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读书# 【夏天,豆汁儿与栗子 | 汪曾祺散文选】

-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栗子-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

印象知青屋

说起家乡过去,留下印象的知青人知青屋就像过眼云烟,转眼间:我上中学去了,知青人没看见了;我上大学去了,回来又不见了知青屋。

   

一进陈田村有个雨搭子,雨搭子旁边有个知青屋。现在在知青屋的位置上,先明、先富和先俭兄弟仨家做起了房屋。房屋的坐向周围大小与知青屋等同,只是他们现在的楼房比知青屋高出很多。

    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记事清楚的时候了。村里来了一班上海的知识青年:伍个知青,三个女青年,二个男青年;长的漂亮的女知青记得姓郑,但有个姓马的女知青戴着眼镜当过我的同伴老师,教过他们书所以更记得;一个男知青长的漂亮姓陶(那时以为是桃),背着头发,喜欢穿着青年装,还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大个子姓潘。他们都比我大很多岁,我喜欢听他们说话,想和他们讲话他们嫌我小不和我说话,只和我们的父母辈人讲话。我现在无法叙述小时候看到这些外面人的面貌,那些第一次在农村看到的个个衣着得体漂亮年轻的样子,其它就再无从回想对他们的感受。

    虽然我不记得知青们那时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样,但知青屋却是永久驻在我的记忆里,是我久久不能忘的地方。知青屋刚建之时,那时读小学,我就有印象在大脑中描绘得出来:在四周都是菜地沟渠东司(茅缸,就是厕所),建起一排六间的土坯房,屋基比去村庄的中心路高出一米。从中心路走上六间房门前有一斜坡,门前是一长长的走廊,两间房间有个走廊柱。靠背屋沟最后一间是知青们共用的厨房,拐过去抵近背屋水沟旁。知青房屋基比周围的地面都高,全部是用虫龙前山嘴边炸裂的岩石砌成,墙是用带沙砾的虫龙前黄土筑成的。这种土粘性强,容易干,没有昆虫细菌腐殖质。运到屋基边,用长的没有底的木箱子放在屋基上。我看到母亲他们挑进黄土,父亲他们再一锤一锤筑起三四米高墙壁,墙一尺多厚。六间房四壁全部筑成后,再到顶上架上桁条,钉上椽子盖上生产队窑厂的小瓦。地平还是黄泥巴的,筑平筑紧,天花板就是竹帘子盖住。房间保暖干澡,居住冬暖夏凉。墙里壁全部粉刷石灰水,外面靠路一面墙是刷白的,其余都是黄土样。粉刷石灰水的墙壁上面写着“一定要把知识青年送到乡下去”,下面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标语口号。好让每个到村庄的大人小孩看到。每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个架子床,厨房里二个锅灶,一个碗厨,一口大缸。第一间房靠近村中心路,因为离村路口近,来人多,许多村里人喜欢去玩,我也跟着去。住着姓郑的知青,小时注意到那个女知青长的漂亮、瘦弱、声音小,比那俩个女的个子小。小时候这么想:越靠近里面住着个子越来越大的女知青,再往过去是俩个男的住的房间。越靠近背屋沟边的房子孤单害怕,越往里驻着胆子越大的知青。看到他们来到黙生的地方,又这样住着,想着他们同甘共苦,彼此关怀,就触动我小时候的内心,自觉发出对外来知青人的悲悯。知青屋就这样存在于我的童年记忆里,那时村尾的雨搭子边还没有村里人建房子,知青屋前菜地是大章伯家,屋后是新旺叔家的,菜地连着雨搭子,雨搭子靠近怀沟背屋沟边。

    知青屋每到晚上,来人就多,特别是在夏天。一些来玩的村里人往往聚在第一个房间,都站在房间里说话,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妇女孩子更喜欢来,这边妇女的笑声刚歇,那边孩子的哭闹声不断又来了,有时听到几个妇女辩嘴壳的声音,更是将说话声推向高潮。漆黑的夜里,村里妇女孩子们散去,知青屋的灯光似乎凝固,沉默不觉。只有远一点的怀沟里蛙的鸣叫和近一点背屋沟边老鼠的“叽、叽”咬鸣,再就是屋子后面雨搭子墙边藏的蛐蛐儿声,和绕着知青屋蚊虫的“嗯、嗯”叫声。冬天,知青屋的灯光显得冷冷清清,似乎寂静无声。漫漫长夜里,只有偶尔背后来龙山麂子的嚎啕和菜地里黄鼠狼唆唆穿过后的声音刺破知青屋寂静。白天,走廊两个柱子之间绳子上的衣服都是我们农村孩子没有看见过的的确良衣服。晾衣架第一次见到,上面的衣服裤子一天到晚摆来摆去,上跳下舞,象是被逼梱打的人,跳脚要跑扯不断绳子,想逃也逃离不了这苦难地方似的。第一次见到特别小的那种短裤,晒的三角裤头被风吹的倒过来倒过去,象是怕人,想钻到地下去害怕被人看见。还有男人的背芯就像饿死鬼的样子没得吃,骨瘦如柴般就差一口气,吊挂在那动来动去,像是吊钟钟摆一样。女人的胸罩更是第一次见到,吊在洗衣架上,就像村里女民兵训练时绑在胸前晃来晃去,子弹要蹦出来,村里男人妇女都说是“民兵武装带”。只有最靠知青屋南边的那两个烟囱没看到过冒烟,白白样耸立在黑色的屋瓦边缘。没有看到他们煮过几次饭,就都回上海去了。

