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联合攻关的“金川样本”

6月12日,第24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在甘肃省金昌市拉开序幕,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齐聚“镍都”,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能源及配套产业、研究开发国家急需的镍钴新产品、建设智能工厂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正式启动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

以创新、融合、携手共建新金川为主题的此次大会,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刘维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王国法、冯夏庭、张平祥等出席会议。

“这次盛会既是一次跑好科技攻关‘接力赛’、描绘创新驱动‘热力图’、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的群英会,也是一次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行动会,充满着共商、共创、共赢的格局情怀及价值追求,蕴涵着谋全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抉择及目标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金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在大会致辞时表示。

从1978年至今,已召开23次的金川科技攻关大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能源创新的技术高峰。通过大规模、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联合攻关,形成开放型、联合式科技攻关模式,使科技创新成为金川的“传家宝”。“金川经验”“金川模式”成为国内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的典范,金川集团发展史也被业内称为“镍钴工业的科技进步史”。

科技兴企: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化系统化能力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表示,科技攻关,企业要冲锋陷阵、人才要担纲大任、政府要贴心服务。金川集团的发展实践,不仅树立了科技兴企的典范,也表明了甘肃的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充满希望。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

科技创新,企业既是“主体”又是“主力”。1958年,金川发现镍矿,金川集团通过探索和试验,研究掌握了适合金川镍矿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技术,短时间内打通试生产流程,于1964年产出金川第一批电镍。

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金川集团进入“科技兴企”的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被解决,金川集团用技术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镍钴及铂族金属生产工艺的一项项技术空白。

2020年后,为适应加快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金川集团把技术进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开始了新一轮提高金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金川集团先后组织实施科研课题480余项,在镍钴及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领域,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装备,使技术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进入新时代,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金川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金川集团以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为目标,建立并完善了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适应公司新形势的科技创新绩效及考核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及激励机制,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了公司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金川集团的带头人,王永前认为,在谋全局、应变局过程中,金川集团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对策,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第一遵循,把铸“魂”、固“根”、夯“基”作为第一使命,奋力走好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赶考之路。

优异成绩是金川集团创新路径的最好验证。“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成绩亮眼,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22亿元,同比增长5.81%。工业总产值166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润70.38亿元,同比增长111.61%。集团利税总额突破127亿元,其中利润70.38亿元,同比增长111.61%,位列世界500强第336位,中国500强第94位。在科技创新方面,“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研发投入累计17.0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4.6%,并先后组织开展各类科研攻关课题306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60%。其中,《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两项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的背后,是金川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化、系统化能力的体现。据了解,目前,金川集团已形成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镍钴研究设计院、兰州金川科技园等研发机构为核心,以二级单位工程技术研发力量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工艺优化和装备提升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同时,通过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金川集团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有效推动了科研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难题解决。

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60年发展历程中,金川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到实处,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完善公司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下属经营主体和全体员工的创造潜能和活力。

在王永前看来,金川集团正是拥有“好”的制度体系、“能”的运营模式和“行”的企业文化,才使得各类资源要素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张力全面释放,有力加强了改革攻坚与科技攻关的双重驱动,通过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培育一流创效产业、对标一流创优标准、营造一流创业环境,金川集团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金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

助推强国: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添砖加瓦

企业除了靠科技自立自强,更要以己之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直以来,金川集团的科技创新立足金川资源优势,紧贴经济主战场,突出影响全公司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技术需求,突出制约公司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需求,突出节能减排等技术需求。

近年来,随着资源品质的不断下降,低品位、成分和性质复杂的镍、钴及铂族金属原料经济高效利用越来越重要,面对传统选冶技术处理中的回收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难题,金川集团先后突破了“特大型矿体大面积连续充填开采关键安全技术”、“高氧化镁难处理镍矿石高效选矿技术”、“不溶阳极法生产电积钴技术”、“复杂镍原料生产高品质镍盐技术”等关键技术,使金川镍的最低可采工业品位由0.5%降至0.3%,贫矿资源占比超过50%,实现了过去属于废弃资源的低品质高氧化镁镍矿重新资源化。此外,通过铜阳极泥处理新工艺、镍阳极泥中贵金属高效提取技术、贵金属一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超高浓度冶炼烟气制酸过程分流转化技术、低浓度SO₂烟气高效治理技术等研究攻关,金川集团建成了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镍阳极泥硫磺回收、冶炼环保集气达标治理、年产5000吨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利等项目,有效解决了环保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协作配合。联合攻关模式正是源于金川集团被反复验证过的成功之路。

