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牛之反刍》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因为时间没带走诗人不喜欢的,也没带来诗人喜欢的。牛年将至,再把"牛"诗献给过去、现今和将来的知音朋友。这首原本写给一个人的诗,却可能属于所有人。当年张新泉喜欢这首诗,在《星星诗刊》"世纪诗心"栏目发表出来,我在此向几十年未再谋面、年近八旬的著名诗人张新泉致敬!(2021.2.5记)

《牛之反刍》及创作谈

牛之反刍

曾 一

一个属牛的诗人
穿过內心的黑夜
在苍白的纸上
拉出一道血痕

一根千年长的鞭子
使牛伤痕累累
但攺变不了
牛拓荒的野性

一些思路
荒无人迹
一些经验
在出场中缺席
天使可能是黑的
魔鬼可能是红的

古老的太阳下
没有新鲜亊
枯草在根部
绿梦不泯
牛在一块整铁上
缓缓地拉动着犁

一个乡下孩子
挤入古都
随即走失
老死在城中
一生不过是
可悯的重蹈复辙

多少鲜活的生命
由低处往上爬
蠕动着悬空的根
从扭曲的人性中
生长不出正直

佛对我许以来世
教科书上的乌托邦
让我饱尝画饼
时间用麻木敲打我
我险些变为木魚

一座老城
盛上一碗碗纷争
给众生充饥
城中的集体就餐者
痛失个人品味

肉眼能看见什么?
顶多看见一座城
喧嚣之城暂时失声
动荡总在牛背上
得到安顿

没有一座城堡
为敞亮
而自行开启
诗人在纸上拆除城墙
城在纸外将诗人围困

我将千年痛楚
化为一声牛哞
最苦的命不是天赐
最脏的手洗得发白

天然气来自地下
高尚者出身卑微
一个属牛的诗人
从野草中找到
诗的骨头、肌肉和血

灵感之犁
划破尘封的板结
在苦难深处
我取出一粒沙
取出存在的诗意

沙是大地之书
诗人是沙上的写作者
天底下没有一件
完美的沙器
但我不能以此掩饰
我的残缺

惟有一粒沙
与庞大的沙器分离
自身完好无损

一粒飞沙
命中城垣
城垣坍为废墟
一地散沙在疏松中
浅唱低呤
板块结构的城
只是沙的变形

一把沙制的钥匙
打开铜锁的城门
我看见城外
古原上的血色黄昏
黄昏中的旷世之约
另一个人在城楼上看我
仰望者被俯视

谁能健步如飞
逾越城中
可疑的文明?
当一个人走出路来
沉默的路口
隐瞒了先行者的声音

母亲为什么生下我?
在谎言中苟活
我是谎言的一部分
在笔耕中累死
我难以企及牛的永恒

一个属牛的诗人
穿过岁月的侮辱
认识到沙的力量
之后穿城而过
穿过城中人无我的伤悲

1998.2.5.临江村

在低处歌唱一一《牛之反刍》创作谈

进入新世纪的门是窄的。许多人还生活在过去的世纪。"痛苦已将门槛化为坚岩"(特拉克尔语)。卸下千年陈腐,"穿过内心的黑夜",我也许能跨越这道门槛。否则,我仍将生活在"可悯的重蹈复辙"之中。.于是,诗人将黄金看轻,不让它封住自由言说的囗;将头衔看透,不让它衔走独立思考的头。

"多少鲜活的生命\从低处往上爬\蠕动着悬空的根"。而我宁愿在低处,我在低处站立端正,行走踏实,活得诚实。在低处,我贴近着泥土,冼耳可能听见大地根部的微语,我歌唱,歌声只能源于大地的笑囗或者伤囗。

于是,我写下《牛之反刍》这首诗,"在苍白的纸上\拉出一道血痕"。,我以此来对付目前花俏和琐屑掩饰下的新诗贫血症。我认为,人类的每一寸真实的进步,与"牛拓荒的野性"息息相关,在世纪之初,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必须努力去完成一种思,一种具有诗的纯粹,浓郁和强度的思,这种思的纯粹言说,就是诗。它是新世纪人类"诗意地栖居"的一个重要的筑居行为,不可能指望思之侏儒写出第一流的诗.

《牛之反刍》是我写得最累的一首诗。数易其稿,历时半年,第一稿400行,以"编年史"形式将我半生遭遇都写了进去,这一局限于"亲历"的写法,使我陷入"具体的抚摸",诗意抽取受阻于具体的人物亊件。或许是《牛之反刍》这个朴素的写作角度打动了独具慧眼的张新泉先生,他认为此稿底蕴厚重值得修改。可我当时尚未意识到"牛"的原型意味,也尚未找到另一个我一一"一个属牛的诗人",从而难以摆脱灵感受制于沉重肉身的状态。

然而,我感到这是我生命中必然产生的一首诗,同时也为了不负编辑先生的美意,才有了以后几稿。个中甘苦,作者自知。有一些夜晚,诗行浮现梦中,被我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仿佛我在写《牛之反刍》,诗也在写我成一头"反刍之牛"。冥冥之中,我,一个乳名叫石牛的诗人仿佛命定要写出牛之反刍这样一首诗。

