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佛陀涅槃日,请让我们念三遍“佛陀最后的遗教”来忆念佛陀。。。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的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 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佛陀的话,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更伤心!

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想到慧灯将要熄灭,法船将要沉没,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请你帮忙,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这时候,阿难是再三的辞谢,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大悲的佛陀,不舍众生,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道:“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我去除他的疑惑,让他来和我见面。”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

“佛陀!世间上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说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是错入歧途。这样互相非难,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

“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须跋陀罗!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没有八圣道,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虽然他们说有,那不过都是妄言。

“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的时候起,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当即证得阿罗汉果,他顶礼佛陀的圣颜,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见了都很感动。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这时,风息林静,鸟兽没有鸣声,树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谢凋零。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

“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
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夜是静静的,没有别的音声,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划过长空,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如是三问,大家都默默无言,因为都没有疑惑,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非常安静,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叫人真难以了解,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品读经典#
《陈先发论》

文/叶橹

现在我要重点评说的是他近期一组题为“枯七首”的诗篇。他早些年写的诗,也偶有对“枯”这个字的涉及,现在来写这组《枯七首》可能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弥补吧。

我之所以特别瞩目这七首诗,可能也同我行将枯竭的生命体验相关。先来读一下他的开篇之作:

每年冬天,枯荷展开一个死者的风姿
我们分明知道,这也是一个不死者的风姿
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
但世上确有单一而永无尽头的生活
枯的表面,即是枯的全部
除此再无别的想象
死不过是日光下旋转硬币的某一面
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

之所以在开篇之作选择“荷”作为“枯”的描写对象,可能在潜意识中受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影响,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它既是“死者的风姿”,又是“不死者的风姿”,而让我特别欣赏的,则是“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一句。陈先发之所以把“枯”作为他对生命形式的感受和进入,也就是看重它处在一种“渐变”的状态之中。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如果不是遭遇意外事故,也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走向死亡的过程。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会一样,但“渐变”使我们可以慢慢地逐步地进入深层次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陈先发说它“令人着迷”的缘故。

我觉得这首诗令人着迷之处还在于,它所表达的那种对生命过程的淡定和镇静的态度。在“死者的风姿”与“不死者的风姿”之间所持的平等态度,引导和启发着人们生命的风姿。诚然,正如诗的结句所说,“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因为“枯”意味着饱经风霜之后的成熟,意味着“一览众山小”的高度。陈先发笔下的荷之“枯”,可以同时具有死与不死的风姿,那是因荷到了来年又可以重生,而人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可是为什么人在读着此诗时,并不会感到悲哀,反而在“渐进式衰变”中体验到一种“令人着迷”的心态呢?这就牵涉到艺术审美的纯粹性与超验性的问题了。陈先发在整首诗中所营造的一种氛围,就是让你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升华为对生命过程的沉迷与热爱。人是有自觉生命意识的高级动物,其一大特点就是明知要走向死亡,却不离不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透视一切而依然热爱生命,这就是我们能够从“枯”这一现象中发现它美的根本原因。陈先发深谙此道而以诗性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引领读者进入它所呈现的诗境之中。

接下来的《枯》之二,是从“荷”的枯转向了“我”的枯。“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视角的转换含有深意,而“窗外有樱花”更意味无穷。诗人的生命意识是主观的体验,而对客观的关注则是一种深入观察。诗人在主观上具备了生命意识的同时,还得对客观的存在保有强烈的生命关注,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陈先发这一首偏短的诗,实际上显示了他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作了一次优美而从容的环顾。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以客体生命的存在为依托的。诗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无论他的枯或荣,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客体生命相关联,所谓“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暗含的就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尊重和爱惜。诗人对客体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也是他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爱惜。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个体生命的枯与荣而丧失其运行的规律。我枯了而樱花仍在,这就是陈先发内心深处的感悟。

