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者几多?12%,推理过程环环相扣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与某人讨论问题,明明你摆事实讲道理已经很充分,对方没有理由不同意,但对方就是绕来绕去,各种不承认,还要摆歪理或抬杠,这种人很可能就是双重标准(双标)者。

前几周,陶医生给大家做了一个【地球什么形状】的调查,有两大目的:

一是了解公众科学素养,顺便做科普;

二是揭秘人群中双标者的比例。

遇到双标者应该及时止损,默默打上“双标”,以后避免再浪费口舌。

那么,茫茫人海里,遭遇双标者的概率是多少?

现在,答案有了。截止6月15日,我收到543份调查问卷,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有63人被我识别为双标者,占比12%。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有没有可能弄错?请看我对问卷的分析。

问卷来自全国各地(图1),除了西藏,其他省级行政区划均有网友提交,当然东南发达地区的网友最积极。男女性比例为43∶57,女性略多。本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90%;如果从高中学历算起,占95%。

所有问题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引发思考,揭秘真相。

第1问【常识而言,地球的形状?】

63%认为是圆的,33%认为是椭圆的,不到2%认为是扁平的,剩下认为无法判断。为了便于分析,将后三者合并,就是37%认为地球不是圆的。

认为地球是圆的,简称地圆派,占63%;认为地球不是圆的,简称地不圆派,占37%。

人群中,竟然超过1/3是地不圆派,你之前能想到么?但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不过,地不圆派并非双标者。

人类早就踏上了太空,美苏的航天器/宇航员早就发送过太空里拍摄地球的照片,中国自己的航天器也多次发回地球的照片(图2,天和号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然而,人类宇航员仅500人左右,剩下99.99999%的人这辈子都没机会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要让他们凭直觉相信地球是圆的,比认为乒乓球是圆的难多了。甚至,他们会被周围的高楼大厦、被高原山脉和万米海沟影响,进而不认为地球是圆的,或者说认为地球还不够圆。

即便没有看过航天记录片里的地球,作为中国人总看过微信登录界面的那个地球吧(图3),能选择地球不是圆的,这非常有意思。

第2问【常识而言,乒乓球的形状?】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没有问地球形状那么分裂了,因为乒乓球是中国国球,谁没有见过乒乓球,谁没摸过乒乓球,谁没打过乒乓球呢?

所以,回答高度集中:98%认为乒乓球是圆的,只有2%认为不是圆的。

地圆派里,99.7%认为乒乓球是圆的;地不圆派里,95%认为乒乓球是圆的。所以,两派能在乒乓球的形状上达成高度共识,这很好(图4)。

第3问【常识而言,地球和乒乓球,哪个更圆】

此问的回答分布,不出意外(图5):

77%认为乒乓球更圆——毕竟大家都见过乒乓球,但没见过地球全貌。

9%认为地球和乒乓球一样圆——只要看到过地球全景照片,且不认为这些照片造假,得出这个结论也很正常。

8%认为地球更圆——这个结论不同寻常,做出此选择的网友,大概率知道地球和乒乓球的测量数据,依据理性而不是直觉,做出了判断。

6%认为无法判断——这些网友的性格估计是小心谨慎的,生怕这个问题是脑筋急转弯或者另有深意,所以不愿意做出确定性的表态。

第4问【根据测量数据,再判断:地球和乒乓球,哪个更圆】

此问一锤定音,决定了那些人是双标者。

此问在第3问的基础上,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数据普及: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公里,南北极半径是6357公里,两者偏差为21公里,偏差率为3.2‰

→某只合格乒乓球直径为40mm,直径偏差为0.15mm,偏差率为3.7‰

参与调查的网友95%以上都是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对于圆的数学定义非常清楚,所以默认他们能完全理解上述测量数据的数学含义。

谁会和数学定义较劲呢?双标者会,所以此问能筛选出双标者。

在公布地球和某只合格乒乓球的测量数据后,陶医生认为回答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人应该认为地球比乒乓球更圆,或者说差不多一样圆。

实际的回答分布如下(图6):

57%认为乒乓球圆,但地球更圆——因为地球的直径误差3.2‰,乒乓球的直径误差3.7‰,地球的直径误差比乒乓球还小了0.5‰。只要不是文盲、也不是双标者,就应该得出这个结论,此谓常识数学标准。

