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24节气说制香—谷雨】开到荼蘼花事了
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此刻“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说,谷雨是春天在不舍远离,是夏季在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着来临。

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酴醾,又作荼蘼花,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苏轼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于是《红楼梦》便有了“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过后,春天便不再了。
宋代著名女词人吴淑姬写道:“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欧阳修在《渔家傲》里写:“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牡丹和荼蘼花,似乎便成了谷雨时期的固定搭档,一个国色天香,一个小家碧玉,一个雍容华贵,一个清雅脱俗,一个绚丽无比色彩纷呈,一个不争妍不斗艳,却依旧霸占赏春人的一缕视线,明明云泥之别的境遇,却同样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相传宋人范镇,每到暮春时节,便在荼蘼花架下,设宴饮酒。微风拂过,荼蘼花像白雪般纷纷扬扬,落于谁的杯中,“浮一大白”,谁便饮尽杯中酒,谓之“飞英会”。

《宋书·礼志》也记载了宋时有一种制作荼蘼酒的方法。先把一种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瓶中,然后将酒瓶加以密封。
到了饮酒的时候,开瓶取酒,酒液已经芳香四溢,这时再临时在酒面上洒满荼蘼花瓣,酒香闻来正如荼蘼花香,几乎难以分辨二者的区别。
这一做法,是受了“飞英会”的影响。于是,浮着片片荼蘼花瓣的酒杯,便成就了宋人在暮春里的一场场欢会。

《香乘》收录了一个名为“玉华醒醉香”的方子,归入卷十九《熏佩之香》中,即用来熏衣和佩戴的香品。
“玉华醒醉香”最早出现在陈敬《陈氏香谱》中:“采牡丹蕊与酴酴花,清酒拌,浥润得所,风阴一宿,杵细,捻作饼子,阴干,龙脑为衣。置枕间,芬芳袭人,可以醒醉。”
此香以牡丹花蕊与荼蘼花为主材制作,将牡丹花蕊与荼蘼花瓣用清酒拌匀,晾一夜,然后捣成花泥,制成小饼,最后在外表沾染一层龙脑香末为衣,此香有解酒醒酒的功效。

牡丹花蕊气味芬芳,荼蘼花亦芳香袭人,经过清酒的浸润,制成小饼后再裹一层清凉、芳香开窍的龙脑香,闻之确实让人瞬间清醒,不知几百年前,是怎样的制香人,用了这般玲珑的巧思,制给何人醒酒解醉。

牡丹花蕊制了“玉华醒醉香”,摘下的花瓣也不要浪费,可以可用来制香。《香乘》收录有一个“李主花浸沉香”的香方:沉香不论多少剉碎,取有香花:若酴醾、木犀、橘花(或是橘叶亦可)、福建茉莉花等,带露水的花一碗,用磁盒盛之,纸封盖,入甑蒸食顷取出,去花汁浸沉香,日中曝干,如是者数次,以沉香透烂为度。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
混合了花香之气的沉香,在熏焚时香炉会中花香浓泛,张元干《浣溪沙》:“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这种把香木与香花一起熏蒸的“花蒸香”一度非常流行,宋杨万里《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中用柚花与沉香薰制:“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周紫芝《刘文卿烧木犀沉为作长句》中用木犀与沉香薰制:“海南万里水沉树,江南九月木犀花”。

许是沉香一度“一片万钱”,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很多奇思妙想,《陈氏香谱》中“花熏香诀”记载,只用橘叶与竹片也可制作出不俗的熏香,其做法是:将橘叶捣烂,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瓷罐里,放入蒸笼中蒸制,然后把熏入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

以花、叶熏蒸竹片为香并非个例,元代《居家必用》记载了一种“百花香”,所用材料也是竹片与香花:用篱头烂竹片穰劈作片子,遇四时花开时,摘花头与竹片层层相间,装在薄白瓷器内至满,油单纸封,蒸笼上蒸一时许,经宿,去旧花,再摘新花,依上蒸三次。自春首至岁终,但有香花依上蒸,焚之,极风韵可爱。

把竹子劈成小巧薄片,与香花层层叠叠放入瓷罐中,用油单纸密封,在灶上小火缓蒸一时许后,静置一夜,第二天更换新采集的香花继续蒸制,这样蒸制出来的竹片就会沾染上各种花香。
除了水蒸草木为香,当时人们还喜欢把各种花草蒸馏成纯露,顾仲《养小录》记载:“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水部”中收录了各种药露:薄荷露,鲜薄荷蒸取,气烈而味辛,能凉膈发汗,虚人不宜多服;兰花露,此乃建兰花所蒸取者,气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郁。

最痴迷以花草为香的人,当属明末时期的董若雨,他与黄庭坚一样自喻有“香癖”,董若雨《欸乃曲》言:“老翁平生有香癖,柏子拈灸树根炉”。
董若雨喜欢采集各种花草制香,但有些花草不适合火焚,为此董若雨发明了以水蒸草木为香的“非烟香法”。《非烟香法》共有六篇:非烟香记、博山炉变、众香评、香医、众香变、非烟铢两、博山变。《非烟香记》中云:“焚香不蒸香,俗太躁,不可不革。”。

