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别不信 电路上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是外国货

电阻电容这不起眼的小玩意,背后是基础学科,但是现在不赚钱,人才都不去,谈何突破呢?可惜,生化材料,已经被冠以四大天坑的名号了,都是我们急需的人才。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别说芯片,就算电路上用的高端点的电阻,电容都是外国货。实验室最后两个日本的安规电容,现在买不到了。我老师说了除非重要电路,否则不准用这个。

所以说杨振宁老先生强调基础学科的建设,高频陶瓷,抗干扰,低温烧结和高温烧结,生瓷配方材料也被卡死死的。可以这样说,现在90%以上的精密仪器,不说全部,核心元件全部进口,机械上更多。

这么说吧一线技术岗位,任你技术多牛逼,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你的顶头上司。然后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突显自己的领导能力,逼着你写文档,给他撑绩效,弄得乌烟瘴气。不配合,就给你穿小鞋。啥也不是。在领导眼里搞技术的员工就是一个下苦力的人,平时也用不着他,能把产品做得很漂亮的人,通常是不会做事的,大多数产品也只是为了过得去就行。

非常实际的问题是,这东西的门槛太高,用量太少。除非得到支持,企业谁上谁废。你成品出来了,或在降价了,不但挣不到钱,还赔到要死。

一个手机里有多少电容电阻知道吗?每一件电子产品里都有,这个量大得超乎你的想象,还说不挣钱?普通的塑胶电子产品,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在这个制造产业链里面,国外掌握核心技术

何止芯片和电容,各类电机,轴承,刀具,传感器,伺服系统,润滑剂,视觉元器件,甚至螺丝螺母要求高的无一不是进口。

就是个普通的滤波电容,但国内产品同型号的,都能给你生产的参数五花八门,不是多些就是少些,连功率管同型号间的参数都有差距,有些干脆就是虚标。

就一个螺丝,都能看到不同,真不是偏见,谁用谁知道。国外也进口中国的螺丝,一个论吨卖的,进来的论颗。关键是人家同等质量,你能以什么价格对待?做不到,那别人凭啥给你,确实有很多是做不出来。

自己不行,非得以为自己行,那才是偏见。正视差距才能消除差距,做工程的,工业制造的,稍微深入了解的都明白,这么些年我们有进步,而且很大,那是因为我们落后的太多。

别小看轴承这玩意,就算国产的精度可以比肩老外的,经济性实用性肯定差远了(原材料跟不上)这个可不是吹牛就能搞出来的,靠无数的实验数据支撑着的。

很多人还不知道基础材料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芯片固然重要,但是光有一个芯片就能工作吗?还需要很多的各种电容电阻去调压限流,才可以正常工作。电容已经是完整的成品了,电容用到的电解液和铝箔等才是材料部分。现在陶瓷的纵容感,高端的我们就是做不了,陶瓷不是基础材料是啥。

电容你是很少听说,但是你时刻在用,哪个电路里没有电容电阻?重要么,不重要,好用的时候你觉不到它有用。不重要吗?要是它坏了,你手机用不了电视看不了车也开不了,你就会觉得很重要。基础的东西,谈不上高端,可靠是关键,但国产东西恰恰让你不敢放心用,尤其关键产品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只是拿电容举个例子罢了,裤子拉链难道不重要,基本都是中国生产的,没有中国外国人裤子上就没有拉链了?电容这小玩意和拉链就是同一回事。

PC高端主板采用三洋电容,中端的用台系电容,低端的用国产电容。搞工业产品的都知道,随便拆个国产柜子,里面哪个不是PLC,开关接触器继电器之类,哪个不是西门子ABB施耐德之类的品牌。电容电阻,二三极管,晶振,FPC,WIFI玻璃芯片等等都是进口,所谓的国产,不过是主板而已,好的主板材料都要进口,无铅锡膏都是进口的,贴片线也是进口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设备是国外人研发的,标准是他们定的,产品采购的权利也在他们手里,我们只能赚个辛苦钱,要加大设备研发的投入,并且设置各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国产电阻、电容的寿命与数值误差真的堪忧,不信去问问家电维修人员。以前做维修时,宁可拆报废板的旧件(主要是晶体管和电解)也不愿用国产新元件,怕以后麻烦返修。不用抬杠,别的不说,就说大家常用的石英手表里的纽扣电池。基本上都是进口的比国产的用的时间长,有同感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肉眼看一个电阻不起眼,里面含很高科技内容,我们生产电阻最高三百层,曰本达仟层,你不能为达容量做成体积很大的电阻按仪器上吧,这就是看什么都行,一卡脖就知怎么回事。