15%认为乒乓球不圆,地球也不圆——这个选择看似与第一个选择完全不同,然而其逻辑是自洽的,并没有双标。这些网友认为,地球和乒乓球的横径≠竖径,所以都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此谓极端数学标准。

当然,如果用极端数学标准去判断,那宇宙中任何物体都不能说是圆的,因为只要去测量,都会发现横径和竖径有偏差。难道现实生活中,“圆圆的西瓜、足球是圆的”,这种话都算错的么?这些网友也太纠结了吧。

14%认为乒乓球圆,地球一样圆——这些网友在了解测量数据后,认为无论乒乓球还是地球,数学上的误差都很小,肉眼看起来都很圆,没必要纠结哪个更圆,所以干脆一样圆,此谓肉眼标准。

3%选择无法判断——相信这些网友在纠结,到底是用肉眼标准、常识数学标准还是极端数学标准来判断圆,拿不定主意,所以投了弃权票。

11%认为乒乓球圆,地球不圆——这是典型双标。这些人在判断乒乓球时使用肉眼标准,判断地球时使用极端数学标准。

乒乓球谁都亲眼见过,所以第2问中98%的网友认为乒乓球是圆的。地球缺乏亲眼所见,所以第1问只有63%的网友是地圆派。两者相差了35个百分点,即认为“乒乓球圆但地球不圆”的网友,大有人在。

然而,即便是之前认为“乒乓球圆但地球不圆”的网友,在看到乒乓球和地球的测量数据后,没有理由再坚持认为地球不圆,除非采用双重标准。所以,我判定这些人是典型的双标者。

<1%认为乒乓球不圆,地球圆——这是另类双标。因为,如果误差3.2‰的地球算圆的,那么比地球球误差略大一点的乒乓球竟然就不算圆了,这也太鸡贼了吧,除非他们将圆与不圆的误差标准恰好定在3.2‰至3.7‰之间,比如3.5‰。问题是:他们凭啥订这个标准?凭自恋么?

典型双标+另类双标,合计双标者浓度为12%,你同意这个推理过程么?

我们再来看看,在了解测量数据后,地圆派和地不圆派各有多少人是双标者?非双标者们又采用了何种标准呢?(图7)

【双标者浓度】

地圆派344人中,只有21人认为“乒乓球圆,地球不圆”,2人选择“乒乓球不圆,但地球圆”,双标者浓度是6%。

地不圆派199人中,有40人认为“乒乓球圆,地球不圆”,无人选择“乒乓球不圆,但地球圆”,双标者浓度是20%,明显高于地圆派。

【非双标者的标准选择】

常识数学标准——“乒乓球圆,地球更圆”者:地圆派68%,地不圆派38%

极端数学标准——“乒乓球不圆,地球也不圆”者:地圆派7%,地不圆派29%

肉眼标准——“乒乓球圆,地球一样圆”者:地圆派16%,地不圆派9%

以上分析表明,地不圆派和地圆派,并非只在地球形状上意见不同,在获得测量数据后的判断倾向也不同:地不圆派出现双标者的可能性,是地圆派的3倍(20% Vs 6%);出现极端判断的可能性,是地圆派的4倍(29% Vs 7%)。

第5问【篮球的形状】

乒乓球很小很光滑,看上去就很圆。

那么大得多的、带凹凸纹路的篮球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友对圆的判断标准,陶医生增加了对篮球形状的判断,这次一开始就给出了测量数据:

→图中篮球直径246mm,表面有几道0.04mm的凸起。

结果“篮球是圆的,有凸起还是”占85%,“篮球是圆的,有凸起就不圆了”占7%,“篮球不圆,有凸起更不圆”占5%,剩余2%无法判断(图8)。

结论:篮球圆派占比85%,篮球不圆派占比15%。

地圆派占63%,乒乓球圆派占98%,篮球圆派的占比,刚好在这两者之间,这还挺有意思的。似乎是球体越大,网友们对其是否足够圆的把握度降低了。

第6问【以下观点,算不算双重标准?】

此问提供的观点如下:

知道各物体的尺寸对比后,仍有人声称:乒乓球和篮球是圆的,但地球不是圆的。

回答分布如下(图9):

74%(400人)认为算双标
20%(108人)认为不算双标
6%(35人)表示无法判断

根据第4问,网友分为双标者(63人)和非双标者(480人),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判断是否双标的。

非双标者中,认为这个观点不算双标的占15%(71/480)
双标者中,认为这个观点不算双标的占59%(37/63)

