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竹林七贤】人文常识——竹林七贤

“ 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最后因与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导致分崩离析。
1. 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从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可以看出山涛走的是另一条仕途道路。
2. 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他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嵇康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嵇康因为善弹此曲而著称,曾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因此被称为绝唱。此外还有《琴赋》《难自然好学论》《赠秀才入军诗》等作品。
4. 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此时写作《思旧赋》。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对玄学的盛行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后来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5. 刘伶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刘伶好饮酒,唯著《酒德颂》一篇。
6. 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7. 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 必绝于时”, 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有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有著作《律议》传世。

模拟题

01
(单选题)魏晋时期,有七位思想家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竹林七贤”分别是(

)。
A.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B.嵇康、阮籍、曹植、山涛、向秀、孔融、刘伶
C.嵇康、阮籍、道安、曹植、向秀、孔融、山涛
D.嵇康、阮籍、慧远、刘伶、王戎、阮咸、向秀
【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纵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会、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故正确答案为A。

公基研究院
02
(单选题)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

)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故正确答案为B。

公基研究院
03
(单选题)《广陵散》是被称为“竹林七贤”中的(

)善弹,后被当做“绝唱”的代名词。
A.山涛

B.嵇康
C.向秀

D.阮籍
【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嵇康因为善弹此曲而著称,曾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因此被称为绝唱。故正确答案为B。

公基研究院
04
(单选题)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的安徽籍竹林七贤精神领袖是(

)。
A.向秀

B.嵇康
C.刘伶

D.王戎
【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竹林七贤”是曹魏正始年间文坛的代表作家,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A项错误,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好老庄之学,作《庄子隐解》,是注《庄子》中很有影响的一种。
B项正确,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C项错误,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性嗜酒,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D项错误,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故正确答案为B。

公基研究院
05
(单选题)孔融是(

)的代表人物之一。
A.建安七子
B.竹林七贤
C.明代前七子
D.明代后七子
【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B项错误,竹林七贤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C项错误,明代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D项错误,明代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
故正确答案为A。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苏轼〔宋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68篇诗文 ► 3449条名句

——来自古诗文网

【为进一步向读者介绍欧阳予倩研究的新成果,在此我们特推送欧阳予倩先生之子欧阳维先生的文章《回龙桥畔试新声》。“回龙桥畔试新声”是田汉为欧阳予倩创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题写的诗句,欧阳维的文章即围绕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创建展开,详细叙述了父亲在岭南开辟中国现代话剧、歌剧及旧戏改良工作的艰辛历程,及其远波至港澳演艺圈的巨大影响】

(编者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大门类。这其中,戏剧起步最晚,成果却并不单薄。洪深、欧阳予倩、曹禺、田汉、余上沅、郭沫若、丁西林、董每戡等名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功不可没。近年来,对中国现代戏剧事业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的研究逐渐丰富,2019年出版的景李斌《欧阳予倩年谱》和《欧阳予倩佚文辑校与研究》即为其中代表。“甜点”上上周推送《欧阳予倩佚文辑校与研究》书讯,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本文作于2019年,系欧阳维先生为欧阳予倩研究的最新成果、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员李歆编《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朝华出版社2020年版)所做序言。“甜点”经朝华社授权推送,原文注释从略,配图来自《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书影。

『回龙桥畔试新声 - 欧阳维』

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之后,受陈铭枢先生之邀,欧阳予倩先生到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戏剧股工作,意在创办国民剧场,宣传北伐。陈先生是著名爱国人士,北伐名将,挚爱文化,欧阳予倩先生认为他对文化很有造诣,赞同他的见解,因此与他成为朋友。之后,欧阳予倩先生与田汉先生合作,在“南国艺术学院”担任戏剧系主任。

