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转载——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肖”,相似之意,如惟妙惟肖。“不肖”,是指后代不像前辈那样贤能忠孝。“似不肖”之义,泛指不懂大道之理,不贤无德。

“天下皆谓我道大”,太上说:天下人都说我的道行极大,而我却佯愚“似不肖”,若遗若鄙,若屈若拙,若愚若痴。在世人的眼目中,有道之人乍看起来,好象都是一些不精不明的人,好象都是痴愚之人,一副不引人注目的平常模样。这是世人以常人之心看待非常态之道,所以总用人心的后天意识,去观察有道之人,同样是一张嘴巴两只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似乎不像道那么大。这就是“似不肖”。

道大无边际,大无不包,细无不入。若以大名之,则“浩然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若以小言之,则“无名之璞,至隐至微”,藏于万物的内核中。其在于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要在于自无而有,由微而著。微者是其原,大者是其委。与其言大以明道,不如言小以显道。所以太上言“天下皆谓我大”。

“天下皆谓我大”之“我”,即道也。道本无方无体,今以大相称,是说道有方体可以比拟,但又似又不肖,说像又不像。大道无法用形名色象来比喻,不像世间某个具体物象。正因为它广大无边,所以无法用语言形容。若用形象比拟,就成为某个具体事物,那就不是道了。故曰“似不肖”。

道本是无极而太极。无大无小,非大非小,即大即小。所以用言语能描述的,都不是大道的本体。天下人妄自形容大道,强为猜度大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皆自以为自己最知“道”,故而夸夸其谈,强辞夺理,唇枪舌战,争个你是我非,无非是要表现出“我有道”、“我道大”。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伪道、嘴皮子道。

太上在此告诉世人,“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意思是说:道之大,是不能用有形有象去言说的。任你百般聪明,任你巧舌如簧,即使千比万喻,也只能喻其理,很难把大道说准确。大道无名无象,无声无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天地万物,无不是道。故大道在不言中,只能意会,不能言说。

【夫唯大,故似不肖】

“夫唯大”,道若不大,若有边际可求,有方所可指,那样虽然可以形容比拟,但已不是大道的本质。正因为道大无边,所以难以用天下任何物象、任何语言去形容,故“肖”之非易事。

大道上极于天,下极于地,天下莫能载,无有形象可比拟,所以无法用天下的文字语言去形容,也无法用图解去描绘。即使再先进的科学手段,也难以破解大道的真谛,而只能认识大道所生物性的某些外相,及其所表现出的物理、事理或象数。而难知大道本源核心的真相,及其由无极而太极,再由太极返无极的玄妙变化过程。故用任何比拟大道,都是“似不肖”,皆不能概全其貌。因为道太大太大了,毫无边际,无穷无尽,正因其大无外,包容天地万物,人怎么能准确比喻呢?

太上在此反复申明大道“似不肖”,其意在于担心世人对大道的误拟误喻,反而使大道难以明晓于天下。若指某个具体事物就是大道,必然会误导人们曲解大道,甚至步入偏邪,那便是对道的最大不敬!大道在人心,唯心是道,故太上有“观心得道”之训。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此二句是再三申明“不肖”之义。“肖”者,像也。如果发一言,便以所言像乎道,那样无疑是以言语误人见道。喻一物,便以某物像乎道,那无疑是执象而为道。立一行,便以其行以为道,则是以此行误人行正道。此言、此物、此行,虽见其“肖”,但实际上却都是是似而非,并非真道。以为大道耳可以听,目可以视,口可以言,比拟可得似,此皆是道之皮毛而已。
“若久肖者”,是说如果长期执于有言、有象、有音、有形,必然将无边无际的大道,视为有边有际。将无色、无象、无声的大道,视为有形、有色、有声的后天之物。将大道之无方无所,视为有方有所。如此,大道岂能充塞于六虚?焉能遍满于法界?如此理解,则大道只能成于一物,而不能成于万物;只能成于一事,而不能全万事。

若将大道局限于某事某物,局限于某个细小范畴,必然会误导世人曲解大道。天下人总是以细小之物而“肖”大道。这样只在万物的表象上言道、寻道,则离道的本体则失之远矣!大道就在宇宙核心中,就在天地万物的内核中,就在人的本性自心中。大道只能在心中去体悟,在德中去求证,在性命双修中去实践,这才是修道的真谛。文中所谓“若肖久矣,其细也夫”,盖即此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此四句,是言“不肖”之妙用,是对上句“其细也夫”的深入发挥。大道无形无象,无音无色,无论以任何言语去形容比喻,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道不能测其肖,只能在心中悟,靠心领神会,方可知其奥妙。大道生育天地万物,而又蕴含在天地万物之中,天下万物须臾不可离,故大道为天下之至尊至贵。

道有“常道”与“非常道”。从人到宇宙,从物质到精神,在无数个层次范围内的物质,不论其看得见或看不见,它都一概包容其中。道高于天地人,统摄天地人,贯穿于天地人。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容一切自然有无与无形的精华物质。

