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心印经
《心印经》,全称《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或简以《玉皇心印经》称之。虽名托“玉皇”,实乃假借,其真实著者是谁?起源何时?已难考证。
大道易简,损之又损。《道德》灵文五千言,《阴符》宝字逾三百,此皆言简意赅,意理精深。而《心印经》全文仅二百字,道破玄机,直指根本,文辞优美,琅琅上口,久久诵读,妙理自明。
《清静》、《心印》二经,乃玄门道士日诵之经典功课,是大道之正宗,登真之密钥,堪为神仙之至宝,高上之心要。《清静》言性功,性中有命。遣欲、澄心、灭毒之法,若无命功基础,心息难依,清静难证。《心印》言命功,命中有性。有无、三一、玄牝之理,若无性功智慧,真伪难辨,圣凡难明。故学者当知:命即性兮性即命,性命须臾不可离。要得此身长不死,安心混沌未分前。

大道无名,为何强名《高上玉皇心印妙经》?高者极远矣,上者极尊矣,玉者极贵矣,皇者极大矣。心者,官君、核心也;印者,印信、符契也;妙者,微明、玄趣也;经者,路径、方法也。《心印》之道,乃是玄门极“尊贵远大”之无上妙法,而暗含官制阴阳号令鬼神之符契。

何谓之“心印”?心是何心?印是何印?心与何印?何以印心?

太上道祖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根。其大无内,其小无外。大则包罗天地,小则隐在毫芒。修之则作佛成仙,纵之则披毛带角。存之於内则为性,施之於外则为情。千变万化,无有定时。故圣人教之修心,即修道也。教之修道,即修心也。

印者,信也。道士行法,必假以印,以此检束心身,正己应物,差役鬼神,呼召风雨。盖古人印心,今人印木。后世无知,心劳力屈,不能自胜,是以未悟之前,须假木印,既悟之后,惟在心印。

天性者,人也;人心者,机也。天人一气,隐显相通,和气致祥,沴气致殃。古人心印于天,举念而天已知;今人心隔于天,数奏而天未格。盖人心与天心离绝,凡心与圣心悖违也。故夫逆天暴物,悖道败德,皇天震怒,祸亦随之。有如成王悔过,偃禾返风;宋君一言,火星退舍,是皆精诚格天,转祸为祥之征。是以祸福无门,惟人心自召。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善恶之应,如影随形。

天以运斗为机,人以运心为机。天人本自相印,灵而有性,虚而无象,寂而常感,感而有应。心印者,以心感心,心心相印;以心感物,物我同源;以心感天,天人一气;以心感神,万神俱集。寂然无声,一言而大动天下,是以天心动化者也。太上道祖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此皆心印也!是以祖师常言:“人心常要合天心,铁杵成针功要深。直待火烟烧灭后,那时矿尽是真金。”天心得以印,則三光皎然;人心得以印,則神室清明。以之修身则身修,以之治国则国治。

《心印》妙经,有“法简、效速、理深、用广”之善。

所谓“法简”:心印之法,至简至易,删繁去奢,损之又损。其要在于“默朝上帝”中行“存无守有、出玄入牝”之法。实乃黄老正宗“执两用中”之要诀。可谓“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须丹经千万卷,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所谓“效速”:心印之功,证验有时,不用三年温养,毋需九年面壁,心神相会,“顷刻而成”;神气相抱,“百日功灵”;诵持万遍,妙理自明;默朝上帝,一纪飞升。可谓明明白白,直言不讳。

所谓“理深”:心印之经,虽二百字,然字字真机,上药之甄别、上帝之朝观、无有之存守、玄牝之出入、回风之精妙、天光之履践、三品之聚散、一理之贯穿、日月之相通、真神之永得……此等种种,妙莫能言,若不能穷理尽性,何以复命印心?

所谓“用广”:心印之道,小则修之于身,固蒂根深,松柏青青;中则建之以功,一得永得,顷刻而成;大则行之以道,窍窍光明,一纪飞升。履践天光,挥斥雷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石飞形,出入无碍,逍遥太虚,神通莫测矣!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经纶。观今之世,正宗失授,心法失传,学者多不得明师传授,往往道听途说,不寻心中之至宝,但求纸上之玄文。可曾知“符图印诀皆文具,运用存思添念虑。寂然不动见天心,有感必通知妙处”。迷耽外物,心神不全,谈玄说妙,人神不应。何以感通天地?何以凝结大丹?

