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贵州 | 新华社:贵州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法”】贵州有很多短板和“软肋”。比如生态比较脆弱。比如“地无三尺平”。比如,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

化劣势为优势,在追赶中转型,有坚守更有创新,弱鸟可望先飞,贵州积极探索实践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方法。

劣势与优势

曾因冬季凝冻“闻名”的贵州六盘水市梅花山,近年来创新资源利用理念和路径,立足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机遇,建成雪道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的滑雪场。如今,该滑雪场已成为南方滑雪“网红打卡地”。

劣势有多大,发展的潜力和追赶的动能就有多大。从避之不及的“冰疙瘩”到备受追捧的“热资源”,梅花山的嬗变是贵州正视先天劣势,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后发优势的一个生动案例。

面对“天无三日晴”的气候劣势,贵州利用其夏季凉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等特点,一方面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一方面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代表的旅游业。

面对“地无三尺平”的地理劣势,贵州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实际和山区立体气候,大力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

面对“人无三分银”的经济劣势,近年来,贵州将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补齐短板、改善民生、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如今,贵州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2021年,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7%、10.4%。

追赶与转型

和不少西部地区一样,长期欠发达、欠开发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实际,决定贵州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赶”和“转”的关系:既要在追赶中转型,也要通过转型加快追赶步伐。

2021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3%、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率在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贵州改造提升白酒、煤电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契合时代特征、富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煤矿地面调度室的大屏幕上,地下数百米的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环节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始建于三线建设时期的山脚树煤矿借助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加快智能化建设,“减人增效”效果明显:一个采煤班组由15人左右减至7人左右,矿井生产能力也从180万吨升至400万吨。

近年来,贵州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超6000户像山脚树煤矿这样的企业与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

坚守与创新

进入“十四五”,贵州既与全国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又存在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制约,稳增长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正值“爬坡上坎”、又肩负“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新使命的贵州,应当如何稳住良好发展态势,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

“从‘新’出发,守底线,走新路。”贵州如是作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从“新”出发,要守住优良生态环境这个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从“新”出发,要推动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为主向需求协同拉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作用转变,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新”出发,要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知弱与自强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弱鸟先飞,既要有“知弱”的自警勇气,也要有“先飞”的自强志向。

曾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10多年前GDP也仅占全国百分之一的贵州,一度长期处于中国经济“洼地”。

知不足而勠力后进,欲先飞必竭力展翅。过去10年,在国家支持和东部地区帮扶下,贵州奋起直追,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认清差距,宁愿苦干不苦熬的精气神,成为贵州后发赶超、奋力攀高的内生动力。即便在今天,贵州也清醒认识到:

虽然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第一方阵”,但起点低、家底薄、短板多的局面还没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发展总量和结构都还有明显差距;

虽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民生领域仍存不少短板弱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共同富裕也面临“蛋糕”不够大的制约;

虽然在大数据发展领域抢到先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大数据产业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待提升。

面对差距,贵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扛起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争当攻坚克难的奋进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以不甘平庸、开拓进取的状态,为改革闯新路、为发展破难题。(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酒这种东西,说好不好,说坏也不算太坏。说它好,喝多了又伤身;说它不好,工作应酬、人际交往、排遣寂寞又少不了它,所以说,只能适度。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有的人喜欢健身运动,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打游戏……而饮酒对于爱酒人士来说也是一种“爱好”,当一个人把饮酒当做一种“爱好”时,想要戒酒就难了。

其实男人爱好喝酒,就跟女人爱好化妆品和包包一样,尤其这年头,人们生活节奏快,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充满了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负能量得不到排解,时间久了岂不是要出问题?况且,自己辛辛苦苦奋斗多年,喝点小酒安慰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过度酗酒就好。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在人际交往中,讲的就是你来我往,在男人的交际中,酒是最好的媒介,一群男人聚在一起,总不能干坐着、干聊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

我听一个安徽60岁的富商说过一句话:“有的男人沾花惹草、损害他人的事从来不干,就喝酒这一点嗜好,如果连这一点嗜好都戒了,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虽然这话有点过激、粗糙,但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安徽这位60岁富商的爱好就是每天喝点小酒,40年来喝了不少酒,他从中总结出了5条有关白酒的“谣言”。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都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市面上之所以“假酒”不断,就是因为白酒界的谣言实在太多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时间久了,假的也能变成真的。因此,酒企就利用消费者不了解白酒这个弱点,散布很多对他们有利的“谣言”。

