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达吉尊者:完全离开五欲有一定的困难,但相续中要有正知正念:外在的诱惑所带来的,到底是解脱还是束缚

全知无垢光尊者用非常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三界众生的痛苦。

“如火”,就像一群人被熊熊烈火包围一样。大家都知道,发生火灾时困在火海里面的人会多么恐怖,有多么可怜!

“猛兽”,被老虎、野狗或野猪等猛兽包围,也是极其恐怖的!前段时间的新闻中说,有三只老虎吃了一个人,非常可怕。

“野人”,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凶恶野人的记载,只要落入他们的群体中就不会有解脱之日,这也相当可怕。

“陷入国王囹圄众,”入于国王监狱的人们也非常痛苦。现在有些人从监狱里出来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快乐!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我那天说,有一个人在监狱里待了十个月,当时他住的牢房有十二个人,其中一个人特别野蛮,几乎每天都把其他人的午饭全部吃完,谁抢他就会被打得很惨,所以大家都怕他,把他当“s师”一样主动供养所有食物。那个从监狱里出来的人特别怕他,现在还经常梦到他。所以在监狱里,除了监狱长,犯人内部也有这么厉害的人,跟这种人关在一起也是非常痛苦的。

“连续不断受痛苦,”身陷囹圄的人不仅暂时不能解脱,而且连续不断感受痛苦的折磨。《正法念处经》中说:“如是诸法中,求乐不可得。”在世间的一切法当中,很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仍无解脱时增忧。”总之,无论是落入恐怖的猛兽群、野人群中,还是沦落到无有自在的监狱中,或者陷入熊熊燃烧的火坑中,都是非常痛苦的。同样,六道众生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在三界轮回当中也有如是的痛苦。

在生死轮回当中,怨恨的敌人可能变成亲友,亲友也会变成怨恨的敌人。

多生累世每有情,皆成亲怨与中等,

苦乐利害不可数,父转成母母成妹,

妹成自子皆不定,亲友成怨亦无穷。

“多生累世每有情,皆成亲怨与中等,苦乐利害不可数,”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一个多生累劫不断流转的众生都当过自己的亲人、怨敌或者不亲不怨的中等人。他们每一次转生,都曾给自己带来无量无边的快乐或痛苦、利益或损害。

“父转成母母成妹,妹成自子皆不定,亲友成怨亦无穷。”轮回中,有时父亲转成母亲,母亲转成姊妹,姊妹又变成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变成怨敌,怨敌变成亲人——不仅这一世是这样,无始以来都如此。

佛教经常讲:无始以来,所有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那么,是否所有众生也都当过自己的怨敌呢?是当过。这时,有些人可能会问:“众生都当过父母的话,我们要向他们报恩;如果众生也都当过怨敌,那要不要向他们报仇呢?”实际上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报仇是不合理的行为,也不符合我们的光明心,也就是慈悲心。

从这个颂词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亲怨确实是不定的。《前行》中引用的嘎达亚那尊者的公案,以及《入行论》中的一些公案,都说明了这一点。

《法句譬喻经》中说,有一个人非常吝啬,每次吃饭时就把门紧紧关上。有一次,他杀了一只鸡,让妻子做好后,一家人开始吃饭。佛陀观察度化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幻化成一个沙门进入他紧闭的屋室中。他见了特别生气,就开始骂他:“我都已经关门了,你这个无有惭愧的出家人怎么还进来?”

幻化沙门说:“你才是无有惭愧的无耻之人。”这个人说:“我怎么无耻?”沙门说:“你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培养怨恨的敌人,这难道不是无耻吗?”

他说:“我怎么会做这些事?”幻化沙门说:“你杀的鸡实际上是你前世的父亲,他因为特别吝啬,死后转生为你家的一只鸡,你今天已经把它杀了;你母亲以前特别疼爱你,以此贪心转生女人成为你的妻子;你前世被罗刹杀掉,那个罗刹因为仇怨变成了你的儿子。所以,你现在把父亲杀了,把母亲当妻子,天天供奉怨恨的敌人。难道这些不是你做的吗?”