记得曾经广播电台调频发射机的晶振就是进口的,一个好几千,一般国产的才几分之一,但是好像是频率稳定性不行,就是容易发生频率偏移,也就是频飘。精度千分之五的民用电阻中国都不能生产,所以普通电子产品一致性差。

别说电容电阻了,就是钓鱼用的鱼竿碳布材料,东丽的也比光威的贵,也更好!这就是差别,可能同规格的就比你稳定,强10%,可鱼竿企业想做好就得用东丽的,这就是现实。

我们行业用的钳子,国产的是进口的价格十分之一,用到后面还是买进口的,谁不想省钱啊,主要是用得太闹心。

同样的技术,人家用金的地方,他用铜,人家0.3毫米,他0.27毫米,人家10个工序,他9个,总之比人家缺一点点。唉,国产就喜欢搞大量大优惠的事。同样的工艺也不会比别人便宜,要想便宜就得偷工减料。没办法的事,物美价廉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承认,商业和工业用的核心芯片,绝大多数都是靠进口的。我们的国产汽车,核心部件50%以上也是进口。即便如此,进口的和国产的,质量也差别很大。

不要小看小数点后面好几位的陶瓷电容,做不好真的要命,20年前做的一个电源产品,通讯用的,用了5年后银离子迁徙,电容失效。整个模块坏。我们能做出来,但做出的高品质真不多。

高端电容电阻,都要求着人家,国产的有多粗糙,不信你去问问身边的物理老师,电器维修人员。中国制造业现在只有高铁、航天、盾构机等有点厉害之外,其它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很不好,最大的短板是工艺和材料。

这个电容类和日本确实有差距,但不是跨不过去。这涉及一个系统,要向日本的品质看齐,这是个系统工程,要有生产设备,工艺,材料,工人的认真程度。还有用户的设计人员愿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否愿意支付日本产品一样的价格等等,如果有这个系统,假以时日,国内绝对做得出来。就像高铁,盾构机。

大家都别酸,普通的塑胶电子产品,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在这个制造产业链里面,国外掌握核心技术,那些元器件好用的确实是需要进口的,但是呢,这些东西不是说国内的技术,材料水平做不了,而且要到那种好的程度的确不行。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就必须在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把关方面加大投入,这就必然带来成本上升,销售价格就必然要提高。但是国外的企业已经在很久以前开始完成了这方面的投入,并且已经收回了投入的成本,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其价格调动空间就很大,这对后来者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在有很大可能无法收回成本的威胁下,不会有什么企业敢拿自己的生死去赌的。

对比之下,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液晶面板厂之所以能够在手机屏幕上获得很大成就,现在已经实现了对三星的紧追,其主要原因就是华为带头采购使用国产屏幕。当然,华为也付出了因为各种屏幕品质问题而引起巨量客诉,投入大量赔偿成本的代价,而小米也几乎要被消费者的口气喷死,OV也被大量“懂”手机的人喷上了天。但还好,付出了那么多代价,屏幕确实做起来了。

要想要有好的产品,厂商要付出代价,作为消费者的你我,也必须付出代价,所有的成本,最终都要有人买单。制造业也是,月工资几千万。计算机金融月薪几万,干一个月就抵制造业的月薪一年了,后悔选错专业啊。

机械工程上的事情,有两点最难,一是最大的,二是最小的,最小的甚至比最大的更难弄。当一个产品小到微米的时候,就是老虎吃尘埃,无处下口。芯片绝对不是雄心壮志和决心能够搞定的,是多少年多少代积攒下来的技术理论、加工工艺方法及设备能力,才能最终成就。