那么,他眼中和内心世界里的客体存在,就一切都那么美好吗?当然不是。“以枯为食的愿望/能否在今天达成一种簇新的取舍?”这正是此诗的关键转折点。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正是因为存在着美和丑的交相辉映,诗人主观上对美的向往也包含着他被丑干扰与侵袭。或许诗人也常常为两难困境所陷而难以抉择。所以他在诗中流露出“正欲全身而退”的念头。如果我们不妨揣测和体察诗人的心境,就仔细品味一下他的这些诗句吧:

我写作
我投向诸井的小木桶曾一枯到底

唯有皮肤上苦修的沁凉,仍可在更枯中放大一倍。
远处,
大面积荒滩与荒苇摇曳

当我枯时,人世间水位在高涨

什么叫作诗人的殚精竭虑,什么叫作忧患意识,进入诗人写下这些诗句时的内心世界,你就能悉心体味了。再来读《枯》之三吧:

枯枝和新雪依偎。
这久别之后,苦的形象,也是爱的形象

仅仅从“依偎”和“形象”这两个词中,我们便读出了无尽的温暖、驳杂的心态。能够从枯枝和新雪中读出温暖,才能够体味“依偎”一词的内涵,能够在苦与爱的交融中,窥测到生活的斑斓,才算是对诗人灵智的了解与把握。
诗人以一种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描述了客观世界和生活进程中的化简为繁的意向,仅仅在枯枝和新雪两个具象中,就发掘出如此丰满的生活内涵,充分证明了陈先发不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体验的诗人,更是一个沉浸在语言迷宫中的清醒的抉择者。他的那些饱含深情与机智的诗语,总是能够触及人的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像“一树枯枝披着雪的乱发,远行到我的眼前/新雪的霎亮让人恍惚、目盲”这样的诗句,真的有一种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还有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在冷风中听一声生涩的晚钟远去”,不仅有古风的余韵,更是一个现代人诗心的优雅呈现。

《枯》之四或许是这组诗中较为特殊的例子。它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以修炼为形式的苦行心态。诗中的“蝉蜕下空壳”与“灰色的旧袈裟”这两个意象,具有某种象征意味,陈先发也许是在不断的写作中饱尝了个中艰辛,所以对于“像蝉,吮吸词之树液”般着力于修炼,而在吮吸的同时,又必须扔掉乃至“多扔掉”些重负。在精神领域的跋涉中,他意识到佩索阿式的“我做过许多个/恺撒,但终不是,真正的恺撒”的自省,而在面对那具“圆寂的僧人”身上发生的奇异现象时,只能承认他的“眼,耳,舌尖依然会欺骗我们”。自己制造过偶像而不是偶像,一具僵尸式的偶像还在欺骗我们,诗人该如何抉择呢?“确定灵魂这只昔日的/笼中之鸟,今日是否仍在笼中”,终于写出了诗人对身处何地的询问。其实,有这种询问的人,又何止是他呢?

陈先发把这样一种处境的困惑也纳入到他心目中的“枯”的范畴,自然是意味着“枯”也只是过程中的瞬间而已。
(未完待续) https://t.cn/AigyPqLc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后来的人,因为六祖的传法,得道的人是无量无边。

【大师既少室九年,未有知音。】
就是达磨大师来到中国,这个“知音”就是知己。
因为悟,心性这种东西,不悟就是没有办法,差那个0.001都没有办法。
悟,因为它是绝对嘛;你不悟,它是相对的。

相对的思想,不管你怎么推测,
它总是逗留在意识、传统、语言、文字,它离不开这些相的东西,
离不开这些相,就会争执。

一个开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像佛这种境界,他一定不会有争执;
退一步,落入相,他就一定会有争执,体是绝对的空性。

所以,(开悟跟开悟的人,他不会有任何争执的。为什么?都是见本体,)
不悟的人,在相,他就一定会有争执。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
二祖在世间,学问是好得不得了!