这时他依靠佛禅定力的加持,回忆起了前世的所有经历,于是非常后悔和伤心,就在佛陀面前忏悔,后来获得了须陀洹果位。(佛经公案中,一般在家人得须陀洹果,出家之后得阿罗汉果位。)

从这个公案中也可看出,今生的父母亲友与自己有着不同的前世因缘。表面看来,这一世的亲怨是固定且分明的——这是我的亲戚,那是我的敌人,那是我的恩人。但实际上,不说前世如何,即使今生当中也很难确定亲与怨。比如大城市里,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就马上离婚,很多亲密的家人、朋友之间也会瞬间反目成仇、互相杀害,甚至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如此,而怨恨的敌人又会变成最亲密的朋友。

所以,在轮回中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确实像佛陀讲的那样不确定。因缘聚合时,他会变成你的亲友;因缘散去后,他就会变成你的仇人。所以,说“永远恨他”也不一定,“永远爱他”也不一定。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有很多致使轮回变化不定的因缘。

因此,我们既要思考无始以来人们之间的因缘,也要思维即生当中亲友、仇人之间微妙关系

以闻思树立正见

以前没有信仰的人,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听到“轮回痛苦”、“业因果”时,就可能心生怀疑和邪见。这跟从小接受的教育、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见解有关。所以他们经常对真理产生怀疑,也是正常现象。

对治五欲的窍诀

当然,完全离开五欲也有一定的困难。就像《入行论》中所说:“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同样,抹杀所有妙色,隔离所有妙香,确实难以做到,但相续中要有正知正念,要知道外在的诱惑所带来的,到底是解脱还是束缚。

佛陀在《百喻经》中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一个人走路时特别干渴。他遇到一眼甘泉,畅饮之后准备离开,但看到泉水还在不断涌出,就再再制止它说:“我已经喝完了,你不要再出水了!”(《百喻经》的很多比喻跟愚笨者有关。)这时,有人说:“你无法制止它,还是让它自然流淌吧!你也不必待在这里,还是离开吧。”

佛陀以此来比喻修行中对治五欲的方法。五欲好比自然涌出的泉水,愚人无法阻塞泉水涌出,就像人们无法完全遮止五欲产生一样;但如果运用调心方法,或离开特定的环境,就跟五欲自然停止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修行人会想方设法摄持自己的根门。https://t.cn/A6XkEUDW

出现业障怎么办?

生活、工作或修学遇到阻碍,有人会说“业障现前了” 。生病或意外受伤,有人会宽慰自自己“算是消业了吧” 。那么,业,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消除业障?

因果业力

“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俱舍论》中的这句偈颂,说的是世间一切,包括顺逆苦乐,都是由众生业力所感召而生的。因果,是这世间最宏大的规律。

1⃣️ “身语意”三业

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内心生起想做某事的意志,称为意业;身体付诸行动和通过语言表现、落实了这种意志,即是身业和语业。

我们日常的所思所想、行动和语言,都不是想过就算、做过就完的,这些都会成为因缘中的一种,在现世或未来世的轮回中,促成某种结果。

前世、今生、未来,连续不断的身语意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无数因、缘、果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因果业力的大网。其实,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完全偶然发生的,都是被往昔造下的各种业力推动,因果前后相续而形成的强大势能,在某个时点被触发,从而显现出来的。所以,佛教中常说,“业力不可思议”。