这个结果说明,双标者有近60%没意识到自己是双标,或者在这种匿名问卷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了双标的错误。非双标者中,意识不到自己犯双标错误的,可能只有15%。

第7问【是否同意以下抬杠判断?】

此问提供的判断如下:

任何现实球状物,只要测量精度足够高,都存在直径偏差,按数学定义,任何现实物体都不能说是圆的,但这种较真在常识里属于抬杠。

回答分布如下:

完全同意 363人(67%)
基本同意 137人(25%)
不太同意 19人(4%)
很不同意 7人(1%)
无法判断 17人(3%)

也就是说,同意“用绝对数学定义来判断是否圆,在常识里属于抬杠”的占比高达92%,不同意的只有5%。

双标者中,不同意这是抬杠的占6%,非双标者中这一比例是5%,倒是没有明显区别。

总结:

乒乓球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甚至更圆。

如果较真,那么地球比乒乓球更圆。

在较真时,非要说“乒乓球圆,地球不圆”或“乒乓球不圆,地球圆”,那都是双标。然而,双标者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双标,或者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但旁观者清,双标者其实是掩耳盗铃。

在较真时,认为乒乓球和地球都不圆,那就钻牛角尖了,但总比双标强。

(完)

有兴趣继续参与调查,可以识别图10二维码

#周末观影# #那些电影里的夏日# 1999年,北野武刚过知天命之年,这一年的夏,他拍摄的经典之作《菊次郎的夏天》上映了。温暖的色调、清新的音乐、温柔的故事,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1997年凭借《花火》在威尼斯斩获金狮的北野武,撕扯掉暴力美学的标签,呈奉出这样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征服观众的同时,也让影评人眼前一亮,此片顺利成章地入选了日本旬报当年度的电影十佳。

我初看这部电影,是在它上映的15年后,那时我刚上大学。坦白讲,在那之前,我看过的正儿八经的好电影屈指可数。在小城生活和念书就是这般模样,闭塞得很,精神也跟着荒芜起来,更要命的是没什么人能引导你发现好东西。所以在很多个夏天,我都像《菊次郎的夏天》中的小男孩正男一样,低头垂眼,沉默寡言,孤单而虚无地捱过去了。好在大学幸运,遇见了一位专研戏剧影视文学的年轻教师,给我开了扇门。在某个蝉鸣聒噪的夏日午后,他交予我一个硬盘,里面拷贝了很多经典电影。我问他该从哪个看起,他擦了擦汗,说了句,看北野武吧,《菊次郎的夏天》,应景,你应该会喜欢。他说对了,打那往后,我几乎每个夏天都会重温。

影片开场令人舒适,明快的背影音乐轻轻流淌,胖嘟嘟的小男孩在公路上奔跑着,一派夏日风情。我原以为这就是菊次郎了,但北野武依旧未按常理出牌,菊次郎是他本人所饰演的中年混混,而这个小男孩,名叫正男。正男的际遇可谓是不顺,爸爸车祸去世,妈妈把他丢给奶奶抚养,好不容易盼到暑假,想找朋友玩,朋友外出度假,想踢足球,球场也紧闭大门,处处碰壁。回家后,他在看到妈妈的相片和地址时,萌生了找寻从未谋面的母亲的想法。

菊次郎的生活也不算顺当,在底层社会是个游民,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漫无目的地活着。偶然的契机,他遇见正男,便带着这个小男孩踏上了寻亲之路。北野武的设计很精巧,提供了两个视角,明线是正男,儿童视角,稚拙而感性,而另外一个,源于菊次郎,像个镜面,蕴藏着对童稚时期的反思与观照。这趟旅程,在双重视角下,也渐渐演变成了一次疗愈之旅,明线寻亲,暗线则是重寻童年。

二人上了路,自然而然就转到了公路片的模式,阒寂无人的道路,空阔无比的草地,蔚蓝无际的大海,这些自然风光构成了殊异的路段。而在每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二人又能遇到不一样的顺风车,以及车内各式各样的陌生人。以北野武的脾气秉性,是不会简单接受公路片单调设定的,所以他跳脱出传统的公路电影,将戏剧冲突的部分做得很出彩。