     知青屋建好以后,去东司再也不怕了。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上东司听到知青屋中传来笛子般的刺耳声音,像似女人的犀利尖叫声一样,叫一声停一声。我好奇靠近想听,原来却是急急的哭声,是靠近路边的女知青房间中传出来的。心想刚刚有说有笑的大家的声音,怎么就忽然变成是哭声。是一个女人重重的抽泣声,在黑夜里非常悚然。第二天听到村里人说,那个女知青收到信,知道上海的家里出事了,这已经是过去很多天的事了,她想不到回去看看。后来,我自己读书逃学在里面藏起来也哭过。还听到过很多声音,它是知青屋周围菜园中树上布谷鸟的“不如归去”叫声,意思是说“你快吃苦了,马上插秧下田了,不如归去,回去吧”。怀沟里边的流水“嘘、嘘、嘘”的流水声,夜里特别清晰传来,告诉说“你吃不了这种地方的苦,你还是去吧去吧去吧”。我只好走出知青屋,回去又读书去了。

    我想很多地方都有知青屋。知青屋印象特别深,知青屋的印象很短暂。家乡的知青屋带给我们那个时代许多新鲜的人许多新鲜的东西,毫无疑问给落后农村注进新面孔新知识。那时人小,知青们不与我更多交流,记不住知青们生活故事。现在回家乡,走出门前柿子树的老屋边门,就是知青屋旧址。白天有什么看得清楚,但晚上我还把先明仨兄弟的房屋当作知青屋过,久久注视。回想着过去小时候喜欢来知青屋玩的往事,还有知青屋给我的藏身之地,知识青年的意识却是永远在内心贮存,内心都怅惘走开。我才知道,知青们原来也是这样,听到鸟和水的声音,那么快回上海的。

说起家乡过去,留下印象的知青人知青屋就像过眼云烟,转眼间:我上中学去了,知青人没看见了;我上大学去了,回来又不见了知青屋。

    一进陈田村有个雨搭子,雨搭子旁边有个知青屋。现在在知青屋的位置上,先明、先富和先俭兄弟仨家做起了房屋。房屋的坐向周围大小与知青屋等同,只是他们现在的楼房比知青屋高出很多。

    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记事清楚的时候了。村里来了一班上海的知识青年:伍个知青,三个女青年,二个男青年;长的漂亮的女知青记得姓郑,但有个姓马的女知青戴着眼镜当过我的同伴老师,教过他们书所以更记得;一个男知青长的漂亮姓陶(那时以为是桃),背着头发,喜欢穿着青年装,还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大个子姓潘。他们都比我大很多岁,我喜欢听他们说话,想和他们讲话他们嫌我小不和我说话,只和我们的父母辈人讲话。我现在无法叙述小时候看到这些外面人的面貌,那些第一次在农村看到的个个衣着得体漂亮年轻的样子,其它就再无从回想对他们的感受。