【每叹曰:孔老之教,礼述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
《庄子》、《易经》这些书,妙理不够圆满。

【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
“造”就是拜访,应当去拜访、去了解,达到这个深奥的境界。
【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达磨大师一直端坐,在面壁,都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教诲的语言,都不讲话。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
神光就是慧可,自己这样的思惟,这样想:是怎么求的呢?
【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
说:世尊,这个“古”就是指世尊。
世尊以前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舍身喂虎,布发掩泥,
这样的难行苦行,都是这样,为什么?为了求法。
因为我们这个色身,一定会烂会坏的。

在《阿含经》里面有讲:
任何一个圣者,证阿罗汉果的圣者,
都不可能离开这个色身,而不起观照,可以达到这样子的境界。

意思就是:(看破了这个色身的四大,)
(譬如说:观身不净,观身无常,观身是苦,观身无我。)
如是之人,乃至一年,乃至半个月,乃至三天,依此圣者所经之路,
彻底地观照这个色身,三十六种不净,
四大元素所构成的,(决定无所执著,)
如是之人,必达解脱之路。

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大乘法讲心,一下子没办法,
那么我们应当从四念处观照,观照。
所以,世尊告诉我们:
(要入道,一定要看破这个四大的假合之体。)


【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
【光坚立不动,达明积雪过膝。】
【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
【遂易名曰:慧可。】
【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法”是指佛法,
“印”就是印记、标帜,法印是指佛的教法的标帜、它的特质。
小乘譬如说有(三法印),大乘有(一实相印),是证明真正的佛法的标准。
一个人说法,不离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就契合佛法。是不是?
如果专弄怪力乱神,专讲神通,那么,这个离佛道实在是太远了,太远了。

【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匪”就是不,不从人得,从自性、自心去悟嘛!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我心不安,麻烦您帮我安安心。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光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你找不到,心不可得嘛!不可得,如是得,心就安住了。
譬如说:你贪爱一件事情,你知道不可得的东西;
或者是你恨一个人,也不可得。对不对?
现在虽然好像在你的身旁,拥有;
可是,毕竟会消失,哪一个人抵得过无常?
没有办法,不可得。
就这一句:不可得,就足足让你成就道业,就足足让我们成就道业,
法不在多,在专精、意志。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阿含》里面讲,他就告诉我们:
要发决定心,时时不离观照,刻刻不离观照。

佛陀告诉我们:《阿含》告诉我们说:
当我们心中起了恨,我们知道我们心中在恨。
当我们心中放下恨,我们心中了解,已经放下这个恨。
当我们了解这个恨远离我们,我们内心也很清楚,恨远离我们。
不管我们的行住坐卧,都可以与道冥合。
意思就是说:我们都可以了知,一切法相本身的不可得性。
这样子契入法的绝对性的时候,显现在我们日常生活这一些行住坐卧所展现,
它所碰撞出来的,这些演变的问题,统统不存在,
(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担忧、忧虑,这个都是多余的,都是多余的。)

但是,因为人类的得失心,取舍心跟恐惧感太强烈了,一下子没办法适应。
所以,佛陀一直告诉我们:要发决定心,决定心,要发决定心,就是叫我们要有志气,
(说放下就放下,训练,重复地一直训练这个。)

佛陀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作不了主,那临命终就不用说了,就更不用说。
(现在都没办法作主了,你临命终怎么作得了主?)

.
【既从此悟入,即为二祖也。】

【所云六代传衣者,二祖既得法于初祖,皆以衣盂相传。】
【初祖自西竺传衣东土,以表其信。】
【至曹溪六祖,其道已行。】
【更不传衣,唯传法也。】
【达磨传可、可传璨、璨传信、信传忍、忍传能,能即曹溪六祖大师也。】