《博山炉变》中,亦详细描写了他研制的蒸香器具,蒸香完全没有火焚的烟燥之气,有了蒸香的上好炉具,春天的玉兰花瓣,冬天的梅花坠瓣,都被董若雨采来当作香,《非烟香记》:顷偃蹇南村,熏炉自随,摘玉兰之闭蕊,收寒梅之坠瓣。花蒸水格,香透藤墙。
把采集的鲜花放在水格上蒸,水汽袅袅中,不一会儿就香透了藤墙。

蒸香不仅能芳香居室,不同植物的香味,也给董若雨带来了各种与众不同的想象性的嗅觉体验。他在《众香评》中,描写了不同草木蒸香所带来的体验:蒸柏子如昆仑玄圃,飞天仙人境界也。蒸梅花如读郦道元《水经注》,笔墨去人都远。蒸玉兰如珊瑚木难,非常物也,善震耀人。

焚香或是蒸香,不仅仅只是用作消闲娱乐之用,以香疗病养生也是董若所追求的。他认为“养生不可无香,香之为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缺而拾遗,截长而佐短”,为此,董若雨专门撰写了一篇《香医》,洋洋洒洒地总结了自己所蒸植物为香的功效。
言:消暑宜蒸松叶,凉膈宜蒸薄荷,辟寒宜蒸桂屑,又宜荔壳,解吞酸宜蒸零陵,酸者肺之本味也,金来乘木,肝德不达,故肺味过盛而形酸,以甘补肝,以辛治肝,故又宜蒸木香......

借由此“花蒸香”法,我们可以尝试着组出模拟牡丹馥郁浓烈花香的“悠悠牡丹香”香方:老山檀10克,与牡丹花瓣熏蒸三遛,后小火焙干,降真香2克,牡丹皮2克、安息香2克、青木香1克,右为末,炼蜜和匀,丸作鸡头米大,裹干牡丹花瓣细末为衣,可与干牡丹花瓣同窖藏月余,熏爇如常法。

牡丹香窖藏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牡丹花瓣的香气,更添一份牡丹花馥郁却迷人的气韵。

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2014——2021,距《雪花飘扬》面世已经7年,今古空名,窗外萧萧万里,疏疏一木,只望天上星,再看人间寒。几年来过往离索,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料想,日日岁岁年年,红尘不觉,凉薄自知!近日读物有感,作为人生的新篇章,决心执笔写下自己第二部作品,世人皆叹《钗头凤》,无人知他赵士程,故事便由《钗头凤》展开,你可听说过《钗头凤》的故事?那个写下“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也曾有过一段,痛彻心扉的相思之情,以致跨越数十年,依然耿耿于怀。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叫唐婉的姑娘说起。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两人自小青梅竹马。二十岁的时候,陆游写《菊枕诗》,送给唐婉。后来陆母担心陆游沉溺夫妻情爱,而失青云之志,强行让陆游休了唐婉,但是他情深难舍,所以陆游便偷偷在外租了院子,两个人远离陆家,过起了二人世界。然而这件事,不久被陆母发现,最终还是了断情缘。绍兴二十一,陆游和唐婉在沈园碰巧重逢。此时,唐婉已另嫁作人妇,丈夫名叫赵士程。这个赵士程深爱唐婉,见状默默退出沈园,让两个人叙旧;此时他们再度相逢,昨日的种种情景,又浮现眼前,把酒话凄凉。陆游悲痛欲绝,在院子墙壁上提了一首词,这就是: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唐婉也依韵附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回去之后,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
 
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其实没有,六十八岁,陆游再游沈园,题诗,《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渎之怅然。七十五岁,唐婉逝世近四十年,重游沈园,再作一诗:
《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句“曾是惊鸿照影来”凄苦不忍多读。《宋诗精华录》评:“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八十一岁,梦游沈园,醒后,感慨作诗《岁暮夜游沈氏园两绝》。八十四岁,陆游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
《春游》
诗云: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一年后,陆游辞世。晚年陆游频频记挂沈园,也印证了那一句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陆唐二人的悲剧,恰恰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总图得功名传世,却葬了多少痴痴深情。
再说回来,那个娶了唐婉的赵士程,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历史上只留下了十个字,“再世未纳妾,死后不复娶”。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杨柳......”一首《钗头凤》让后人记住了沈园的同时,也记住了陆游与唐婉之间那段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可是,千百年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过,那日携唐婉前往沈园游玩的唐婉的现任丈夫赵士程。
 
赵士程,出身皇室贵族,乃是宋太宗的玄孙,赵仲湜之子。自小受贵族教育,谦谦君子,喜好交友,对才华横溢的陆游更是钦佩,故而时常往来。
一日,他偶然得见唐婉,见唐婉容姿生得秀丽、才学超出寻常女子,便暗生情愫。但彼时的唐婉已是陆游之妻,君子之道,不夺人所爱,他也就这么默默地将深情埋在心底。
后来他听说,唐婉遭陆母厌弃,被一纸休书送回了娘家。他又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他终于能够追求唐婉,而难过的是唐婉断不该经历这种遭遇。
古来出嫁的女子被休便是耻辱,再嫁,又谈何容易,况且赵士程皇亲国戚,又岂能娶一个再嫁之女为妻?
但纵然世间千万反对,他亦独往。唐婉终于再嫁赵士程,她应了他的深情意切,他允了她的幸福归宿。然而挂在唐婉脸上的却是泪眼愁眉,他自然明白,这心结疙瘩绑在何处,爱和尊重是他想到的能够给唐婉最宝贵的东西。即便千夫所指,他也要护她周全。
 
