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五蕴皆空,到底是哪“五蕴”?

诵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这个“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五蕴”又是哪五蕴呢?
蕴,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智慧之意。
色蕴
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比如:矿物是物质,它肯定是属于色蕴;但是声音,并非物质,是物质所震动的现象,故它也属于色蕴。
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所知的外境:色、声、香、味、触--五境。
受蕴
受蕴:受即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1.苦受:领纳逆境,身心逼迫,刺激太强,身心感受到苦。
2.乐受:领纳顺境,我们所喜爱的境,身心适悦。
3.舍受:领纳中庸性的境,身心处在不苦不乐的感受。
4.忧受与喜受:忧受是担心、忧虑种种事务;喜受就是对事务产生快乐的心情。忧受与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续而产生,并非由六根而来。与忧受与喜受不同的是,苦、乐、舍三受是六根“接触外境后“,加上烦恼而生起的感受,所以忧、喜是烦恼,苦、乐、舍不是烦恼。
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已,称为受心所。
想蕴
想蕴:心执着于外境的形象。也就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对外境起决定的心理,并且安立种种的名称,既是所谓名相的安立。这个名相是众生主观的安立,而在这名相中执着有一个实有的个体。
想蕴跟受一样,也是从六根而来。眼睛接触的境所生的这个想,即是颜色的相貌,称为色相;耳朵分别声音的相貌;鼻子分别气味的相貌;舌头分别味道的相貌;身体分别接触的相貌,那么意则分别心念想的相貌。
这些种种的相貌都是内心把它构画出来的。这个想与受一样重要,因为在受的同时,意识——心,就来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儿作想,由这个想分别外境是如此这般,如此那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事事物物,过后心中区别它们,都是由想得来的。
行蕴
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行蕴是很复杂的,大家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则称为行蕴。
在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这些心会造业,是有造作的。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识蕴
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也就是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着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名称,此既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是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五蕴故空。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大家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佛陀教导大家观察五蕴中的“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旋即破灭。
“受”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受的心念也是这样,比如:一念一念用眼睛得到的感受,一次一次地飞逝过去了。
“想”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潮湿的地面上,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
诸“行”如芭蕉,就是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大家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代表的东西。
诸“识”法如幻,“识”就是大家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大家因它迷失,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大家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王者荣耀[超话]#苍穹一改版!黄忠就不再是幻神了!!

这个赛季遇见了几个黄忠

感觉比上赛季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首先就是前期缺乏伤害了

被动还没叠满就被刺客和射手干掉了。

大招刚坐下就成了靶子。

攻速和输出都不足

想要忧伤害害最少两个半大件(半件是小吸血刀或者穿云弓)。

电刀、逐日、无尽、吸血刀。

没有一件特别适合前期黄忠的装备。

这个赛季的黄忠

太难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出出出 咖啡线下,贝雷帽,圣诞帽,sw快闪,美周,热狗,jyp应援棒,ms8.0,dmm焦糖允,sr,贴纸3,公主,sw双面,巧克力棒,
  • #骄阳伴我首播符合你的期待吗##骄阳伴我收视率# 肖战骄阳伴我首播感人的小作文:凌晨2点50分发的,盛阳这个角色和以往不一样,他离生活更近像你也像我,有家人
  • 我的爸妈不会唠唠叨叨。有时我想给的。
  • #LISA[超话]# #lisa solo出道两周年# 网宣招新公告由于工作和学业繁忙的原因,部分网宣组皮下退出,现皮下仅剩两位,如若没有新皮下管理,可能无
  • 我以为自己看了很多演出,心早就硬了,没想到感动的稀里哗啦的,眼睛都哭花了[泪]她就是内娱top级女爱豆,看完更爱她了!我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以后要再出什么事情
  • 一是卖弄自己能有这么多照片,二是这男孩觉得女孩长得漂亮,自己得不到那就随便分享。 只能说人不可貌相,这男性朋友平时看起来很老实,但没想到在虚拟的网络是这样的一
  • 金秋,碾子山风光无限,是你一定要去的地方。当地阿朱巴人是一个女性为主导的族群,每个聚落中,权力最大的叫做祖母,她也是聚落中很多人血缘上的祖母,为了避免出现畸胎,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每天早起打卡##饮食健康# 去新疆胖了四斤[苦涩]我脾胃不好,吃多了特别胀气,还bm好多天…实在难受到睡不了觉太才开始控制饮食…偶每天把收藏夹跟练一遍,再跳绳
  • #188男团[超话]##职业替身[超话]##职业替身##晏周# “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メリークリスマス”“메리 크리스마스”“Joye
  • 这时候的正向引导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这则公益短片的出现,在那时的盛阳心里,一定是如骄阳般灿烂的吧,照亮了他的内心,所以,他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有了后面的故事。虽然
  • ”庄颜与罗辑在壁炉的火光下喝葡萄酒的场景在我心里面好久了终于有勇气画了出来,希望你们会喜欢#绘画[超话]##指绘[超话]##三体##庄颜# 《额尔古纳河右岸》4
  •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3别抱怨生活有了磨难,不要抱怨;日子有了艰苦,不要喊冤;感情有了波折,不要轻易了断;只要你有火热的真情,生活必然精彩!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
  • sxm说鸡皮是有点弹牙的程度 表扬去三亚旅游踩了一趟雷总结出来的经验!!特色美食⭐1、三亚海鲜:这里海鲜资源非常丰富,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三亚也是海鲜的一大市场推
  • 在你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艰难的路不是谁都有资格走,人这一辈子你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该撞的南墙,一个都少不了你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那就是面
  •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惧怕中国制造的原因,因为中国有了,就没办法牟取暴利了。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技术,就只能做“冤大头”人家要多少给多少。
  • ——纳兰容若#唯美句子##代号鸢袁基[超话]# 袁基的爱,是细水长流的爱,但在每一个细节里都能窥见他的爱。 ——拜伦 2.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
  • 球场一直没有做太多的改造,保留了原始风格,让球手们体会到那个时代球场的特点, 非常大的难度,也造成球场成为高手们的宠爱 包括Sam Sead, Karrie
  • 一些体弱的的人,比如:肾虚、气血不足、阳虚、过分劳累虚弱的人,这天要特别注意,除了一些护身符,要多注意补阳,晒太阳➕喝姜枣膏➕艾灸[微风]艾,是纯阳之性。我们古
  • xiao si 了 hai you wei 都nian chu dong xi lai le dou bu zhi dao shi shen me wen 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