他将自己冷幽默融入到片中,菊次郎的不正经与俏皮和正男的沉默与闷声,形成反差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动漫感。包括在有些动作设计上,也颇像真人版的动画电影。譬如在住酒店期间,不会游泳的菊次郎为了向正男证明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套着游泳圈跳下去,在水里扑腾一阵后,栽倒在水里,大头朝下,浸没水中,双脚朝天。这样的画面其实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似乎天然地成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会出戏,纯真的童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之后,退掉酒店的房时,菊次郎还讨价还价,最后威胁成功前台的经理开车载他俩一程,无赖般的举动换来的是陌生的善意,都是反常态的,却在这部电影里正常存在,令人捧腹。

影片中令我潸然泪下的有两个情节。第一个,是正男找到母亲住址时,发现母亲有了新的家庭与孩子。他远眺着,沉默流着泪,转身走开。一路上都漫不经心的菊次郎,在目睹了这幕后,问路人索取来一个铃铛挂饰,编织了一个关于天使的谎言,予正男以宽慰,展现了他粗犷里细腻的一面,像是一阵凉快的清风,帮助孩子涤荡悲伤,纾解痛楚。

第二个,是在影片的末尾处,二人返程的路上遇到流浪诗人、骑摩托的混混,他们露营,偷瓜解暑,假扮成八爪鱼和外星人,变魔术,每个看上去无厘头的行为都抹上了一层浓浓的浪漫亮色,一直沉寂的正男眼里也生出像夏天一样灿烂的笑意。

这两个情境令我记忆尤深,大抵是因为那几幕反映了我内心最原始的渴望吧。我也曾希望自己够得到一个如菊次郎般的忘年玩伴。回想起东北小城的度过的童年,是充满斑驳的,废弃的烂尾楼,关停的木材加工厂,人口流失后的空寂街道,让夏天看上去似乎没那么有幸福感。我无所事事地徜徉在冒着热气的柏油路上,体悟不到太多友情中的慰藉,也想象不到未来是什么样子,一切都茫然无措。矫情地说,伴着干燥和炎热,我承接着独属于孩子的长久苦闷和片刻欢愉,所以才会更加期待菊次郎的出现。

电影中的夏日,着实令我钦羡,静谧但不寂寥,开廓而不空虚。树荫中的公交站,遮天高的芦苇丛,以及海面袭来的清风,都是我未曾经历过的。那些埋藏于心的自卑、焦虑与敏感,都溶于其中,治愈感十足。

北野武在日后的采访中,也坦言,选择这样的主题来拍摄,也蕴含着渴望自愈的想法。他在《马鹿野郎》中如是讲道:“其实,我拍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想拍喜剧,一部分是出于对童年的质疑、对双亲间关系的思考、对母亲可能怀抱的孺慕,以及一个有我父亲名字的悲剧英雄的命运。”他把逝去的童年记忆与幻想结合,把夏天的闷热和童年的孤寂联系起来,最后用明快干净的镜头,呈现予人,比起他之前的残酷对决、暴力复仇,《菊次郎的夏天》里满满的都是温情人间。

仔细咂么,其实《菊次郎的夏天》有点儿伊斯特伍德拍摄的《完美的世界》的味道,都是公路片,极具反差感,年长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而年幼者都是需要被引导,被疗愈的孩子。设定上有相似之处,但北野武还是锻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给了观影者一个特别的夏季,也难怪同年拍出公路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的大卫·林奇盛赞北野武的这部片子。

影片的最后一幕,像是给夏天画了个句号,菊次郎作别正男,并与其约定,来年接着上路,寻找遗失在生命里的母亲,这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正男应允过后,也背着天使翅膀的包奔跑起来,轻快得能御风而起,卸下了负累,又托举起了希冀。全片戛然而止,细品后味儿,不觉间有些难以言说的悲悯油然而生。

久石让的《summer》应声而起,清新而舒缓,伴着曲子映入眼帘的是,花裤衩,海浪,田野,公路与清风。难捱的夏日,有个弯腰驼背的坏大叔温柔地立在小孩子身旁,他的名字叫菊次郎。

《哪个小朋友不想在夏天遇见菊次郎呢?》文 | 刘旭

体验地铁上码字[成人礼](图源又忘了

我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不好,更多的时候他们两个仿佛长期资助我的陌生人,我一年里和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这一切要从我五岁那年说起,那之前我父母对我一直很好,当然这是他们对一个年幼孩子能挤出来的唯一一点爱。