古人将宇宙分为“三界”,道是这三个巨系统、层次的主宰。在中、下界,任何事物均存在着阴阳变化,任何物质皆以两种方式存在于下三界。这就是有形状态和无形(质)态两大类,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贯穿于物质变化的始终。

万物有三元(源),人体有三宝。隐态物质存在形式,由三元构成,即物元、质元、体元。显态物质存在形式,由“三源”构成,即物源、质源、体源。“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这三大基本物质的内核,皆出于玄源隐态的先天精华:元精、元炁、元神。这“三元一炁”,都是道性物质,是构成天地人万物的三宝。

人的精神思想领域也有“三宝”,即“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即仁善之德,无慈善之心,不能度己;无上善之德,不能度世。故“慈”为“三宝”之首。

“俭”者,即俭朴、勤奋、节俭,亦即收敛节制之意。大道朴实无华,至简至易。人能以俭立身,不图虚华,敦厚笃实,勤以持身,俭以养心,精神内守,不被外物所扰。久而行之,则俭德可备。故“俭”德为第二宝。

“不敢为天下”,是说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高贵,凡事谦让处下,不与人争是非,不争名夺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无有私利,只知奉献,不知索取。“以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之忧为忧”。赤诚为众生,此即“不敢为天下先”之义。

太上慈悲,视天下为一家,视万民如一身。若天下还有人未立道心,必以其德心推其立之,以助其立。若天下还有人未达德,必以广大的愿力,助其立德。如此,天下人共入于大道之内,万物皆受惠于德育之泽,此乃“慈悲”心之无量。

太上所说之“俭”,意在使天下之有为,节而为无为,以无欲之德,而化有欲之心。对于天下有欲之事,作于细而不求其大,故能成其大;本于贱而不本于贵,故能保其贵。天下若能人人持俭,则奢侈之风不行;性情常归于俭,则六贼不生其乱。人若能常常止欲生悔,节俭心身,则大道可成。
“不敢为天下先”者,就是先人后己的谦让之德。天下之事,有先必有后,有后必有先,先后皆有其自然之序,不能用人心去追求。倘若见名利便以私心去争抢其先;或视己为高贵,视人为卑下。故而事事要争先,处处要强胜,则争先必妄进,争强必有损。不仅丧失其德,且必至于颠踬而不可救。故太上以此“三宝”告诫世人,应“持而保之”,不可不慎!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故能勇”之“勇”,并非世俗轻生丧命,狂暴粗莽之勇,也不是死而不顾的亡命徒。大道之“勇”,是从慈悯仁善中生发出来的慈悯之勇,勇于无为,而不勇于鲁莽;勇于无形,而不勇于有形。有形武力只能破有形之勇,而不能破无形之勇;有为的后天智谋,只能敌有为之勇,而不能敌无为之勇。只有无为之勇,才能无所不救,无所不度。所救所度,皆非肉身躯体之能,而是无形法身之力。“法大无边”,此等法力之勇,无力可挡,故称之为“大勇”。所谓“慈故能勇”即此义。

“俭故能广”,俭为求仁之方,乃修道之要。学道者既想修仁慈之德,应当反求于己,笃守于心,尤当先养俭德,守俭施博,赤子舍己,得一而万事毕,才可以与道同归。“广”者,并不是务外求多,亦非过为虚声。大道之广,是从俭朴中行将出去的。俭为道之本,本立而道自生;道生自能广大无边,故以“广”言之。俭中之广,譬如人心中无私无欲,无物无贪,以俭致广,心中俭朴之德,自能与天地相合相应。以天下之目为己之目,故能未视而无所不视。以天下之耳为己之耳,故能未听而无所不听。以天下之口为己之口,故能不言而无所不言。以天下之心为己心,故能无所不正。心地无私天地宽。“俭故能广”,盖是此义。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器”,就是大道生成的天下万物万象,乃至世间人们的日用器物器具,皆为之“器”。“长”,是说万物造化于无形,成长于天地之间。天地万物皆是在无为俭约中,根据自身所禀气质之不同,在自然中各随其性而成长,各随自身所具之器能,而为道所用。

大道广大悉备,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名之朴”虽不能当器用,但天下万器莫不由“朴”而出。故大道之“俭”,在于藏我之智,而用天下之智;以天下之智,为我之智。敛己之能,而法人之能,则天下之能,皆是己之能。不敢先于人,要将自己融于天下众生之中,才能造就成为天下大器,才能为天下所用。以不敢先为长,故才能成就天下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此四句是言今昔世道之不同。
“今舍其慈且勇”,是说今之世人,舍其仁慈之心,只讲勇武,不讲仁善,所为者必然是不慈之勇,是鲁莽之勇,武夫之勇,也就是“强梁”之勇。此等勇虽有舍身之力,虽也为国为民,但因以后天识心用事,有建功之心念。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有得有失,不能收无为之果。这就是“舍慈且勇”之义。

