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世上最寂寞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吃火锅,而是一群人吃火锅时,你却要在大家的略带惊恐的注视中吃完一份猪脑花。

对其他人来说,猪脑花就是猪脑花,但对蜀人而言,像生煎之于上海、热干面之于武汉、螺蛳粉之于柳州、手爪羊肉之于内蒙一样,是乡愁。他们常常对脑花那种入口即化、如慕斯般的口感魂萦梦绕,很多家庭更是将脑花奉为备战高考的健脑神物。

我一直以为,吃脑花是四川人(含重庆)才懂的爱。四川人也确实将脑花吃出了百般花样:冒脑花、卤脑花、烤脑花、爆炒脑花、煎脑花、脑花面、脑花做汤等等,对他们而言,蒸、烤、煮、烧,缺一不可,且普及程度应是冠绝全球的。

去年在贵阳才知道,此地吃脑花亦蔚然成风,普及程度可与巴蜀媲美。贵阳烧烤店以及很多路边摊,烤脑花随处可见,火锅店更是必备之物。

所以关于吃脑花普及地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穿越半个城只为一份脑花”的情形,多在我国西南地区上演。关于“吃脑花这件事为何吸引你?”我听过最诗意的回答:“因为盛放过灵魂”。

早期四川的家常做法,有用天麻蒸脑花的,但不论怎么做,味道都难令本地人接受而逐渐消失。将脑花加入高汤或鸡汤中同炖,是有高中学子的家庭的经常做法。真正美味的家常做法,是与仔姜和青椒同炒,或与豆腐一起麻婆,或者将脑花与鸡蛋混合,一起煎来吃。年初参与年货专刊,听一位川菜大师说起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是将脑花用黄酒浸泡片刻后,与鸡蛋融合放入姜片、冰糖,隔水蒸。

烤脑花是贵阳、成都、重庆时下最火爆的吃法,是街头宵夜一景。四川、重庆是将脑花放置在锡箔纸上直接烤,有的会放片藕垫在里头,提前拌好了红油、红椒、青椒、花椒、榨菜、香菜、孜然等佐料,比例、搭配是脑花的致胜关键。

贵阳的烤脑花通常是生菜叶打底,佐料大同小异,同样是放在锡箔纸里,但将折耳根切成丁变成烤脑花的调料,是贵阳独有。

脑花置于炭火之上,细细熏烤,等待佐料丝丝入味,从脑花每一条纹路里浸泡进去。因脑髓里没有肌肉,80%都是由易碎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所以猪脑很矫情,没烤熟和烤老了之间就那么几秒的功夫,故拿捏要准,烤的时候要手脚麻利,撒盐、撒辣椒面,要均匀、要飞快。快烤好的时候,脑花会嗤嗤地冒着小泡,颜色也逐渐变成灰白或黄色,最后至金黄。

脑花经久不衰的吃法当然是下火锅,往往是火锅的荤菜已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放入。如果点的是鸳鸯锅,你径直把脑花倒进白汤里,和你一起吃火锅的四川人,如果眼神能杀人,这时你早已被射穿多遍。巴蜀之地吃脑花,记住,进火锅只能到红汤。按照他们的说法,脑花像海绵,能将汤里的各种滋味吸纳进去,所以猪脑的味道并不单调,而是很丰富。

贵阳脑花下火锅是红汤白汤不忌的,当地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白汤里煮出的猪脑也别有风味,有一些人觉得,猪脑本来就很嫩,有点腥甜,在红汤里煮会掩盖它的本味。当然,即便从白汤取出,还有蘸水在侧,临时改主意也不是问题。贵州特有的酸汤鱼火锅,吃完鱼后用酸汤煮猪脑,亦不算少见。

葡萄美酒夜光杯,脑花葱丝盘上堆。多少人爱脑花味道的入木三分,爱它的吹弹可破,明明知道此物胆固醇极高,肠胃不适者还会拉肚子,却甘愿一博,这感觉不觉相似么?好似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爱情,却甘愿飞蛾扑火;好似明知道没有酬劳的加班,却无奈欲拒还迎。

