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读[超话]##针灸# 神奇的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

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足三里(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间谷穴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

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

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三针: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

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

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

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

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

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

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

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线路见图。

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 个,可治以上病症者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

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

在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就经验来讲,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五、手三针、足三针的特点

1、取穴少。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1秒。

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针刺时间的长短,是与疗效的有与无、好与差有关。

收效显著,即可出针,针感差没效果时间就可稍长一点。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医者俱乐部)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07 述而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恒 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且听一位宝妈的分享:“甜心我们也买了,以前准备给老大读,他觉得无聊,以后还是老二的。家有吾女出成长~四年一次的229也是个见证奇迹的时候,甜心小神兽羞涩的依偎在
  • 三藏哭将起来,行者他那里忍得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谢霆锋说王菲不吃榴莲# 有石猴,有石猴,宁愿选择榴莲不放手[二哈]今天,我给大家说
  • 最近狂听陈绮贞,翻来覆去听《吉他手》那张专辑,今天晚上去了一个阳台,可以大大的开窗户,风一下吹进来感觉自己在夏天的江水边,不一样的是冷冷的,我意识到是烟的问题,
  • @北京时间立陶宛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科普大作战# 立陶宛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但从20/
  • 总之这把火速输了,还成功举报了那个中单(她送了十二个)[鼓掌][鼓掌]希望这种小学生情侣可以远离我。结果他又打字让我“下去”还站在那里不追了,我忍着气下来他转身
  • 图书视角独特,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为分期依据,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进程形象地概括为八个阶段——第1个阶段:从距今约4500万年前山西“世纪署猿”的出现到77万年前
  • 更可笑的是,他借钱买了戒指,最后张婉婷还了。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有婚史的男人,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周迅icon和齐最后选择了和他分手。
  • 微妙处,静谧之想,见人生大智慧,一念纷尘世,一念浮云里……相遇离开,皆无定数,最妙的清欢,总在不经意间遇到,未曾准备,已然陶醉。时光如水,又至冬月,古藤老树下,
  • 同时,也倡导大家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按照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低风险区居民跨区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我们科学精准划分高风险区,进
  • )(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生气吗?这两天过的很充实了 就写篇小作文 先是和胡的朋友在新郑的结婚宴吃席 去的路上经过浮桥和开封因为这次换个路线走的 正好路过只有河南那
  • 最近很爱吃芭乐(红心的甜甜的好好吃)新买的豆奶也很好喝,中午没食欲下午吃蛋糕好甜好腻吃两个就不行了今年万圣节一点感觉都没有,直到小郑下班给我一个苹果,直女的我“
  • 李敏镐不中国人,他不过清明节,不会在4月4日这天哀悼,这没问题可他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赚钱,想来咱们这分一碗饭吃,那不好意思,我们的规矩,就是你的规矩了在4月4日
  • 好像也不是,12寸的披萨说吃就吃完了…难以理解晕乎乎的做完了一天的实验…就是说这个天还不到开暖风的时候吧![哈欠]明天又没得懒觉了,爸妈搬家我也得跟着早起吃饭,
  • 最后,如果你还是找不着感觉,就默读一遍“哈利波特”此时核心的感觉就对了(娱乐一下)群演小哥哥还在评论区回复,当时他和另外两个15岁的小伙伴鼓起勇气去找海伦合照,
  • 所以上次翻车是豆子放少了,丢了两小朵银耳进去,好象也没有啥特别的口感。#白菜食记#THE KAFE一则咖啡点了一杯茶dirty,外卖把分层晃匀了[笑cry]拼配
  • 询ancybeiyong1Gucci 只有90多件!!!碰到好东西 任何时候你都不需要犹豫...1.Gucc* 品牌经典的蜜蜂元素...2.100%山羊绒 柔软
  • #南师##TWICE[超话]##momo平井桃1109生日快乐# 【补办公告1.0】南京的ONCE看过来之前定于1022-1023的七周年奶茶店马上就要举办咯
  • #武汉吃喝玩乐购来了#江汉路【Art hair 艾特专业烫染店】“高端美发沙龙”限量100份!----------------------折扣订阅微博群:T宝、
  • 父亲的日记里,不止风花和雪月,更有父亲您美好的爱情。”未来的生活,让我充满憧憬,因您最可贵的品质已烙进我心里,看您的照片和日记,让我不再犹豫,因为我说过:“不会
  • 快手老客户热门C套餐走一单 每个作都品 有在首页展示机的 会,然别后 人从页首 看你有没 点赞就会不 进来,这样统系 认为你的作品人没 看,就会不 推送了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