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修行人要警惕

六种危险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
龙钦巴大师的
《 六种危险 》,

这都是我们要注意、
要谨慎的地方。

在修行的过程中,
这些危险随时都会出现,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
也应该有所准备。

这样,
我们才能在对境当中保持清净,

才能坚持、
才能成就。

第一 ,虽对佛法有信心,
但未断名利之心,
终有变为世间法的危险,
故当谨慎。

我们现在对佛法都有点信心,
但是没有生起出离心,
没有断掉对名利的贪着,

即使修行再精进,
也是世间法,
还会六道轮回。

这里讲的也是出离心的重要性。

若是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念,
时时都有危险,
所以要注意。

首先要修出离心,
断除对名利的贪着。

若是要断除对名利的贪着,
就要了解六道轮回,
知道轮回的过患。

六道轮回只有痛苦,
没有安乐,

包括这些名闻利养也是痛苦的因,
他们只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越有地位,
越有权力,
越有钱财,
越有势力,
心灵上的压力就会越大。

名气也是如此,
越有名气,

人就会越不自在、
不自由。

我们现在都特别羡慕那些有名气的人,

实际上那些名人、
名星,

他们是最痛苦的。

这种名气对他们是一种束缚,

因为有名气、
是名人,

人们都知道他们。

哪怕是出一次家门,
都会被人们注意;

走到哪里,
都会被人们注视。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不自在、
不自由的。

现在好多名星也在学佛、
修行。

连他们自己都说,
越有名气越不自由,
越有名气越不自在,
越有名气越痛苦。

这些只能给我们带来烦恼痛苦,
不可能让我们解脱成就,
不可能让我们轻松自在。

所以这些名闻利养都要统统放下,
统统断掉。

其实这些名闻利养本身不会束缚你,

不会让你烦恼、
痛苦。

那么是谁在束缚我们,

让我们烦恼、
痛苦呢?

是对名闻利养的执着。

是对名闻利养的这种贪心束缚你,
让你烦恼,
让你痛苦。

主要看自己的心态。

若对世间法没有贪着,
没有丝毫的贪恋,
可以有名闻利养。

在这里讲的是,
如果对世间法还有贪念,
对名利还有贪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
你再怎样修行,
修行再精进,

最终也会变成世间法,
还会六道轮回,
所以很危险,
应当注意。

“ 我修的是出世间法,
怎么能变回世间法呢?”

法本身是出世间法,
但因为你的心不是,
所以法随你的心转。

如果心不到位,

你修的法再殊胜、
再高深,

也不管用。

相续如何,
法就是如何,
最终这些法都会变成世间法。

最终还会六道轮回,
不能解脱,
要继续感受六道中的这些痛苦。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
对一个希求解脱的人来说,
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 ,虽依止静处修行,
但不具备出离心,
终有散乱的危险,
故当谨慎。

我们现在是身在寂静处,
能够如法地修行,
能够得到解脱。

但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
心还会散乱。

所以,
我们的心要远离散乱,
不是身要远离散乱。

若是没有生起出离心,
心是无法能够远离散乱的。

散乱是非理作意,
是烦恼。

有烦恼就会造业,
造业了就要流转轮回,
还是解脱不了啊!

所以出离心很重要。

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
不管你身在何处,
即使身在寂静处,
也没有多大意义。

不懂得六道轮回的人,
不是学佛的人;

不深信三世因果的人,
不是修行人。

我们现在也不是不信,
也有点信,
但不是深信。

我们这种信念还不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如果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们还敢造业吗?

还敢懈怠懒惰吗?

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六道轮回的因,
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堕落恶趣的因。

我们在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里讲的很清楚,

若是我们六道轮回了,
甚至堕落恶趣了,

就要感受轮回的痛苦,
要感受恶趣的痛苦!

那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我们怎么能忍受得了啊!

大家若是真心想解脱成佛,
就要从基础开始,

先把最基本的道理弄清楚,
然后再修其它的法。

第三 ,虽生起了道验之相,
但未断傲慢之心,
终有魔障的危险,
故当谨慎。

我们学佛、
修行了,

虽然生起了道验之相,
甚至有一些征相和觉受了,

但未断傲慢之心,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已经都懂了、
可以了,

这就有坠落魔障的危险。

所以千万不能生起傲慢之心!