“舍其俭且广”,是说丢掉了俭仆,讲求奢华,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那就是失去俭德,所想所见所得,只能是眼前的物利,看不见宇宙大真理,也不知人生命运的真谛。此种世人称为“鼠目寸光”,也就是太上所说的“不俭之广”。不俭之广,谓之虚假之广,舍其俭朴,失去俭德,追求享受,乃至贪污盗窃,腐败堕(duò)落,此皆是失去俭德的恶果。

“舍其后且先,死矣”,即舍其后己,必为人先;争于人先,必失其先。人都喜欢追逐名利,在物质利益面前,往往争先恐后,不肯处于人后。其结果往往是得点眼前蝇头小利,丢失了谦虚美德。而且所得是暂时的,所失却是长远的。争名夺利之人,多是以自高自大为先,凡事要强于人,恃才傲人,逞能显露。此种人不肯处下,总想先于人,其结果必遭人厌恶,终不能成其先。

所谓“死矣”,是失去的意思。争名争利、争前争胜,都不符合道德,愈争愈失,多争多失,久之则损德害性,其性命能长久乎?故曰“舍其后且先,死矣。”

“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此三者与“三宝”相反,与大道相背,都是失却先天美德的表现。若以此“三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行皆是后天私欲之为。顺着这条损德之路下滑,必然是轻生取死之道。是故太上特以“死”而戒之。正如前辈所云:“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为众所疾,故常近于死。以慈卫物,则物爱之如父母,虽为之效死而不辞,故可以战,可以守。天之将救斯人也,则开其心志,无所不慈;无所不慈,则物皆为之卫矣。”(《老子本义》引)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 !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来源:《宗镜录》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卷第十七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再一次无比想念物产丰富的祖国,真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啊,种地的天赋点一直遥遥领先#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互动 不tun必hui】我泱泱
  • 【河南一新建大桥桥面出现多个黑色洞口,官方回应:洞口处为桥梁伸缩缝】大皖新闻讯 4月30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一大桥桥面出现多个洞口。 据网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ETGY褚封禹余怀薇褚封禹余怀薇(全章节无弹窗收藏即看)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ghk
  • 4.store by .jpg环城都会店黑松露奶酪牛肉汉堡-48元由于先吃了蟹籽牛肉堡,在这主要就对比这款的不同之处,黑松露的味道不是很浓郁,内馅里夹杂着某种蘑
  • (一)售前工程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展示产品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挑战。您是否担心社交媒体控制我们的思想?
  • 种类确实好多但也没吃全(永远都是自助亏钱er3⃣️ 1.29中午 又是熟悉的无名缘 点了俩菜菜(虽然上得很慢 好像是最近最后一次去无名缘啦 真 考试限定4⃣️
  • 11、不卑也不亢,自信养硬气。11、不卑也不亢,自信养硬气。
  • 。。
  • 此外,在阳光海岸绿道,还有浪漫荧光跑和“骑遇日照”等系列休闲体育活动等着广大市民游客来参与和挑战。4月29日下午直播日照从市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日照聚焦“向
  • (在此吹爆温水老师和各位产粮老师 ! 圆了我的五夏he梦(,感动ing)五条悟对夏油杰的爱是温柔的放纵“想做就去做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夏油杰对五条悟的爱则更像
  • #阳光信用[超话]#[ok]#每日一善[超话]#不必大喜大悲,不必惊诧万分,恬静,从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患难见真情,烈火炼真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 我的宝宝也真的很给力,一股劲的想出来见面,打完无痛后开指也很快,我还没怎么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开了九指可以准备进产房了,本来想着我再准备一下,但是感觉宝宝等不及要
  • 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和答案。即使十年前出版的书 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投射现实的内容以及观点 非常喜欢这本书 了解到很多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 社会
  • #每日一善#一定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毕竟世界之大能相遇已是不易。我希望我生存的环境可以让我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 #保护地球,恒动不息# ✨✨环境保护无小事✨✨♻️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生活的地方,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母亲滋养了世世代
  • 比台湾大两倍的宝岛,库页岛,曾经是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库页岛,一个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宝岛,比台湾大两倍!
  • 时过境迁,再次拜读这本书,心情不言而喻这本书特别适合当下这个大环境下研读,可以让我们能静下心来向内而求很多人对“命运”这个词是听说的,甚至在经历了很多事后,也向
  • gs厂有哪些复刻表GS厂复刻表:打造腕间精品 GS厂作为业内备受推崇的复刻表制造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其产品线涵盖众多知名品牌,为收藏家提供
  • 现在我的家里呢,一个人真的很可怕,说个话的人都没有,只有一条小狗是我唯一的寄托,可她的年龄呢,也快十岁了,可能很快也会离开我了。所以呢,后来他们也没有再逼过我,
  • 现在这段与我们一起的日子,还能聚聚,说明大家还有时间,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那时候同学们肯定都忙了,想再聚的时候,就得问同学们有没有时间了,真是这种无忧无虑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