【其道盛行于世,谓之六代传衣天下闻也。】
【自后得道者,不可胜数。】
【故云:成佛作祖者;匝地普天。】
【参禅学道者,如麻似粟。】
【故云:后人得道何穷数也。】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永嘉大师证道歌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场展会上,“绵阳造”消防应急机器人成了“明星”】5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四川消防设备与应急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巴黎贝甜为GF
  • 《南京日记·壹》我们丽水➡️南京是早上8:23的车 我7点就醒了(但是我3点才睡的 我真牛)安全到达高铁站 我和杨婼涵坐到位置上就稳稳地开始化妆了 打卡“不文明
  • 最后有点烂尾吧,一官二代有人逼着他学法律不成,怎么就成社畜了,还非得帮恶人胜诉,被恶心到才良心发现自己不该干这行,该去搞科研,为了不显得太金手指,还捏了一段帮朋
  • 怎么在某某上开网店浪琴表的有些表的设计上非常之精美的,加 薇peym ey (无空格)而且也是高得惊人,浪琴手表这个牌子是二类表,一类表是劳力士这样的,都在
  • 虔诚心❤️发一遍佛说阿弥陀经[鲜花][鲜花][鲜花] 念佛摄心伏妄想,降伏烦恼心明亮, 一句弥陀念到底,自达圣地寿无量。 虔诚顶礼膜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
  • 来源:#资阳大众网##网友#“剑道独尊”#资阳播报#【雁城银杏已渐黄,大家准备好打卡了么】漫步在#四川##资阳#滨河东路三段的人行道上,看见靠#九曲河#一侧的绿
  • 同治四年十二月,汪海洋因数次北上被阻,为借一城过年,休整疲惫之师,突然由连平东走,一日疾行200余里,乘虚攻占粤东重镇嘉应州(今梅州),大出清军所料。九月,陆顺
  • 今天也能用到的中国古代家族智慧——唐昊《世家记》新书分享会2023年5月19日(周日)下午15:00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大台阶本次活动感谢深圳市青少年国际交流促
  • 但这个玩笑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楼市确实很难搞,尽管目前各地已经推出了各种利好政策,该放的都放了,该扶的也扶了,但是买房的人仍然没有那么很多,很多地方的楼市成交量
  • 在这三万多天的时光里,让我们好好爱自己,珍惜每一个瞬间,活出自己的精彩。珍惜三万天,好好爱自己人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三万多天的时光里,追寻着梦想,体
  • 就近三年来的表现,尽管各种质疑,但我认为你尽力了,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艰难的场面,年轻的队伍,你完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守住了成绩的底线,可以了,我相信这过程比我们
  • 希望升堂之后希望你可以记得我,不要忘记我,虽然你有很多的元气弹粉丝,我只是众多粉丝中不起眼的一个,我在以后会多去见你,会努力让你记住我的,集训期间,我可能得看着
  • #珉咕杂货铺[超话]# 超全好价全奎盘拼拼含大量好价热卡 四大狗王都在默认微瑕,盘里只有几张合照捆卡,除A外多带可挤,由于盘比较大,拼盘时间会长,上盘前请三思
  • 其实我想说一个人如果把胳膊一直放在火锅上会不会熟…于是S举起了她的手放在了火锅上方…C全程狂笑 虽然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但她一直在笑…然后我们开始解析她的笑点
  • 无心:刚刚去打职业的时候遇到的都是很强的屠夫,自然是有压力的,要去跟他博弈,救得好不好另说,要去博弈如果觉得对方很强的话就会压力比较大初夏:刚登场很多邦邦之类的
  • 6、我把我整个的灵魂交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3、人生的前半生,没有对错,只有成长。
  • ”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这次他多紧张,立马替我安排去D国手术,所有的费用他出,他还会陪着我。”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
  • [话筒][话筒][话筒] 이윽고 내가 한눈에 너를 알아봤을 때 모든 건 분명 달라지고 있었어 내 세상은 널 알기 전과 후로 나뉘어 니가 숨 쉬면
  • 【华泰证券出售在美投资 8年投资获利翻番】入手不到八年,华泰证券( 601688.SH /6886.HK)拟整体出售其控股68.4%的美国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
  • 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