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节日限定礼赞登场尽享多款皇牌产品礼遇◢ 每逢年末派对,总有交换礼物活动,想趁机为挚爱制造窝心惊喜,就千万不要错过 SHISEIDO 门市专享节日限定礼赞!
  • 流年遇天喜代表什么? 通过某一年的天干地支与命主的生辰八字之间的感应机制与生克关系具体分析的才能得出其这一年的运势好坏,则称之为流年,所以流年主管一年之中的运
  • 我喜欢蓝色,我喜欢天空的蓝色,所以我喜欢仰望天空,所以仰望天空时,我能够找到我的快乐。于是在我难过时仰望天空,尽管那时的天空很灰,我也会找到一种浩瀚的感觉,于是
  • 【湖南旅游攻略】 热腾腾的纯干货张家界旅游景点攻略出炉啦 跟着我解锁张家界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出行注意事项 出门随身携带身份证现金等 5-7月份出行雨水比
  • 生了糖豆后第二次感冒??昨天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带儿子去打疫苗体检吧啦吧啦,中午回家吃完饭就完蛋了,幸好林哥在家,躺床上翻来覆去从下午一直折腾到半夜终于睡着了,睡一
  • 睡前逛逛微博,发现好多都是初雪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感觉好突然啊,我在南方还没有任何的感觉,还是一样穿短袖,一直以来都没有看过雪景,也一直没有见过我的少年,感
  • 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某个阶段,开始了解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由此产生4种心理反应:即抑郁、逃入想象世界、傲慢和模仿他人。他们或许经常批评自己---这是
  • 神秘博士第三季,进度0307,感觉这一季剧情比两季好多了。更复杂更有故事性。连戴立克这种自诩高贵纯正的都要开始拥抱人类基因获得长远的生存。英国演员都演DW是吧还
  • 在分手后,你们为了复合,往往会寻求第三方力量的帮助,朋友、家人、同事、同学、领导等但凡和你们之间有关联的,你都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共同帮助你劝导对方回心转意,查
  • #双十一薅羊毛指南#双十一必囤的好物清单 有效抗老不吃土!熬夜党无限回购的抗老面霜!每天加班熬夜、皮肤老化加剧、暗沉又垮脸都说“抗老要趁早”,可是对于钱包不鼓的
  • p1慧慧收到了花花等于我们都有花 p2今天去二食堂吃了火锅鸡 p3今天带早功 大三了第一次坐在食堂吃早饭 p4昨晚是送小妹哈哈哈哈朋友圈被我送的刷屏 p5昨天下
  • 【以吾之名】后劲极强的一部剧 陷入崔武镇的悲情魅力里不能自拔 很难定义他对智友的感情 混杂了信任 怨念 怜惜 疼爱 如果有爱情 那应该是被深深的隐藏在所有情绪之
  • 获得好声音冠军后,伍珂玥、黄霄雲同台,成公司重点培养对象《中国好声音》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学员在离开好声音后,发展才刚刚起步。只不过有些学员的起步可能更高,有些学
  • 不要迷信自己更不要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假象…… 安身立命,想过好这一生。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能量而非所谓花哨的技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不识人
  • #任嘉伦长意# [玉兔]#任嘉伦与君初相识# 我是来求bgm的。一开始准备用《白衣少年》这首歌剪白衣群像混剪,后来觉着节奏控制不好,导致做完了封面好几天,我还
  • #抑郁症测试##抑郁测试# 微笑抑郁症在医学上又称为隐匿性抑郁症,或者称为隐型抑郁症(或隐形抑郁症)。其表现与一般的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比较类似,但是有一定的隐蔽性
  • #湖南身边事# 【长沙理工大学举行第十三届记者节开幕式暨媒体记者高峰论坛】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11月5日,长沙理工大学第十三届记者节开幕式暨媒体记者高峰论
  • 雪悄咪咪的在半夜下 而小曹也是不甘示弱地 悄咪咪的半夜蹲在冰箱门口吃雪糕 这场暗搓搓的较量是小曹输了 妈呀~怎么说呢~冰牙~溜了溜了 大家都香香的睡大觉 而小
  • 「祝自己生日快乐」 时间真的很模糊,如果在平时任意时间里去问,去年的今天你在做什么,大概可能还得回忆回忆翻翻聊天记录之类的。但生日不同,去年的生日大概还是能记
  • 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属于散漫,毫无计划性,随遇而安的类型 但从来没想过当各种客观因素接连打破安排,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时,心情会那么烦躁…… 靠补前面错过没看的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