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应该提上去。高端化工产品的工艺都是一样的,想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提高一线员工的工资。让员工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工资挂钩,这样才能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

用别人的不可怕,可怕老有这种自豪思想:xx高端高技术材料元器件我们没有,但是中等能替换的我们有呀,无非就是故障率高点,寿命短点,精度少点,强度差点,但是我们的价格只是1/10呀,或者几十分之一呀。拼多多能短短几年赶上阿腾东,这种思维功不可没。如果不彻底转变这种思想,我们永远沉醉在中等生的成绩中。

腾讯平均月薪7W,学化工的应届生月薪7K算不错的。那些明星网红,随便露一下脸,赚了不知道多少钱。生活的压力,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最初的梦想。

网红,明星已经是当代年轻人崇拜向往的偶像和目标。文凭限制了你的能力,金钱限制了你的创新,生活限制了你的忘我,不是吗?还有一句话,“公司离了谁都能转,能干就干,不干滚蛋。”

基础工业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国人不要老是想着已经赶英超美了,出来走走,就知道差距的大小。

#三联美食# 来武汉,岂能错过誉满全国的小龙虾?

就像麻辣之于北京、十三香之于盱眙,一说起武汉小龙虾,油焖才是本地人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做法。我们去的第一家店是本地有名的“潜江虾皇”,确实是从潜江起家的,所以油焖小龙虾的品相都不错。

一大盆端上来,没有辣椒、花椒、大姜片的遮挡,也没有十三香抹上的一层厚重酱汁水,烧得红透的小龙虾清清亮亮,个头大、排列也整齐,二三十双大钳子齐齐指向中间,托着几头烧成金黄的独头蒜和一些葱花,显得光彩夺目。

奇怪,能吃辣的武汉人,难道在小龙虾上收敛起来了?揭开小龙虾有些粗粝感的红彤彤的硬壳,扭掉两腮和多余的触角,弓形的虾尾前段顶着一块暗黄色的虾黄被完整地拽了出来。

那已经卷裹在外壳上和渗进虾肉里的油焖汤汁相当油润,剥掉虾尾外壳前总是忍不住想先嘬嘬味道。那一口滋味进嘴时,你才明白这油焖不仅仅是油焖,里面有湖北菜擅长的丰富且浓厚的调味技术。

入口时是油油的咸甜相宜,那时你会觉得鲜虾配上这等浓郁,吃着真爽,可等那一口汤汁流到嗓子眼时,隐藏的辣却猝不及防地爆了出来,有很多次都以被呛得流眼泪告终。

“潜江虾皇”的油焖小龙虾做法,是提前对虾尾做处理,在背部剪开一刀,既能入味,食客剥壳也容易一些。带我们去吃虾的当地美食研究者姬图米教我们如何去剥,待那一条白皙的虾肉被完整地剥出来之后,要先把顶头一端嵌着的虾黄沿着背部往后撕去,中间有虾线的缘故,虾肉便分成两段。

姬图米说,虾黄香,背部连带着撕下的一条抗氧化的虾青素含量最高,所以这两块是小龙虾身上最珍贵的部分,剔掉了虾线,这部分一定要好好珍惜。

两部分虾肉确实味道不同。虾黄绵软,背部那一条却很有韧性,一想到很珍贵,吃起来心中多少有点仪式感。在它之后,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大块白肉了,油然而生一种攒了很久的好东西终于可以享用的畅快。

厨师们在后厨里重油猛火,为的不就是这一口嘛!当你整口吞下这条虾肉时,提前炸过的油、几种豆瓣酱、几种辣椒、几十种香料组成的秘制料包,以及常规用到的油盐酱醋在锅里几番翻江倒海,所有的苦功仿佛都要在这扎实的一口中绽放似的,弹性肉质的嚼劲,伴着各种调味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浸入的厚重味道,此时获得的不仅仅是口舌的满足,还有耐着性子一番功夫之后,果然名不虚传的心理成就感。

我们带着这顿小龙虾饱餐的收获,开始扫街寻找街巷中小龙虾的身影。第一个去的是雪松路。武汉拆拆建建,全国闻名的吉庆街拓宽了,但却完全丧失了元气,而又有一些角落因为一两个摊位逐渐聚拢起人气,慢慢形成了规模。

