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来看看因果!
文:善知识 正法善缘 今天

↖↖点击上方,长期关注...

我佛慈悲
来自正法善缘
00:0003:49



一提起因果,请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般劝善,教人做做好事而已,佛教的因、果关系绝对不是如此简单的!

因果,是事实,是人间的实相,也是很高深的哲学;有因必有果,它的准确性连现代的电脑科技也不如。因果报应不但为人间所不能勉强,苍天所不能更易,即使鬼神也不能违抗,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也种下了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缘。

那么,因果是由谁在操纵?由谁来主使的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由万法因缘所起的“因力”操纵,由诸法摄受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独立的特性。人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也就是不能改变因果;因分果分,是佛陀证悟之性海,为三际诸佛自知之法界,是不可妄加厘测的。

我们常常听到某些人自夸说:“我什么都不怕”,这句话说起来是很幼稚、张狂的,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诳言;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不怕诸佛菩萨,但是却不能不怕业报,不畏因果。

在佛教里面,有两句话具有深远的意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我们众生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对因果的看法不一样。

“菩萨畏因”,表示菩萨慎于始,知道“招果为因”,对于一切事理的迹象不昧不滞,能够洞察机先,防患于未然;而众生则不怕“因”,往往逞一时之快,意气用事做了再说,不能善始亦不能善终,因而无明造作一些罪业之后,就害怕受到惩罚、报应,终日忐忑不安,这就是“凡夫畏果”了。

一般说来,维系我们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有礼俗、道德、法律,但是最大的力量还是“因果”;法律的约束是有形的,道德礼俗的制裁是有限的,都不如“因果”的观念深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做严厉、正直的审判。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人类的一切幸福、痛苦不是由什么神权来控制,而是由“因果”裁决,幸与不幸完全由自身所作所为而定,有了这层“因果”的体悟,随时随地都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我的意念,以维系善良的人情风俗,那么,社会国家就能迈向祥和康庄的境界了。我们中国一部二十四史,不啻是一部最大、最翔实、最深巨的因果记录。

因果,是保护大家的心灵法律,并不仅限囿于佛教的独门妙谛。可是有些人不这样想,而认为因果是可以替换、转变的。

过去有一个做母亲的,对于她的儿子笃信因果报应颇不以为然,屡屡对孩子说:

‘傻瓜!这个什么因果报应是唬人的,你不要怕,将来遇到什么因果制裁都有妈妈替你顶,怕什么!’

后来有一次,这个孩子被刀子割伤了手,忍不住哭喊:“哎唷!好痛啊!好痛啊!”

做妈妈的眼看血流不止,在一旁顿脚干着急:“糟了!怎么办?怎么办?”

这个儿子痛得受不了,就哭丧着脸哀求道:“妈妈,您帮我痛一下吧!您帮我痛一下吧!”

连小小的肌肤之痛,父母都无法代替子女受苦,又何况是祸福生死的因果报应呢!所以,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因果报应也由自己来承受。

从衣食住行来看因果:

因果,不只是佛门各宗所弘示的道理,更是每一个人衣食住行之中,随手可拈、随处可证的真理。

肚子饱是一种“果”,有了枵腹进食的“因”,才能收肚子饱了的“果”。

天气转凉的时候,我们要穿衣保暖,冷是“因”,暖是“果”,穿衣服也离不开因果。有些人一出生就住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些人却终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垦拓,在穷海僻河边营生,日日困苦月月穷劳,这不是命运不公平,是因缘果报不同。

有些人生来就住在花园洋房、高楼大厦,不受严寒酷暑的侵袭,有人却穷居陋巷和违章建筑,受着凄风苦雨吹打,这不是世事不公平,是因缘果报差异。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苦?为什么有人锦衣玉食似王侯,有人三餐不继如饥殍?这都是因为他们自作自受的因果关系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事对他们不公平;怎么样的因地修行,便有怎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原是相成的。

