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抗疫五十天——写在绥芬河口岸409例输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之际】

5月12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最后一批境外输入患者出院。至此,30个省(区、市)的409名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占全国境外输入病例四分之一的阻击战,在黑龙江以零病亡的战绩告捷。

3月21日,绥芬河市开始实行回国人员入境就地集中隔离的管控措施,至4月8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共计2497人,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30个省(市、区)。从那天起,黑龙江这场外防输入战疫已经进行了53天,牡丹江队、省队、国家队倾力合作,交出了“零病亡”的答卷。

牡丹江队:与时间赛跑

境外输入病例大量涌入绥芬河口岸,这是牡丹江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

市委市政府组织绥芬河立即腾空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改造成定点医院; 用6天时间将一座办公楼改造成了拥有600张床位的绥芬河方舱医院。拥有7万常住人口的边境小城绥芬河,仅有15家宾馆939个房间,在入境人数骤增的情况下,用于隔离宾馆房间数量严重不足,支援当地的105名省内医护人员难以进驻绥芬河。看到这种情况,牡丹江市委立即决定,启用牡丹江市康安医院、牡丹江中医医院,按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标准抓紧改造红旗医院。

红旗医院改造是一场硬仗。红旗医院原来是牡丹江地区一所综合性医院,传染科只有20个床位。按照定点医院的设计方案,红旗医院要改造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定点医院。面对绥芬河难以承载的严峻形势,红旗医院全院总动员,家属主动配合,接到改造任务短短4小时,就将423名住院患者全部转移。24小时之内完成“三区两通道”改造,短短4天,1000张普通床位、130张重型病房床位全部就位,至此牡丹江成为绥芬河的大后方,成为口岸输入患者的救治大本营。就连国内的专家都赞叹牡丹江速度。

4月26日对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红旗医院通过定点医院验收,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传染病患者转运是一项浩大而又不容有失的行动,省委工作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方案和预案,组长张安顺、副省长孙东生坐镇牡丹江市应急指挥中心,现场调度交通、疾控、公安、卫健等多方力量,组织八辆负压救护车分四组分批次有序转运,将牡丹江康安医院和绥芬河人民医院近300名患者转运到红旗医院。两天半的转运过程虽然时间不长,指挥中心的工作却是高度紧张忙碌的,几公里外的转运现场却是静悄悄的,转运的各个环节低调平稳有序,没有引起周边市民的恐慌,患者也对整个转运过程感到满意。参与救治的一位老医生感慨道,从没见过有这么大规模传染病患者集体转运,时间之短、组织缜密,没出任何差错,可以称得上奇迹。

牡丹江市委书记马志勇说,零病亡的目标能够实现,这次红旗医院大改造,患者大转运,功不可没。

医疗设施举全市之力,医疗力量也同样。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最初救治过程中,就连林口、穆棱、东宁、海林四个小县城的120名医护人员也驰援绥芬河来了。

省队:两支队伍双线作战

从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进入绥芬河那天起,绥芬河和牡丹江就成了全省医护人员继湖北武汉、孝感后再度请缨逆行的目的地。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规模不是很大,作为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最初的收治医院,收治患者最多时达227名,压力巨大。牡丹江市选派红旗医院副院长徐广范,临阵兼任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执行院长,红旗医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38人和佳木斯医疗队132人也都不约而同来到绥芬河,一干就是30天。

患者救治的大本营转移到牡丹江后,牡丹江就成了救治境外输入患者的主战场。

49人组成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队来了;

126人组成的齐齐哈尔医疗队来了;

80人组成的佳木斯市医疗队来了;

52人组成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来了;