金川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以深化新材料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为突破点,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从而构建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特色突出、科技赋能、效益显著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发展过程中,金川集团“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自身镍产品优势,引入金昌宇恒镍网公司、扬帆飞翔工贸公司、金昌金惠澄镍网公司等镍网企业,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印花镍网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依托铜产品优势,金川集团引入沈阳艾克电缆、弘瑞塑料制品公司、鑫富昌电缆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建成了西部地区最大电缆生产基地;依托金川特色的冶炼副产品,吸引甘肃高能中色环保科技公司、甘肃叶林环保科技公司、泵鑫旺达环保科技公司等企业先后落户金昌,形成了年处理冶炼副产品20万吨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通过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金川集团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助推器”。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金川集团立足内需,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开拓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为巩固资源优势,提高自有矿山出矿量、入选量,集团启动金川四矿区贫矿开采,加大金川贫矿资源开发利用;为增加硫化镍原料控制量,集团加快推进青海夏日哈木镍矿建设。金川集团正在用行动践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念。

抓住机遇:党建统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金川集团积极发挥甘肃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以镍钴资源技术优势加快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稀缺金属资源与先进材料领域科技领军企业,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现代产业链“链主”责任,保障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科技链安全,确保成为甘肃省工业与科技高水平发展的“主力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金川集团要精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正如王永前所强调,快速前行的发展路上,金川集团更要坚持组织力建设,高标准担当新作为。“我们要抓好党的建设,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好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抓好履职能力建设,持续在科技强国、工业强省、产城融合上奋勇争先,全力当好甘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是金川集团奋进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的重要一年,是金川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川集团将瞄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打造新时代新金川,聚焦“党建统领、改革统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战略理念,力争从“规模倍增、结构优化、路径创新、党建保障”4个方面奋力突破,确保“十四五”末总体研发费用投入不低于55亿元;争取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5项以上、省级重点项目20项以上;在资源综合利用、镍钴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获授权专利2400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5200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再造一个新金川,奋力打造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来源:新华社

#内蒙古日报头版#【点碳成金,“双碳”战略下的内蒙古行动】“2021年全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8%,GDP同比增长6.3%,超预期0.3个百分点。”近日,自治区发改委公布的这组数据令人振奋。

  以较低的能耗稳增长,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依赖降低,也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发展。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发出的郑重承诺。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承担着绿色转型的重任。同时,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锚定“双碳”目标,担起“双重”重任,内蒙古一步一个脚印,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排放端做“减法”——

  节能减排驱动转型升级

  乌海市,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高纯铸造生铁项目生产现场,火红的铁水从炉中汩汩流出。这些铁水冷却凝固后将成为高纯铸造生铁,广泛应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不同寻常的是,生产过程使用了“氢冶金”工艺,用氢替代传统的碳进行冶铁,碳排放量每年降低11.2万吨。

  “目前我们投产的工艺已实现利用20%的氢替代碳进行冶铁,到2025年,我们将逐步实现全氢工业化冶炼,一年能降低碳排放量达50多万吨,届时我们就可以卖碳指标了。”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川说。

  从低碳到零碳,从卖铁到卖碳指标,赛思普的“双碳”之路,也是内蒙古的奋进之路。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

  向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亮剑”。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通过“遏制一批、置换一批、缓建一批”合理控制“两高”产业规模,推动“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

  向提升能效水平发力。执行工业领域化解过剩产能3年计划,工业节能技改计划、煤电节能降耗和灵活性改造等一系列计划措施有效实施。

  2021年,内蒙古退出电石206万吨、铁合金33万吨、焦炭60万吨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煤电机组8.6万千瓦。能耗“双控”指标实现了从倒数到领先,能耗无序增长被扭转。

  减碳降耗绝不是减少生产能力,而是在集中集聚集约上寻求突破,持续增加绿色生产力和新动能替代能力,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

  一块黑煤,除了燃烧,提取煤气、煤焦油和焦炭,还能做什么?一瓶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透明保鲜膜,是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区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