那么他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无论是《钗头凤》、《暗恋桃花园》、《如梦之梦》、《恋爱的犀牛》这些曾经我看过的话剧,还是这些年我旅行过的地方都给了我无限的灵感,让我执笔而书,去完成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二部书,期待第二部作品和大家见面的那一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情世故是怎样慢慢学会的1、 熟人介绍的工作,能不去尽量别去. 2、 能力越大,屁事越多,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傻.3、 下决心做一件事时,不要大张旗鼓地吿诉所有
  •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因为,人生没有完美,遗憾和残缺始终都会存在,美好的东西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都得到。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因为,人生没有完美,遗憾和残缺始终都
  • 除了笑得早的孩子比较聪明之外,还有以下两种行为也代表了宝宝大脑发育好:Ø 认人比较早认人早,也是孩子大脑发育好的表现。面对认人早的宝宝,爸妈们别抱怨太磨人,这表
  • 人家伦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星星,我爱了整个宇宙,只为跟任嘉伦碰头 有一个男孩叫任嘉伦,有一群女孩儿叫嘉人任嘉伦是唯一一个打破了我三分钟热度的人 如果努力的尽头
  • 从杭州过来的钱老师还特地送给了我几个词,我觉得不光受益我,还受益更多的创业者和艺术家们,在此分享下:“立德修身,精益求精,匠心营造,广交朋友,合作共赢”今天的演
  • 继续分享一下:确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然后,对其他东西进行妥协朋友 Susan 是朋友圈的恋爱达人,在第 N 次分手后向我们哀叹:「我怎么就遇不到好男人呢」?女人
  • 然而有的驾驶员却选择无视,当高速上出现车多缓行时,便开启随意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模式,把素质和安全抛之脑后,不仅耽误抢险救援,还可能将自己与其他守法车辆置于险境。
  • 具体几号看我的富有程度[并不简单]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瘦瘦美美的见我们哥(虽然我是个胖子)打榜的时候也要保护好眼睛(虽然我近视)[二哈][二哈]祝我们李漂亮大发啊#
  • #阳光信用[超话]# [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中午好[心][心][心]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在于心的寂寞;人生的智慧不在于善于观察,在于善于
  • 至于昔日的“霸主”MIUI,现在则排到了榜单的第四位,相较ColorOS和OringinOS这样的新秀略逊一筹,但也算是能打。四、我坚决不要“死后哀荣”我只要在
  • 不喜欢晚睡,却有几天为了看视频而不知不觉到很晚;……没想到这个年纪还能疯狂的追星——他,闪亮的陈百强先生,值得至爱!原本快乐幸福的人生:……“霸气——只要你喜欢
  • 在这一条红尘路上,我也曾与万千人相逢,但是在我内心深处,入心之人唯有一个你。与你之间的相逢美在灵魂的触碰,那种盈动胜似春水初生,那份因❤️而生的心动,是心中坚守
  • 昨晚刷到了这个up给日本电商平台做的广告,感觉抛开up主的颜值身材不谈,这些基础款衣服并没有显质感到,要花大几百购买,还无法退换,丢件都难以保障的程度…就感觉基
  • 我们的生活总是很拥挤,总是很忙碌,过去的已成为历史,而未来还是未知,我们不须为昨日而哀叹,也不必为明天而担忧,我们要活在今天,活在过去与将来的隔仓里,才能把今天
  • #啸天工作室启程之旅开学典礼#2019年的最后一期,我们依旧迎接了从全国各地飞来成都的学员们。15天后期待你们的蜕变~#成都##啸天工作室##成都婚礼主持##婚
  • #接上文无聊后续# 临时广播通知要全员核酸,我和妹妹急忙忙赶去,回来不巧给一大叔同路,当时回头看见大叔花衬衫,大油头,走路一颠一颠的,便不由自主往不好的地方想,
  • ‍你要堕落 神仙也救不了你 你想成长 绝处也能逢生强者总会逆流而上 只有弱者才会随波逐流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翻山越岭只有熬过黯淡无光的日子才会成为
  • 你摸又来分享她觉得不错的好东西啦~虽然小贵,但非常超值的一款面膜。 图1 Aix洗衣液去除污渍真是yyds,而且这价格真是超值好吧,还有五袋洗衣液在路上……图
  • 这段我愿称之为“隐晦的爱意无法言说” 就像破这首歌中所说“然而却只有黑暗才属于我”穆泽的爱是深沉的,轻易说不出口的,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在他人捅破之后,他还是
  • #诗画成语,漫游邯郸#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邯郸 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