1928年11月,在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先生和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将军的共同邀请下,欧阳予倩先生于由上海赴广州。据欧阳予倩先生说,他到广州去之前,陈铭枢先生曾写信给他,请他到广东帮助改良粤剧。因为他不了解广东戏剧界的情况,当时没有一口答应。欧阳予倩和陈铭枢先生是朋友,也很相信他,内心是想去广州看看的。后来他们之间有两次通信,可巧陈先生到了上海,彼此相见畅谈了一回,还把介绍他认识了李济深先生。李济深先生对他说,“广东的民众极有进取的精神,而且凡办一件事,力量容易集中”。他说:“就随主席去看看情形吧”。这次谈话以后又停了差不多将近六个礼拜他才与陈铭枢同船来到广州。作为南国艺术学院的戏剧系主任,欧阳予倩先生能够答应李、陈二位先生的邀请到广州工作,还因为他认为当时在上海十分活跃、包括“南国社”在内的四个新剧团体“声气相通,没有隔阂”,戏剧活动比较顺利,也有相当的成绩。到了广州,还可以与“南国社”等团体相互声援,否则他还是要回上海南国剧社去的;如果他能够在广州落下脚,肯定还是要邀请田汉先生他们到广州去。欧阳予倩先生对“南国社”欢送他的朋友说,这次到广州去,是为了开展戏剧运动。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什么地方都可以。不论我在汉口还是在广东,在追求进步戏剧这一点上与大家都是相同的,几年之后,一定会有一番新天地。

欧阳予倩先生南下广州,对于李济深和陈铭枢先生来说是为了改良粤剧推进新风,对于欧阳予倩先生来说,还意味着推进他心目中的戏剧运动。他很希望广东的戏剧不是贵族阶级的玩物,不为买办流氓所支配,而是服务于民众的。他对广东的戏剧运动抱有希望,主要是因为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同时还有李、陈两位先生的有力提倡和支持。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陈铭枢、李济深先生的为人和对文化艺术事业真心支持的认可,欧阳予倩先生也是不会离开上海去广东的。在南通时他与持“实业救国”理念的张謇先生合作,这次是与广东省政府的朋友合作,这对于他推进戏剧运动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对此欧阳予倩先生认为,如果能够借重李济深、陈铭枢先生主持的广东省政府,推进戏剧运动的效果会快些。那时像欧阳予倩和田汉那样的艺术家,“差不多个个都是穷光蛋,卖文不足以维持生活,当当又没有东西。每逢公演,总是一块两块的去凑,凑不齐便延期,”服装和布景都没有。如果有政府帮忙多少总会好些。他说,在那样的年代,能有李济深、陈铭枢先生这样懂得艺术的重要性,希望在广东打下戏剧新基础的人,是值得称道和感动的。

之前欧阳予倩先生对广东那里的情景并不了解,因此在着手建立广东戏剧研究所之前,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熟悉情况。经过一番考据他对广东戏剧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他认为广东戏本是汉调;当时由湖南人转过来的旧戏剧本,完全和汉调一样,即便是胡琴的过门也还带有些湖南味道。总的看,广东戏的优点在于通俗性和平民化;不足则在于不统一、不调和,缺乏戏剧组织,戏剧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性情的描写更是薄弱,因此的确有推进和改革的必要。

与欧阳予倩先生在南通办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时的思想和实践相比,广东戏剧研究所的艺术实践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建所宗旨上,研究所的定位是研究机关,但目标是“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新剧”,视野更为宽广,着眼改良和创新,而不仅只是办好培养戏曲人才的“俳优养成所”。在“广东省立”这个背景下,有李济深、陈铭枢先生的支持,欧阳予倩先生把办所的宗旨设计得更加接近他的理想。他心中的戏剧是民众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建设国家剧场与地方剧场的梦他早就做过,但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实现。他设想,在广东推进戏曲、歌剧和话剧都是并重的,京剧和粤剧也是并重的,谁也不是谁的标准。虽然天才万能是做不到的,但在过渡时代,他需要做一个多方面的指导者。他还设想,在广州起码得有个小剧场吧?要组织一些青年,把有代表性的欧洲近代剧顺着次序表演一下,一面演中国的创作。从实际发生的情况看,在三年的时间里,他的这些想法部分地实现了。。。