  在“双碳”目标下,不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严控生态环境风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内蒙古地方和企业的主动选择。

  减碳也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先立后破,稳妥推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

  炎炎夏日,通辽市科尔沁区龙马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现场一片火热。10万平方米的焊接车间和14万平方米的风叶车间即将投产。

  这个计划总投资185亿元的基地,吸引了11家风电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从主机到塔筒、从减速机到风叶一应俱全,填补了通辽市乃至自治区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空白。待项目投资全部完成,它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全国第一。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内蒙古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从传统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吸收端做“加法”——

  固碳增汇打造全国最稳定的

  生态碳汇供给基地

  置身位于大兴安岭主脊的内蒙古森工集团绰尔森工公司五一林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内蒙古范围内首宗挂牌成交的碳汇项目就源于此。

  2010年,全国还没有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绰尔森工公司考虑到五一林场重要的生态区位,将本可以采伐的11010公顷林地保护起来。没想到在11年后的2021年4月8日,这片林子所产生的碳汇实现了挂牌交易,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被一家企业买走。

  2021年4月8日至今,内蒙古森工集团已经实现市场化交易碳汇项目8笔。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一笔笔交易,不仅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绿水青山的分量和使命担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未来可期。”绰尔森工公司碳汇办主任于世平说。

  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环境,塑造了辽阔草原、广袤森林、雄浑荒漠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孕育着独具特色的动植物类群,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

  经测算,全区林地、草地、湿地总碳储量为105.49亿吨,占全国林草湿碳储量(885.86亿吨)的11.91%,位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全区林草湿碳汇量为1.19亿吨,占全国林草湿碳汇量(12.61亿吨)的9.44%,位居全国第一位。

  丰富的碳储量和碳汇量,为内蒙古发展碳汇经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碳库’,不仅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多年驰而不息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更是有效提升了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固碳——全面停止天然林、公益林商业性采伐,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减少不合理土地利用、土地破坏等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减少因病虫鼠害破坏林草资源造成的碳排放。

  增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4736.74万亩,年均完成种草任务30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启动并推动建设全区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探索森林、草原、湿地增汇措施和途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林草碳汇发展模式。

  “到2025年要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400万亩以上,完成森林质量提升建设任务2800万亩,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6500万亩,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最稳定的生态碳汇供给基地。”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义务植树、光盘行动、节约用水……每一个人正在成为“双碳”目标的践行者。(记者 霍晓庆)

#点赞新宁夏#【央媒看宁夏 | 西海固走向“机遇之海”】西海固,没有海。如今,挥别“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过去,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已开垦为“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山桃山杏花海漫山、生机遍野;一度树影稀疏的六盘山,勃发起簇簇落叶松绿岛,高山林海、溪水潺潺;留下来的西海固人,在地方党委政府引领下,从植树造林到改土治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正在走向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之海”。

  迁出百万人 换得千山绿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的概称,西——西吉,海——海原,固——固原,构成其核心区域。“喊叫水”“旱天岭”“水断头”等“求水若渴”的地名,道出往昔缺水、地焦的恶劣生态环境。

  在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论上最多承载22人,却一度要养活142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方式,将123万人搬出大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105亿元实施的35万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西海固的人口、资源矛盾,移民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拔掉穷根。与此同时,迁出区800多万亩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也得到自然恢复。

  47岁的固原市隆德县观堡村村民李小钢,见证了“迁出百万人,换得千山绿”的变化,更有幸成为山林守护人之一。“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一场大雨都能把庄稼冲走。现在刮再大的风也不见土,看着满山绿色,搬出去的人回来都不敢相信这里曾是自己的家。”李小钢说。

  自2016年起,宁夏在西海固地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目前已有万余名生态护林员上岗,每人年均工资1万元。

  2003年宁夏全境实施封山禁牧时,马维虎刚成为固原市原州区青石林场的一名护林员。禁牧初期,放牧村民和护林员玩“躲猫猫”。但即使是自己的大哥上山放牧,马维虎也毫不留情地把羊扣下。“为此我们俩三年没说过一句话。”马维虎说。而今,马维虎感慨乡亲们不仅变得特别支持他的工作,还和他一起“护绿”。

  现在的西海固大地已然群山葱茏、梯田层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3000万吨以上。固原市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4%提升至目前的27.28%。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固原市榜上有名。

