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

文言批注第一:

道可道,上一“道”字,系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在道家亦指先天无极大道;下一“道”字,为言说之意名可名,上一名“字”,指具体事物的名称;下一个“名”字,作动词为命名。常道、常名二“常”字,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恒”,为永恒,真常之意。如《玄真子》:“天地有常。”虽变化万端,但不离其经。
这两句各版本多作“无名”、“有名”,真真误之久矣。究其源头在《史记.日者传》中引用作“无名者,天地之始也。”。老子本意应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见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知“有无”并举,方为老子本意。再则景龙本没有“之”字,以有名,无名解,实在不通。
历代诸家注本,多作“常無欲、常有欲”断句,如河上公、王弼等。而司马光、王安石、苏子由、范应元诸本,又都以“常無,常有”断句,所以历代道家学者在注释此处时发生分歧。但若通观全书,老子多以“有无”对举,如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见《庄子.天下篇》:“建之以常無、有。”也是在说“常無,常有”。况且欲者,乃意欲之意,如《庄子.知北游》:“欲言而忘其所欲言。”如此思之,应从后者以常无、常有断句。且“有、无”并举贯通《老子》全书,是整本《道德经》的精髓所在,读者不可不知。 妙,微渺之意。如荀悦《申鉴》:“理微之谓妙”。徼,敦煌本作“皦”,为光明之谓。“妙”就先天而言,喻道之精幽,隐匿;“徼”就后天而言,喻道之宏大,显扬。
“此二者同”系指“有、无”两者对立而统一,本无中生有,有复还无。各版本均作“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断句。陈景元、吴澄则以“此二者同”断句。我也认为应从后者,以同断句。严复也悟及此,谓:“同字逗,一切借从同得。”
“同,谓之玄”,各版本均作一句读,误。“同”字断,承接上句指有、无相同。因老子有“是谓玄同”之训,此同即是混沌,即是恍惚,即是窈冥,即是玄同。 玄,为幽昧深远之意。范应元有文:“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意。”吴澄也言:“玄者,幽昧不可测知意。”所谓玄本是无形无迹,变化莫测,无可言说,不可比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系指有无二者在玄同的状态下,混沌一体,变化在变化,相生再相生,互为表里,迁化流转,无穷无极,便是开启一切奥妙得法门。
今译释真第二: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真名。無,是形成天地宇宙的本始;有,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在无的状态中,去观照大道的精幽玄妙;常从有的状态下,去观照大道的显化宏大。无和有先天混沌之中本是一体不二,待后天演化分流而出,便有了有和无这两张不同的名字,而先天之中有和无的这种混沌状态(即玄同),幽昧深远,称之为玄。玄奥啊再玄奥,幽深啊再幽深,这便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至理阐幽第三:

老子于本章开宗明义,先以“道可道,非常道”,教人破道执;以“名可名,非常名”教人破明执。无道可道,是为真道;无名可名,是为真名。但凡道之可道者,即非真常不易、永恒不变之道。名之可名者,亦非真常不易、永恒不迁之名。道非具体,大则涵天地,听之不闻;小则入微尘,视之不见;远之存乎宇宙,近之道在汝心。所以道不离心,心即是道,自求即得。

老子继而以“無,名天地之始”,开先天境界;以“有,名万物之母”辟后天境界。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原始祖炁(音同气,特指先天气)寂然不动,特称之为“无”;《易》称为“无极”。待其炁机初发,生意初动,有迹可寻,特称之为“有”;《易》称之为“太极”。“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为无中生有,即是从无极生太极;又见十六章“万物并作,我以观其复。”此为有复归无,乃是太极归无极。此中无非真无,中含妙有;有非实有,中孕玄无。是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既无既有,有无不二。故老子又以“此二者同”与“同,谓之玄”共阐有无同宗之理。

其后,进一步垂示“以无观妙”与“以有观徼”二法门。因先天一炁自无生有之时,一本散为万殊,以有观之,道宏法显,其大无外。当其自有返无之时,即万法归一,以无观之,道隐理微,其小无内。又见《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此一句是为“观字诀”下手法门。先将一切杂念遣逐心外,回光内视,念头从⼼而发,连⼼都没有了,看他从何而生?瞑⽬外视,以⼼生形,连形都没得了了,看他心从何而生?瞑⽬目远视,天地、日月、星⾠、山河都没有了,看他身又生于何处?心、身、物都似乎没有了。天、地、⼈三才万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虚空,常未了却,故曰:惟见于空。以外而言,乃是虚空,以内而言,乃是真空。所谓真空,就是自身之玄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在此处。此一功夫,其造境既能高妙超然,亦能空灵自在,此中妙处,学人身到方知!