天地交而万物通,圣人作而万物睹,自然孚感之道也。人心与天通者,盖由赋形受命,元自天来。是故精诚发於内,则神气动於天。人心虚明,天光发辉,如镜鉴形,美丑自见。是故圣人虚广其心,持养其神,混同其气,淡化其形,而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故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知天道,此言真心彻照,精诚内着,心领神会,此感彼通也。

得道之真人者,怀天心,抱地气,合神机。同乎大和,含乎精诚,纯乎道德,上下一心,此感彼应,示信达诚,守中行正,物来则应,物去则静。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外与物化,心与天游,物我玄同,真机浩浩,无象无名,无己无功,何有“大患吾身”之叹?

《心印》妙道,可谓阐天人之大化,统列圣之心要,摄群仙之妙本,开诸真之密语。循此道者,当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印其心,顺其情,理其气,导其欲,聚其力,凝其神,施其功,立其德,归其真,证其道。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以心印物,物我不二;以心印事,则事必成,以心印功,则功可立,以心印道,则道必通,以心印神,则神必降。 

故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印用功夫,若欲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哲思》
心灵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减少。劝告别人时,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不洗澡,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尊贵是来自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当别人真正需要你帮忙时,应当不吝的伸出你的手。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佛法是一种解脱束缚的教育。

《恶魔》
恶魔的领土是欲、黑暗、争执、剑、血、战斗。也是嫉、妒、憎、欺、谄、谀、隐秘与毁谤。记忆是意识的残影。切莫造成包袱。人生是在不断与自己战斗的连续剧。妄想是生命无谓的浪费。人能逃过法律制裁,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能学著不干扰别人,他就能心无恐惧地和平生活。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边跑。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叫认命。

《自胜》
生活中凡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错误的东西。如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金刚经》
只说一个布施,布施即舍,把得的心舍掉,舍掉之后才能恢复本来面目。布施是一切佛法的总纲,一切佛菩萨的正行。古德说五欲六尘舍不掉就离不开欲界,当然不能生色界天,因为色界天没有五欲六尘;不舍掉世间法就不能得到佛法,到最高的境界连佛也要舍掉,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行与解相辅相成,必须行解相应。舍之一字万不可看轻,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人放下,若能看得破放得下,佛也无话可说了。

佛的身口意与众生不同:佛已证法身,可以随时随地现色身,随一切众生之缘现百千万亿身,在九法界度众生,神通亦不可思议。至于口业,佛的音声非近非远,尽虚空遍法界,音声同时在一句话中能说一切法门,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佛的意业,等觉菩萨亦不懂得,佛有感必应,一切不着,绝无私心,此之谓广大秘密之境。

《佛言》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福长。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陇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见佛光。魄灭后则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性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佛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佛来坐堂。

《戒性》
什么事情看不透 做成样子气冲冲
无端小事心火动 伤神坏身不中用
有时不妨慢慢讲 何须怒气在心中
事情总会有结果 何须弄得耳面红
倘若激坏中枢气 便要花钱买耳聋
君子不吃眼前亏 卧薪尝胆待从容
要知百忍能成金 做人无需太冲动
凡是应以和为贵 和能生财路能通
四海之内皆兄弟 何须冰炭不相容
爱心能解万种仇 莫把仇恨来深种
大事化小小化无 人前处处有雅风
只要人人让一步 海阔天空道路平
修养高深是真勇 为人处世最有用
顾全大局都体面 日后定会喜相逢
平心静气想一想 心态平静百事通
水落自然见石出 闲气争来过眼空
试问谁人没有错 得容人处且相容
谅解对方言语过 赢得对方深感动
山水也有相逢日 人生何处不相逢

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因。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修佛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菩提所求的佛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小乘人有分别心,菩萨是无拣别的,有求必应,众生心就是菩萨心。

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
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通。
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
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
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
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
世,不能看得太清,清了难以作为。

《爱与幸福》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无论谁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一颗舍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一生的爱和幸福。

是啊,不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懂得感恩和珍惜,这份情才能长久。

路的距离不代表心的距离,少了电话不代表少了牵挂,不常见面更不代表没有思念。

遇见不论早晚,真心才能相伴;

朋友不论远近,懂得才有温暖。

轰轰烈烈的,未必是真心;

默默无声的,未必是无心。

把一切交给时间,总会有答案。

平淡中的相守,才最珍贵;

简单中的拥有,才最心安。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知道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

有一种美丽总在放弃后,才懂得是“珍贵”

有一种情愫总在困惑时,才感到是“孤寂”

有一种向往总在停泊后,才知道是“无奈”

有一种忧伤总在回味时,才知道是“落寞”

有一种遐思总在独处时,才感到是“静美”

有一种幸福总在成功后,才知道是“欣慰”

有一种快乐总在拥有时,才感到是“真爱”