『人物丨欧阳予倩:回龙桥畔试新声』https://t.cn/A65d3Pe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首先,「正了知」當中的「了知」也就是「認知」的意思,包括了三種認知:
  • 这段路程也挺长的,我准备分成两天来开,毕竟沿途的风景也很美。小镇临海,红砖白瓦的西班牙建筑很多,虽然没有大量的奢侈品店,但曾有过评选,这里是美国富翁的10大理想
  • 其实维生素D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地贡献不断呈现:-降低儿童感染发病率,比如感冒、腹泻都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这些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句式”在文青的中文表达里频繁出现,但他们也许还不知道,四百年前汤显祖在《牡丹亭》的叙事中就已经在不同时态与不同时空中自由穿梭了。《牡丹亭》当
  • 你21岁到31岁行甲辰大运,偏官透出,支为辰土比肩,又官杀混杂,遇到的男人虽不少,可感情上并不稳定,对方大多是花心男,容易脚踏两只船,所以适婚年龄段你才会结不了
  • 不过晚上也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坐在角落看着其它地方来和我们同样待在外面的游客谈天说地,偶尔不时抬头望望天会惊奇的发现歌词写的是真的,天上的星星真的会参北斗,也是
  • VN INNERNATURE品牌是一个主打品质高端,成分天然的彩妆品牌,致力于为追求时尚精致生活的群体服务,重视产品设计的研发与创新,始终以客户为先,以品质为
  • 桃金娘还在睡觉,自从昨天晚上他发现那本诗集后,桃金娘就开始试图不停地与客人交谈,她幽默风趣又有股神秘迷人的气质,混合了漫不经心的气息,试图把自己所有的话语都奉献
  • 【点金互动易】虚拟电厂+智能电网+氢能源,核心产品市占率超50%,这家企业为电力能源行业提供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参股企业旗下氢能源产品已于去年底交付今日精选$恒
  • 长大后生活慢慢变得好了起来,舌头品尝过的美食该是数不胜数,本该大快朵颐却尤觉得食不甘味,万万与心间的味道是不可比拟。香气勾住味蕾,时光几经多情又婉转,在老去的故
  • #ENHYPEN[超话]# #ENHYPEN新歌FuturePerfect初一位# 【220713 官方更新】Shout out! #FuturePerfec
  • 【糖乐煊美食之旅——永隆河豚面优惠福利】如果一定要去吃一次,我觉得永隆河豚面值得美食爱好者一试,虽说价格不便宜,但是很值得尝尝,从服务到就餐细节,到食材本身的处
  • 那么,是不是身弱的八字就逊于身强的八字呢,那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说一个人强壮,才可以赚钱,才有力气担得了财富,身强的人就相当于一个大胖子,他所追求的就是减肥,
  • #吉林市露营# 吉林市处处有风景、景景有风情,暑季松花湖周边清爽宜人、山环水绕是消夏避暑,野炊宿营的最佳选择。度假区实现四季经营,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
  • 大悟签约重大项目】7月23日,湖北孝感市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现场,总投资8亿元的红叶景区野奢部落度假区项目落地大悟,成为大悟文旅产业的新成员。陆丰滨海走廊
  • #小花仙[超话]# #小花仙回归日记#3今天在公屏上求助花粉的时候得到一个美女的帮助然后和美女唠了嗑(迈出social的第一步)美女穿的很简单,vip等级也不是
  • 龚俊的霸搜映射人们厌倦了作死的偶像套路,这个世界节奏很快,生活辛苦,如果来点自然生成的开心调剂,不是所谓明星强加的笑点、搜点,大家自然愉快的喜欢。一个“歌舞完蛋
  • 我找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安江涛请假去医院,他不停地审问我,直至我流泪依旧不放我走,当然他也没有提出来打电话通知我的家长,最后在一个女生出班门隔窗看到我在他的办公室里
  • ℓ D-41 外刊✔️单词200✔️母词打卡✔️逻辑revise2.1✔️瑜伽+呼啦圈✔️#studyaccount[超话]##mpacc[超话]# ​​​陪
  • 【#官方通报国企员工炫耀家人有后台#】#官方调查国企员工炫耀家人有后台#据江西国控公众号消息:7月25日,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