人对于脑花这玩意,与榴莲一样,有着泾渭分明的情感。其实世间食材皆是如此,爱吃的视之如命,不爱吃的视如草芥。据说喜爱之人,烤脑花三个字,都能令其垂涎三尺;对脑花恐惧者,无法直视的纹路是多数人突破不了的业障。记得前些年,6个谈脑花色变的人一起吃火锅,起哄要一起吃一口,并且已有了“共赴黄泉”般的思想准备,当煮好的脑花齐齐送到嘴巴后,两个人是吐了的。

我认识的一个成都姑娘有这样一个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吃脑花的和不吃脑花的,第二种人不能做朋友。后来成都姑娘去了北京,在一次次火锅局中,吃脑花时,每个人仿佛在看食人魔一般,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每一次大快朵颐都要战战兢兢。

接受不了脑花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一群北方人和四川人一起吃火锅,一团颤颤巍巍的猪脑下了锅,很多人是不敢再往锅里涮菜的。

吃脑花并非西南地区专利,只是其他地区远不如他们爱之深,更谈不上普及。武汉是我见过吃脑花仅次于贵阳、成都的,但非火锅中的常见食材,多见于烧烤摊;江浙一带吃脑花虽从未流行,但渊源是有的,杭州一带有酱油蒸猪脑的做法,本地酱油淋在脑花上,恰到好处的蒸,取其嫩与鲜;广西贺州、梧州一带,有一道类似于麻婆豆腐的菜里是脑花和豆腐的结合,与四川常见的脑花豆腐差不多;广东有一道汤:天麻炖猪脑,作为炖盅的材料,猪脑确实挺合适,只是天麻的味道影响了汤的口感,现在一般用枸杞来炖,吃的时候加点胡椒粉。

河南开封,很多人打小就吃五香脑花,不过用的是羊脑。街边夜市多有出售,十几个羊头骨摆成金字塔状,是小摊常见“招牌”。买下一个后,老板把天灵盖撬开,捧着头骨拿着筷子就能吃到里面的脑花了。

虽然国内“对付”脑花的办法远比国外多,但目前真正开始在西南之外城市流行的,还是以烤为主:洛阳牡丹广场南街的霸道烤脑花,算是洛阳第一家烤脑花,那个女研究生老板还上过本地新闻;北京南锣鼓巷有家“脑子加工厂”,招牌是烤脑花和脑子沙拉;在上海,红料理、付小姐在成都、椒羞等几家以川味馆开始卖烤脑花,食客们经常蜂拥而至。看了看食客们对他们的评论,很明确的显示出,做脑花生意,无论如何也讨好不了不爱之人。
作为一名写吃的记者,对吃脑花难以下箸,我深感羞愧。火锅、烧烤乃至西餐做的脑花,我都浮光掠影的戳过一点,但头皮发麻掩盖了一切美好。只要一想到刚取出来的猪脑会抽动,会冒着热气,并且血丝密布,还有那些皱褶,我深感无力驾驭。

《暗黑料理:一碗脑花的爱恨情仇》文 | 程磊

黄狗裴元庆
|||

我这题目不是骂人,那狗就叫裴元庆,是我们下乡知青养的一条大黄狗。

我下乡的地方是个山村,前面已经有一拨知青,二十多人,在村里呆了两年了。因为我们的到来,他们那拨就成了“老插”,我们自然就算作“新插”。

老插下乡时,因为是本村头一批,村里比较重视,居然专门给盖了一排砖房,每间房住两人,比我后来住的大学宿舍还阔绰。

等我们这一拨到来,知青已经不稀罕,进村时例行的放了两串鞭炮,但住房就别提要求了。老插的砖房在一个小坡之上,坡下有个旧谷仓。村长让人把谷仓腾空了,排开一溜木板床,这就是新插的宿舍。

人到哪儿都会分三六九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但老插们多沦落了两年,就有了一种优越感,一开始并不怎么接纳我们这班兄弟(新插清一色的男性)

老插们集体养了一条黄狗,但不愿意我们这些新插逗这条狗。只要看到黄狗朝我们这边走动,就立刻会把它叫回坡上去。叫的啥听不真切,似乎是叫“边庆”。我们一班新插猜了半天,猜不出为啥叫“边庆”。

新插努力跟老插们套磁,过了差不多一个月,老插终于对新插能接纳一些,看到新插逗黄狗,也就不再坚持把它叫回去。我们便撒开了逗它,天天叫“边庆”过来玩。

老插有个陈宜章,学校里学的东西,数他保持得最好,这点积蓄让他不需要下地干活,一直在村里民办小学当老师。老插二十来人,他是最早对新插放下架子的,时常给我们讲讲在此地混生活的要领。

既然熟了,我们就问他这狗为啥叫“边庆”。

他喷喷鼻子说,什么“边庆”啊,是“裴元庆”。天天叫,叫多了舌头偷懒,就给你们听成了“边庆”。

我们觉得不理解,说裴元庆是隋唐第三条好汉。那为啥咱这狗不跟第一好汉李元霸,不跟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却跟第三好汉裴元庆起名呢?