傲慢是一切成就的障碍,
会阻碍一切功德。

不要以为懂得一点皮毛就可以了,

不要太骄傲、
太傲慢了,

这是很危险的。

真正的魔不在别处,
就在心中,
心魔才是魔。

这种傲慢,
这种骄傲之心才是真正的魔!

因为它会障碍你解脱成就,
障碍你开悟证语,
这才是真正的魔障!

所以要注意。

我们现在很幸运,
有一个从基础到最后完整的修持方法,
应该一门深入,
脚踏实地地修。

不管是有感觉,
还是没有感觉;

不管是有进步,
还是没有进步;

不管是有觉受,
还是没有觉受;

不管是有征兆,
还是没有征兆,
都无所谓。

主要是下定决心好好修。

不要着急,
不要执着相这些东西。

在一切境界当中,
无论是好还是坏,
无论是顺还是逆,

能够坚信,
坚持到底,
最终一定能成就。

第四 ,虽积聚了众人,
但不具备悲心,
终有业际颠倒的危险,
故当谨慎。

虽然在表面上建道场、
接引众生、
帮助众生,

做的都是饶益众生、
利他的事业,

都是好事,
都是菩萨的行为。

但是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慈悲心,

没有无伪的菩提心,
业际颠倒,

都会变成恶业、
造业,

将来要感受痛苦。

不但没有功德,
反而有罪过,
所以很危险。

第五 ,虽有极高的见地,
但未断贪执,
终有成为佛油子的危险,
故当谨慎。

虽然有很高的见解,
但这种见解肯定不是出世间的见解,

而是世间的一些见解,
或者理解为属于世间的一些清净的见解。

此处也可以理解为,

虽自认为有了极高的见地、
见解,

但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着之心,
最后有成为佛教油子的危险,
所以应当谨慎。

大家应当要注意!

成为佛教的油子了,
非常可怕。

就是拿佛法,
拿三宝来造业。

这种恶业非常不可思议,
将来要感受很多不可思议的痛苦!

第六 ,虽勤做利众之事,
但被私欲所缚,
终有成为骗子的危险,
故当谨慎。

虽然很勤奋地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
但没有断除私欲,

没有断除自私自利,
最终会被私欲所束缚,
终有成为骗子的危险。

这种骗子,

就是表里不一、
言行不一。

现在的骗子,
有很多招术。

众生也是非常迷茫,
都是以盲引盲,
真的非常危险啊!

所以不要只看表面。

因此我经常跟大家讲,
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
接触别人。

首先要了解清楚,
然后再去亲近,
再去跟随也不晚。

很危险哪!

现在是末法时期,
真正能够利益众生的人不是很受欢迎,
而骗子却非常受欢迎。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够。

众生已经黑白颠倒了,
真正有修有证,
能够引你证道,
令你开悟,

让你解脱的人,
不受欢迎,
得不到信任。

在众生的眼里,
骗子所做一切的都是真的,

真正有修有证、
实实在在的人,

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

现在这个社会太虚假了,
社会上的人,
认为虚假的东西才是真的,
真实的东西不受欢迎。

所以到末法时期利益众生非常难,
真的非常难!

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信任别人,
不要轻易地接触别人。

如果受骗、
上当,

烦恼痛苦了,

再怎么说长道短、
说是说非也没有用。

应该认命,
这是自己的命,
没办法。

前世肯定欺骗过别人,
今生反过来被别人欺骗。

但是你可以提前准备,
以正知正念把这样的缘了掉。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不是要逃避,
而是要面对,
但面对是有准备,
有方法的。

这样,
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所有的逆境都可以转为道用,
所有的坏事都可以变成好事。