直到我拿着我的新玩具找我的邻居小朋友一起玩,我听到了她奶奶对她悄悄说:“他们家给她买那么多玩具,是因为那个孩子他们本来不想要的,这些是补偿她的,你有父母的爱,不用羡慕她的玩具。”
我的好朋友懵懵懂懂:“真的吗?”
她奶奶面容慈祥,话语却异常残忍:“当时他们还来找过我,说不想要这个孩子呢,他们家根本不欢迎她来。”

这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事实,我默默地站在墙边,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种晴天霹雳,我默默回想起,事实上我并不会一直见到父亲母亲,他们总是很忙,陪着我更多的是我们家的阿姨,每当我想他们的时候,阿姨总是说他们忙,现在想来这也许只是借口罢了,他们只会为我安排各种兴趣班,偶尔对我施舍一下关心,
他们根本不爱我。

从此生日对我来说就是每年一度的痛苦噩梦,我在当年的生日上当着父母的面砸了他们送我的模型玩具,溅飞的碎片里,我看到他们错愕的表情,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快感。

接下来的几年,他们还会试图为我庆祝生日,但是我都会表达出一种十足的抵触和愤怒。渐渐的,他们仿佛开始心灰意冷,他们不再试图为我庆祝生日,不再试图找到我如此抗拒的原因,不再试图表达那些虚伪的爱。他们也越来越忙,我很少见到他们,就算见到,大家的气氛也非常的冷淡。

我阴暗的心里甚至好受了一些,看吧,这就是他们的真面目,这有什么不好的,这个世界就是没有人爱我,没有人欢迎我。

我刚刚高考结束回来,老宅这两天因为需要翻修,阿姨到那边去帮忙收拾东西,屋子里空无一人,我把书包放在架子上,发现屋子里多出来一个整理箱。

我把箱子打开,是很多旧物,上面沾满了灰尘,想必是阿姨整理之后把东西搬了回来。我随手翻了翻,发现了一个小盒子,没有上锁,我很轻易就打开来,一沓厚厚的信掉了出来,盒底还躺着一盘录像带。

我把信捡起来,封面上只有一些意义不明的数字,好奇心让我决定先看看录像带。我在储物间找到了家里老旧的播放机,很幸运,插上电竟还能运作。

画面一开始有些摇晃,随后镜头就正对住了一个人,是年轻时候的母亲。她很开心地朝镜头笑着,问道:“写点什么呀?”

画面外的人语带笑意,是父亲的声音:“你就把你想说的写上去就好了呀。”

她似乎有些害羞:“诶呀,我还没想好呢,从她10岁开始写起吧?那时候她字就认全了,写到她18岁?”

父亲似乎想了一下:“不如写到她22岁吧!大学毕业之前我们可以给她一些进入社会的经验啦。”

她在纸上先画了两笔,自顾自地笑起来:“我画画好差,她10岁的时候可能比我画的还好了呢!”
“没事,她不会嘲笑妈妈的,她爸爸画画更差。”

她一边写一些又有些沮丧:“可是以后我们不能经常陪她怎么办呀,我怕她会孤单……”
“生意上的事情我们也没办法……所以我们才要给她最好的,她如果想学什么我们就让她去学,她可以随意做她想做的事情,做一个快乐自由的孩子,这样好不好?”

她咬了咬嘴唇,犹豫道:“感觉还是不够,你说我们真的做好迎接她的准备了吗?”
“这种准备永远都不会那么充分的,既然她来到我们家,就是我们最爱的宝贝,我们只需要热烈欢迎她就好了!”

她似乎被说服了,重新点了点头,继续开心地写着信,时不时地冥思苦想,跟父亲开心地聊天,气氛是那样的快乐与祥和。

我拿过来那一叠信,发现最下面那封的数字果然是“10”,然后是“11”“12”…直到“22”。
我一封一封地打开,每一封的开头都写着:
“致我们10岁的宝宝”
“致我们11岁的宝宝”
“致我们12岁的宝宝”

“致我们18岁的成年人”

“致我们22岁已经毕业的社会人”
这些信一封都没有送出去,因为我自从8岁之后,再也没有过过生日。

我有些放空,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我接起,是母亲的声音,她有些小心翼翼地:“宝宝”,我忽然注意到她其实一直这么喊我,始终没变过,她继续说“你今天考完了吧?考完不要有压力,你一定可以金榜题名的。”