陈宜章笑笑说,当时大伙也没怎么特别研究,大概就觉得李元霸虽说是第一条好汉,但书上说了,李元霸身形矮小,骨瘦如柴,咱大黄高大威猛,叫李元霸不妥。宇文成都呢得叫四个字,累。于是就挑了裴元庆吧。

别看裴元庆在说唐里是第三条好汉,在咱村里那是数一数二的。有一年村里闹狗瘟,全村总共只有两条狗活了下来,一条是村民家的黑狗,另一条就是裴元庆。

裴元庆没有自己的伙食指标。它的伙食都是知青们从嘴里省出来的。知青们吃饭时,裴元庆就会过来蹲在旁边。我们知道它是等吃的,就从碗里挖一勺饭喂它。一人喂一口,它就足够吃饱有余了。

刚开始我们新插是把饭扔到地上让裴元庆吃。老插看到了就说别那样,扔地上脏。我们说那咋办?给它弄个盆?老插说不用。就这样。说着从自己碗里挖一勺饭团,朝裴元庆头顶抛过去。裴元庆往起一蹦,一口就把饭团叼到嘴里咽下去了。那以后我们也都是这么喂。

裴元庆不光会吃。它看家护院的本事也是一流的,最著名的战绩是它在村长小腿上咬了一口,留下一个疤。这个事从人类视角来看似乎欠和谐,但狗的思路毕竟跟人类有些不同。作为知青集体养的狗,裴元庆的敌我概念就是:所有知青都是主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当然裴元庆也不会跑农民家里去惹事。它只对闯到家里的外人发飙。让事情有点挠头的是,知青住房正好是在村子与河之间。村民们去河边挑水,必须经过知青住地。

通常这不会出事。因为原来二十多个知青,新插来了之后近四十人,基本上什么时候都有人在家。如果有村民经过,知青们会把作势进攻的裴元庆给叫回来。

那天村长挑水经过,看到裴元庆冲过来。因为平时总有知青出来喝止,所以他也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偏巧那一刻知青们都在屋里打牌,没人拦着裴元庆,结果它真冲到了村长身边。等村长发觉不妙,转身逃窜,已经晚矣,到底被裴元庆在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幸亏有知青听到村长惨叫,赶紧出来撵走了裴元庆,事情才没闹得更大。村长当时是连说没关系,但知青们过意不去,下次回城的时候还是凑钱给村长带了好几包面条。

面条这事可能得稍微解释两句。南方不产麦子,山村里没见过面条。知青们从城里带了面条去,有村民们过来玩,看到了觉得很稀罕,尝一口更觉得是人间美味,后来就有村民拿自己榨的花生油来换面条。花生油对于知青来说是上好烹调油。而村民也觉得面条是上好美食。以物易物,所谓双赢。

起先知青们也不知道村民换了面条会怎么用。有女知青热心,特地去到村民家里,打算教他们怎么煮食。结果去了才发现人家不用教。他们就把面条当粉丝,煮软了加些酱油辣子,翻炒一下当做菜来下饭。

知青们看了觉得有些好笑,但笑不出来。

这个村在当时并不算最穷,一个工分值两毛钱。最穷的那个村,一个工分是九分钱。一个男劳力一年也就1000工分左右,妇女同样出工时间,干的活并不轻,包括插秧或是收割,但工分减半。这种工分制度是明文规定,妇女们也从没觉得有啥不对。

