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第八季第6期在社会舆论上争议很大。一直想说两句。但是三言两语又说不清。懒得码字一直鸽到了现在。这个节目如今热度已经过去了,此时我应该也不算蹭热点。而且今年就都要过去了,再鸽就跨年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克服懒惰,开始码字[开学季]
首先分析一下媒体方面。因参加过其他综艺节目无论是出镜还是策划的工作。可以说我大体了解一些综艺节目的特点。从节目组的利益角度而言,这一期节目虽然争议特别大。但是,它实实在在为节目本身拉来了巨大的流量。很多没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节目。站在媒体人的角度,应该是乐见于这个结果的。无论对于什么电视台,对于哪位制片人、导演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符合他们的价值观的。这是事实。电视节目选取什么题材都不重要,题材本身为节目服务,不是节目为题材本身服务。很多人都很不解为什么唱个歌跳个舞答个题的节目为什么要讲卖惨的故事。因为唱歌跳舞答题只是节目的一部分,是为节目本身服务的,那些水平如何,是否合理,无所谓。相应的,装修节目也是一样。如果业主都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打工人,普通社畜。然后网上随便找到一张图纸就能满足居住要求的。那这节目恐怕要凉。装修节目要不就是业主要惨或者有特色,要不就是在改善居住条件上要求苛刻,操作难度大,需要的要求和现有条件落差特别大,一般设计师做不来。总之,这些也算不上什么潜规则,而是行业的明规则。所以媒体这个方向大体就是这样。结论就是这期节目的争议对他们来说是乐见的。这个节目组绝对是受益的一方。这个方向不再继续延伸讨论了。
说一下业主一家。讲道理,这一期的业主老杜一家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其好说话的程度也是难遇,真的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甲方。设计师陶磊应该是捡到宝了。老杜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一家有5个孩子,全都上了大学,如今事业有成。这在那个年代的大西北的农村,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镜头前,5个孩子思路清晰,谈吐都很得当。也可见这个家庭的优秀程度绝对是当地的佼佼者。老杜老两口绝对是值得大家尊敬的。老杜一家的需求很简单,就是老人不愿意进城,而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如今经济状况允许,加上将来要传承给后辈宅基地不要荒废等因素,亟待翻建。老杜的dream house是隔壁家的小洋楼。新的房子要满足老两口作为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满足家里人口多逢年过节聚到一桌吃饭的需求,以及小孩子觉得好玩的要求。这些要求说实话都是最基本的诉求。综上,我个人还是认为这一家甲方真的是太好了。好人,好说话,没那么多事。但是,问题也来了。这样的好,缺少的是硬性的约束,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对于乙方的彻底放飞。也给想要装修的人一些启示。作为甲方,该咬死的要求,一定不能松口。真的不能太好说话。人善被人欺。从最后的结果看,虽然节目上老杜一家表示满意。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翻建完的房子硬伤太多,莫说没有任何方便老年人的设施,也不满足一家人围一桌吃饭的要求,也没有给小孩玩的地方,就最基本的像安全这样的居住条件都不具备。而且从节目组的口风看,老杜一家要付130余万翻建费的一半,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可以说,要说有明确的受害者,好人老杜一家首当其冲。
设计师陶磊作为乙方,是争议最大的。我们重点说乙方。他没有做错哪些事,他又有什么问题。有人说,设计师私咪了翻建费吃了回扣。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不存在的。设计师确实有问题,但不在于此。这个项目的主要费用就是花在了那些红砖的非常费工的非常复杂的堆砌方式,从外地请来的大匠的开支。而且一开始平房打个地基还用了天泵,一个地基就已经十几万了。感觉在这些地方严重超支。后期出效果的内装和软装已经没有任何预算了。讲道理,别人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陶磊这是把好钢用在了刀柄上。或者说用国宴和米其林的标准烹调但只拿方便面当主食材。陶磊犯这个错误的根源是价值观。首先,业主甲方老杜一家提的要求陶磊并没有放在心上。或者说根本没听进去。你甲方没有往死里说,我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还是按照我自己的喜好来。老杜的dream house小洋楼。讲道理直接搬上去,莫说130万,给陶磊260万他也不给你做。这是事实。真做了,他在圈子里也别混了。节目组这里也有很大责任。但是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根本不是他们care的点。但甲方既然提出来,乙方的呈现不应该离这个要求离得太远才对。甲方的要求既然都不是硬性要求,那在陶磊看来就可以不管了,所以最后的出品南辕北辙。而且节目中设计师陶磊还表示要引导甲方的审美。十年之后老两口是理解他的设计云云。这就是赤裸裸的傲慢到了极点。你可以不给人家做土气小洋楼,但是你的出品更加不符合甲方的需要。拿别人钱去满足自己,还要别人理解。这是什么态度。去陶工设计室的首页看了看,我个人感觉他的特点呢,还是做类似于酒店、民宿、美术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他本身不是做内装的。很多像老百姓日常的生活需要,安装电器、做饭、吃饭、取暖之类的,陶磊的建筑是不考虑的。比如四四方方的建筑里放一个大圆桌中间放上圆盘,这在“陶磊们”看来就是“旧中国”和“无审美”的体现。虽然,做公共建筑很多因素并不需要考虑。但民宅则不同。而且因为他的那种风格造价不菲,所以他也不接一般家庭的房屋翻建的活。预算超支和风格严重不搭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后呈现的效果房屋内部像毛坯房一样简陋。方方正正的形状,复杂砌法的红砖清水墙,圆弧形镂空院墙,斜着放的矩形混凝土柱,大面积的落地窗。陶磊的其他作品基本上也是这些特点。他基本上是原丝不动把这些他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搬到了业主老杜一家的房子上。陶工是有自己做的建筑必须是这种特色不做别的风格的偏执,还是他就只会这一招,亦或是他自己就喜欢这种别的不喜欢,我们不得而知。在明知道当地的条件不足(比如提供的煤矸石砖压根不是做裸露的墙面的材料,丑的一比)的情况下,陶工我行我素,坚决不改方案,贯彻自己的风格到底。在此作为旁观者第一觉得陶工不是一个能因材施教的设计师,这一点上不合格。然后只能为甲方老杜一家感到惋惜。镂空的院墙,不管是一顺一丁还是N顺N丁,普通人会在乎吗?看上去还不是都一样。一般人只能看到这不防风,不防窥也不防盗。储物间也是镂空的,不知道是不是老鼠快乐墙。大面积的落地窗嵌在便宜不结实的松木框子,既不安全,也不保暖。昏暗狭窄的过道,简直是空巢老人的噩梦,既压抑又不安全。楼梯的扶手又尖锐又不贯通还不如没有。卫生间、淋浴间等就更不用说了,还没用就已经反碱了。说起来是根本没法住。
很多设计师为陶工开脱。论点无非就是围绕着审美,离不了“艺术”、“安藤忠雄”这些字眼。我个人认为这非常苍白。我并不认同这些观点。民宅,老人的房间,不考虑实用性,不考虑安全,不考虑居住成本,单纯是为了别人不理解的“美”,这是本末倒置。
最后放几张图。
图1.老杜一家的部分细节与陶工其他项目的对比。可以看出陶工对这种风格是真滴真滴执着。相当于把自己的拿手好菜都拿来做了。然而也不免让人觉得“你是不是只会这样,别的全不会”。
图2.陶工曾经的项目,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巴塘中学的食堂和宿舍项目。和实景图对比,可以看出陶工的部分设计施工方并没有做。就是蓝圈的部分。有可能是资金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是出于安全因素,因为凹凸不平的类似玛尼堆风格的墙面对小朋友来说安全隐患确实不小。
图3.分别是美国坦帕和盐湖城附近的社区的民宅别墅,以及某宝上非常廉价的农村住房改建图纸和效果图。虽然不能简单和陶工的作品比。但至少我们要知道,这样的房子,也许恰恰是平衡了老杜dream house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折中方案。
图4.云南弥勒东风韵美憬阁精选酒店(雅高旗下)。今年的网红酒店。红砖元素也很多。但看上去很舒服。但他本身就是艺术小镇的一部分,而且酒店又是公共建筑,加上云南和甘肃气候条件完全不同。所以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我们只能说老杜一家这个案例的错不在于风格本身,而在于是否有条件来配合选用的风格以及这种风格是否适配当地条件和甲方诉求。

