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ICU熬过6个月后说老婆是最好的#【“我老婆是最好的!”90后小伙患重症急性胰腺炎ICU里熬过6个月,死里逃生敲下一行字】6个月,这是31岁的孙维(化名)在重症监护室度过的时间。
“有好几次,我都怕他醒不过来了。”这6个月,孙维的未婚妻小乐(化名)度日如年。身处异地,她是孙维唯一的亲人,不离不弃地陪伴。
“他吃尽了所有苦头,我们也花光了所有积蓄。”小乐说。但是她依然觉得庆幸。因为,奇迹最终眷顾了这对年轻人。
6月初,孙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出院,两人有了新的希望。

签字时,她的手不停发抖

孙维和小乐都是广东人,两人一年多前刚在老家摆了酒席,还未领证。孙维三年前到义乌,在一家饭店做厨师。小乐追随着他,在义乌一家酒店工作。
两人在义乌租了房子,盘算着打拼几年,再回老家。
变故发生在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孙维吃完饭突然腹痛难忍,小乐陪他去附近医院就诊。
“做了检查,医生说是急性胰腺炎,要赶快住院。”小乐最初以为挂点盐水就好了,没想到,孙维住进去之后就再也没出来,“他到医院没多久,疼痛就加剧了,开始还能走路,最后需要轮椅推着走,第二天就进了重症监护室。”
与此同时,小乐接到了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孙维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
孙维腹腔内反复出血,做了开腹手术,却又找不到出血点。
“非常非常恐怖。”那一周时间,小乐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被叫到医院:要签字、要急救。
最严重的一次是今年元旦,孙维再次严重出血。
“医生让我们决定要不要做手术,说如果手术后,两个小时内还出血,可能人就没了。”双方家人都在广东,孤身一人的小乐慌了,“我坐在地上,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无尽的绝望。”
最后,一家人开了个视频会议。
“我们都觉得他这么年轻,怎么也要拼一拼。”带着一家人的决定,小乐最后去签字,她的手止不住地发抖。
手术之后,主诊医生就建议孙维赶紧转院到杭州。小乐当时只匆匆问了医生一句:能不能给我们推荐治疗重症胰腺炎最好的医院?

在ICU病房外,她日复一日地守候着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和腹腔出血、多脏器衰竭……这是浙大邵逸夫医院接诊时,孙维的情况。
重症医学科医生苏伟对孙维当时的状态印象深刻:皮肤灰暗、浮肿、肚子鼓胀、腹部切口有大量脓性渗液,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整个人看起来奄奄一息。
更让苏伟医师意外的是,虽然孙维只有31岁,但他的各项器官功能和化验指标评估显示,病死率高达83.97%。

重症监护室里,重症医学科郭丰主任医师、黄海英副主任医师紧急召集科室医生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团队的医生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重症监护室外,小乐焦虑又恐惧。重症监护室不能进去探视,但她每天像上下班一样,到病房外面“报到”。
“我很担心,怕他随时有什么意外,我守在这里,能随叫随到。”
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李曼记得每天进出重症监护室,都能看到小乐安静地等在外面,“她一看到我们出来,就过来问里面的情况,能看得出来,非常紧张。”

怎么控制住孙维的病情,是医生们面临的巨大考验。
腹腔动脉出血似乎是孙维走不出的“魔咒”,半个多月时间内,他先后两次大出血:胰背动脉出血、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一次比一次凶险,一次比一次急迫。好在,技术精湛的介入科每一次都能帮助孙维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由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及肠瘘,孙维不得不接受普外科另外三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外、介入科、输血科、麻醉科、超声科等科室都拼尽全力。
“他经历了密集的手术和各种有创操作,可以说是经历了各种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真是吃尽了苦头。”事后,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丰感叹。

他歪歪扭扭写下:我老婆是最好的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胰腺炎多学科救治团队夜以继日地努力下,再加上本身年纪比较轻,孙维的情况终于在入院后1个多月才渐渐好转。
“他因为长久躺在病床上,肌肉没有力量,手都不怎么能抬起来,我们给他做康复治疗。能抬手后,就给他一个手机,他通过打字或者写字的方式和我们交流。”郭丰主任医师说。

渡过最危险的治疗阶段后,对孙维来说,康复也是一道艰难的考验。
“康复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他很配合,但有时候也会沮丧,觉得都这么辛苦了,还是没什么效果,就想放弃。”这个时候,李曼医师会和同事们给他鼓劲,“我们说:你未婚妻每天都在外面等着你,你不好不努力的。”
李曼医师记得,这样的鼓励对孙维最有效。有一天,孙维拿出手机敲出一句话:非常感谢我老婆,她是最好的,认识她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在杭州陪护的半年,小乐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每天都在宾馆和医院之间往返,她担心孙维的病情,又焦心他的治疗费用。
长达几个月在重症监护室,多次危急重症抢救,除去各种报销,孙维的医疗费用有50多万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我们筹款过,他的同事也为他捐款了,亲戚朋友能借的也都借了,还是不够。最后申请了慈善资助,医院也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为了照顾孙维,小乐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经济上更加拮据。
“他们中间一度没有缴纳医疗费用,但我们一直给他开着绿色通道,家属非常信任我们,患者又这么年轻,他病情严重,但不是没有希望,所以我们也不想放弃。”郭丰主任医师说,“说实话,一开始我们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医疗团队与他爱人的共同守护下,最后,他还是挺了过来,非常不容易。”