我们今天简单地讲了一下
《 六种危险 》里的
具体内容,
这些都很重要。

虽然词句不多,
但是意义非常深,
内容非常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2年10月3日 九月初八 我喜当干妈啦 身边又多了一个小宝贝见你初为人妻‍♀️ 初为人母跟着高兴生经十月苦 恭喜闺蜜欢欢喜得贵子 祝愿所有的幸福都围绕着澄
  • 已经被很多东西束缚了肉体 就不要再让灵魂也被束缚在疫情的春日里了吧 如果能坐船摆渡到卫津路看海棠 救 感觉也很好哇!而后你会发现,再没有比独处的时光,更能令一个
  • !!
  • 答:虽然打1针的疫苗已经上市,但由于全国疫苗产能有限,疫苗供应由国家统一调配,我区目前仅有接种2剂次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尚不能自主选择。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灭
  • 权威评分SCORE关于“木桐酒庄副牌(小木桐)红葡萄酒(Le Petit Mouton de Mouton Rothschild, Pauillac, Fran
  • 记录生活的方式有多种,有人用文字,有人用摄影,有人用述说,有人用音乐;每个人方式不一样,但却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失去的日子,我们都需要回忆……一个人的时光,静静的
  • 第二进院落有石坊、次门、碑亭、两侧掖门,中轴线上建有石坊一座,柱和额坊皆为嘉禾图案浮雕,额坊"东海世家",两边柱上刻徐世昌亲笔书写的楷书联:
  • 不过,李现虽然不喜欢娱乐圈那个浮华又浮躁的环境,但只要是自己专注拍出来的作品,他还是很希望被得到观众认可的。李现表面上给人展现出来的感觉,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感觉
  • 2019.05.09 晚上泡在浴桶里。 哥哥突然大哭。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想做噩梦。 ~怎么会做噩梦呢?妈妈就陪着你啊! ~可是你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现在想的
  • 蓝色的我们叫永昌 我们永远不放弃……” 曾经很是怀疑人还有睡不着的时候,如今已淋漓尽致了,无意发现原来写的故事,点点滴滴关呼情,问天下情为何物?儿子很潇洒,很有
  •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还是放弃三宝吧,三宝都是骗人的,因果并不存在,轮回也并不存在,没有前生和来世,没有佛、没有菩萨,你学佛有什么用呀……”讲一些让你迷惑的话企图
  • 好久没吃海底捞了我们 又又又又点多了菜 这已经是第n次这样了我们哈哈哈 这个 鹌鹑蛋 我们真的没有一次认真吃过他 总是留到最后然后不吃哈哈哈哈 昨晚️ 我们
  • 宝贝地址 票 圈卖到60+的羊毛袜福袋来啦!不挑男女哇,是都能穿的花色,10双感觉已经不少了,但这么优秀的袜袜收到后可能会不够分哦[喵喵]
  • 在维也纳举办一场婚礼,让这美妙的一天开启您的幸福余生吧!可能粉丝也知道,她也是我我歌词里常出现的“冰拿铁”虽然新冠时期,但是依然会在今年秋天和家人们一起,安静的
  • 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即使成功了,你也感觉不到非一般的喜悦,也不会珍惜来之平淡的幸福。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即使成功了,你也感觉不到非一般的喜悦,也不会珍惜来之
  • ”有些人目光短浅,为了暂时的利养名闻,便把利他心完全舍弃,这如同以下故事里讲的小孩为了几块糖而放弃如意宝一样,是非常愚笨的行为。#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请君
  • 記得要勇敢.My Friends 你好嗎我們真的好久不見逛街 吃飯 聊天是我們最深的想念My Friends 別氣餒 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不怕夜太黑 看那片星光有多
  • 二是公安部门积极行动,走进幼儿园上起了安全教育课,并与孩子们开展游戏互动,讲解了一些生活常见的安全防范知识,如“上下学途中怎么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遇到坏人我
  • (封面新闻)【骗提套取住房公积金,南充这23人被纳入“扫黑除恶治乱”打击对象……】南充这些人在南充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办理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经充分调查核实属于骗
  • 帮助自己或他人时可以这样,“怼人”最好是限定在行为层面,就事论事,别乱升级了,你想啊,说别人能力或价值观有问题都不对劲吧,如果从身份层面去怼更完蛋了,rsgj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