63人组成的鹤岗医疗队来了。

这些白衣战士中,有的刚刚从湖北归来,有的刚刚完成群力省级重症救治中心工作任务,接到指令立即提起行李,重披战袍直奔绥牡。

这次境外输入病例群体,与武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中青年居多、基础疾病较少,但是流动性大,被感染风险高;二是他们身处异国,离家时间长,长途奔波回国,机体抵抗力弱;三是患者在境外感染并发病,导致疾病进展快,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度。为此,需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红旗医院及各地支援医疗队,为此对患者精准施治,强化心理抚慰,人文关怀,这是他们的特别“药方”。一名辽宁籍重型患者在红旗医院治疗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悉心照料,教她唱歌、跳舞,为她排解疏导,让她有了家的感觉,她身体恢复很快。

吉林籍患者张某,病情危重,入院时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几度报警!上无创呼吸机,氧合指数还是上不来。插管!哈医大医疗队刘海涛医生冒着感染风险,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医护团队又采取CRRT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张某说:“那一周是漫长的,医生和护士围着我,眼睛一直盯着监护仪,是他们负责任,水平高,才救回我这条命。”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团队,整建制来自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他们把救治前期治疗的丰富经验应用到牡丹江,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提高了救治速度和效果。

在救治过程的同时,医护人员更加无微不至地呵护患者。来自广东的专家管向东对此很有感触,他说,红旗医院没有一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得褥疮,这和医护人员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零”,应该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

在医疗队伍之外,还有一支患者看不见的工作队。

4月7日,省委赴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成立,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安顺任组长,副省长程志明任副组长。当晚,工作组及其下设的医疗救治和专家、口岸边检、交通转运、流调、疫情防控等11个小组,冒着漫天大雪奔赴500公里以外的绥芬河连夜投入工作。从这天起,工作组全体成员就没有离开过牡丹江,没有离开绥芬河防疫一线,三十多天里他们经历了三个季节,冬天、春天和夏天,从一身棉装到现在的夏装,未曾休息过一天。专家组组长于凯江每天都工作在病房中,一身兼任疫情防控、流调两个组组长的葛洪更是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防控的最前沿,交通转运组组长姜成福深入到转运流程的每一道环节,成了每天都在“走流程”的人……

这一切,都是源于省委省政府的“一盘棋”思想。工作组刚刚下沉第6天,省委书记张庆伟就赶赴绥芬河,到口岸、海关、医院,叮嘱守好国门第一道防线,扛起使命责任,坚决把疫情阻断在落地之处。几日后,省长王文涛再次赶赴绥芬河,要求控好源、放好哨、撒好网,给入境人员所在兄弟省市疫情防控减轻压力。

国家队:重症“八仙”来驰援

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嘱托,“国家队”来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指导组组长张学高、国家卫健委支援绥芬河工作组组长张宗久赶赴牡丹江,调研指导定点医院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直到患者清零,张宗久仍工作在绥芬河、牡丹江。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国家卫健委支援绥芬河工作组的协调调度下,各方力量陆续汇集绥芬河、牡丹江。

中国疾控中心两个实验室来了。4月12日,在绥芬河一顶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几个小时内搭建起来;22日,移动P3实验室车队抵达牡丹江市康安医院。这一顶帐篷、一个车队就是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野战军”,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绥牡两地送来的及时雨、雪中炭。

绥芬河核酸检测能力最初每天只有96人份,口岸通关环节最长采样时间达24小时。随着两大实验室的到来,绥芬河、牡丹江核酸日检测能力均增加1000份以上,使得当地核酸检测能力实现了大跨越。

8位国内顶尖专家风尘仆仆赶来,管向东、康焰、李六亿、赵建平、杨毅、马晓春、杨汀、于凯江。其中,管向东、康焰、李六亿、赵建平4位是从武汉转战而来,管向东、康焰被网民称为“重症八仙”的成员。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抢救、治疗,关系到战疫的成败与否。从4月6日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再次启用,收治第一名危重型患者开始,攻坚战正式打响,这里累计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39名,其中危重型患者14名。

