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著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易行品》之教理

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但成佛的道路太过艰辛,如果可以先达到不退转的地位,则只进不退,成佛可望,故达到阿鞞跋致即是关键。“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即是说明《易行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地到达阿鞞跋致,亦即不退转位。

如此,《易行品》论述的是什么样的众生能达到阿鞞跋致呢?如何达到阿鞞跋致?依据什么教理、原理来达到阿鞞跋致?何时达到阿鞞跋致?这就是任何法门都要解决的摄机、行法、教理、果益四个方面的问题。



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

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

虽然龙树菩萨苛责求易行道的行人是儜弱怯劣的,但亦首肯“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意即“儜弱怯劣”之人正是易行道的当机众。

虽然弥陀本愿是为十方众生而发,然从《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十方众生”,到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再到付嘱文“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不难看出弥陀本愿之对机“本为凡夫”。因二乘圣者已离生死,三恶修罗难闻佛法,天人享乐不思解脱,唯人道苦乐参差正堪出离。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等佛,及诸大菩萨,
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更有阿弥陀等诸佛,
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从诸佛称名易行到弥陀称名易行,《易行品》紧紧高举称名易行的旗帜,是为净土宗行法之标杆。

对于念佛,《易行品》明确地提出本愿称名:“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念佛即是称名,“称名一心念”“念我称名”;称名即具弥陀无量功德,“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名号)”。



净土宗易行的根本唯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故《易行品》明确提出: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此是糅合《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成就文、成就偈,《观经·下品下生》“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而成,取五文之意阐释本愿,故称为“本愿取意文”。

此本愿取意文清晰明确地显明净土宗教理的根基与源泉唯在阿弥陀佛因愿果号,后昙鸾大师之“三愿的证”标举十八愿往生、道绰大师“圣净二门判”之本愿取意文、善导和尚“正助二业”之本愿取意文,皆以此为滥觞。



◎现益
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言:

阿鞞跋致即是必定。必定者,必当作佛。

《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十地品》的,《易行品》是属注释其中初地“欢喜地”亦即“不退转地”的,其主旨在于“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故弥陀称名易行的利益亦含有此身疾至不退转之义,如言: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正是“现生不退”之现益。
◎当益

若人命终时,得生彼国者,即具无量德。

然“现生不退”还是通于十方诸佛之易行,“西方一佛章(弥陀章)”所言“命终得生彼国”往生极乐才是弥陀易行不共之殊胜利益。

至此,净土宗“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教理经《易行品》和盘托出,而“凡夫往生”也跃然纸上矣。

这里要补充的是关于《易行品》“现生不退”的意涵,《十住毗婆沙论》毕竟是以华严境界作为背景,而龙树菩萨本人亦是大菩萨,故“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就其本意来说,是现身证得欢喜地之果位,这不是凡夫所能希冀的;而《无量寿经》所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指“彼土不退”,意为往生极乐之后即得到不退转的果位,亦不是现身此土所能得到的。如此,《易行品》所说的“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到底是“同时即”还是“异时即”,意即是现身的利益还是当来的利益,则成为问题。

若就《易行品》本意现身证得阿惟越致果位,则是“异时即”,如《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净佛国土品”言:“若闻是佛名,毕至阿鞞跋致,不言今得。”若以昙鸾大师之解释“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善导和尚释韦提得忍即是“信忍、喜忍、悟忍”,可知“即入必定”是“同时即”,即是行者信佛本愿称念佛名的当下,以凡夫的身份即得到不退转、必定往生成佛的位格,这是净土宗不共圣道之特色。