村民平时吃的菜都是自留地里种的蔬菜。有时地里的菜接不上了,就往米饭上面洒一把葱花,再淋一些酱油,一顿饭就这么解决,过大节的时候才会沾一点荤腥。

所以炒面条在村民嘴里就是好菜了。

就这么着,人家还邀请那几个知青吃饭。知青们陪着吃了几口——不吃是不行的,若是有人推辞,村民的劝说工作能坚持一个通宵。吃完告辞回家,给大家说了这事。后来大家有机会回城,不管自己吃不吃面条,只要米面指标还有富余(那时候买这个需要粮票),都会尽量带几包回来给村民。人家当然也不会白要,都是用花生油换,但这么着他们就很开心了。

接着说裴元庆。裴元庆有一种神秘的辨别能力,即使是从没见过的人,它也能看出(更可能是嗅出)这人是知青还是农民。

我们常带它下地干活,有时去得很远,都到了邻村的边上了。倘若碰上所有知青全都离开,比如挑着割下的稻子回村了,而裴元庆一时贪玩没跟着回去,这时地里就只剩下当地村民,但它不会跟着村民跑。村民叫它它都不理。

有一回正好邻村的知青也到这片地方干活,裴元庆抬头看看,再过去嗅一嗅,就认同了这帮知青,跟着他们到处走,直到本村的知青出现,它才屁颠屁颠的跑回来跟着我们。

其实下地干活时,知青穿着跟本地农民一模一样。不相识的人,一眼看去真分不出是知青是村民。但裴元庆一点问题没有。它一嗅就知道谁是谁。

更神的是它对潜在危险的灵敏嗅觉。发狗瘟那年,疫情有点严重,于是公社领导按官府办事风格,做了个一刀切的决定,要各村把所有的狗只全部杀灭。我们村里的民兵有两把冲锋枪。民兵队长带着一帮民兵挨家挨户搜寻,看到狗就拿冲锋枪扫。

知青听到消息,知道这事没人能拦得住,但也没人愿意看着裴元庆就这么给杀了。大家紧急商议了几分钟,还没想出办法,就看到民兵队长带着人朝这边走过来了。

陈宜章惶急之下指着山坡后面对裴元庆大叫一声:“裴元庆,快跑!”

说也奇怪,平时你让裴元庆跑,它多半懒得理你。除非你扔个东西逗它,它若是兴致好,或许会去追回来。其他时候它都是懒洋洋地趴着。但那回裴元庆只冲那帮拿枪的人看了一眼,立刻就明白苗头不对,嗖的一下窜上山头消失在树林里。民兵队长带人追上去,却寻不到半点踪迹。

知青们想说服队长就这么这算了。但队长很认真,说这是上级命令。俺拿了枪就是军人,军纪不能违抗的,于是每天傍晚收工之后就带着人在山上找,找了两个星期,死活找不到裴元庆。

后来狗瘟过去,公社领导大概看着整理效果不错,政绩方面压力不大,就撤销了那个绝杀令。

民兵队长也不是歹人,听到命令后就来告诉知青,说上面通知改了,不用杀狗。我不知道你们把裴元庆藏哪儿,反正现在是可以放它出来了。

其实知青没藏裴元庆。知青自己都不知道裴元庆现在是死是活。陈宜章专门到公社去了一趟,打听得真切,杀狗令确实是撤销了,知青们立即上山,散开到各处叫裴元庆的名字。不到十分钟就看到裴元庆从树林里跑出来了。瘦了不少,但还是很精神。大家带它到河边洗了个澡,回家吃了几天好的,裴元庆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狗瘟没放倒它,打狗队也没奈何得了它。知青拍着它的脑袋,赞它果然不负裴元庆的名字。

裴元庆晃了晃耳朵,神情淡定的看着远山,仿佛并不把这当好大一件事。

#三联美食# 随着天气变暖,夜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每天下班回家经过夜市的时候,人声鼎沸灯光灿烂的夜市传来的一股股香味总让我直奔夜市而去。

夜市的诱惑是不可阻挡的,人生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我经常光顾的是一个卖爆炒田螺的小摊,老板是夫妻两人,年纪大约都三十几岁。男人胖乎乎的,长着一张娃娃脸,整天笑眯眯的。女人小巧玲珑,笑起来嘴边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去的次数多了,彼此都熟悉了。我一到夫妻二人的小摊位,老板娘不用我说什么,就直接拿了一大杯扎啤放在我面前,笑一笑说:“来了。”然后忙着招呼其他客人去了。而老板则叮叮当当地操作起来,开了火,炒瓢里倒了油,给我爆炒起田螺来,他们夫妻二人都知道我就好那一口。