    虽然我不记得知青们那时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样,但知青屋却是永久驻在我的记忆里,是我久久不能忘的地方。知青屋刚建之时,那时读小学,我就有印象在大脑中描绘得出来:在四周都是菜地沟渠东司(茅缸,就是厕所),建起一排六间的土坯房,屋基比去村庄的中心路高出一米。从中心路走上六间房门前有一斜坡,门前是一长长的走廊,两间房间有个走廊柱。靠背屋沟最后一间是知青们共用的厨房,拐过去抵近背屋水沟旁。知青房屋基比周围的地面都高,全部是用虫龙前山嘴边炸裂的岩石砌成,墙是用带沙砾的虫龙前黄土筑成的。这种土粘性强,容易干,没有昆虫细菌腐殖质。运到屋基边,用长的没有底的木箱子放在屋基上。我看到母亲他们挑进黄土,父亲他们再一锤一锤筑起三四米高墙壁,墙一尺多厚。六间房四壁全部筑成后,再到顶上架上桁条,钉上椽子盖上生产队窑厂的小瓦。地平还是黄泥巴的,筑平筑紧,天花板就是竹帘子盖住。房间保暖干澡,居住冬暖夏凉。墙里壁全部粉刷石灰水,外面靠路一面墙是刷白的,其余都是黄土样。粉刷石灰水的墙壁上面写着“一定要把知识青年送到乡下去”,下面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标语口号。好让每个到村庄的大人小孩看到。每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个架子床,厨房里二个锅灶,一个碗厨,一口大缸。第一间房靠近村中心路,因为离村路口近,来人多,许多村里人喜欢去玩,我也跟着去。住着姓郑的知青,小时注意到那个女知青长的漂亮、瘦弱、声音小,比那俩个女的个子小。小时候这么想:越靠近里面住着个子越来越大的女知青,再往过去是俩个男的住的房间。越靠近背屋沟边的房子孤单害怕,越往里驻着胆子越大的知青。看到他们来到黙生的地方,又这样住着,想着他们同甘共苦,彼此关怀,就触动我小时候的内心,自觉发出对外来知青人的悲悯。知青屋就这样存在于我的童年记忆里,那时村尾的雨搭子边还没有村里人建房子,知青屋前菜地是大章伯家,屋后是新旺叔家的,菜地连着雨搭子,雨搭子靠近怀沟背屋沟边。

    知青屋每到晚上,来人就多,特别是在夏天。一些来玩的村里人往往聚在第一个房间,都站在房间里说话,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妇女孩子更喜欢来,这边妇女的笑声刚歇,那边孩子的哭闹声不断又来了,有时听到几个妇女辩嘴壳的声音,更是将说话声推向高潮。漆黑的夜里,村里妇女孩子们散去,知青屋的灯光似乎凝固,沉默不觉。只有远一点的怀沟里蛙的鸣叫和近一点背屋沟边老鼠的“叽、叽”咬鸣,再就是屋子后面雨搭子墙边藏的蛐蛐儿声,和绕着知青屋蚊虫的“嗯、嗯”叫声。冬天,知青屋的灯光显得冷冷清清,似乎寂静无声。漫漫长夜里,只有偶尔背后来龙山麂子的嚎啕和菜地里黄鼠狼唆唆穿过后的声音刺破知青屋寂静。白天,走廊两个柱子之间绳子上的衣服都是我们农村孩子没有看见过的的确良衣服。晾衣架第一次见到,上面的衣服裤子一天到晚摆来摆去,上跳下舞,象是被逼梱打的人,跳脚要跑扯不断绳子,想逃也逃离不了这苦难地方似的。第一次见到特别小的那种短裤,晒的三角裤头被风吹的倒过来倒过去,象是怕人,想钻到地下去害怕被人看见。还有男人的背芯就像饿死鬼的样子没得吃,骨瘦如柴般就差一口气,吊挂在那动来动去,像是吊钟钟摆一样。女人的胸罩更是第一次见到,吊在洗衣架上,就像村里女民兵训练时绑在胸前晃来晃去,子弹要蹦出来,村里男人妇女都说是“民兵武装带”。只有最靠知青屋南边的那两个烟囱没看到过冒烟,白白样耸立在黑色的屋瓦边缘。没有看到他们煮过几次饭,就都回上海去了。

     知青屋建好以后,去东司再也不怕了。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上东司听到知青屋中传来笛子般的刺耳声音,像似女人的犀利尖叫声一样,叫一声停一声。我好奇靠近想听,原来却是急急的哭声,是靠近路边的女知青房间中传出来的。心想刚刚有说有笑的大家的声音,怎么就忽然变成是哭声。是一个女人重重的抽泣声,在黑夜里非常悚然。第二天听到村里人说,那个女知青收到信,知道上海的家里出事了,这已经是过去很多天的事了,她想不到回去看看。后来,我自己读书逃学在里面藏起来也哭过。还听到过很多声音,它是知青屋周围菜园中树上布谷鸟的“不如归去”叫声,意思是说“你快吃苦了,马上插秧下田了,不如归去,回去吧”。怀沟里边的流水“嘘、嘘、嘘”的流水声,夜里特别清晰传来,告诉说“你吃不了这种地方的苦,你还是去吧去吧去吧”。我只好走出知青屋,回去又读书去了。