有太多的飞扬思想总在冥思苦想过后,才明白生活是多么需要好好的爱自己和爱他人。

有太多的感觉总在千山万水后,才明白感情是多么需要好好的把握和珍惜。

短的是岁月,长的是真情。相遇在天,相守在人。

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人,也会擦身而过。缘是天意,份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用宽容与豁达,去对待生命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人生苦短,缘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国国学百家讲堂汇聚当代贤达名士、大家学者为课程主持,开设史、儒、道、佛、医、易、兵、法、家学九大教学模块。君子以为会友,以友辅仁,诚邀您加入国学百家讲堂,与我
  • 1月22日凌晨,杨先生已到派出所报警。警方已介入称正全力找人】广东清远一名13岁男孩失联多日,1月24日,男孩父亲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大儿子名叫杨智宏,从1月8
  • 裾,即衣后大襟,长襦即衣长过膝的襦(需要区分襦和衫的概念,襦指晋制上衣,一般有腰襕)。 (2)裙:以不同颜色相间的间色破裙(破裙也称交窬裙)为特色,裁剪上使用梯
  • 非暴力沟通的步骤很清晰,操作却不简单,因为修炼同理心极难,它要求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3)非暴力沟通的内核是同理心,缺乏同理心,任何高明的沟通方式也不过是用来满
  • [抱一抱]但是比起肖战路透图,我还是觉得 肖战工作室 和 肖战粉丝 发的图更清晰,更帅气喜欢早上起床吃着 肖战代言 的 开小灶 中午来一瓶 bubly微笑趣泡
  • !戳:或手搜【过年就靠它】/每天领个小红苞~【58】T400双环项链【52.12】T400 双环手链【12.51】冰乳酪蛋糕6寸 220g【7.8】界面立体韩式
  • 没人知道她早已病入膏肓,贫瘠成一片干裂的盐碱地,寸草不生,荒无人迹。没人知道她早已病入膏肓,贫瘠成一片干裂的盐碱地,寸草不生,荒无人迹。
  • 县委书记马同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带头作用,迅速掀起人人关心困难群众、人人帮助弱势群体的热潮,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切实
  • 冬将尽,春可期,人间逢小年,2022年了,我希望喜欢的一切都不要辜负我,没有失眠没有忧虑,别像上一年吃过苦,受过累,半夜睁眼瞎想过,什么罪没受过,甭说幸福没尝过
  • 炼到空无可空,打破虚空,神方还虚。忘形入定,以炼真空。
  • 现在在网上披着“正义”的皮发表着“拒绝网暴”“逝者安息”的账号,实际上翻翻他们的微博都是口诛笔伐网暴着其他人的痕迹,幽默吗?那中毫无征兆的抽离的疼确实会铭记一辈
  • 婚后几乎也没和公婆住过,因为知道我喜欢自由(公婆也都是知识分子从来也是说不和子女住哈哈哈这点我真太喜欢)当然,我也有我的牺牲,去离家1700㎞的地方生活也不是每
  • 我不是很喜欢喝酒,却也喜欢喝酒的那种氛围,大家好像都是热情的,喝上几杯,却也能开始称兄道弟,吐露心声,吹牛皮也好,假客气也罢,假假真真,总有几句说到了心坎上。以
  • U3 产品部|LZ饰品新品到货[給力]特设计款 · 白月光 · 蝶白月光与指尖蝶,在轻描淡写间撩拨思绪,浅粉基底色加银河氛围蓝渐变,是低饱和色系带来的温柔泛滥。
  • #【科学有道理】4K系列科普短片之铁锅气垫船#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炒菜铁锅,在刚买到手中的时候都需要开锅、养锅。但是,探梦实验员却在新买的铁锅里摊鸡蛋,不加一滴
  • 【宣布破产4个月,#昔日百强房企17项资产5亿拍卖#】#光耀集团17项资产5亿拍卖# 1月20日,“光耀集团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根据程序,拟在阿里拍卖破产强
  • 还好我们一直吃的棒棒糖超给力!#张真源的糖果屋[超话]#易安姐姐存下的第二十二颗糖今天的糖可能不是甜的因为今天我有一点不开心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不过不想多说记录了
  • #带娃大作战[超话]# 宝宝脾胃功能不健全,容易积食,过年期间,各种珍馐美食,更是让宝宝忍不住多吃,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今天我分享一下我的好消
  • #我们的天才儿子主人公小宇已回家# 【《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回应:小宇已经回家】喜欢这个故事的读者们,不妨把你们的爱藏得深一点,久一点,让这个悲伤而幸
  • 罗比一直以来都是那个适合出海的人,他满心梦想,最喜欢诗歌文字和远方的一切,安迪说出海后的世界不像他说的那么美好,但我相信外面的一切全都在罗比眼里是有新奇的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