丹道筑基第四:

修行人欲学丹道,下手之初,别无他法,只有一心端坐,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双眼垂帘观照。在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包括下丹田在内的一个范围)。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一呼一吸为一息),任其一往一来,以神气两者凝注此处。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久而久之混混沌沌,恍恍惚惚,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这个时候,哪里还知是神之入气,还是气之归神,浑然以无人无我。修行人到此,当灭躁动心,不灭观照心。在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便是玄关窍开)。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玄关开窍现象,并不是人生某处,也不是两眼之间的山根,其实是指打坐中,回光返照,神奇相交,坎离交媾,杳杳冥冥,真息绵绵(真息既胎息),静极生动从无到有的那一的一种现象。而要使玄关显像,就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气打成一片,吸气之时,为阴为静为无,呼出之时,则为阳为动为有。若想修成正觉,只有在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我在(元神本性)。 所以丹经说:“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是这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古来仙佛也都是由此一觉积累而成。 修士下手,不从观无观有、观妙观窍下手,又以什么为根本?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气。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而修道者欲得玄道,必须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以无观妙,此为一玄。等到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以有观徼,这是又一玄。至于玄之又玄,其实是归根复命之所(就是窈冥之中玄关开启的状态),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但可惜的是,普通人虽然有此妙窍, 却不知修行,走漏神识,耗泄精气,不至耗尽而不止。而修行之人在玄关窍开时,一眼识得,勤加下手,操存涵养,在玄关开启状态下盗取天地元气,直造无上根源,以求成为大觉金仙。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爾時尊者阿難。獨止靜室
。心生是念。世間有情。所有驚怖。乃至災害障難疾病過咎。已生當生者。皆是愚人
所有。智者即無。尊者阿難。思惟如是事已。從座而起。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
禮足。修奉已畢。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獨靜室。心生是念。世間所有驚怖
等事。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惟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阿難
。如是世間所有驚怖等事。已生當生。所謂災害障難疾病過咎等。皆是愚人所有。智
者即無。阿難。譬如有人堆積乾葦為火所燃。而彼愚人驚怖等事。亦復如是。阿難。
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愚人有災害。智者無災害。愚人有障難。智者無障難。愚人
有疾病。智者無疾病。愚人有過咎。智者無過咎。阿難。當知是愚人法。是智者法。
知彼愚人法已。當可遠離行智者法。如是阿難。汝應當學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名愚人。佛告阿難。愚人者愚為不了。世間愚人。於法不
了。故名為愚。不了者何。不了法境有四品類。所謂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
法。不了處非處法。阿難。於如是法。不能了達。是故得名為愚人也
阿難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不了四法。得名愚人。又復云何得名智者
佛告阿難。言智人者。於法揀擇。善了是非。故名智人。善了者何。善了法境。
亦四品類。所謂善了界法。善了處法。善了緣生法。善了處非處法。善能了知如是等
法。是故得名為智人也
阿難復白佛言。善了此法。得名智者。而此智者。了何界法
佛告阿難。汝能善問。當為汝說。言界法者。而有多種。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
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
識界。如是十八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喜界樂界苦界捨界煩惱界無明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貪欲界瞋恚界不瞋界殺害界不
殺界出離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四界。所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
如是四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三界。彼智
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下界中界上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P. 1