从初稿到定稿,篇幅少了五分之四,枝蔓删除之后,空间反而变大了,诗性之光由此得以无蔽地呈现,这正暗合"少就是多"的诗歌写作原则。《牛之反刍》虽属我个人的写作,但我理解的"个人化写作",恰恰是为了写出非个人化的因素亦即诗性的因素。诗是属于所有人的"盐和光"。

一个诗人活着,就得让生命即作品呈现亮色。回首千年苍茫,我真想从历史中提炼出一篇"诗性总结"来献给新世纪的读者,正是这一"世纪诗心"使我非写出《牛之反刍》不可。我写诗,诗更在写我,我若自身不纯,如何能写出纯粹之诗?是《牛之反刍》的写作打磨我为"一个属牛的诗人"。我在低处歌唱,大地上的一切,都是从低处生长起来的。

1999.3.12

我所理解的爱情
第一并无谁对错,是劫是缘自修持。
第二两心当相知,朝朝暮暮免相思。
第三平奇如是观,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四有为在歧路,诚心诚意互勉戒。
第五天性不可泯,自由无价难换金。
第六动心应忍性,可以增益所不能。
第七持仓善理财,莫使老鼠大如斗。
第八诗书好作伴,诗书在腹气自华。
第九抛却世俗眼,一样心肠一样成。
第十未奢十美全,俯仰无愧后来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反派们重生后都爱上了我》不得不弃文虽然设定很带感很吸引人但是居然写出了一个渴望消除巨大的阶级差距的星际元帅,因为主角之前救过他一命,并且按照恶毒贵族男配人设疯
  • “为尽量不影响、少影响市民出行,国庆前期,我们与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共同下发了部分路段暂时封闭施工的通告,旨在利用国庆长假期间,加班加点修复重点路段的破损部分,在修
  • 生命若是一场旅行,遇见就是最美的盛开。感恩遇见,遇见人生中的人与事。
  • 我爸力挺我说圆点好看,[允悲][允悲]现在因为工作和自我拯救才让体重下降,爸妈知道了也是每天打电话让我多吃点,不要熬夜,女孩子要养得白白胖胖的才耐看[白眼][白
  • 感谢CMW让我知道所有事情的起因后果 也真正的认识到我和他的那段感情 或者说一切都是阴差阳错 但还是无法想象他说出的那些话 或许在他眼里也真是一文不值叭 原来
  • 现在这样的关系我挺后悔当初接近你的,如果后来我们又变好了应该就变成庆幸接近你了。这个时候,对于爱情我们都充满了期待,可是,你应该知道,现实很多时候都不是那么美好
  • 胡军发文悼念父亲:“爸,您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日子离开——2019年9月13号中秋……从此以后每过中秋您都会和我们在一起……您一生最爱的是我们的妈妈和这个家……您一
  • !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生日公演!
  • [二哈])胆子超级小,一开始都缩在盒子里瑟瑟发抖!京都的刺猬触摸店!
  •   10月3日上午,泰安市城市管理局指挥调度中心岱庙为民服务点一位神色慌张老的大爷向工作人员求助,他手指被利器划伤需要包扎,工作人员见老大爷面色苍白,一边安抚老
  • 今后Ray和Nora也还可能客串登场,“从不是真正的再见”。优秀的人总是招人妒忌的,我宝贝就是太多才多艺了[太开心]唱歌跳舞画画控场主持样样棒,越优秀还越努力,
  • !榜一有五十亿的奖励是长沙繁华地段大屏投放!
  • 昨晚的狂欢 不是结局我可以等到在自己的国家大胆的说爱那天 才是真的属于他们和百香果的世界,不再有文字狱和歧视那天[鲜花]巴巴会儿图一买回来第一次做的 好喝
  • 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无趣的人我羡慕那些能轻易就能让别人开心的人羡慕那种自然而然的幽默或许那不算有趣但也是有趣的一部分而我大多时候更像一个安
  • 不管是什么感情,ggdd也都还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朋友啊。我们公司氛围很好,身边有两个同事都是真的,有个父母都见过了,人家都是有单独事业,谈到另一个都是满满
  • 其实他明明喜欢苹果但你却给了他一车梨,然后你被你自己感动了,还去质问他为什么不感动,觉得一定是他太铁石心肠,可他仅仅只是喜欢苹果而已。#挽回前任指导[超话]#
  • 壹心现在什么项目都会力推他,因为他签约的时间也长啊。关于国庆[二哈]因为喝酒和他吵架 我晓得他是口是心非的 所以在吵架的下一秒 又和他好好的了 真的他喜欢他了
  • [好喜欢][围观][音乐]#900光影世界##寻华夏记##南充·阆中古城[地点]##热点分享#喜看变化 畅谈发展———出席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视察主
  • 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立身、处世;其次是知“天命
  • ” 河野太郎补充说:由于宪法的限制, 日本不会参加任何潜在的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新闻1则《日本外长:关于沙特石油设施遇袭, 没有证据显示是伊朗做的》上周末沙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