“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供仪轨完整版 什么是火供    火供是金刚乘修法中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经由火供的修持可以迅速获得二种成就, 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之成就。    经由供
  • 恩师千古。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就总是回忆一些小时候的事,而且我得知—— 原来在前段时间,老师已经不太回消息了,但是回了我的新年祝福。 她家孩子和我一个年纪,她还太
  • 若熙:生活,或苦或甜,或悲或喜。拥有再多,也抵不过平安与健康。所以,你若安好,我便晴天。轻拥沧桑,不言艰辛。就让我们怀一颗平常心,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在
  • 人生,谁又能想到2014-2017年为了选学校苦恼困惑无助,再到2021今天的我,在想都没意料的状态下,遇到华南理工大学学霸因为知道我放弃入读华工结伴帮了我一把
  • 人生,谁又能想到2014-2017年为了选学校苦恼困惑无助,再到2021今天的我,在想都没意料的状态下,遇到华南理工大学学霸因为知道我放弃入读华工结伴帮了我一把
  • #三联美食# 虽已立秋,但骄阳仍似火,肆无忌惮地喷薄着自己的能量。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更叫人无处躲藏。万树蝉鸣不歇,且愈发震耳,从来不顾及人们是否在休憩午睡,更
  • #张云雷[超话]#[心]#张云雷青岛#[心]#杨九郎[超话]#[心]#你好2019# 不能去到现场的我只能看超话里二奶奶们发的图片和视频续命了.. 有生之年喜
  • #肖战# 肖战好帅,肖战好棒,我喜欢肖战[心]肖战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岁岁平安 #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斗罗大陆超精彩 #肖战唐三# 肖战唐三好棒!“不流血,不痛
  • #手术刀般精准,日内黄金经典布局实现多空双杀# 早间老曾所给出的分析就标明了今日的思路以及操作范围,由于迟迟未到老曾空单的进场点位,随即午间便给出了黄金17
  • #菠萝方舟王琳凯舰长[超话]# 真的超级恋家 所以不喜欢出远门 更不喜欢在外面待很久 所以...一切就算了吧....随缘吧... 生老病死是常事 更是
  • #烟火影视化# “我的尸体,不会腐烂在泥土里,我会像鸟儿一样,死在天空中。”   昨天一口气玩完了全部流程,真的很感谢制作组做出这么棒的游戏。   我喜欢大海,
  • 隔离第七天,集中第三天。今天三餐都还可以,总体比昨天好。早餐加了块俺爱吃的地瓜,午餐有俺爱的芋头但金针菇太咸了,晚餐官爆鸡丁也不错,哈密瓜新鲜度比前天好多了。6
  • 2017.8.11随笔 素年锦时,民国风情。 翻开时光,我爱上了八位民国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一人间四月里低头浅笑的林徽因,花开寂静与世无争的杨绛,梨园里广陵绝响
  • 亲人之外, 一个优秀的财务领航员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一位优秀船长的价值在于, 能使投资的航船在惊涛骇浪中前行。 ——源自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20年》 小
  • 我没有办法,我很喜欢喜欢他,但我没有办法。我只能把那个卡套丢到垃圾桶,尽管他在背后一遍遍地喊我,我还是毅然决然地丢了,他说“你之前说过你是个恋旧的人”。但我没有
  • TST名人篇《资深化妆造型师——Elvis曾宏飞》也大爱活酵母! ‍♂️宏飞老师一直活跃在各大媒体和娱乐圈中。你们所看到的台前光鲜靓丽的明星们,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 近期状态 1⃣️谈了个三天的短暂恋爱:最终因为我进入不了状态和考证焦虑所以他提出回到原来的关系。原本天天都会通电话的,结果我因为考证考研太忙,他因为学生会招新
  • #让宝贝回家[超话]#寻找2006年出生2009年与妈妈一起失踪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洛恩乡 平艳557135(一个头旋,断掌纹不详,山东口音,喜好呼啦圈、滑板车
  • 很多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但更多的人,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曾经爱的疯狂,如今伤的漂亮;以前雾里看花,现在潸然泪下。爱,一个人品,是麻醉;情,一个人醉,是心碎;在乎
  • 杂种脑控犯罪组织,微波武器热的冷的攻击几个遍,现在又开始扰乱人体气机,从食品投毒,种植投毒,基因投毒,再对网上购买草药投毒,真是无处不在,所做无不是杀人。费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