今天我们就跟着安徽这位60岁富商一起识破这些“谣言”。

卖得越贵的酒品质越好
大家都知道,白酒是通过粮食和水酿造而出,这里所说的粮食主要指高粱。而具体的粮食量很多人不知道,只有酿酒的人才清楚,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1斤白酒需要3斤粮食,也就是3斤高粱,市面上高粱的单价为3块钱1斤,对于浓香型白酒来说,1斤白酒需要4斤粮食,对于酱香型白酒来说,1斤白酒需要5斤粮食。那么,总体来看,酿造1斤白酒所需的平均成本是12元,再加上酿造过程中的各种费用,酿出一瓶白酒的成本不超过100元。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市面上的很多贵酒主要是通过市场知名度、包装、宣传等外在因素来引起价格上涨,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茅台、五粮液等这些名酒的品质,但市面上那些不出名、价格便宜的白酒不一定都是差酒,因此,价格不是判断白酒品质好坏的唯一途径。

2.发黄的一定是老酒

一般陈放多年的老酒颜色的确会发黄,但是颜色发黄的酒却不一定就是老酒,也可能是某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新酒中加入一些可食用的色素。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老酒会不会发黄,还得看存放的环境、温度,以及酒的香型和酿造原料,所以,有些老酒即使存放时间很长,也不一定会发黄。

3.喝自酿酒更让人放心

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吃自己做的食物,毕竟从选材到制作,再到成品,都要经过自己的手,眼见为实。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但是对于酒这种东西来说,它的制作过程比其他食物复杂,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并不是自酿酒就是好酒,这种酒可都没有通过安全检测,是好是坏我们也无从得知。

4.纯粮酒都是好酒

纯粮酒就一定是好酒吗?非也!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好酒必须是纯粮酿造,但纯粮酿造出的酒不一定是好酒,因为不同酒企的酿造工艺以及条件、环境、粮食的质量等会存在一些差异,此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勾调技术。即使是同一个酒厂,所勾调出来的白酒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不可能做到100%相同。

5.酱香酒都是纯粮酿造

酱香酒的香型比较特殊,因此,在酿造过程中或者已经酿出的酱酒无法加入外来物质,一旦加入外来物质,酱香酒的味道可能会有所改变。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但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只要勾兑技术足够高超,也能勾兑出口感差不多的酱酒。酿造酱香型白酒的成本比其他香型白酒的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市面上那些9.9元的酒大概率都是差酒。

现在白酒市场上,最受酒友欢迎的就是酱香酒了,酱香型白酒的原料主要是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皮厚粒小,坚实饱满,经得起复杂繁琐的酱酒酿造工序的折腾,这种高粱相对来说价格会高一点,再加上酱酒酿造过程以及贮藏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酱香型白酒价格高于其他香型白酒的原因。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那酱酒界就没有价格便宜一点的酒了吗?当然不是,下面这2款酱酒性价比还可以,无论是品质还是口感,在同价位酱酒中都比较突出。

缘得仿台酒
此酒由茅台酒厂前身三大烧坊之一的荣和烧坊出品,荣和提供10年基酒,缘得提供20年茅香老酒,并由双方的酒师一起调制而成,有“贵州小茅台”的称号。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引赤水河水,选用赤水河畔的红缨子糯高粱为原料,配以“12987”坤沙工艺,耗时1年,窖藏5-15年,使得酒体老熟醇厚。

开坛,酒香醇正,十分怡人,酱香突出,陈味明显;入口醇香,甜中带酸,微苦但不涩口,粮香、焦香、花果香层层散发开来,层次感丰富。

只可惜这款酒忽略了宣传,虽说在贵州本地名气很高,但一出贵州,知道的人就少了。

2.赖茅端曲

说到赖茅酒,酒友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是茅台系列中的一个品牌,只不过,之前因为赖茅商标管理不当,使得茅台镇的各路酒厂也运用该名字产酒,导致真假赖茅难别,很多人一听到“赖茅”就敬而远之。

安徽60岁富商,40年来每天喝1两酒,总结出5条白酒“谣言”
该酒窖香、酱香、糟香都很突出,带有一丝菠萝蜜果的香味,焦糊味和曲味较弱,酒体柔雅舒适,先酱后甜,酒的香味主要集中在前中段,收尾较为急促,入口时饱满丰盈,后味较短,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款酒也很不错,性价比很高,包装较为喜庆,很适合宴席、待友。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提醒大家要仔细分辨白酒行业的“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关于白酒界的谣言,你们还知道哪些?赶紧在评论区补充吧!