时空容或不同,报应历历不爽,世间的一切,都在因缘果报中轮回;一个人幸福不幸福,是贫贱或尊贵,都是其来有自,有因有果的,并非凭空碰运气而来。

三世因果,俱由业识所成,“十来偈”中说得最是深入浅出: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

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这首偈告诉我们: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缺失,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三业是否清净,悲心是否远大,愿力是否真切。不但衣食住行有因果,祸福生死也有因果,我们过去培植了多少福德因缘,现在就有多少福报如意,要知道爱惜,不可恣意为恶。

我们这一生中,如果要想富贵、幸福、圆满,就应该培福、惜福:在消极上,要爱惜福德,就好比银行的存款要节约惜守,不能乱花乱用挥霍掉,更不能用完,像朱子治家格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但念物力惟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不浪费自己的福德。从积极上做,还要培植福德,满仓满谷的存粮总有吃完的时候,只有在田地里流汗播种的,才更有灿烂收成。

世间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既没有异因之果,更不会有异果之因了。因果如何,全在自己。 https://t.cn/RJ2IpDz

专修净土者可持其他咒语吗?(净界法师:杂修和圆修的差别)
2016-09-10 20:31阅读:1,256
问: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净界法师答:我认为是可以。
当然这个地方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以我们历代祖师的开示,净土宗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
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两位老人家是强调专修,他认为你专修净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干。你身业专门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念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万修万人去。这个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印光大师也颇为赞叹。
那么永明延寿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这个系列的,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圆修,万善庄严净土。
当然,圆修不能变杂修。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
圆修就是我信愿很清楚,我也归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东西必须破障。每一个人的烦恼是不同的,他必须有一些对治法门来帮助他,调伏对三界的爱取,调伏他一些枝末的烦恼,但是他往生的这个愿力是一致的。我们修行人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的心只有一条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叫圆修。你必须把所有法门把它整理排成一条线,如果你心中是两条线,那就完了!
诸位你还记得吗?我说禅净理论上不能双修,因为它两条线嘛!一个是空观,一个是假观。但是你把它结合在一起,把空观放下面,先修空观,再生起假观,那这个就是禅净双修。
你要不是这样子那就没办法双修了,因为这两个是矛盾的东西。禅宗是以空观为根本,净土宗是忆佛念佛,是以假观为主。但是我们把禅宗的空观放在下面,先告诉你自己“本来无一物”,你没有必要执取,然后再提起佛号,就变成一条线,那就变圆修了。
那到底你是适合专修、适合圆修,那因人而异。大方向的原则性的判定是这样。如果你年纪很大,时间没有很多,我建议你佛号多念一点没有错。因为你往生,你不是靠观世音菩萨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萨嘛!那很现实,你要靠阿弥陀佛,你要跟他缘深啊 !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兼修其它法门,我觉得无妨。但是你的愿力要很清楚,信愿要很清楚。
大方向可以用年龄来判断,大方向。但是你对阿弥陀佛的心态,那个归依的心要很强。阿弥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时候,你那个内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然后把身体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那至于佛号念多少,当然随缘尽份。但是大方向来说,你的修学越晚年要越专,这样才合理。
那刚开始你读读大乘经典,增加你的见地,我觉得不错,开阔你的眼界,对你临终放下身心世界有帮助。
但是你慢慢慢慢融会贯通的时候,你这个佛号有禅观的智慧照耀的时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时候,你这个法门你要慢慢收摄、慢慢收摄、慢慢收摄。
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喜欢简单,到最后就一句佛号。但是你这句佛号含藏了你过去所修的种种的善法都在里面,这个就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万善庄严净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
你还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于可以持楞严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这不影响我对阿弥陀佛的归依,不影响。
问:师父慈悲,今天的课程讲到忆佛念佛,但在净土法门里面,很多行者也兼修持咒。那弟子这边有两个问题,就是说持咒在整个念佛法门,它的定位为何?第二个问题是说,持咒要到什么阶段该放下,然后该怎么样把持咒的功德,最后导归净土?谢谢师父。
净界法师答:当然净土法门它有专修跟圆修。那么从圆修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念佛、也可以持咒、也可以拜忏,但是呢,你必须要有一个正行,就是主修跟兼修的差别。也就是说:你不能对所有的法门用平等心,净土法门没有平等心,它就是一心归命。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可能会接触很多的法,有可能,你可能会持咒、你可能会拜忏、你也可能会持戒、你也可能会念佛,但是你要永远记住,佛号在你的心中是不可取代,不可取代!我刚刚讲过“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当佛号在你心中出现的时候,是所有的法门不可取代的。阿弥陀佛的圣号在你的生命当中,它永远是在你的核心的地位,不能动摇!不管你念多少佛,你永远知道他是你的本尊,他是所有法门不可取代的!所以你的本尊现前的时候,你对他是一心归命的,其它都是助行,兼修的。你必须把你的所有的法门,你心中会接触很多法门,你要把佛号排在最核心的地方!理由?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你今天要跟阿弥陀佛,你今天是主要是靠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其它的感应都是其次,都是其次了,就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所有的修行是帮助你“万善庄严净土”,是帮助你跟弥陀感应。
诸位,当我们在研究教理的时候是融通的,各种教派都可以研究;但是一旦落入事修,那是很主观的,就没有对错了。你说:喔,我的本尊是文殊菩萨,那就修文殊菩萨也没有什么对错;你的本尊是药师佛,你就修药师佛。但是净土法门的本尊只有一个,只有一个,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如果你选择净土的话。我们不用去排斥其他的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不错、地藏王菩萨也不错,但是阿弥陀佛在你的心中是不可取代,就这个概念。

