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古语有言:“一命、二运、三风水。”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三处上等风水。

养好了,能让人运道昌盛;破坏了,有可能一生不顺。

这三处风水,不在金钱财富上,不在事业地位上,也不在名利权势上,而在于一个人的德行人品里。

修一颗善良的心,养一张有情的嘴,做事有德,行为有品,就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01.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心善了,好运自然来;心宽了,烦恼必不在;心安了,福气才能留。

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心念改变德行,德行改变气场,气场改变风水,风水改变气运,气运决定命运。

可见,想要一生顺畅,最重要的就在于自己的那颗心。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清代有两位杰出的画家,一个是金冬心,另一个是王铮。

金冬心除了精湛的画技之外,更有谦和待人的雅量,因此深受世人的敬重。

对此,王铮一直心存嫉妒,怀恨在心,因此时时刻刻都在针对金冬心。

在一次聚会上,酒过三巡之后,有人提议以柳絮为题作诗。

王铮有意争先,脱口而出:“飞来柳絮片片红。”

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柳絮明明是白色的,怎会是红色?

正当众人面露讥嘲之色时,金冬心却拍手叫好,在其之前附上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

众人细品之下发现:在夕阳的映照之下,柳絮自然变成红色了。

于是,一句话解了王铮的尴尬。

《菜根谭》有言:“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

生活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只有修得宽容之心,才能容万事之苦,平悠悠之烦,助人生顺遂。

反之,心胸狭窄的人,自私算计,分毫都要同人计较,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脚下的路自然会越走越窄。

人生在世,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凡事将心放宽,人生自会海阔天空,凡事将心放宽,人才会寿命百岁。

02.福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若没有口德,常常口出恶语狂言,自然招人生厌,从而福德消散。

就像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一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终身坎坷。

这就和他口无遮拦,乱说话有很大的关系。

他曾在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狐绹向温庭筠询问一个典故的出处,温庭筠解释道是出自《庄子》。

谁知随后,温庭筠就立刻讥讽道:

“相国大人啊,《庄子》又不是什么冷僻的书,您在公务之余,还是应该抽时间多读读古书。”

言语之间,尽显贬低与嫌弃之意。

令狐绹听了自然不高兴,于是渐渐疏远了温庭筠。

《尚书》有言:“唯口出好兴戎。”

一个人,如果总是逞口舌之快,早晚是要栽跟头的。

唯有修好口德,说话让人舒服,处事让人满意,不该说的话不说,才能结下善缘,做事也才能有贵人相助。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叔叔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

母亲微笑着回答说:“因为上帝想让世界变得色彩缤纷,所以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钱。

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我......”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好说话,不仅能愉悦自己,更能温暖他人。

如此,就是在为自己积福。

因此,养一张有情的嘴,不揭他人短、不语狂恶言,自然厚德载物,积德积福。

03.心存善念,好运必来

老话所讲:“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一个人如果时时行善举,事事有善心,必然也会获得别人同样善意的回报。

曾经有一家理发店,店主平日里待人温和有礼。

一日,一位蓬头垢面的乞丐走了进来,店主依旧礼貌地迎进来,没有丝毫的嫌弃,并亲自为他打理头发,还给了他自己亲手烹饪的面包。

等结账时,乞丐却说:“我现在没钱,但我有一张几天前买的彩票,如果中奖了,我会分你一半。”

店主笑而不语,默默让乞丐走了。

这时,员工疑惑道,这不是明摆的碰瓷吗?您怎么让他走了?

店主解释说:“我帮他,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我的心。”

谁知,过了几天,那张彩票真的中了15万美元的大奖。

而店主也如约收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理发费用——7.5万美元。

谁也不会想到,一次不经意的善举,居然成就了如此好运。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善良,并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场轮回。

你付出的一切善意,总有一天会折回到自己身上。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很多时候,令人艳羡的好运气,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不经意的一次善举所报。

所以说,人生在世,心存善念,即是福源。

唯有端正自己的行为,多行善举,多存善念,人生的福田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经久不衰。

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戏,如果命运是世上最烂的编剧,那你就要争取做最好的演员。”

人活一世,命由天定,运由己造。

一生是否顺遂,其实全靠自己。

心宽福自来,好言有好运,德行赢良缘。

因此,人生下半场,守住这三件宝,该来的福气自然会来到。

修行,就是把心量给打开。

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但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顶多,只能算多懂了佛学知识,种了善根而已。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

那为什么没有打开心量?