在管向东、康焰等国家级专家的指导下,省市联动,攻克难关。国家级专家每天查房会诊,进行个体化指导,重点攻关个别复杂疑难患者。

红旗医院及哈医大医护人员采取一人一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运用经鼻高流量吸氧等先进技术为患者治疗。共为3例患者上有创呼吸机、9例患者上无创呼吸机,对4例患者进行CRRT血滤治疗,对8例患者采用康复者血浆进行治疗,加快了患者病情好转。5月9日,重型、危重型患者清零,实现了零病亡的目标。

感控专家李六亿,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她一到前线,就马上开展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匆匆奔向每家定点医院,巡查指导感控措施落实。在很短时间内,她现场培训了1100多医护人员,线上培训了2万余人,督导了7家医院,参与了3家医院的改造设计。

“国家队”就是这样,每天两点一线,和我们黑龙江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付出了巨大辛劳。

4月29日,是李六亿战“疫”整整100天的日子,当晚20时她回到驻地。让她没想到的是,三位黑龙江院感防控专家早早等在哪里,手捧鲜花、蛋糕,轻轻唱起《心甘情愿》这首歌迎接她,表达了我们黑龙江人对“国家队”的情谊。

历时50多天的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疫情阻击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战果。但黑龙江人并未有丝毫懈怠,依然枕戈待旦……

作者:本报记者 连占海 孙昊 邵晶岩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https://t.cn/A6AuwFaO

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白衣天使奔赴荆楚,各地医务工作者同心聚力,在同病魔的较量中立下头功。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一次次同时间赛跑,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不愧是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日夜守护重症患者,只为了一个个生命

  “没有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就没有我们的命!”现已脱离危险期的陈先生和王先生都已撤掉呼吸机,对日夜守护他们的程医生、林医生充满感激。

  他们口中的这两位医生,就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林杰和程波。

  1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正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的林杰作为市六医院第一梯队“参战人员”进入医院隔离病区。

  “兄弟回来了,我必须助他一臂之力!”就在林杰上前线的第二天,医院综合三科医生程波也紧随其后,在第一线并肩作战。

  隔离病区并不嘈杂,却充满着危险,这里没有硝烟,却是与死神搏斗的前线。

  1月21日晚11点,外科12楼隔离病区7床陈先生的监护仪报警。此时,他高烧一周未退,呼吸困难、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情况十分危急。

  “马上上呼吸机,加大氧流量……”正在病区值守的程波迅速决断,立即抢救。

  这边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另一边病房里28岁的王先生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林杰发现后,马上实施无创呼吸机等措施迅疾抢救,并密切盯守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敢放松。

  直到凌晨4点,看着两位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两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整整两个多月,医院外科12楼就是两人的阵地。他们不言辛苦、并肩战斗,坚守在隔离病区,连医院大门都没有出过。

  “守在患者身边,我才感觉踏实!”林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人闻之泪目。

  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还有很多临时组队的“抗疫组合”,杨建中和周晨亮的“黄金搭档”就是其中一组。

  “9mm,大瞳孔,生命濒危,如轰塌的大厦,快得让人混沌哀嚎,来不及反应或者思索,此时,真想让生命多留一会儿……”3月16日,44岁的杨建中在微信朋友圈写下《9mm》这首小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10多支外省份医疗队在这里日夜奋战。其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带领的“重症小分队”,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团队协同作战、挽救生命。《9mm》诗中所述情形,就是他们在战斗中惊心动魄的一次。

  “那天查房的时候,我把手搭在病人脚背上测脉搏,发现上面已布满紫癜,经快速评估后,认为虽然患者血压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在立即给予液体复苏等积极治疗后,30分钟后病人突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瞳孔扩散,我当时量了一下,9毫米,散到边了。”

  杨建中说,这在临床医学上非常罕见,好在病人心跳还在。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血压总算稳住了。

  自那一天开始之后的半个月时间,这对“抗疫组合”带领着两个团队,日夜守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患者病情稳定中好转,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患者需要气管切开。医院“气切小分队”随即赶来实施手术,杨建中在一旁协同配合。“我和周晨亮主任达成了默契,插管、气切这类高危操作,尽可能不是我上就是他上,我们要保护年轻医生。”杨建中说。