净界法师:对治鬼神障,持咒比较刚性
我个人的感觉,对治鬼神障,持咒跟念佛同样有效,但是持咒跟念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持咒是比较刚性的,诶,你要不要走,你不走我就是把你赶走,用这种态度,持咒是刚性的;念佛是柔性的,他是用光明比较彻底的来解决这种彼此的障碍。这个地方,说我们这一念心为什么跟佛号接触的时候,能够产生天人的护佑、能够远离鬼神的障碍呢?因为弥陀本愿的加持,因为这个弥陀圣号的背后有这个广大的愿力,能够得到诸天世人的恭敬,也就能够得天人的护佑,当然这个地方对于我们远离鬼神障、远离魔障,这个是有帮助的。(详见:净界法师:念佛化解守墓恶鬼的凶障(佛之本愿加持念佛人得到诸天护持,化解鬼神魔障))

净界法师:杂修者错在他的心态!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四岁就开悟了,“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他所悟的现前一念心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与诸佛没有差别。
但是他说:“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当我从空性出来以后,我面对的是无始的业力,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就像那坏器,我这泥土捏好以后,还没去烧,一场雨下来以后,坏器又变成泥土了。所以我经常提醒修般若法门的人,我说,你入空性的时候,人法双亡;你从空性出来的时候,是业力现前。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业力的力量!
后来蕅益大师也说:“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你看到他做过几次加行,他曾经努力过,曾经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他内心安住空性的时候,内心是平等无障碍的,但是他从空性一出来的时候“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 。所以他最后选择“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所以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专修,二者圆修。
专修是什么?我们前面说的这个人临命终了,或年纪大了,你不能跟他说你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样就法不契机了。临终人、晚年人要怎么样呢?至心信乐!用第十八愿来摄受他,三业专修!这时候你讲什么都没有用,这时候叫你赶快去布施,来不及了!往生不是靠资粮力的,靠的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时候遇到年纪大的人,你告诉他,你只要做一件事——把你的过去忘掉,想你的未来就好,就是顺从本愿、欲生我国。所以这时候善导大师所提的三业专修就很有效了。什么是顺从本愿呢?身业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其它的佛一概不拜;口业专门称念;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万修万人去。这叫三业专修。
第二是圆修。什么是圆修?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以念佛为正行,以戒定慧、整个六波罗密为助行,正助双行,但是在这地方要至心发愿。三业专修所强调的是一种信心——至心信乐;圆修所强调的是一种愿望——至心发愿。
但是在专修与圆修之间要简别另外一个,叫做“杂修”。有些人今天念地藏王菩萨,明天念观世音菩萨,诵地藏经,诵金刚经。这些法门通通没有错,错在他的心态,没有信愿具足,你的目标没有明确嘛,那你完了!你既不是“至心信乐,”第十八愿不摄受你,也不是“至心发愿”,第十九愿也不摄受你,那你就由业力来摄受你!
这地方就是说净土法门要么强调信心,要么强调愿望,其实这两者都具足,只是有所偏重。所以窥基大师综合第十八愿与第十九愿,讲出一个总结,他说:“彼方精微,欲往实难;佛力加持,去之甚易。”极乐世界若实论之,是个非常精妙的地方,要往生是非常困难的,连阿罗汉都没办法去的。但是怎么办?“佛力加持,去之甚易”!你要去触动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唯一的选择,本尊相应法嘛!触动阿弥陀佛的本愿从经文当中来看,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至心信乐,顺从本愿;第二个,你选择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至心发愿。 https://t.cn/Rx3EFex