  近年来,金钱豹等珍稀动物频频现身。大自然精灵们的光临,正是对西海固山水“换装记”最有说服力的认可。

  不单纯追求增长 更关注质的提升

  海拔2110米,在位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沟林场,两片试验林地对比显著——一片林子排列密集,但树干细得可怜,树下难觅草本植被;另一片看着稀疏,但阳光通透,地表灌木和草木盎然生长。

  种得密一定好吗?这个问题,放在前些年,可能还有不同答案。早在20世纪80年代,造林直接目标是尽快让大山绿起来。种得过密的“高龄树”如今遭遇“成长的烦恼”——密度过大、林分单一、土壤酸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是时候更新生态建设理念了。六盘山地区是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的重要坐标,也是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宁夏林草部门2019年启动了“六盘山区高密度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研究与示范”项目。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院长余治甲一直关注着试验林地的变化。通过不同密度间伐效果的对比,进而确定适宜方式来致力最终形成多树种、多层型、可天然更新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

  “无论当初密集地种,还是如今科学地砍伐,都是为了生态更好。现在生态建设理念更关注质的提升。”余治甲说。

  固原市以流域为基本单元,针对不同山形、沟道、土质等要素特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并举,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绿、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攻……仅彭阳一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由27万亩增加到180.16万亩。

  中卫市海原县是西海固中“海”的所在地,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其干旱程度之深可谓西海固之最。

  在距海原县一个小时车程的老虎村,这里的新貌令人震撼——山坡上,密密麻麻刨挖出用于种树的“鱼鳞坑”;山坡下,移民迁出而废弃的老宅已被草木掩映;道路两旁,新栽种的火炬树迎风挺立,一排排望不到边。

  “山沟里的群众迁出后,我们先进行自然恢复,这两年通过人工干预补植补造乔木和灌木,植被更稳定了,景观也更错落有致、色彩丰富。”海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田小武说。

  他形象地说,过去西海固“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现在通过“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谷乔木穿靴子”等治理方式,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生态林建设如此,经济林建设亦如此。

  前些年,苗木产业一度成为西海固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针叶多、阔叶少,小苗多、大苗少等种植结构短板逐渐显现,苗木大面积滞销,曾经的“钱袋子”成为“烫手山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云杉、油松价格以前能卖到五六十块一株,现在十几块钱都没人要,目前基地还有15亩云杉卖不出去。”在固原市原州区流转了400亩地种植苗木的王勇告诉记者。

  后来,王勇根据绿化市场变化和政府引导,调整育苗结构,大面积增加了四季玫瑰、大花月季等花卉类及红梅杏、樱桃等经果林苗木。“价格好,市场也好,除了政府绿化采购外,老百姓自家美化庭院也有很大需求。”

  山山水水焕然一新,西海固的灵气日益外露。

  田小武欣慰地说:“生态建设的阵地不止在大山荒野,触角已延伸到千家万户。以海原县为例,这里以乡村空地、房前屋后等为重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抬头见绿,出门见花’。”

  念好“生态经” 走出致富路

  “我的‘致富经’就是念好‘生态经’,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挨饿。”西海固人焦建鹏,大学毕业后曾到城市搞广告公司。伴随退耕还林的推进,他10年前又回到老家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搞生态”。

  建立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成立旅游公司……焦建鹏当起致富带头人,把穷乡村打造成颇有名气的旅游村。去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达11200元。

  “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新渠道。”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副调研员裴京斐说。目前固原市已培育出近500个乡村旅游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乡村旅游板块和聚集带。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海原县关桥乡,以前百姓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梨树,不具规模也没有品牌效应。这两年,当地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依托村庄面貌,规划了步道、观景台、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昔日的西海固山乡被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及农产品加工一条龙的特色“梨花小镇”。

  47岁的关桥乡方堡村村民张小龙在“梨花小镇”租下摊位做起了烧烤生意。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节假日每天竟能有2000元左右的纯收入。“现在树多了、山绿了,守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实施国家储备林、“碳汇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发展智慧低碳城镇项目……宁夏致力以增绿量、建机制、富百姓为基础做实生态经济。当生态改善政策在西海固大地陆续落地,生态红利不断放大。