就是太关注自己了,关心自己了!

很多人学佛,很关心自己的解脱问题,希望能自己智慧开发,烦恼断除,然后赶紧拜佛念佛。这样子效果很小,单独为了开发智慧去拜佛,是开发不了智慧的。

那要如何做?

要先发愿!

为了帮助苦难众生,为了让更多人都能去恶从善,能听闻佛法,能修行,能听闻佛号。有这个愿力,然后去拜佛,一定开发智慧。

为什么?你要帮助别人,你总要有智慧吧,那菩萨自然会赐给你智慧。知道吗?这个是向菩萨求智慧的秘诀啊,不是念念经就开发智慧拉。要有愿力,很关键。

心量打开的人,烦恼就少。

人为什么烦恼?就是关注自己啊,太爱惜自己了,就烦恼!心中如果怀着悲悯众生,救度众生,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时,这时他就不会烦恼了。

这个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当一回事的人,很烦恼,因为心量没有打开。

心量要打开,就要融入。

刚学佛的人,不建议躲起来闭关,躲起来拜佛,而是要融入大众,服务大众。

但有些人觉得要念经持咒功德最大,在除业障方面诵经持咒很大,但是要把自己奉献出来利益众生,才能培养智慧福报,才能开悟。

当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而融入大众时,业障慢慢消除,再加上念经拜佛持咒。这样智慧就能开发。而且这时心量自然能打开。

心量打开的人,他的眼光,思维,他的举止,言行都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为什么可以气吞山河,就是心量打开了。

佛法不离世间,不要去深山里面找。有人学佛后,工作、家庭都不要了,觉得上班没意义,烦恼多,不如学佛,悠游自在。这个心态来学佛,就不对了。如果连世俗的事业都无法圆满,世俗的福报都缺少,想要成就出世俗的成就,成就佛果,是很难的。

福报都是一样。没有学佛时,福报小,人缘不好,那学佛后,如果不从福报和人缘上去改善,哪怕出家了,也是很苦的。不管在家出家,没有福报都很苦。以前人出家,师父会观察他的福报多少,然后让他去做事情。

出家后,第一个培养的还是福报,从最底下的做起,负责行堂,扫地,厨房烧火,哪里有累活去那里做。

虚云老和尚刚出家也是如此,老和尚还是憨山大师再来,他一出家,都要干苦力活,而且干了三年。开悟后,建庙宇,挑水挑土都是自己动手。

在家人,勤劳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培养福报。好好上班是培养福报,孝养父母爱护妻子,是培养福报。

不要觉得上班没有意义啊,上班就是奉献,为社会做贡献,养家糊口,让家庭安顿。这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

不要觉得,好像拿起经书来,才算修行,其他时候都没意义。祖师修行,哪有天天拿着经书呢。

他们要煮饭,要扫地,要种菜,要接待客人,要盖庙,要处理各种事情。每天就抽出很少时间,做早晚课,或者晚上打坐。 

像云门寺,云居山上,僧人还要种田,自己种茶。自己养活自己。那在家人,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这个事本分。

只有把心量打开,福报才会进来。道在红尘。工作、生活、恋爱、婚姻、亲情、教育、上学无不是修行。

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只有真正的爱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悲悯,有包容。才能真正转烦恼为道用。

如何转烦恼为道用?譬如我们学佛的,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清净心的时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

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金刚经》有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

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镜,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去留无意。