雪松路就是目前武汉名气最响的一条美食街,以它为中心的万松园一带常有游客慕名而去。2000年,夏氏砂锅的老板夏家胜率先在雪松路上开了餐馆。

夏家胜向我们回忆说,两三年后,有些人开始在这条街上开餐馆,一直到2010年,雪松路才兴旺起来,现在武汉几家专卖小龙虾、烧烤和牛肉粉的知名连锁店铺,最初都是在这条街上火起来的。

可是你走过那些宽阔气派的门脸,让窜出来的冷风吹得很爽时,却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直到有一天晚上,我骑着自行车照着地图走,几次迷路,最后才发现一条“初极狭,才通人”的巷子藏在一座老居民楼底下,穿过去,真若闯进了桃花源,人声鼎沸,热闹不已。

整条街上,折叠木桌子和塑料凳子从门面房里延伸到马路牙子边,汽车和自行车千头万绪地胡乱停着,厨师们反倒像是见缝插针,举着锅在露天的煤炉上颠翻,一边挥汗如雨,一边以几分钟一次的频率在锅里造出一个个火球。

点了一盆小龙虾,同样要求用油焖来做,接着就坐在厨师身后看他有条不紊地同时掌控着三四口锅。一口锅刚起,一勺水浇进去慢慢煮,化开扒在锅上的油腻;再把已经焖一段时间的另一口锅颠几下,洒一点油进去,火光蹿得老高;那边锅里油热了,预备好的葱姜蒜下锅,一阵噼里啪啦之后,倒一大盆小龙虾进去,满满一锅既要翻炒均匀又要避免掉出去浪费,靠的是厨师的手艺;炒完继续给油盖盖焖着,另一锅焖好的鸡爪子也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之前去的几家大店,小龙虾临出锅前喷上一些调色的明油和葱姜蒜,待堆积成小山状出场时,是何等的浓墨重彩。

可眼前端上来的一盆,相貌上却平淡了许多。来了几日已经学会估计小龙虾的分量,简单说来就是越大越好吃,虾黄大,虾肉多。在那些规模宏大的大型龙虾店里,极品龙虾的分量在一两以上,眼前这一盆最多只有五六钱而已,于是心里还是有很多疑惑的。

剥到最后只剩下饱满的红壳子裹着雪白的虾球,上面挂满了油焖之后滋味丰富的汤汁,还是忍不住要嘬一口。现在有了经验,准备一杯加了冰糖的冰镇绿豆汤,一旦被呛就迅速喝进去灭火。可是没想到,这一次我居然没被辣味呛翻,除了咸和辣,甜丝丝的味道在最后反倒是更突出了一些。

这下我好奇了,那种油浸的润泽感,以及交织在弹性虾肉身上的咸甜辣味都非常柔和,原来油焖小龙虾也可以这么清淡和轻松。

油焖小龙虾无非三样要诀,食材、火候和调料,他们家的小龙虾是刁叉湖里的清水虾,干了十几年了,已经有了固定的供应商天天来送货,火候是厨师多年摸索的手感,不易言说,唯有这调料可以讲得清楚。

原本只是想让他说个大概,之前到过的龙虾店无不以“秘制”为由介绍得语焉不详,没想到店老板李宁回答得非常老实。

提前炒好的酱只用红油和豆瓣酱,豆瓣酱要选择两三个不同的品牌混合在一起,另外就是糖、醋、白酒和味精、鸡精,最后拿啤酒来慢慢焖,这都和任何一家店没什么不同。

至于各家不一样的药材包,他们店里放的东西也比别人少多了,八角、香叶、香砂仁、山柰、白蔻、白芷、草果、丁香、小茴香。“这些足够了,配太多中药味会很重的,适量才有正好的香味。

我之所以可以全部讲出来,是因为这不算什么秘密,我的方子也是自己出去学艺的时候在别人店里讨来的。”