业的规律是未造不遇,已造不坏失。就是说,自己没有造过的业,不会成熟在自己身上;造过的业,不论相隔多久,因缘具足时便会在自己身上成熟。

2⃣️ 善业 恶业 无记业

但是,业并非全是不好的。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即使眼前看着快乐,但会给未来长远造成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还有一种非善非恶,比如在渴了在喝水、给自己修剪指甲,既没有起善念,也没有起恶念,不好不坏,算是无记业。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在考量一件事能不能做,重点并不在于眼前,而是看未来、看轮回中的长远影响。例如持戒和忍辱,肯定是要放弃掉一些世俗享乐的、刺激的,甚至是吃亏的,把来自他人的轻视、误解、毁谤自己消化掉,而不是当即以牙还牙,但从长远看,这些都可以直接减少恶业的形成、化解过去的违缘,甚至有助于解脱出这痛苦的轮回。

断恶修善,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佛教中有“十善业”,指断除十种恶业并采取对治的行为,包括:不杀生,并放生、护生;不偷盗,不邪淫,并行持布施,这是身的善业;不恶口、不妄语,并说诚实语;不两舌,不绮语,并化解怨恨,这是语的善业;不起贪心,而修持舍心;不起害心,而修饶益心;不生邪见,而依正见等等,是意的善业。

3⃣️ 定业 不定业

简单地说,业的成熟有四种情况:一种是今生造业,今生受报;一种是极大的善业和极大的恶业,下一世一定会报应;第三种是肯定会报应,但也许是几世之后,也许更长时间。

第四种是不定业,有的本身即是不定业,有的则由定业转变为不定业——当业因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果报就有可能被削弱乃至消除。

4⃣️ 别业 共业

业又可以分为共业和别业。共业指一群众生共同的业力因果,别业指个体生命各自的业力因果。

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负荷者。这份负重感,这股无形的牵引力、推动力、压力,就是共业的表现。时代会变,社会在变,因为业处于动态变化中。

而别业,就是在这个大环境里,因为每个人自身不同的选择、所做所为而造作下的善业或恶业。

忏悔业障

尽管我们全然不记得过去世曾经做过什么,而业的规律又是已造不失,难道只能被动地接受果报,无计可施了吗?

有的人,若依然不信因果,不愿断恶行善,不能至诚忏悔罪障,还在重复自己过去的造业模式,那未来的果报基本上就是注定的。

但业报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的,通过忏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业报成熟的程度轻重、成熟的时间等等,例如重罪轻报、延迟受报等等。但其中涉及诸多因素,个人忏悔的力量也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简单地说,忏,是请求原谅;悔,是不再继续犯错。如果将业力比作种子,本将发芽、生长、结果,但通过至诚忏悔(根据忏悔的方法和用心力量的不同程度有所区别),使业力停止增长,甚至就像以猛火沸汤煮过种子一样,使得业种无法成熟。

忏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忏悔的方法和力量。其中,忏悔方式包括作法忏、取生忏、无生忏等。通过诵读佛经、持念佛号,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持念《大悲咒》《楞严咒等》,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菩萨的加持,以此减轻甚至消除业障。此外,还可修空观或实相观,将业种消融于实相的觉照力中。

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忏悔时心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佛教中说,“愿力大于业力”,不管是发愿还是忏悔,力量是可以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但如果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诵经,或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力量还是很微弱的。严重的业力,必须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佛,即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解铃还需系铃人,造下的业力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通过忏悔、通过自觉,来化解一切的业障、烦恼和心结。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自觉能达到怎样的程度。

出现业障怎么办?

生活、工作或修学遇到阻碍,有人会说“业障现前了” 。生病或意外受伤,有人会宽慰自自己“算是消业了吧” 。那么,业,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消除业障?