接上篇)

如果当年的二祖神光见到的不是达摩,而是其他一个什么“大师”,那情形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神光听说少林寺后边山洞住了一位大师,便不远千里前来参访,为表诚意,立雪终日,如如不动。

大师感其诚,回头问他:“来此做什么?”

神光说:“慕大师高风,弟子特来拜师求法。”

“大师”说:“你这个呆子,拜师求法乃天大的事情,你光这么傻站着,就是站到死又有什么用?想拜师,你带来什么做供养?”神光说:“弟子是出家人,向来不积钱财,愿以身口意供养师父。”说着挥刀切下胳膊递到“大师”面前。

“大师”见状,悚然心惊:哇!来了个亡命徒。表面上不动声色:“看来你小子还有点道心,那我问你,想求我帮你做什么?”神光说:“弟子修学佛法多年,功夫不上路,心不能安,望师父帮我安心。”“大师”心想,看这小子操刀切下自己胳膊,像切萝卜一样,眼都不眨一下,又那么熟练麻利,想必过去不是江洋大盗也与黑社会有关,决不是善茬。于是,“大师”说:“业力呀!你出家前是干什么的?”神光说:“弟子行伍出身,曾做过将军。”“大师”说:“杀过人吧?”神光说:“那是当然,不是杀敌勇猛,立下战功,怎么能当上将军呢?”“大师”说:“那你惨了,杀生是大罪呀,何况你是杀人,又杀了那么多,你想,那么多亡灵向你索命讨债,你怎么会安心办道呢?幸亏你今天遇上我,你若不遇上我,再这么盲修瞎练下去,非下地狱不可。”

神光听了“大师”的话,心越发不安了,甚至感到恐怖,赶紧跪下请“大师”进一步开示。“大师”心中暗喜:这个青年人仪表堂堂,武艺高强,若收到座下,可是个大护法,就没人敢惹我了。于是“大师”说:“像你这样业障深重的人,哪有资格参禅打坐。你赶快下山多化点缘来,师父为你做几场法事,超度超度亡灵,你好好跟着师父,不要离开师父,有师父加持,或许你还有希望。”于是神光就成不了二祖了,只能成为这位“大师”的走卒,任其驱使。

这是一种假设。



再一种假设是,

神光遇到一个很慈悲很修行但没有真实开悟的“大师”,“大师”会说:“像你这样杀业深重的人,就不要打什么妄想了,禅法是你这样的人能学得了的吗?什么明心见性,成佛做祖,那是你这样的业障鬼敢想的吗?你可以在庙里供养一两场法会,超度一下亡灵,使劲念他几百遍几千遍《地藏经》,多磕大头拜忏,再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带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有解脱的希望,哪怕能得个下品下生也好。”

这个“大师”应该说挺好,只是不算明眼人,不识法器。神光若遇上这么一个“师父”,那他的自信心就被打没了,不仅心不能安,反而更加着急上火,每天火急火燎地诵经念佛,计数,赶进度,直念得面色发青,嘴上起泡,能否真正得生净土且不谈,一代禅宗大祖师算是被扼杀了。