油烟起,老板将葱、姜、蒜等各种佐料入锅。“哧啦”一声响,香味蹿出,缕缕勾魂。佐料炸出香味,田螺登场,处理好的田螺一入锅,高温的油飞溅而出,锅底的火焰引燃了锅中的油。锅中的田螺就在火焰中跳舞。老板急速地翻动炒瓢,锅中的田螺高高被抛起,又一个不落地入锅。田螺在锅中发出沙沙的响声,与锅奏出一曲完美的美食合奏曲。

不一会功夫,一盘热气腾腾的香辣爆炒田螺就放在了我面前。手上戴起一次性塑料手套,直接拿起一个田螺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嘬,吮吸的啧啧有声,那声音是消魂的,是对美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田螺肉滑嫩入口,肉细腻而又不失Q弹,肉虽然少,但肉感细腻、滑嫩、筋道、肉香满满。吃了田螺肉,不忘记再嘬嘬田螺坚硬的外壳,麻辣鲜香全员集合,麻而不躁、辣而不火、油而不腻,麻中有辣,辣中有鲜,味蕾感觉到不同层次的味道,最后糅合到一起就只剩下一个字“香”。

我吃田螺用江湖话叫“武吃”,就是直接用手抓起来吃,有点有失风度。还有一种吃法叫“文吃”,也可以叫作“雅吃”,用牙签挑了田螺壳里的肉,优雅地送到嘴里,也吃出了万种风情。

爆炒田螺配扎啤,那简直就是神仙搭配。夜晚褪去了白天的闷热与烦恼,坐在烟火气满满的小吃摊,吹着清凉的小风,头顶是深邃的天空,天空中繁星闪烁。吃一个田螺,让肉香充溢着口腔。然后喝一口啤酒,高大透明的玻璃杯中的啤酒是快乐的源泉。

诱人的金黄色啤酒升腾起肉眼可见的一连串细小的泡泡,在杯口堆积起一朵轻盈洁白的云,细小的泡沫嗤嗤地破灭,声音欢快悦耳。喝一口啤酒,啤酒的泡沫温柔地包围了口腔,接着一股清凉入喉,啤酒恰到好处的微甘微苦伴随清凉瞬间就让人有说不出的舒服。

吃田螺讲究的是细嚼慢咽,田螺肉少,不像吃大鱼大肉一样能大快朵颐,此种滋味只有慢慢品尝,吃的是味道与愉悦的心情。时间在悄悄地流淌,身体一点点放松,忘却疲劳,忘却烦恼,进入最佳的境界,脑中只有美食没有其他。

田螺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款从古至今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文人墨客、平民走卒都追捧的美食。

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对田螺的赞美是不吝笔墨。春秋时期的《国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境内遭受了一次罕见严重的旱灾,国库空虚,市无食粮,为了让百姓们填饱肚子,吴国政府下令百姓前往东海之滨,在这里可以以“蒲赢”为食,这里的“蒲赢”指的就是田螺。

而且在南北朝的文献记录中,将田螺描写成为“大如梨橘,小如桃李”的体型,可见古时候的田螺最大的作用是“管饱”。等过了天灾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开始富足了,于是也学会了享受生活,此时品尝田螺不光是吃饱了,而且还想品尝一些难得的美味佳肴,这才不枉来人间一趟,于是就有了“啄螺蛳过酒,强盗赶来勿肯走”的说法。

其实就连尝尽了人世间山珍海味的帝王,也无法抵抗田螺的魅力,南宋的建国者宋高宗赵构,在他去臣子家吃饭的时候,这位大臣为了讨好帝王,于是足足准备了30道不同珍馐美食,其中就有“香螺炸肚”“姜醋生螺”两道以田螺为原料的美食。

我喜欢吃田螺由来已久,小时候便喜欢吃田螺。在农村长大,每到夏末秋初的时候,正是田螺肥美的时候,经常到小溪里或者池塘边摸了田螺让妈妈做了吃。

妈妈把我摸回来的田螺浸泡在清水中,倒一点菜籽油进去让田螺吐出泥沙。然后剪去尾部,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接着准备好姜片、蒜片、葱花、干辣椒段。起锅烧油,油温八成热,倒入姜片、蒜片、干辣椒段爆香,接着倒入田螺,大火翻炒。然后加入少许的盐,花椒面,花椒粒、姜粉调料,倒入酱油上色,白酒去腥,继续翻炒。爆炒3至5分钟,再倒入清水焖煮几分钟收汁。出锅的时候撒上备好的葱花,一盘麻辣鲜香的爆炒田螺就新鲜出炉了。