  当前,乘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东风,西海固地区正努力通过山林权改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打造“生态经济”新高地等一系列举措,寻找为生态赋能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了。这两年国家、自治区层面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都在加大,因此基层更有决心和能力解决老问题、蹚出新路子。”固原市隆德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进川说 。(新华社银川6月12日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佟湘玉因为白展堂都吃过多少人的醋吧。白展堂和佟湘玉的爱情故事也是曲曲折折,有欢笑,有泪水。
  • 你踩着漫长星辰的光而来,而我在你到来的刹那便失去了心智,从此山河过往,凛冬天明,你都有我。唯有你确定一个方向,使劲的跑起来,这个世界会为你而让路,你需要动起来,
  • #我在巴州[超话]##我在巴州[超话]#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
  • #正义的算法#以街舞节目一夕爆红的正妹舞者no:ze,知名度爆增后各种代言与合作案也随之上门,之前就传出她的代言费暴涨70倍,现在更是卷入广告诈欺疑云,指控她大
  • #吴磊[超话]##吴磊理想照耀中国# WL #吴磊方大曾# 他关注着动荡的时局,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时代,为苦难深重的中国存照。#吴磊[超话]#[心]#吴磊理想
  • 记者从奇瑞智能网联“未来工厂”项目建设现场获悉,项目将在建设3个高端智慧工厂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对应产能的混合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和国际CKD物流工厂以及覆盖整个
  • 其实那是“水解蛋白、氨基酸”的味道首先,在排除了奶粉变质产生苦味之后,宝妈不必担心奶粉尝起来有苦味是质量问题,因为“蛋白水解物”往往尝起来是苦的,当“蛋白水解物
  • 伊丽莎白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耿直又可爱;达西先生还是始终心口不一一副傲慢又无礼的样子(当然这是表面上);宾利先生看起来还是有点傻乎乎的,当然也很热情;简还是温婉贤
  • 如果在你没有了实力,价值和金钱的时候,只剩了一个孤零零的感情,那么,即便你付出全部,掏心掏肺,也不会获得一点好处。当你被骗或被坑了的时候,请你不要怪这个社会不美
  •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规定还是地方的具体政策都没有强制要求在补偿方案中写明安置房的产权性质,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不能直接通过查阅补偿方案从而确定安置房的产权性质。总
  • #金赛纶亲笔道歉信# 演员金赛纶在SNS承认了酒后驾驶一事,并上传了亲笔道歉信。她表示“首先就因思考和整理受灾情况而导致很晚才来传达立场向大家道歉。我昨天5月1
  • 對於去年將比特幣作為通用貨幣的薩爾瓦多等國家來說,匯款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0% 以上。速匯金首席執行官 Alex Holmes 表示,速匯金正試圖成為從加密世界
  • 未检办案组在翻阅相关法条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互相配合
  • )我的喜怒哀惧全都表现在脸上,也会很珍惜那些照顾我情绪的朋友,因为是真的在观察和关心我,此处点名青青!但是渐渐发现,当你真的在帮一个人变好的时候,我真的会很开心
  • 指控撤销事件起因:学校指控学生论文不是自己写的!指控撤销事件起因:学校指控学生论文不是自己写的!
  • 都可以来问#上海隐适美#分享自 @上海牙齿矫正郝婷婷医生 :✨又收到来自我们患者宝宝的暖心反馈了你们的满意和灿烂笑容就是我的前进动力✌️ ​​​​上海整牙哪里
  • 正月十六,月亮在雾霾里苍白的隐现,北方的春天一点春的气息都没有,还是寒冷依旧,今晚飘起了细小的雪,有近一个月没有雪了吧,今年的春节天气好的不像话,天蓝的如洗,好
  •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快就被阿宝的叔叔指出了:区区一个戏子属于下等贱民,而阿宝是商女,属于“四民”。巧的是,当时的上海县令正是广东籍人,而且一向
  • 关键是经济数据不会看碟下菜,一是一,二是二,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客观视角一探究竟:我们知道二季度的经济下行压力,在众多内外利空影响下,毫无疑问肯
  • 【#藿香正气水可能会加重中暑症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藿香正气水成了酷暑季节必备的良药,有的人甚至随身携带,以防万一。藿香正气水主要适用于阴暑(如空调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