  手术后,病人病情仍然凶险。为了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那段时间里,杨建中和周晨亮这对“黄金搭档”及其团队成员,轮流守在病人身边,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一点点调着参数,硬是把病人的命“守了回来”。

  从“辨证施治”到“一人一方”,尽全力治愈患者

  8个软抄本,6个病区,200多个名字,症状、用药、检查报告……在湖北省黄石有色医院,这些持续更新的软抄本记录着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3名队员对患者的用心。

  “这个病人是7楼37床”“该患者77岁,因为没有人陪护入院后一直情绪低落”“这位男患者因为床睡着不舒服给他换了病房”……说起每名患者姓名和情况,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瑜清清楚楚。

  记住所有患者名字和情况,靠的不是“最强大脑”,而是无数次的接触、沟通。

  2月11日起,魏瑜和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李晔、江苏省中医院主管护师高娟一道,在战“疫”一线奋战,每天工作超8小时。

  刚来时,面对近190名在院患者,三人花了三天时间对所有患者情况进行梳理,每名患者情况记在本上、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几例有转为重症苗头的患者及时转院。“绝不能让病人任何症状变化从眼皮子底下溜走。”魏瑜说。

  在这家医院的确诊患者均为轻症和普通型,三人分工合作,对重点病人采取中医辨证施治——魏瑜问询病人症状,高娟仔细记录,李晔为病人舌苔拍照。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治疗小组尽可能地对所有病人采取“一人一方”。

  打开李晔手机里的图库,满屏都是病人的舌苔照。“一个病人不止一张”,李晔说,多拍几张,是因为戴着护目镜常常有水汽,怕看不清病人的舌苔,而舌苔的特征对医生对症开方非常重要。

  不仅医病,同时“疗心”。一位女患者5次胸部CT都显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却总是持续低烧。问诊发现,因为挂念家中孩子,病人心情着急烦闷。医生在积极开导的同时,在中药里添加疏肝解郁药,经过几天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从医20年,黄石的工作经历注定难忘。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戴着3层医用手套号脉……看着患者的病情不断缓解直至康复,真的很欣慰!”魏瑜说。

  坚持到胜利那天,摘下口罩定格最美笑容

  2月5日早上,武汉街头,刚刚值完12小时夜班的武汉市肺科医院ICU护士张美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回酒店的路上。

  等她转醒时,鼻梁一阵剧痛。拍了CT确诊是骨折,但由于医院上下都扑在抗击疫情上,一时无法手术的她,只得咬牙坚持。

  这坚持意味着什么?每次进病房戴护目镜,都有如刀割在鼻子上那般难受,但她并没有提出撤下火线。2月15日,在医院的多方协调下,张美玲接受了矫正手术。

  手术之后,张美玲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戴护目镜了吗?”医生嘱咐说,戴口罩一定要小心,护目镜暂时肯定不能戴,最好休息。

  但就在第二天,张美玲又出现在科室。“不能戴护目镜,不能进隔离病区,但我可以戴口罩在科室外围,去配药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想跟大家一起战斗。”

  张美玲的鼻子还有些淤青,但得知鼻子外形和呼吸不会受到影响,她已经很开心了。

  “我还没有去看过武大的樱花。等这场战‘疫’胜利后,我最想和同事们相约看樱花。到时在樱花树下,大家一起摘下口罩,定格我们的最美笑容。”张美玲说。

  3月18日上午,刚结束第二次医学隔离观察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濮家源回到家中,见到阔别近两月的家人,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濮家源第一时间请缨,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批医护人员,在1月22日率先投入战斗。