所以说,明眼大善知识那是太重要了。这世上只要还有这么一个人,人天便有眼,佛法就真实存在。如果没有这个人,佛法就不能究竟,人天之眼就关闭了。没有人能够证无生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求往生。如果连教你往生的师父也没有,那就只好念佛求长寿求身体好,求风调雨顺,求世界太平,弄点世间法,积点人天福报。或者干脆使劲去赚钱供养一两位大师活佛,把命根交给人家加持摆布,命终之时随人家把你扔到哪个什么净土世界去,听天由命吧!如今这样有功能有神通的大师据说挺多的,真假搞不清楚。

像神光这样的龙象之材,若遇不上像达摩这样的大善知识,也没法真实成就,可光有达摩,没有像神光这样的上上根人,也不行,禅法也传不下去。



咱们再假设一下,当年达摩面壁,等来的不是神光,也不是一个正气堂堂将军出身的人,而是一个打架斗殴江湖混混出身的某甲,那又会是怎么一种情形呢?

话说某甲听说嵩山少林寺后山洞里有一位大师高僧在闭关,心生倾慕,便不远千里前来求师。

见达摩大师端坐,不敢轻扰,便发狠立雪表诚心,数日不动。达摩感其诚,回身问道:“什么人,来此作甚?”某甲一合掌:“弟子某甲,倾慕大师,特来拜师求法。”达摩道:“无上菩提,岂是以轻心慢心执著心可轻易求取?”某甲一听,把袖子一捋,露出满臂刺青,然后操起佩剑,眉毛不眨一下,便切下胳膊,血淋淋递到达摩面前:“弟子没有钱财,只有这个供养师父,不成敬意。”达摩说:“你小子有种,看来还算诚心,你想求什么?”某甲说:“弟子心有不安,求师父为弟子安心。”达摩说:“将心拿来,我为你安。”某甲愣怔半晌,说:“弟子愚昧,不知心在哪里,找不着。”达摩说:“我已经为你安好了。”某甲一愣:“这就安好了?安在哪里?”达摩见他不会,便挥挥手:“去吧,去吧!”某甲很恼火:“某甲一片诚心前来求法,不想遇上你这个大骗子,竟然拿两句空话哄我。”达摩见其不可理喻,便转回身继续面壁打坐。某甲知道自己不是达摩的对手,便捡起那只胳膊下山寻找当年那拨小兄弟想招去了。

这是江湖版的某甲见达摩,适合拍功夫片。事实上达摩不可能这么处理这个某甲的。达摩是大善知识,当然很容易识别来人的根机。他从某甲那一脸戾气中就会知道这只是个下下根的业障鬼了。小根草经不住大雨,对下根人莫演上乘法。对某甲这种人,既然找上门来,又有诚心,达摩当然也会广行方便,慈悲摄受。达摩也可能对其晓之三途路险、人身难得之理,教他如何敬佛敬师,如何至诚供养礼拜,如何持诵《地藏经》,如何忏悔业障,如何念佛求生净土。

如今,时值末法,众生慧根退化,业重福薄。堪受最上乘禅法的上根人实在不多,真正明眼具格的大善知识更是难值难遇。做为一般佛教信众,既然参禅摸不着路头,参访找不到明师,持律抵不住诱惑,看不住念头,学密也没有机会遇到和亲近具格的上师活佛。盲目投师弄不好还会受骗上当,自招沦坠,与其东奔西跑,还不如索性静下心来,好好检点自己的过失。多诵诵《地藏经》,忏悔业障,多读读大乘经典,依教奉行。在这个基础上老实念佛,至诚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较稳妥,不要去追风赶潮凑热闹。