从160斤瘦到90斤,只要人还在就好

5月11日,孙维在小乐的陪伴下,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6月7日,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康复后,孙维终于得以出院。小乐陪他回到义乌继续康复。
在医院保住了命,但孙维的身体依然虚弱,原本160斤的他如今只剩下不到90斤,他说话都是间断的句子,说说停停,似乎每一句都很耗费精力。
“他现在每天就在家吃饭、休息、定时训练。”小乐一早出去买菜,给他张罗餐食:排骨粥、鸡肉粥……“他其实也吃不多,在重症监护室那么久,他都没有吃东西,都是营养液,胃肠道消化功能很弱,每次就吃一小碗粥,再多也吃不下。”
但让小乐安心的是,孙维最终挺了过来,人还在。“等他再康复一些,能行动了,我们就一起回老家。”(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健康时报等)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是,他身边就迅速的聚拢了一群期待上镜拍的女娃娃...... 这个冬季,他又痴迷于慢门拍摄的技法,长时间的蹲守在天鹅泉边,一次次按动快门、摇摆镜头,遵循“拍马非
  • 由牡丹籽提取的植物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 坚果油,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也是中国独有的健康保健食用
  • 没有下一个类似条件的,自然他对你是降维打击,你会痛苦,但是当你身边都是这样的男人的时候,你就不会痛苦啦。昨天下午张小天同学下去往返了好几个地点补办了几件因为封闭
  • [馋嘴]今日单词~料理菜单#韩国留学[超话]# -꽃게탕:花蟹汤-등 딱지를 떼어낸 꽃게와 무, 애호박, 양파, 고춧가루 등을 넣어 끓인 탕이다.알이
  • 早安吉祥[太阳]今天是壬寅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香期。请大家发心广行善业、诸恶莫作、戒杀、吃素、放生、供灯、持咒、念佛、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吉祥安泰
  •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文明祭祀新风,结合疫情防控需要,清明期间,市文明委发起2022年铜陵市“强国复兴有我·清明文明祭扫”活动,该活动采取“书画致英雄”“网上
  • 琵琶行并序/琵琶引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 明天周五了,这几天体验了一把白领的工作,并不容易。 #璀璨星途[超话]# [微风][微风]梦间童话:秘境环游[微风][微风] 乐闻弟弟的这张卡一出来就喜欢上了,
  • 路肩の花が咲きました、夏はもう終わりなのかな…四季中最喜欢夏天可以穿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随意吹风,不用担心着凉感冒可夏天终将过去呀十月初悻悻然想着,天气还热也能
  • 严:入门即检测核酸,即检即查不落一人从接到紧急任务,承接运到哈达果菜开始,位于松北区的润恒市场便承担起保障市民“菜蓝子”安全稳定的重要职责。细:防控关口前移,对
  • 今年真的变好了很多,成绩好了也敢秀,我一如既往地相信你是那个敢打敢拼的打野❣️没有一个女人结婚会想着离婚的,除非那个家让她受尽委屈和折磨,有些姐妹说为了孩子,可
  • 似乎,我从未有过些许在意的东西,这周遭的人、物、情、景,无论他们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顾盼生姿,在我眼中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很多事儿,都能看明白,只要对我实实在在,就
  • 老天也从不会亏待善良的人,有祸天会护,有福自然到。但整体手掌宽厚,为人心地善良,做事比较宽厚踏实,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认可,后劲比较足,靠自己努力拼搏也能过上不
  • 【文翻】Deniss在短节目赛后接受Sport-Express采访,谈到了苏欧两种思维环境的不同,以及花滑正在消亡的东西[并不简单] 《“我在苏联的思维环境中长
  • 为此,记者奉上市域环线运行图,和大家一睹为快,预热好沿途线路,共同先来一场“云旅行”。#贵山花海,相约有你##春游季##我欠春天一次旅行# #跟着市域环城快铁游
  • 二、意大利商标注册流程目前,意大利专利商标局采用尼斯分类第10版的商品和服务描述,接受一表多类申请。实质审查通过后就会安排公告,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任何利
  • 当天下午5点,队员们和湖南省内多家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人员一道组成湖南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有力支持上海实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
  • 袁海忠表示,今后,要继续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真心暖心、高质高效、精准精细
  • 【#2022届篮球名人堂入选名单# 公布】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正式公布了2022届入选名单,马努-吉诺比利、蒂姆-哈达威、乔治-卡尔等13位球员、教练和裁判入选。
  • 法师说:先生,这幅画里面有一头马,它正在吃草富商各种姿势查看并接着问:有草吗? 在哪儿? 我怎么都看不出来法师说:草被吃光了..富商接着问:那马在哪里?法师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