    我想很多地方都有知青屋。知青屋印象特别深,知青屋的印象很短暂。家乡的知青屋带给我们那个时代许多新鲜的人许多新鲜的东西,毫无疑问给落后农村注进新面孔新知识。那时人小,知青们不与我更多交流,记不住知青们生活故事。现在回家乡,走出门前柿子树的老屋边门,就是知青屋旧址。白天有什么看得清楚,但晚上我还把先明仨兄弟的房屋当作知青屋过,久久注视。回想着过去小时候喜欢来知青屋玩的往事,还有知青屋给我的藏身之地,知识青年的意识却是永远在内心贮存,内心都怅惘走开。我才知道,知青们原来也是这样,听到鸟和水的声音,那么快回上海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朋友圈文案##文案短句馆##温柔文案##朋友圈背景图##无水印头像##审美#小时候,总想着仗剑走天涯,现在,只想赖在妈妈身边,细数年华世间的柔情与浪漫,别忘了
  • 7月1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主体建筑数据中心成功封顶,未来这里将成为西南区域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项目由算力平台、
  • 大家现在可以在app store搜索丸漫APP下载体验橙光作品啦~ 丸漫APP目前是采用丸子支付结算哒,如果无法使用丸子支付,可能是作者没有设置第三方付费项,您
  • 终于解放了[笑cry]我一定要记录一下这两天的笑点首先订酒店好抢手,当我觉得没希望的时候,突然一道念想让我继续去看一下,结果也还算是幸运的给我留了最后一个双人间
  • 随心,随性,随感的字字句句,平淡道出自己的大半生,不平庸,不世俗,不附和,却甘愿平凡,此刻的她已把曾经抛进风里,天地之间似已无你我他。只是,爱越深,痛越真、爱越
  • 同时,上汽大众还将朗逸星空版的后视镜换为了颇具运动风格的黑色,可以说这些细节都是为颜值加分而存在的。目前中期改款朗逸已经上市,同配置的普通版和星空版都是同样的价
  • 夏日小森林的感觉是真的,看着很舒服很解压,希望我也能养到三个月甚至更长[doge]喜欢喝这个酸奶的朋友真的可以直接抖音上冲 隔天就送到 三十块有12盒!买了一个
  • 第二阶段为金融危机期间(2008.9.19-2008.11.24)两国货币政策同步宽松,但中债利率在2008年四季度下行更快,导致中美利差短暂出现倒挂,维持仅2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JCR分区与中科院分区的异同,希望看完本文,大家都不再迷茫~#科研干货和技巧分享[超话]##sci投稿##SCI##核心期刊发表投稿经验分享[
  • 整个活动过程中,老人们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记忆力,跟随着音乐积极踊跃地答出歌名。#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指路hui ·°·°· 善良
  • 我们可以诚实,但诚实不是全部都要袒露呀”“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所以你要坚强啊,这样努力去获得甜甜的”“还有啊,不是所有的热情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应啊,你还是要做自己
  • 真正的青春就是要去疯狂的奔跑,然后可以华丽地跌倒。真正的青春就是要去疯狂的奔跑,然后可以华丽地跌倒。
  • 二月初九是姐姐生日了,因为是周五,想着周六和磊哥一起给姐姐过,可是小朋友的期待值爆表,由不得你能拖后一天半天,磊哥给她买到了喜欢很久的冰墩墩一[冰墩墩][冰
  • 我哭了两天,刷了一整季美剧,想着要做点儿什么分散自己注意力,但根本没用,于是我姐妹给微信朋友圈背景图片无水印少女心我介绍了位算八字的师傅,让我看看和他还有没有缘
  • 那天,动物保护协会的朋友开车来接我和蛋蛋,因为他是景德镇本地人,很轻车熟路了,经常带一些狗狗去南昌看病,人真的很好,那一路上,蛋蛋很怕,那是它第一次坐那么久的车
  • ”人生总会有一些难熬的时刻,如果此时的你,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那就试着让自己向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朋友圈公不公开,微信头像是不是你,节日有没有仪式感…从来都不是
  •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422.08亿元,占比达到32%,这一板块中降本增效初见成果,腾讯适当终止了部分云业务亏损合同,改善利润率,同时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
  • 希望这美丽的生日蛋糕给你最开心的生日祝福又A又飒的酷拽短句1、心情不好 找我就爆炸给你看2、不在 别找 找也不回3、我网有点卡 所以就不回你消息了4、人不犯我,
  • #好想和你[超话]# 说说我对感情的一些新见解[哈哈] 8.两个人在一起,娱乐或生活,要让对方有一种参与感。  四、奶茶店本身有特色  有特点的人很容易让人记住
  • "这样,我们两个孤独的人便走进了红尘的世界,在红尘中,我陶醉于你,迷失在你身边。它让我们知道,红尘中的爱,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让我们明白,没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