真正的大善知识未必是那些一呼百应的名流,未必会在聚光灯下招摇,他们很可能像达摩一样躲在某处歇心打坐。当然,躲在山林中的也未必都是大善知识。真正的大善知识是可遇而不可求。你如果发心纯正,真修实行,以此福报,像神光那样,得遇明师,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发心不正,多欲多求,即便踏破铁鞋你也找不到大善知识,即使遇到也会当面错过。就像前面说的某甲那样,不但得不到半点益处,还可能由于一念之差,造下极深重的罪业,岂不可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徐州新店️酿皮和麻酱的适配度好高‼️ 徐州人第一次知道凉皮有这么多种吃法‼️ 凉拌⭕️爆炒⭕️热拌⭕️热汤⭕️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花样吃法 属实让我一个徐州人挑花
  • 其实这两道菜都不知道做,从来也没有做过,反正是自己吃如果拉肚子也是我拉,也不会害到别人…先跟着抖音学起做"水煮鱼",看了一遍十点多就开始切鱼
  • 给你铺好了床,想着黑黑的也许有助于入睡,我把床头灯也关掉,静静的等待你的表现,你果然还是“越狱”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留下了你,想来是不浅的缘分[兔子]希望你健
  • 阴历十一月虎女命运如何 十一月属虎人解析   阴历十一月虎女命运会如何?农历十一月出生的属虎女命运好吗?出生时辰对于很多人的长辈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父母甚
  • 从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水稻,到消费者碗里香糯的米饭,作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的典型代表和内蒙古味“稻”的中流砥柱,几年来,“兴安盟大米”品牌愈发闪亮。   “这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你就是温柔本身[心]永远默默努力,给我们惊喜,带给我们正能量。[心]@任嘉伦Allen [心]#任嘉伦嗨一夏#[心]#任嘉伦请君#
  • #梅蓝魅蓝[超话]# 2022,心有所愿,愿有所成! 时光,在天地间交替;岁月,在尘世中轮回。 转眼,又是一年。 当繁华褪尽,芬芳不再,多少前尘往事化成心
  • 来果禅师示禅路百法:第二愿住丛林 第二愿住丛林者。 丛林为十二头陀中第一头陀,梵语阿兰若,此云寂静处,或云无女人处,又云僧伽蓝,复为十界圣贤聚集处。 受戒
  •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经历沧海桑田的洗礼,敢于接受逆境,生命自会日渐茁壮;从今天起,做一个简单的人,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浪费时间,不沉迷过去,不恐惧将来,
  • 感染者6宋某枚,女,80岁,居住集里街道百宜社区盐业公司宿舍,11月8日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感染者1王某,女,39岁,居住淮川街道恒大华府1期20栋,11月
  • 当然,能够趁新鲜把当天的食物吃完最好, 如果吃不完,只要保存完善,避免细菌感染,把菜汤倒掉菜留下来,其实是可以的。记得注意这4个原则,才能吃得更安心。
  • 并非所有错误都需要被纠正,一本讲错了的童话,描绘无数个充满爱的小世界~#读书##绘本##童书##奥比岛手游[超话]#因为现实问题得要退一年,但是有家族在身。孩子
  • 3. 被人珍惜的时候希望你别装b。4. 有趣的灵魂足够撑的起单身的岁月。
  • 如果是血淤质比较长时间了、或者比较严重的(比如整个嘴唇都黑了)可以自己尝试每天吃【1-3克三七粉】。但是我很喜欢和这类人做朋友因为她们脾气真的会很好…1.痰湿一
  • 【政金债券ETF(511520)成交突破16亿元,T+0、低门槛参与银行间债市】[心][心][心]政金债券ETF(511520)为上交所首批成立及上市的政金债E
  • 了‬为什么总是在别人‮前面‬要完美呢,真实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呀,~这才‮我是‬最好‮样的‬子对自己 接纳局限 宽容允许自己循序渐进的进步​用‮生心‬活,记录成长
  • 我整个人哭到第二天眼睛看东西都花了,我老实本分了十八年,幸运从来就不眷顾我。我很想送你回家,但一路沿途,我也看不清路在哪。
  • [好喜欢]ps,今天的#黄子韬的成长日记# 还是甩在评论区吼!我们有邀请到马云李连杰太极禅、功守道明星导师杨老师@杨德战 ,疫情期间教大家如何照顾好自己;邀请到
  • 【图书抽奖】No. 508 《职场女性:别让这些细节绊住你》 转发本条,粉丝中抽二本,8月27日开奖 书中总结了女孩在职场中易犯的130多个错误。举几个例子大
  • 昨晚又是一直闹,啊~什么时候是个头每天跟你待在一起的时间好少好少,但是跟你在一起又有时候又好烦你,你不舒服不开心还不会表达,只会哼哼唧唧,或者哭今晚出去散步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