【#历史冷知识#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也要命!古人是怎么进行牙齿护理的?】
自古以来牙齿洁白整齐一直都被列为提升颜值的加分项。对于咱们现代人来说保持牙齿健康是一件相对来说轻松的小事情,如果不幸牙疼,我们还可以到医院去看口腔科,轻轻松松搞定牙齿问题。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会刷牙吗?如果牙疼了怎么办?古人是通过怎样的小妙招保证自己可以拥有32颗健康的牙齿。

(一)识牙辩人

古人形容一个人长的漂亮,常常说他的牙齿洁白整齐,如《诗经·硕人》中形容美女"齿如瓠犀",即指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楚国的屈原用"朱唇皓齿"来形容美人,宋玉用"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来描绘倾国倾城的大美女。相传汉代的东方朔"目若玄珠,齿若编贝"。而"骈齿"则是圣人的气象,如帝喾"生而骈齿,有圣德",姬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孔子"龟脊、辅喉、骈齿",这几位圣人都是一排突出大门牙。反之,牙齿不对称参差不齐的称为龃龉,而"踞牙" 则用来形容凶恶的猛兽,可见牙齿在古人的审美观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古人难逃牙疼的魔爪

牙疼是古人常见的一个问题,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东晋时期,有一位名臣叫做温峤,他在平定叛乱返回武昌的途中,半路突然牙疼,闹得死去活来的。温峤实在是不堪忍受,于是找了个医生,把那颗牙齿给拔下来了。结果温峤拔完牙以后,伤口处理不当,造成感染,进而诱发了中风。没过几天,温峤就去世了,成为史上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因为牙疼疼死的人。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也是一位牙疼患者,"一点春寒入瓠悄,海棠花下独颦眉。内厨岁日无宣唤,不间君王索荔枝。"每当牙疼时杨玉环总是愁眉不展的,内侍端来的精美食物都没有胃口,连最喜爱的荔枝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后来还是靠口含玉鱼才治好了这牙疼病,这就是"含玉生津"的典故。

除了杨贵妃外,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受到牙疼的困扰,白居易在《病中赠南邻觅酒》中写道:"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一种头疼牙疼的无力感扑面而来。头疼牙疼得在床上躺了三天,站都站不起来,最后是疼得没有办法了,让妻子去煎药,让婢女把他扶起来,颤颤巍巍地勉强去问邻居家里有没有酒,说不定喝醉了就能短暂地忘却这烦人的疼痛。虽说这牙齿犯起病来疼痛难忍,但是平时却也能咀嚼吃肉,但如果掉光了,那才是让人绝望。白居易在晚年就怀着这种惆怅写下了《齿落辞》感叹自己是真的老了,头发也掉了,牙齿也掉了,感慨自己恐怕是命不久矣。

(三)古人如何进行牙齿护理

牙齿对古人的审美很关键,而牙疼有是疼痛难忍,那么为了保持一口洁白漂亮的好牙,古人是如何进行口腔护理的呢?

漱口。早在周代,古人就已开始注意清洁口腔卫生,《礼记》中记载"鸡初鸣,咸舆漱",说的就是当鸡开始打鸣的时候,人们就要起床洗脸漱口了。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主张饭后漱口,"食毕常漱口 "宋代张杲在《医说》中认为早上漱口不如晚上漱口的效果好。 "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古人常常用盐水或浓茶来漱口,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冀方》中就说到用温盐水漱口治疗牙疼"宋代的苏轼在《仇池笔记》就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每食毕以浓茶潄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说的是吃完大鱼大肉之后,用浓茶漱口就可以脱去齿间残留的肉渣。

剔牙。《礼记》中还有"毋絮羹,毋刺齿"的规劝,意思就是客人在主人家吃饭的时候不要往汤里面加盐(嫌弃主人家饭菜不好),不要剔牙齿,这句话表明早在周代古人可能已经使用牙签剔牙。

随着考古发掘,我们还在江西省南昌发现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就有一个用金制作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这个小杨枝也许就是当时的牙签。

三国时期的大枭雄曹操是靠剔牙维持口腔卫生,西晋人陆士龙在邺城时,曾看到曹操的生前遗物,他在给哥哥的信《与兄平原书》中写到曹操的遗物中有床、席、被子、帽子、扇,还有"牙齿纤",还从"曹公遗物"中拿出一个送给他的兄长。可见魏晋之时用牙签剔牙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刷牙。古人刷牙原先叫作"揩齿",揩齿保口齿清洁,在唐代已经流行。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就记录了揩齿的方法,每天早上把杨树枝的一头咬软,蘸上药物用来擦洗牙齿,可以使牙齿变得清香而光洁。

如果没有小杨树枝怎么办?直接用手!敦煌壁画中有一幅画"劳度叉斗圣图" 画里面有一个和正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水瓶,右手伸出中指,在门牙上揩拭,旁边还有一个仆人给他递毛巾。

随着时代的进步,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像我们今天一样的牙刷。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出土了几个牙刷,长13厘米左右,刷头有双排毛孔,刷柄为扁圆椎体。考古工作者还在辽代驸马卫国王的墓葬中发现了两把制作精美的骨柄牙刷,牙刷头部有八个植毛孔,类似现代的牙刷两排十二个植毛孔。