这是小时候“妈妈版”的田螺,那时候物质匮乏,爆炒田螺的时候不像现在一样有什么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佐料可以用,用的都是最简单的食材。就是“妈妈版”的简单的爆炒田螺让我吃的有滋有味,抓了田螺就往嘴里塞,双手油渍渍的,恨不得把手指头咬了吃,馋哭了邻居的小孩。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就了一个人的胃。在外的游子,无论在外面漂泊了多久,家乡的味道才是最纯正的,那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华灯初上,拖着一身的疲惫,走进喧嚣的夜市。喊一声:“老板,来一盘爆炒田螺,一杯扎啤。”田螺滑嫩麻辣鲜香,啤酒清爽,慢慢品尝。在慢时光中让身心放松,疲劳尽散,美哉快哉!

《爆炒田螺配扎啤,夜市上难以抵挡的诱惑》文 | 刘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六六,你是在看海吗?”我有些惊讶。
  • !推荐大理一家新开的小精品酒店,非常符合我对小精品酒店的认知:大理双廊安七洱海度假酒店先说个相对劣势,后面就都是优点了:位置有一丢丢小可惜,酒店并不是完全亲洱海
  • 我一直说自己很内向,可惜周围的人都不信,但对我来说任何社交行为都会让我的精力持续输出,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不怎么提起自己生日到了这件事儿。一扣扣的小雪花 一定要
  • 超级温柔的官宣文案 1.你是我意料之外的意外。 2.你是我寄托爱的载体。 3.说实话遇见他我命好。 4.爱是现在进行时是我们。 5.他温柔的接住了我的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三十七菩提分法都围绕一个智慧见圣谛
  • 人念“阿弥陀佛”我却念“众生是佛”众生轮廻六道,身受苦痛,故我发四十八宏愿,造就极乐世界,于此化一净土,教人一心念佛修道,念念不忘我佛,我当接引来此。杨生曰:曾
  • #aofex#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落幕,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shib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狗狗币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行情#A网疑是跑路#
  • ”值此殊胜的日子,宜广行善事,诚心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修十善业,积功累德,以此功德回向宿世父母, 六亲眷属,历代宗亲,出离恶道,得生人天;现世者福慧双修、智慧增长
  • 给予重点流量支持!7月底预计顶级流量带货主播“李佳琦”将亲自推荐!
  •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
  • 意义之一:读大学的象牙塔是步入社会前蕞好的历练场;扎实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步入社会求职工作,安身立命,从此开启事业篇章,这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基础所在,人不学难
  • 我们不仅要试着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心和解。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随着我们的心态发生改变。
  • 居然包装都没有变过,其实对味道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就记得还蛮好吃的,我小时候真的特别不喜欢吃奥利奥趣多多那些超甜的饼干。一直觉得自己的很多画都是那么的杂乱毫无章法
  • 满$750有85折,满$1000有8折;满$1500有75折,满$2000有7折:▶必看 || Balenciaga || Burberry || Botteg
  • (中国地产报) 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天才只是能够做一些常人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可是那不是奇迹,只是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愿意
  • 另外补充一句:小米一定会出天玑9000的手机,红米也一定会发布骁龙8 Gen 1的手机,所以别在这自己云云了。凌晨两点了都睡不着 真的觉得自己好失败 教资考了好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16.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因为人生总有求而不得,只有放马去追你真正想要的,才能放下那些你得不到的。我们也都认真的以为,经历过孤独以后,相爱的人,会更懂得惺惺相惜
  • ” 到此时,剧中才由杨宗保交代了他起死回生的原因 “杨宗保上来了之后大家都吃了一惊,大家问杨宗保为什么真的没有死,杨宗保说自己吃了穆桂英提前给自己配的解毒丹,因
  • 还有网友希望他不要因此事而对多伦多感到消极:“在downtown睡地上,容易让人以为你是无家可归的人。醒来后...】相信在多伦多的华人圈,有不少人都在独自漂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