【黑龙江选手回顾:#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石林景区举行的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3日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我省的一名参赛选手,也是资深的山地越野的大神——“流落南方”23日零晨发布了一篇语气沉痛的文章,回顾了自己参赛的经过,和在比赛中失温退赛死里逃生的历程。这篇文章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后,立即就冲上了10万加,是目前为止,“甘马”参赛选手回顾参赛经历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

24日,记者通过公众号,与“流落南方”进行了联系。

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流落南方”说:“事发后就有朋友向我约稿,下撤回来后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还有那么多选手在山上,未知安危……”

“但在哈尔滨的一个跑步群,知道我去了黄河石林参加比赛,有朋友看到转发的失温选手视频,问我什么情况,我说了一些。那个群里大多数不熟,聊天记录被转发出去,很快在几个我在的跑步群都看到了。家乡的亲友都很关注,这让我不再犹豫了,与其被转载碎片信息,不如着手记录一下。”

“流落南方”说,这篇文章,是参赛者的亲历,无图无视频,只有文字记录。

对于事发经过各种图片视频已经被转的满天飞了,出于对图片中当事人的尊重,以及他们后续是否平安无恙完全不了解,他不打算发这些东西。

他只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通过文字如实表达出来,“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甘马”越野赛的简单与不简单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遗憾的冲锋衣要是能晚点被转运

5月22日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刚起程大批选手的帽子被刮飞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失温的感觉,十指被冻僵像是冬天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对抗失温症状,一步步挪也要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况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成功抵达避难的小木屋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回家才是完赛的终点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傍晚组委会终止比赛前,基本全部的选手均无法继续进行比赛,绝大部分选手退赛这一幕,在国内众多以艰难著称的越野赛中,这是首次。