她的话很简短,似乎怕我又脱口而出什么刻薄讥讽的话,不过这次她可能也没想到,电话对面一片沉默,

因为18岁的我已经泣不成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男性灸关元,补肾又长寿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记得我在给一位好友做艾灸减肥时,她说艾灸后,她的食欲降低
  • 中午没睡给甜妞做了橙子蒸蛋和蔬菜酸奶香蕉饼。橙子里面蛋液放多了都溢了出来,我大甜妞只爱吃溢出的部分[允悲][允悲][允悲]香蕉饼超爱吃吃了好多也没数。
  • 不知不觉,已经将古城走了一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古城的西面城门—西门,又称安澜门,古代也称龙山。从小东门以南继续行走,便可以看到古城南面的城门了,这座城门为南门
  • 【兔区每日动态】 1.陈星旭 的团队最近正在帮他接触一个新IP《凤隐天下》目前已经签了意向约2.春刀寒人气ip《老婆粉了解下》即将影视化,磨铁文化承拍,微微一笑
  • #南宁招聘[超话]##南宁招聘[超话]##南宁招聘[超话]#大谦烧肉招聘啦~大谦主营品类台式日料烤肉招聘岗位:服务员3人(有无经验都可)后厨2人(有经验优先考虑
  • Harvard University Museum of Mineralogy and Geology.#火欧珀##泛地产区块链[超话]# 据 PRNews W
  • 优质的犊牛、羔羊开口料采食量大,能够促进瘤胃快速发育,快速建立良好的瘤胃微生物区系,促进犊牛、羔羊消化系统健全,不生病,提高整个生长育肥期的生长性能,能够明显提
  • 不论是我们藏族的同胞还是热爱藏族文化的朋友,在成都这片繁华盛景里面也能有一块呼吸自由亲近大自然品尝藏族文化美食的小天地,天空的寨子所有食材都来自阿坝地区,我会在
  • 事情发生后张某还一直不太相信自己竟然糊里糊涂成了偷金器女子的共犯,原来女子说的自己一个人买三金没面子,不安全都是她的一套说辞,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更方便地脱身。
  • 李慧灵:以前我们认为新冠病毒只攻击呼吸系统,在最关键的时候只要做好支持治疗,实在不行了上ECMO,只要扛过了呼吸窘迫期这病人就能救过来,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李慧
  • 往好的想,今天放出的花絮中我cp有一秒钟的相视而笑以及ll你p1的那个手势怎么那么像那种青涩大男孩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时局促不安的表现呢我好喜欢ll在ls面前展露
  • 我吃完原味以后 【必吃炸花卷】J:但我吃不了麻辣香锅L:【为什么】S:啊 她吃不了麻辣J:是的 那个香辛料太辣了L:但是原味没那么麻辣J:【是吗】 就感觉一整天
  • 好在熬到了毕业后,李易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只不过某天他接了个电话:“兄弟,借我点钱,回头连本带利的给你……”直到故事结束,我也不知道李易到底是谁,也不知道故事是真
  • 维涛优联& MY BODY品牌定位升级&品牌识别策略升级&品牌VI设计升级&品牌SI设计升级&零售环境和卖场设计&
  • 鼠疫在生活环境差的百姓和士兵中间流行,官僚家庭受波及很小,所以在深宫里的崇祯不知道,在城外的李自成也不知道,以至1644年3月17日,在李自成攻北京城的前一天,
  • 光一个心法就已经有那么多的选择,要是都能有新套路点出来就还好,但是有些奇穴是真的pvp pve都没法点出来,这不是给玩家平添阅读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策划的工作量吗?
  • 地元産のいちごを使ったジャムや、注文を受けてからクリームを詰めるシュークリームも人気です。季節に合わせたメニューが人気で、特にフルーツを使ったケーキは「みずみず
  • 马思纯逆行罚款300扣3分,新片宣传期负面惹忧 摄影文学随笔:因演绎而结缘,生活的基础叫做真挚,获得光环无数,天道酬勤也是很自然的事,读马思纯演绎作品,是一种
  • #核邪铀碍[超话]#想扩个列ACG>三次(指vlog等生活类视频)>一次猫猫[哇]cp:c猫c!(偶尔慕洛)拒猫右 卡猫 c卡 卡c(剩下都可以接受!)不拒梦女
  • -我只剩200了,它34,该送了吧,不,人家上车了[微笑]这就算了,事后加好友问它为什么不送,它直接给我来一句“开始你的表演”?可以菜、可以失误、但这理直气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