  医院发热门诊设立之初接诊量大,濮家源有时一忙就是10多个小时。对于疑似患者,濮家源会拿一根棉签棒,小心翼翼贴到患者咽后壁采集咽拭子,做病毒核酸检测。

  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风险。一次,患者张口接受采集时突然咳嗽,濮家源虽然内心也担心被感染,但仍继续稳定双手,确保采集动作干脆利索。

  鏖战坚守14个昼夜后,濮家源随第一批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就在隔离观察结束前,濮家源考虑到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请战,毅然重回发热门诊。

  日复一日,脸上每天都会留下口罩勒痕,濮家源把它看作刻在脸上的勋章。

  虽然工作有苦有泪,但濮家源始终铭记:救治患者是医生的天职,“当我看见全国疫情数字不断下降的时候,我知道,胜利一定会到来。”

  (记者 陈聪 廖君 邱冰清 潘莹 梁军)(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解析|支援荆州战“疫”12天,广东医疗队的谋略与战法】 蓝光不停旋转,鸣笛声响彻空旷的城市。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冲锋舟”。

2月22日,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向位于荆州市区的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功转运了一名危重症病人。132公里,救护车一路飞驰,医护人员随车时刻监控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安全,下车后又是一路冲锋。

医护人员们小跑着转运一位重症病人。

今天,这样的“生死时速”还将大规模上演,并让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格局焕然一新:全市除下辖的洪湖市外,各县市区危重症患者全部收治于市区的2个重症救治中心,洪湖危重症患者全部收治于当地的区域重症救治中心,其他各县市区危重症患者数清零。这是广东“四个集中”经验在荆州的成功应用。

2月10日,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

2月11日凌晨,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第一批成员108人抵达荆州,与海南共同对口支援荆州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截至22日,广东在荆州医疗队员增至570名。12天里,广东医疗队马不停蹄,迅速摸清荆州疫情防治工作“困”与“路”,与海南医疗队、荆州市携手,打破困局、抢救病患,跑出广东速度、拿出广东方案、干出广东水平。

从11日至20日24时,荆州出院556人,为此前累计出院人数近10倍,重症、危重症患者减少78例,治愈率大幅提升。

从岭南吹来的这股春风,让荆州早早地感受到了春意盎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1日早,在广东医疗队抵达荆州前发布的疫情信息,看着让人揪心:10日,650万人口的荆州,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75例,新增30例、死亡2例,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180例,病死率1.58%,下辖的松滋市病死率达到3.7%。而彼时,广东全省1175个确诊病例中,死亡病例1例。相比之下,荆州形势相当严峻。

短暂休整后,11日早上,医疗队立即与荆州市政府负责同志、专家团队分析疫情形势。洪湖市疫情成为会上焦点。洪湖与武汉市接壤,与武汉市区的距离不到100公里,输入性病例多,确诊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均占荆州的1/4,而且还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严重掣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洪湖胜,则荆州胜,这个短板必须马上补。”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黄飞做出判断,立即行动。几个小时后,总指挥连同80人的“南方医院战队”抵达洪湖市人民医院,立即投入战斗。

不到24小时,在广东医疗队的鼎力支持下,核酸检测设备、试剂、人员迅速齐备,每日可完成500人份左右的核酸检测量,帮洪湖市告别外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标本的历史,并在几天内,迅速完成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全面排查。

省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的排查工作,抵达荆州后,立即部署相关工作。16日,他又带队出席省际对口支援荆州会商会,广东、海南、湖北荆州谋划勠力战“疫”。

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救治ICU病房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控制疫情,检测能力是关键,检测能力一旦提高,就可以快速排查,该收治的收治、该出院的出院,让治疗更及时,整个治疗环节流转起来。”黄飞说,这是广东从抗击非典以来的多次疫情防控战中总结出的经验。

这个做法正是来自广东的实践启示。1月30日起,广东同时对本省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全省发热门诊重点人群进行大排查,迅速摸清情况,精准决策。

从洪湖开始,在广东医疗队和来自广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荆州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21日开始对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大筛查,22日开始对发热门诊患者进行全面大筛查,不仅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还同时筛查流感病毒,以真实掌握发热门诊病症情况,排查人数将超过6000人。

不少医护人员说,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但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是特效药,早一天治疗,病就好治一点,因此跑出广东速度至关重要!

