和中国打交道。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马克龙处理俄乌问题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中法关系。如果欧俄、法俄关系能得到缓和,中法关系的发展空间会相应宽松。如果法国也接受了美国那套“中俄绑定”的说辞,那么一旦欧俄、法俄关系陷入长期紧张,中法关系也会遭遇“池鱼之殃”。

如果是勒庞赢得大选,她在对外政策重点是兑现承诺,首先解决法国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法美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动荡,属于极右翼反建制派的勒庞对上传统建制派的拜登,相信会擦出一些火花。但对华关系不会是勒庞的优先事项,中法关系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0日,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极右翼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参加电视辩论。图/IC photo

新京报: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过去50多年的中法交往中,两国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崔洪建:在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中,中法关系有其独特性。法国一直有独立外交的传统,使得它在中西关系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这种传统还是来自于法国相对开放和包容的文化特性,能以一种比较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这让中法关系自戴高乐时期以来能保持总体稳定发展,即便有分歧和矛盾,双方还是能坚持以合作为主。

但法国目前在欧洲的影响力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它本身实力下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欧洲内部的分歧在不断扩大。法国影响力下降导致其在欧盟层面的协调能力下降,中法关系的独特性在中欧关系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反过来又对中法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限制。因此,只有法国提升其实力和对欧盟的影响力,才能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中法关系的独特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大选叠加欧盟轮值主席国

法国引领中欧关系发展作用有限

新京报:2022年1月1日起,法国开始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此期间,法国是否可以发挥其影响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

崔洪建:中方一直重视法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同时也希望法国能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在推动中法、中欧双边关系上,也包括在重大的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合作。2022年上半年中法本来有望在疫后经济复苏、绿色数字转型、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公共卫生合作等领域推进合作并取得进展。马克龙政府也很想抓住时机大干一场,既能当好欧盟的家,又能借此为大选赢得有利筹码,为此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轮值目标和规划。

但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时机不好——俄乌冲突爆发和持续打乱了马克龙的计划,轮值欧盟、大国外交和总统选举三者非但没能相互帮衬,反而相互添乱,马克龙的资源和精力分配不当,给他的选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马克龙政府没能按计划推进它的轮值目标,没能在推进中法、中欧关系上有更多作为,是令人遗憾的一点。

以被欧洲议会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为例。中法领导人之间多次通话和各层级交流中都谈到这个问题,法国虽然表态支持协定,但并没有拿出具体办法也没有投入足够精力去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中法、中欧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都会遇到障碍。如果法国不能拿出一些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短期内中法、中欧关系的经贸合作都会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影响。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8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待到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图/IC photo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欧盟提出的对华“三重定位”,即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视中国为伙伴,在技术经济领域视中国为竞争者,在制度和治理模式方面视中国为对手?目前中欧关系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崔洪建:欧盟提出所谓对华“三重定位”,实际上是想回避中欧关系的方向问题——到底继续坚持以合作为主还是转向竞争?它将合作、竞争和对手这三个层面并列,至于谁前谁后、孰轻孰重,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议题上,欧盟希望可以掌握主动权。

欧盟认为这是一种务实的做法,但这种认识一旦成为政策就会出现混乱。还是以中欧投资协定的问题为例:按照欧盟的定位,协定是体现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属于合作层面,但它却被欧洲议会利用所谓人权问题绑架了,无法进一步推进落实。欧盟本来是想在三种政策逻辑之间搞所谓“平衡”,但欧盟复杂的运作程序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竞争”和“对手”的倾向越来越强,从而影响到合作层面。

欧方提出“三重定位”表明,它的对华政策调整已经从政策行为层面上升到观念和原则层面,欧方是想继续掌握中欧关系的主动权,双方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事实上,现在的中法、中欧关系已经处于一个必须着手解决问题才能推进合作的阶段,和以往双方主要靠推进合作就能解决问题的阶段不太一样。由于欧洲方面的政治变化,一些势力不断给中法、中欧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不解决掉这些障碍,中法、中欧关系要往前推进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我认为,从务实合作的角度出发,需要在中方以合作为主的认知与欧方的“三重定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即在应该合作的领域尽力推进合作,不能用其他层面的问题进行干扰;在有分歧的方面,要尽快找到一套管控分歧的相处模式。一边增进合作一边克服障碍,才能不断推动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美欧三角格局或生变

新京报: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在对外战略上是否会作出比较大的调整?法国此前积极在俄乌中间斡旋,但没能阻止冲突爆发,它此后是否会改变对俄态度?

崔洪建:俄乌冲突短期内会推动欧洲加强与美国的协调合作,因为面对现实的安全问题,欧洲需要依靠美国和北约。

从法国的角度来说,俄乌危机对法国有两方面的刺激:其一,法国不得不承认,短期内它必须依靠北约来应对俄罗斯带来的“安全威胁”;其二,长期来看,危机和冲突会加强法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意愿,欧洲安全秩序的问题未来还是取决于欧盟能否处理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能完全交由美国和北约来解决。

但在法国的两个关切之间也存在矛盾,即眼前的需求和未来的目标之间有冲突。所以我认为,马克龙连任之后,法国会考虑提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一方面强调和美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强调法国和欧洲的独立性,并试图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

当地时间2022年2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并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图/IC photo