因果业力

“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俱舍论》中的这句偈颂,说的是世间一切,包括顺逆苦乐,都是由众生业力所感召而生的。因果,是这世间最宏大的规律。

1⃣️ “身语意”三业

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内心生起想做某事的意志,称为意业;身体付诸行动和通过语言表现、落实了这种意志,即是身业和语业。

我们日常的所思所想、行动和语言,都不是想过就算、做过就完的,这些都会成为因缘中的一种,在现世或未来世的轮回中,促成某种结果。

前世、今生、未来,连续不断的身语意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无数因、缘、果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因果业力的大网。其实,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完全偶然发生的,都是被往昔造下的各种业力推动,因果前后相续而形成的强大势能,在某个时点被触发,从而显现出来的。所以,佛教中常说,“业力不可思议”。

业的规律是未造不遇,已造不坏失。就是说,自己没有造过的业,不会成熟在自己身上;造过的业,不论相隔多久,因缘具足时便会在自己身上成熟。

2⃣️ 善业 恶业 无记业

但是,业并非全是不好的。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即使眼前看着快乐,但会给未来长远造成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还有一种非善非恶,比如在渴了在喝水、给自己修剪指甲,既没有起善念,也没有起恶念,不好不坏,算是无记业。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在考量一件事能不能做,重点并不在于眼前,而是看未来、看轮回中的长远影响。例如持戒和忍辱,肯定是要放弃掉一些世俗享乐的、刺激的,甚至是吃亏的,把来自他人的轻视、误解、毁谤自己消化掉,而不是当即以牙还牙,但从长远看,这些都可以直接减少恶业的形成、化解过去的违缘,甚至有助于解脱出这痛苦的轮回。

断恶修善,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佛教中有“十善业”,指断除十种恶业并采取对治的行为,包括:不杀生,并放生、护生;不偷盗,不邪淫,并行持布施,这是身的善业;不恶口、不妄语,并说诚实语;不两舌,不绮语,并化解怨恨,这是语的善业;不起贪心,而修持舍心;不起害心,而修饶益心;不生邪见,而依正见等等,是意的善业。

3⃣️ 定业 不定业

简单地说,业的成熟有四种情况:一种是今生造业,今生受报;一种是极大的善业和极大的恶业,下一世一定会报应;第三种是肯定会报应,但也许是几世之后,也许更长时间。

第四种是不定业,有的本身即是不定业,有的则由定业转变为不定业——当业因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果报就有可能被削弱乃至消除。

4⃣️ 别业 共业

业又可以分为共业和别业。共业指一群众生共同的业力因果,别业指个体生命各自的业力因果。

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负荷者。这份负重感,这股无形的牵引力、推动力、压力,就是共业的表现。时代会变,社会在变,因为业处于动态变化中。

而别业,就是在这个大环境里,因为每个人自身不同的选择、所做所为而造作下的善业或恶业。

忏悔业障

尽管我们全然不记得过去世曾经做过什么,而业的规律又是已造不失,难道只能被动地接受果报,无计可施了吗?

有的人,若依然不信因果,不愿断恶行善,不能至诚忏悔罪障,还在重复自己过去的造业模式,那未来的果报基本上就是注定的。

但业报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的,通过忏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业报成熟的程度轻重、成熟的时间等等,例如重罪轻报、延迟受报等等。但其中涉及诸多因素,个人忏悔的力量也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简单地说,忏,是请求原谅;悔,是不再继续犯错。如果将业力比作种子,本将发芽、生长、结果,但通过至诚忏悔(根据忏悔的方法和用心力量的不同程度有所区别),使业力停止增长,甚至就像以猛火沸汤煮过种子一样,使得业种无法成熟。

忏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忏悔的方法和力量。其中,忏悔方式包括作法忏、取生忏、无生忏等。通过诵读佛经、持念佛号,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持念《大悲咒》《楞严咒等》,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菩萨的加持,以此减轻甚至消除业障。此外,还可修空观或实相观,将业种消融于实相的觉照力中。