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和当地医护人员沟通病人情况。

用兵之道,莫过于一

在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一幅《广东援荆医疗队作战指挥图》十分抢眼,10面鲜艳的小红旗插在荆州大地上。这是广东医疗队员的兵力分布图。

在第一批“先遣部队”抵达并快速突进的同时,第二批、第三批……第六批医疗队快速赶到,570名队员带着大量的医疗物资进驻荆州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共10个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成建制接管或共同接管18个病区,为战“疫”带来充足的广东力量。

在“分兵把守”的同时,广东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和广东经验,推动各县(市、区)将患者集中收治;同时,集中优势兵力与荆州市联手在市区打造2个重症救治中心,接收除洪湖市以外各县市区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正如兵书《六韬》所言:“用兵之道,莫过于一”。

医护人员正在互相鼓气。

在荆州古城内,荆州区荆州中路60号荆州市中心医院6层高的内儿科大楼就是重症救治中心的所在地。2月16日,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启用,可同时收治100-1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目前,76名广东医护人员在此奋战,已接收13名重症、9名危重症患者。

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医师蒋文新说:“中心集结了广东医疗队在危重症救治、呼吸疾病领域的专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让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准备迎接各县(市、区)重症、危重症患者到达,中心医护人员正忙碌着。

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重症超声领域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担任主任,率70名医务人员在此奋战。

在广东指挥部副总指挥、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的率领下,医疗队126人在洪湖市人民医院打造了重症救治区域中心,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并全面接管洪湖患者的医治工作。

“将重症、危重症集中收治,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救治,既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又有助于防止重症、危重症患者传播超强病毒,还极大缓解了基层医院的救治压力。”朱宏说。

此外,广东还推动了荆州市各县(市、区)医院改造病区,最大限度集中收治,病区改造正在火热推进。

非典袭来时,钟南山院士的一句“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掷地有声。17年后,广东医疗队把这种“广东抗冠”精神带到了荆州。

生死之间,大显身手

19日晚上,监利县中医院里,一名患者危在旦夕,自1月28日入院以来,一直处于重症状态,使用了呼吸机后,仍无法维持其氧合指数,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反复,不断恶化。广东医疗队监利分队副队长、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伟向前方指挥部汇报,决定将这名病人转运到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然而,将一个危在旦夕的患者转院,谈何容易。广东医生拿出了重要武器——ECMO。“通过ECMO设备,可以给病人作一个体外的肺脏,帮助其在转运过程中维持呼吸”。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解释道。作为国内首家 ECMO 技术临床应用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曾在广东使用ECMO抢救过新冠肺炎患者。2月17日晚上9点,该院组建了一支9人ECMO小队,携带一台设备驰援荆州。关键时刻,他们正派上用场。

经过2个多小时的研判、1个小时的ECMO手术和路上6个多小时的奔波,9人小队,终于成功把患者转运到重症救治中心。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例ECMO成功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在荆州的12天里,隔离病房、抢救室里,广东医护人员上演了太多“生死营救”的故事,通过高水平救治,挽救了一个个生命。

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救治ICU病房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1日早上,阳光明媚,广东医疗队石首分队队长孙小聪“全副武装”,走进王某的病房。“血氧饱和度96%、心率77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49/99mmhg……”看到王某各项指标基本平稳,孙小聪微笑了一下:“好棒”,并为他拔除胃管。19日,他刚为新冠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王某成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是荆州市第一例成功脱机病人。