像小龙虾这样极受追捧,已经不再家常的食材,能够进入的餐厅必然有一定的门槛,而这个门槛,在这些最生龙活虎的街巷之外。#湖北小龙虾最低每斤不到10元#

《鲜香麻辣的小龙虾,宵夜摊上永远的“顶流”》文 | 吴丽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要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拥有选择的权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网易云热评 王大毛
  • 相遇是一场意外 窗边的凝望 车站的一吻 注定了这一生的缘分 上天选择了你我 而你选择了守候 斑驳的树荫下 昏暗的路灯下 留下那双双对对的脚印无数 无奈长夜孤
  • 米拉山口,即翻越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处拉萨市和林芝市的分界线上。目前,它是川藏线318国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是拉萨至林芝旅游线上的最高点。 在海拔5013米处,
  • #淘票票优酷观影团# 重启第一弹❗️奥斯卡视效大片《1917》IMAX专场观影来啦#票票福利# 关注@淘票票 转发➕评论【你对本片的期待】,本票将随机抽取15个
  • ️,这很朴树 达西和彩虹怎么就淘汰了,可惜 胡总 小智 柚子 王江元 再加上桔子公主或者强哥或者小李 这就是我心中的梦幻阵容啊 #明日之子# ​​​ 喜欢小鞠
  • :仙人三次助其飞升,却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壹 北周至隋朝间有个叫杜子春的人。他年少时就豪迈不羁,心思从不放在积累家产上。然而,他却志向高远,将世间一切看得
  •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长歌行# [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刘宇宁你说爱情啊# [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摩登兄弟[超话]#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lyn摩
  • 今日推荐:【防疫必备】75%度酒杀菌消毒湿巾 领3元独家券,券后【9.9元】包邮秒杀! ------------------------------------
  • 【Nuevos casos de COVID-19 caen en Xinjiang | 新疆新增确诊病例继续下降】El número diario de ca
  • 【#泉州# 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南安段基本完工 计划今年年内通车】泉厦漳联盟路泉州段起于晋江永和镇,终于泉厦交界处,顺接厦门海翔大道,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大环”的最
  • 为什么世界什么千年什么图鉴《天光》这首的词在这一系列里鹤立鸡群呢,因为词作不再是策划刚中考完的亲戚家小孩了(我瞎编的,别信),是花夭,那个写了《大爷高乐》——我
  • 20200730青岛✈️ 北京 站图 Lollipop_KUN() Chocolate·Kun() 北纬82 | 蔡徐坤() 八月迷情·蔡徐坤()
  • #MISIA[超话]#米老师2007LOVE BEPOP巡演第七曲《CATCH THE RAINBOW》 这首歌的电音很动感,尤其是米老师声音刚出来那一段旋律(
  • 楞严经名相概念 根尘同源   根尘同源,六根与六尘就是一个东西。根就是尘,尘就是根。缚脱无二:「缚」为凡夫,「脱」为圣人。成圣成凡都是这个六根决定,都是
  • 【芒果最新动态】 1.节目中不是姐弟吗?虽然还是蛮多人嗑的,但那还是姐弟,没有恋情。关于郑爽,贰爷说过她很多次了,不管是长文大篇幅的讨论还是回答你们的问题,都
  • -0802 -今天超级颓废了,事事不顺 -化学这几天做的错误率越来越高了,有机物,真尼玛的难啊,信女愿一生吃素,愿世上再无化学[下雨] -物理最近做题越来越顺
  • 破事挂人哈[求关注] 本人id 吉赛儿-紫水栈桥 被挂者id 佐伞桥尉-紫水栈桥 4号零点海钓第一班船,卡一会儿过图你就疯狂甩巴掌。真有你的喔(熊猫头指人.
  • #姜丹尼尔[超话]# 【KO官图】 #姜丹尼尔迷你二辑MAGENTA# 20200803 KONNECT TWITTER [Oh!녤] 다니티에게 가장
  • #历史冷知识# 帝位继承最稳,权力最大的太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称帝,即册立朱标为皇太子。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当上太子
  • 分享我的孕期护肤心得❤️ 虽然说,我吐得只靠一口仙气撑着 从7周开始吐到现在19周还没停,朋友问我我说我可能要吐到生喝个水都吐,还打了营养针撑着,我就盼着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