如一面明镜,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学佛境界高。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了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清净心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量大到虚空,一切既来之,则安之,都能如如不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冲上去就是一个熊抱,抱了好久,感觉非常好。有时我会讨厌自己总是做梦,醒来后都没什么精神去做事,但是更多时候我会很喜欢自己能够做梦,因为可以脱离现实去为所欲为,可
  • 最后谢谢各位plmm看完,祝天天开心麻烦洞娘带图阿婷跟我说了才知道新开了一家店 偶然下班碰到一块儿然后就去了 能够为我挑豆芽 知道我不喜欢吃的食物“要不咱俩一起
  • 说起来我也安利过新十年,就让他看,结果他对于CP演员什么的可是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可是已经工作了的大人呢真正的特摄小鬼可不是您这样喜欢CP的腐向“大友”您周围是不
  • 【全国政协委员孔令智:法治进校园意义重大】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吉林省委主委孔令智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这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
  • 夜晚的阳台风很凉快,吹着风,我看着窗外,远处的天边很暗,暗的那么清晰,可能是这座城市的缘故吧。 先生从后面走出来,用手碰了我右肩,我往右边看,发现没人。他在左
  • 还给他打码,真应该让所有人都认识认识他!❤预防缺锌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吃富含锌的食物。
  • 这一周发生了好多事,有时想想记录下来真好,不时的还能翻看下,要不都忘了。 喜欢不一定非要谈恋爱现在互相拥有还太过幼稚等自己真正能撑起一片天的时候能对喜欢的人负责
  • 想要裸妆效果的刷一遍就好,直男绝对看不出你刷了睫毛系列;想要浓密一些的可以多刷几层,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苍蝇腿的情况而且拉长效果无敌!这款睫毛膏最大的特点就是刷头
  • 尽管记忆有限,生命有限,但至少,它曾在我心中留下印象,并对我造成了细微的美妙的影响,亦可能造就了万千自我中的一缕,也已足够。古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至
  • 中庸含有深厚的哲学意义,它开宗明义就说:真诚是由上天的命令而禀付于人的天性,人循此天性的真诚而做人做事叫做正道,换句话说,它以上天的真诚为我们的道德标准,人生的
  • 期盼再聚首因为喜欢同一个人,@小红帽326的狼外婆615 @inoffensivesboy 使得原本可能无法有交集的几个人,竟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成为好朋友,铁
  • #小黄讲故事# 每天都有新的理由不去健身而是去吃好吃的…今天一天肚子都不舒服 虽然吃了七八块奥利奥和好多莲雾干但还是想吃点好的补补[允悲]看了看大众点评正好青柠
  • 我妈来一个礼拜了,我以为我终于可以每天下班回来吃到美滋滋的饭菜了。可事实是……下班到家了等半小时做菜,她说她跟网上新学的茄子,她要做。
  • 我是说给他爸爸的听的。诚诚写完了“郑州”又忽发奇想,写了一个“诚州”——那是他的地盘。
  • 就是需要共鸣的小鹿啦,还有金牛座其实期待的就是凤凰展翅的那一刻,别看TA是头牛哦[摊手]更多好玩的说法,欢迎咨询新月客服(V:newmoonmag01)听两节中
  • 1⃣️据说这是日照最好的鸡汤 可我从来不喝鸡汤的呀 最爱喝鸡汤的是你呀 可你在哪呢 我依旧想和你一起来喝这“日照第一汤” 大阿菊说, 知道我在你那特别怂, 但是
  • 有的人在浅摊上只能说等死,而有的人确实在等待水落石出,水太深的地方会掩藏太多的真相,只有等潮水退去,才能看清楚那些不为人知的杂草和暗礁。在最深沉的夜里,连自己的
  • p1原微博!因为放不出来所以我重发一下! 互fo的话私信我! 十七岁的置顶 高中理科狗/现役jk/资深花痴/照相终极爱好者 李振宁/ONER/片寄凉太/张新成
  • 我们是不一样的人走进学校 我们接受了同样的课堂 我们听到了不一样的思想 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观念 我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不要相信陌生人的邀请,即使你是个追寻“诗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