新京报:马克龙一直积极倡导欧洲战略自主,还说过北约已经“脑死亡”等。他在第一任期内对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贡献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崔洪建:在推动欧洲战略自主方面,马克龙在第一任期内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首先,他比较成功地给欧洲战略自主打上了法国和他本人的烙印。对于欧洲战略自主背后的一整套观念和思想体系、一些基本概念的形成,马克龙功不可没。其次,他也积极推动了一些具体领域的合作,譬如在英国脱欧后法国成为欧盟内最有实力的军事大国,它在推动欧洲安全防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当然,欧洲战略自主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如条件不成熟、内部分歧大等。有一些欧盟国家还对战略自主被“法国化”不满,在一些领域拒绝配合或是消极怠工。这也是马克龙在第二任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要让战略自主“法国化”,还要让它真正成为欧盟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只有得到它们的支持,战略自主才能推动下去。

目前的俄乌冲突对马克龙而言也可以是一个机会,譬如首先将战略自主的目标锁定在加强军事能力建设和应对“俄罗斯威胁”的问题上——因为至少目前欧洲内部在这两点上还保持相对一致。然后再循序渐进,将战略自主扩展到其他一些分歧更大的领域。

新京报:此前一段时间,很多人提出“中美欧”大三角的国际格局。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是否会靠得更近,从而改变这一格局?未来的国际格局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想看的不止是饺子还想看自拍呢热巴不考虑安排一下吗~不过女明星的自律性好高,是素馅的还只有八个,我一般二十八个起步感3⃣王鹤棣和饺子的搞
  • 得益于“三区一中心”、重大战略性平台等多重政策利好,7年间,南沙GDP翻了一番,成为广州经济增速的领跑冠军,是广州发力科创,未来参与湾区建设、拓展经济能级的最大
  • #刘宇宁向风而行引力mv##刘宇宁宁远舟##摩登兄弟[超话]#真的好想好想参与老大的演唱会我肯定会全身心灵完完全全投入而且我肯定肯定也会忍不住泪水即使如此,我还
  • 剧情的soso➕我在寒风里被冻成就让我在想:不如跑远一点的电影院去cinity二刷阿凡达 或者不如呆在家里看利刃出鞘2⃣️既然都冷得要死了就至少有视觉盛宴啊喂既
  • Mom said it might be very tough in the future since she had to repeat the same t
  • 三亚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犹如久旱逢甘霖,终于在2022年的尾巴上看到了挽回全年亏损的希望。 三亚的旅游行业从业者久旱逢甘霖,终于在2022年的尾巴上看到了挽回全年亏
  • 现在上门做饭收费也很贵的好嘛……我说了不去 提出一大早给我送来让我做我真谢谢你 我还在睡觉好嘛 谁家没点事我粉尘过敏 不然会被迫连续打扫卫生干啥呢!我说我没必要
  • 可是,从心理的角度往深了去剖析,会看到另外一个「从因到果的逻辑线条」:作为妻子,李红为余秋雨做了很多,她像一个男人一样到外面去打拼,去努力多赚钱,好让余秋雨安心
  • TikTok的一名发言人表示,“令人不安的是,一些(美)国会议员并没有鼓励(美)政府结束对TikTok的国家安全审查,而是决定推动一项出于政治动机的禁令,这对促
  • 好久没有给我的笔友写信了,他也很默契也没有给我写信,生病以后,我好像变得更加敏感,我倒希望我可以更麻木一些,只因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我珍惜每一段来之不易
  • 我能有什么动态呢 一直在乡里埋头上班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两眼不望万里云 偶尔回去一趟还倒霉买了发霉的糕 天窗外的树叶没有夏天浓郁 有时恍惚,竟冬天过去那么久 马
  • ”她所难过的是,她之前那么那么爱的人,以前连一朵好看的云都要分享的人,所有情绪都可以安心分享的人,可以把心交给他的人,那个她用力奔赴过的人……现在快乐要藏一半,
  • #女性向[超话]#老婆们 我来放平安夜说好的饭 希望大家吃饭之前可以认真看一下我接下来要说的话链接如果失效 我会补两次 之后不再补 望理解 请不要私信我要 请不
  • #天马古韵新武威##武威美食日记# 之普康烤全羊——武威人有着豪放和热情好客的性格,他们对于羊肉的热爱,激发着创造美食的热情,无论羊肉是何种吃法,都是对于生活的
  • “在你出现的瞬间 浪漫就有了新的定义 是你站在你所热爱的世界闪闪发光 如皓月当空 似繁星闪烁.”今天又是爱你的一天,明天也是日出于东而落于西,我爱你有始无终只要
  • #李马克PoloRalphLauren品牌大使# #李马克1217公开九周年# 221222 蓝色小鸟更新 马克相关【高清】 221022 NCT 127 2
  • 记者走访当地群众得知:2022年8月初刘更良(音)的儿子在曲阳县孝墓乡光伏发电项目作业时发生意外,铲车从高处滚落而下被铲车压倒在地不幸死亡。该项目刘更良(音)与
  • 公共服务“菜品丰富”市民体验更暖去年4月,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上,三市确定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十同”任务。去年,在上述联席会议召开后的次月,
  • 以为他是最终反派其实也不是#金世佳演的杨皓是反派吗# 4.莫名其妙的“未来影响过去”就大家都“复活”了,各归各位,逻辑不能闭环,是不是有点太偷懒了,本逻辑怪不能
  • 下一秒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和行动力,裹上羽绒服就上了天台,结果一抬头,北斗七星只剩下残影,渐渐隐没在初升的日光里。我在网上查了凤凰云与天象的意思,答案真是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