孙小聪拉开窗帘,温暖的阳光照入病房,“阳光很好哟!”王某脱口而出。
“这可能就是生的希望。”孙小聪感慨道。

【特派记者】赵杨 曹瑷瑷 肖文舸
【摄影】董天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已
  • 你想过没,在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她又考虑过你的感受吗?管那么多干啥,任何让你不开心的人和事,请尽快远离啊宝子们!是的,有人让你上东、晓峰1992
  • 看弹幕笑死人,原来每个影迷的心都是一样的,小明的洛熙十分的欠揍好吗,虽然是个帅气逼人的人设,但是看你每次捏夏沫下巴,亲夏沫,真是想冲进去割喉的心都有了,黄教主毁
  • 第一次现场看他跨年在广州第一次看他录节目在广州第一次成功送机在广州(福州人太多手机看到了我眼睛没看到所以不算[doge])第一次中他演唱会门票是我想巡演的广州站
  • 仇恨、歧视言论(性别、种族 etc)拜拜 因为你法在两年前的世界杯上输给了美国,没能连续第三次拿到奥运资格,所以这个夏天主要关注法甲球员所在的球队(或者曾经的法
  • 马云回复到:成为有钱人是好事,但是钱太多了,就不好,因为你的... 同样是玩手机 为什么我们可以赚钱而你不行!时间自会证明一切.博森美商学院.做微商 要么变成
  • 不过赵丽颖也是很高情商的回复到:我很开心被认成90后、不过这个榜单和我没关系,姐今年已经35岁了。首先上榜的都是90后女演员,难道这记者误会了赵丽颖也是90后?
  • 海南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守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加强抵琼人员管理,严防疫情输入;严格做好人员出行管理,强化交通
  • 4月29日,南国早报与您相约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好友缘国宴饭店水晶厅南宁园博园开通抖音啦~[鼓掌][鼓掌][鼓掌]直播时间:每周六11:00-12:00小姐姐小哥哥
  • 要知道,真正的智慧并不创造出一个新的存在给你,它只是除去了你“无知的无知”。得到之后又能维持多久?是你为自己无限的存在加上限制,然后哭泣自己是个受限的生灵。
  • 心已慕君,唯愿相守,颜淡没说过这话么?唐周没有应渊的记忆,只是凡人唐周,别那么大恶意,我看不懂你们操作。
  • 17:15下飞机,18:15到家,19:30到751参加《10' years》首映趴(时隔4个月没见,脏麟大白又帅了)结束后见到非常多雪圈新朋老友各种聊聊聊,2
  • #青海湖旅游攻略##青海茶卡盐湖##青海敦煌甘肃大环线六至七日游##青海敦煌大环线旅游包车# D1:西宁——塔尔寺——拉鸡山——倒淌河——日月山—青海湖—
  • 转发:风声而作 雨声而落红尘中的寂寞花语宛如那静美的可人一样在时光的幽处书写着一份凄美诗意的执着那爱 如月光般莹润着我我不知道你 有没有用心品读过一朵落花
  • 新品奶盖噢~11.5评论公布#甜仙吃了啥◡̈⃝︎⋆︎*# (๑•॒̀ ູ॒•́๑)日常肥胖小记在杭州这个好吃的地方一天可以吃八顿并且觉得肚子太小想吃的太多[作
  • 自从上班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自己生活过充实了 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异地真的挺难的 不过因为是异地所以才会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01为了哄我来sk找我 一见面又吵架了
  •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顿时就明白了~[doge]我参与过100多段离婚后,试着告诉你分手最开始的样子-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百度阅读专栏本文作者: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
  • [太阳][害羞][加油]现在是早晨5:48,今天又是我们西安市全市的统一核酸,最近每天都是免费核酸,看新闻上说,在台湾每一个人都需要自费去核酸一次800元新台币
  • 在大润发优鲜APP上买了点吃的喝的,刚好看到这本本子,一开始也没注意到其中一个是白泽,为了凑个喜欢的数字fkje([笑cry])就买了,图案随机的嘛,想说要不要
  • [舔屏][握手][中国赞]娓娓道来【225】一些无厘头的的话唯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爱情、亲情、抑或友情还有人可能会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