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忏悔时心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佛教中说,“愿力大于业力”,不管是发愿还是忏悔,力量是可以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但如果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诵经,或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力量还是很微弱的。严重的业力,必须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佛,即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解铃还需系铃人,造下的业力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通过忏悔、通过自觉,来化解一切的业障、烦恼和心结。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自觉能达到怎样的程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幸福总是来的太忽然,没想到寒假真的能够成功解锁PPT[哇][哇]妞儿自己在前几周读了不少相关绘本找图片和资料,今天历时4小时完成人生首个PPT,虽然简单粗糙但老
  • 所以,你看到没,就算有甄嬛那样聪明的头脑,有宫斗冠军的智商,她给孩子找爹之后依然面临了两次大型翻车事故。[傻眼]孙小茉知道自己再次怀孕了,她可能再也不能流产了,
  • 英國版Evo 8脫離日本280匹君子協定,乘機推出唔少「FQ」系限量版,「Q」解作「quick」至於「F」字釋義作為老少咸宜雜誌就留待讀者自行參詳⋯⋯有幾「Q」
  • 港澳办近日将会同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在深圳召开第二次内地与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交流会,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支持香港防控疫情、保障对港物资供应、保持香港社会大局稳
  • 25D/72F|超细绒感纤维|美国社邦特氟龙|柔软亲肤易打理1:「25D/72F」。4:「清洁度」。
  • 世界纷纷扰扰,别被扰乱了心,迷失了心,而没能明白这一显明朴素的道理: 人忙碌一生,为的只是一份快乐。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许多冷暖炎凉,仍保持单纯的初心,一直向
  • 中盤、理不尽な事態の併発によってソレスタルビーイングと地球連邦・独立治安維持軍「アロウズ」、そしてリボンズ・アルマーク(赤澤 燈)率いるイノベイターとの鼎立へと
  • [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一起来现场看看吧→#德阳身边事# 【德阳日报社喜获“金长城传媒奖”被评为2017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公信力地市党报】2018年5月
  • 不能后退的时候,不再彷徨的时候,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记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就算没有人为我们鼓掌,也
  • 那场狂风吹折了不少草木,独我在他的白袍庇护之下安稳度过。#灵动呼吸[超话]#瑞士 9 个必做的徒步旅行之一:马特洪峰一座让你无法停止凝视的山看看这个迷人的高峰,
  • 看着 窗外那朦胧细雨轻轻打在梧桐叶上,竟让如意有了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千年后的现代是断然不会看见这般纯净的美景的,那时的天空早已不再明净,空气也早已不再清新,可
  • 我们需要用理想的水彩,渲染未来人生的绚烂,让流转在心中的`美好向往一笔一画地流淌出来,不论画技生疏娴熟。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那最完美的花儿,但至少,你的水彩所描
  • 在Sika·Design的产品身上我们能找到东方朴拙的自然之感,也能看到西方极简的流线设计,同时以一种致敬经典的理念,融合创新,使全系列的产品都能在不同的家空间
  • #礼德财富超话##股票[超话]#最新消息,这么长时间过来今天回完才踏实了,前面的这段时间只有我们出借人才能体会到这艰难,多个部门已经联合执行监督,我回完才敢跟大
  • 其实房子里死了人的不见得就会变成鬼屋,形成鬼屋是要比较复杂的条件的。我倒是很简单,跟那房人说:我的地就不要了,送给你们就是。
  • 22.02.02. 20:052ndTitle:みゆだよーー5期生の紹介動画を見てました大人っぽくて綺麗でびっくりしましたきっと凄い今わくわくしてるんでしょ?大
  • 并在2005年的政府网站上宣传「在全国布置了約2千名的职员、进行日常的的监视和指导、将彻底监督相关业者的进口文件,确认业者标明蛤蜊产地时的根据」但具体效果如何,
  • 【#esl被收购# 】沙特阿拉伯政府支持的游戏公司Savvy Gaming Group以15亿美元收购电竞赛事主办方ESL和FACEIT。【#esl被收购# 】
  • 我一直以为,他对我厌恶,是因为迫不得己娶了我。我一直以为,他对我厌恶,是因为迫不得己娶了我。
  • 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