“流落南方”认为,后续的救援,是对组委会的考验。事实上,这是对白银市甚至更高层面的一场应急大考。

“流落南方”说:“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经过这次的事故之后,“流落南方”说:“现在终于知道,回到家才算抵达终点,安全永远第一。不是安全完赛,而是安全,安全。”

记者:王萌

【死里逃生!跑友讲诉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惊魂历程】#甘肃一山地马拉松20名选手遇难#
5月22日上午9时,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百公里越野赛。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今天(23日),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故搜救最新情况。

截至今天早上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0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另有一人正在搜救确认中。

记者联系上一位参赛亲历,来自黑龙江的跑友“流落南方”,作为曾经的一名媒体调查记者,他与多位朋友一起参加该赛事,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他虽极力坚持,但最终感觉不对,及时下撤,幸免于难,但不幸的是,他有另外几位朋友遇难或失联。流落南方写下一篇文章,仔细讲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极端天气没有预报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旧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问题出在天气上,极端天气。

甚至521这天的天气预报,都没有预报出来第二天的这种极端天气。

十指失去知觉后及时下撤

522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哦,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苦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朋友失联 一边刷消息一边流泪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文章最后,“流落南方”表示,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交安宣传# 【“一盔一带”进校园 交通宣传为安全】10月26日,屯留交警大队民警走进城区旭光幼儿园、树人小学、屯留五中开展“一盔一带”主题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进
  • 建国后,内鬼洞由武夷山市综合农场下属国营茶厂,即现在的武夷山市岩茶厂管理至今,根据罗盛才先生武夷岩茶名丛录记载收录,鬼洞现存的名从单丛母树有铁罗汉··醉贵妃··
  • 国家派出专家组全面指导救治工作,国家、省、市三级专家每日对患者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严防轻型、普通型病例发展为重型病例。兰
  • 一脉情思,人生(互动动动必回访))锦瑟弦,刻下两段缠绵。一别经年,想你成疾,念你成殇,一念过往,泪湿眼眶。
  • 很多人都羡慕你们有我这样的姑姑,可是爱是相互成就的啊,就像你们出生之前,我那来自于中国人羞涩于表达爱的本性,从来不肯说爱,连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都
  • 每个人对爱情的渴望程度也是不同的,可能对陪伴的依赖远远高于情感的诉求,大部分的人,都会对生活妥协,毕竟生命的延续,它关乎着祖祖辈辈、上下左右的亲缘。因为证悟心性
  • 决定你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人,也是你自己。如果你很悲伤,原因也是你的心灵活动。
  • 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在给环卫工人送去慰问的同时,也发扬了无私奉献的良好志愿精神,为城市的清洁奉献出了一份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去关注这一群“马路天使”又或是加
  • 际上 王宝强的要求并不过分,他是主演之一,参加影视投资也是很正常的,再说他的票房影响力也很好,有他参演票房会高些。2015年,徐峥开拍《港囧》他500W邀约和自
  • 爸爸:“你看啊,这事儿是这样的,我没有请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汽水,这是爸爸不对。从小到大,我父母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哭泣还是开心,都没有人教我,你因该要去分
  • 今天刷到一个博主,讲了一个关于死亡,救赎与爱的故事,他说原来我觉得一切的不幸也就这样了,我觉得我为了救赎拯救自己该做的也都做了,可是我可悲的发现我愿做这一切不是
  • 而仰首前瞻的铜龟本是有祝皇作万岁之意,在此设计的运用则是希望时间多为我们做停留,慢下来,享受生活!!
  • 魔胴‮实星‬力❷ | 专属‮医的‬疗专‮顾家‬问团 ​‎ ͏ 专业的‮学医‬指导为体重管理保‮护驾‬航>2019年7月21日,魔‮防胴‬弹咖啡与【慈信医疗
  • 那么就给你(我的)特制的爱,到这里来,制作人♪”——出自万圣节语音——————————————————————投稿者留言:万圣节语音...谢谢你[泪][泪]就问
  • 第五个【急需物资】大型挖掘机数台【详细地址】介休白家堡村【联系方式】15035604668、17835800457【现场情况】磁窑河河水倒灌第六个【急需物资】柴
  • 高级而不俗气、也不会张扬夸张~~给人感觉很甜美优雅、浪漫又梦幻、比较耐看~~掉色过程长、掉色后不会难看尴尬~~女生发色分享 神仙发色 少女感发色#莆田接发[话题
  • 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终将发光。 寄拍模特只有自己变优秀,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勇敢地生活,让梦想掷地有声,让爱的人不失所望。
  • 多年来,他不仅作为家乡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改善基础设施,一起奔小康,还积极捐款捐物,关心退役老兵、扶贫助弱、关爱老人、教育帮扶,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军人的责任担
  • 现将确诊病例14活动轨迹公布如下:确诊病例14:为唐隆国际酒店工作人员,曾于10月15日与确诊病例1、2在酒店大厅短暂交谈,10月17日凌晨被隔离管控。现将确诊
  • 虽然在烦恼的都是些别人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 减不下去肥 管不住嘴 懒得去运动 每天有十二个小时都好困 早睡又做不到 论文进度不行 烦恼的只有这些的话貌似已经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