除了出土文物外,宋代的文献也有刷牙的记载,南宋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记录了一家牙刷店"金子巷口传官人刷牙铺",书中还提到了沿街叫卖的货郎担子上有"刷牙"、"刷牙子"等物品。

宋元时期古人已经用药物刷牙,类似于今天我们使用的牙膏。宋代周守中写的养生书籍《养生类纂》中还记载了用马尾制作刷牙子的信息。而宋代王怀隐、王祐编撰的《太平圣惠方》一书中则出现了"牙膏",即药膏药齿法,用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这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用牙膏刷牙。

元代的医书中同样出现了药膏刷牙的记载,元朝宫廷医生许用故编撰的《御药院方》记录了元代人用药物刷牙的场景,用刷牙子蘸药,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

所以说,古人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牙疼抗争的历史,为了保持漂亮,所以还是勤漱口、勤刷牙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不是去感恩这些伤心的遭遇(虽然这也使你成长),而是去感恩那些一直在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给予你的健康和积极的心态等等。(图文via海
  • 但前提是娃出汗不是特别多的时候,才适用。你只给娃补水,不补电解质,娃体内的电解质就会进一步紊乱。
  • 开关现象指的是在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运动能力的丧失或恢复。这种现象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他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处于“ON”状态(即
  • !!
  • 在台北,觉得这和我小时候市府广场特象 - 可能是因为日治痕迹;在京都,风景基本就跟我从小天天上学路上一模一样,什么条啊町啊从小叫惯了 - 因为我们那整座城市都是
  • 嘿嘿偷偷在这里夸一下他)今天收到了舍友和好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 都好喜欢啊啊啊啊!今天还有好多幸福小时刻 但是捏现在只想到这些嘿嘿~就先记录这些啦~小感慨:每天都
  • #neonimtawat[超话]# 20230331 igs补更p1翻译「outing后“赎罪”时间」p2翻译「上:到时见下:可以在下面这个地点见面」p3翻译「
  • 同时,率先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税费、医保、社保缴纳等全流程、全场景,开展“湘女智税百名专家助千企”送政策等活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 这几年品牌和设计师一直都在努力发掘更加友好环保的材料,让时尚变成可持续发展♻️ ❣️JUDYHUA据说设计师喜欢用自己独创环保机能时装面料,衣服在做到了轻盈保暖
  • 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到了正式祭扫的那一天,大家都非常投入,就像给自己家人扫墓一样,当袁洁把录制好的视频发给客户的时
  • ’粒一糯感叹小孩越来越无法无天.“哥耳朵红了kkk.”‘很开心啊你今天.’生米又靠回粒一糯肩膀上,笑意带起的振动从一个人身体出发肆意穿行于另一个人的身体之中.“
  • 希望我们,我们的长辈,我们的孩子,都行走在光里,生活在爱里,是我三月春光里毫无保留的心愿[心]关于和舍友讨论bp四人谁的solo最伟大,强烈反驳她对一种显然是j
  • 松软的面包... 终于吃上了[awsl] 买了perma的维也纳条最近很喜欢肉桂味的美食(不怎么喜欢肉桂的味道 但加在甜食里真的香[憧憬])现喝的肉肉果然比外卖
  •     而你就是那样清浅的走进我的世界里,毫无预兆,又似乎是我等待已久的人。    而在红尘路上走走停停的我,不知道我在谁的生命中留下了足迹,亦或谁在我的生活里
  • 至今未淘汰,外地人来宁波第一站一般也都是天一广场,毕竟在老城区最核心的位置。至今未淘汰,外地人来宁波第一站一般也都是天一广场,毕竟在老城区最核心的位置。
  • 3⃣️粉色防晒开衫➕吊带连衣裙:OOPS小鸟家鞋:benefanfan #jpoo简璞2021##今天穿什么# 小个子穿搭|谁说小个子不能知性优雅[右哼哼]#穿
  • 4⃣️钟表与奇迹主办方在ins以及官博上做了最重要的前两日总结,称张艺兴为唯一受邀的、美丽的东方面孔,中国名流。7⃣️张艺兴在此次活动中,作为主办方在专业人士场
  • 鄭嘉穎:唔回應就係最好嘅回應 鄭嘉穎在出席活動受訪時,亦有代老婆發言,指林作今次掀起的「抽水」風波,絕對無破壞他們一家人的心情,他表示指陳凱琳細佬及家人心情都好
  • #MISIA[超话]# #MISIA# MISIA出道25周年纪念巡演「Yakult presents 25th Anniversary MISIA THE
  • 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源自于他的人品之美,就像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不袭前迹,挺然奇伟”。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源自于他的人品之美,就像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不袭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