復有三界。所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
謂有學界無學界學無學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漏界
無漏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為界無為界。如是二界
。彼智慧者。如實了達。阿難。如是等界。諸有智者。善能了達。阿難白佛言。世尊
。彼智慧者。如是了達諸界法已。又復云何。了達處法
佛告阿難。言處法者。謂十二處。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
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此十二處。智慧之者。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智者如是了達十二處已。又復云何了緣生法
佛告阿難。智者應知。十二緣法。從因緣起。由因緣故。即有諸法。因緣者何。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
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集。若了如上緣生之法。
因緣性空。緣聚即有。緣散即無。緣法無故。即無諸法。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
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
。如是生滅之法。智者應當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於緣生法。如實知已。復云何了處非處法
佛告阿難。非處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樂善果報者。無有是處。若身
口意造諸善業。而復獲於不善報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謂身口意造諸善業。而獲
所樂勝妙果報。斯有是處。若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感不善果報。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言非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如所希求殊勝之果。由此因緣。命終
之後。若生人天。無有是處。若身口意造於善業。墮惡趣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
謂身口意造諸善業。生人天者。斯有是處。若造惡業。墮惡趣者。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世間若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斯有是處。又復世有二輪
王出。亦無是處。一輪王出。斯有是處。如是若有女人。為轉輪王。治化世間。乃至
為彼四王天主。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及成緣覺無上菩提者。如是等事。無有是處。
若有善男子。具大人相。福慧莊嚴。為轉輪王。出於世間。乃至得成無上菩提。斯有
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殺父害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於如是五
逆業者。無有是處。若異生凡夫愚癡邪見。造五逆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受具戒品。自犯戒已。於阿闍梨。而生毀謗。作如是言。
此阿闍梨。不善戒法。亦復不能受持禁戒。我當揀擇別阿闍梨。受學戒法。作是言已
。詣餘沙門婆羅門所。選擇師受彼人。或見沙門婆羅門。作諸戲論。不律儀者。依稟
於彼為阿闍梨。而求寂靜出離三有。無有是處。如是等事。若愚癡邪見。作此求者。
斯有是處
P. 2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由煩惱故損減善根。障礙智慧。覆蓋
涅盤真寂靜法。彼人若了四念處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善能
了解四念處法。求趣涅盤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善了四念處。能證七覺支。趣向涅盤者。無有是處。
若人斷除煩惱法已。了四念處。證七覺支。趣向涅槃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而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際。趣向涅盤。成緣
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無有是處。若斷煩惱。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
際。趣向涅盤。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斯有是處
佛告阿難。智者如是如實了達處非處法。汝等應當如理而學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聞如是未曾有法。得甘露味。深自慶快。世尊。當
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四品法門。亦名法鏡。亦名甘露鼓。
亦名多界。如是名字。汝當受持
爾時尊者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P. 3

太上老君内观经#道教##读书##千古回眸[超话]#
老君曰: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子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无定形也,所以五藏藏五神也。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溥,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世以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之难伏,惟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著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犹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之。始生之时,神源清净,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爱之。内观其身,谁尊之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静臭秽,浊乱形神。孰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全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老君曰:从道受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和谓之智,智週万物谓之慧,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駃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塊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得谓之神,莫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著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识从何而起?从心识起。心从我起,我从欲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净,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于道。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犹欲贵而不肯用道,欲富而不肯求宝,欲疾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明从火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身觉,分别物理,微细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以言传口受而得之,当虚心静神,道自来也。愚者不知,乃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怨道不慈。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长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抱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牛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週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唯在心志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容错过!来看看扎克伯格总结的创业三大黄金法则
  •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央企成督察对象!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019年启动
  • 美国新型艾滋疫苗 猴子实验显示疫苗有效
  • 2018外卖骑手报告 | 最高月入三万,三分之一有房,五分之一有车
  • 旅客带榴莲坐高铁被拒 现场锯开吃光
  • 张继科回应撕衣服 大司马直播道歉
  • 谢霆锋回应网传谣言
  • 【合肥楼市快报】发小广告也被罚!合肥一男子乱发房产小广告被罚2万元
  • 林永健撞脸金球奖女主持,幽默回应:走散多年的兄妹.你们觉得像吗
  • 被骗了六千多,账户却多出10万!骗子急了:快还钱!
  • 孙楠豪宅内景大曝光 赵本山宋丹丹周立波明星豪宅大比拼(组图)
  • 刘德华演唱会被迫中止?哭着道歉
  • 刘恺威小糯米出行,遭到杨幂粉丝喊话,没有保护好小糯米的隐私
  • 女生深夜遭犬猛咬,事发广西柳州
  • 刚刚,北交大问责!院长停职!
  • 女子地铁点燃纸杯 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 中国国防部力荐的这部电影全球圈粉,印度人“眼红”了(附抽奖结果)
  • 快播昨日破产,你欠的会员这辈子也还不了了。
  • 女老师跪凳上讲课!
  • 自带雨衣吃火锅,竟然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