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未央、曲江、临潼四区今年发展介绍】6月7日下午,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未央区委书记刘国荣,临潼区委书记黄可,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庆华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碑林:有序推进城墙内老旧小区改造,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介绍,2021年,碑林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8.86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到47.02亿元,位居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全国前八。今年,碑林区将推动“立起来的开发区”能级跃升,着力构建以“文旅+”“科教+”为先导的“241”现代产业体系,今年重点实施建设项目70个,年度计划投资107.03亿元,建设以钟楼—南门国际高品质消费中心为核心,太白路、东二环等商圈为支撑的多区域多热点消费网络,打造国家级商贸流通节点城市核心示范区和时尚消费目的地。以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获批全国首批5个创新街区试点为依托,推动“校地合作”融合提升,着力打造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点,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区),把“试点”变为“示范”。加快鲁家村路等道路建设和改造,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000个;有序推进城墙内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墙外围建筑风格规范提升,加快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推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融合。

同时,深入推进“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和“名校+”“名师+”工程,今年新组建4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新增学位1270个,全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聚焦“一老一小”,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基地作用,建立完善“基本+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和“一网一链”“适老五圈”,打造“碑邻里”品牌,同时聚焦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提高更有温度的“幸福指数”。

<未央:联手打造“新北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

未央区委书记刘国荣介绍,未央区将依托区内“五大片区”城市更新,聚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三大主攻方向,联手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共同打造“新北城”,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

加快区内“五大片区”开发建设,在徐家湾片区,以团结区域为突破口,推动数字政务、数字商贸、数字智造、数字金融等产业聚集,打造数字CBD、北城会客厅。在未央湖片区,按照“南有曲江池、北有未央湖”定位,建设北城品质最高端、环境最优美、现代产业最聚集的城市新区,打造西安“北跨”渭河发展的“桥头堡”,实现“工作在渭北、生活在未央”。在未央路片区,推动业态重构,通过引进高端化商业聚“财气”、老字号餐饮聚“人气”、品牌化首店聚“商气”,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在汉长安城片区,突出遗址、文化、公园三大属性,加快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二期建设,努力建成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展示和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文化公园。在六村堡片区,联合陕建和长安大学,打造建筑类企业总部园区,做大做强基建产业。

以时尚化、现代感为导向,把“新建”区域打造成为代表西安形象的新窗口,重点围绕凤城八路、北辰大道两条新轴线,导入高能级业态、布局高品质楼宇、实施智慧化管控,建成北至渭河、东连灞河的十字靓丽“新廊带”。加快推进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今年秋季开学再新增学位7980个。推进区中医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成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区级养老院建设,建成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4所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三级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流程,实现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构建“街办大网格、社区中网格、小区小网格、楼栋微网格”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支部在网格中建、事情在网格中办”。

据介绍,今年初,未央区成立了466个小区工作站,选聘了4954名楼栋长,打通了由社区到小区到楼栋、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临潼: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打造中华文化会客厅>

临潼区委书记黄可介绍,临潼区将围绕“六个打造”,以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为统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完善以先进制造业、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做强“粮食、蔬菜、奶畜”三大主导产业,做优“石榴、番茄制种、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做大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创建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好番茄智慧谷,支持培育“百亿银桥”。打造全省“关中先进制造业大走廊”核心区、全市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实施产城分治、退城入园战略,加快中国航发和西北有色两个百亿产业园落地实施,推广“陕鼓模式”,深化服务型制造,构筑“6+1”产业发展体系,做强乳制品、新材料新能源、航空发动机3大产业链。打造中华文化会客厅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一体两翼”文旅发展产业格局,建设“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旅核心区。与曲江新区合作,共建“一核两区一基地”兵马俑文旅度假区,设立秦文化研究中心。配合省文物局建设秦东陵遗址公园,与曲江新区合作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度假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年为引领,抓实12个市级和91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紧盯3类“500强”企业,全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签订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重点推进与经开区、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渭南高新区等开发区深层次合作。抢抓全市“北跨、东拓”战略机遇,突出“人文产城”融合发展,整体推进13平方公里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完善设施,提升品质。加快临潼新区建设,实施秦汉文旅TOD等重大项目,将临潼新区建设成为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

同时,大力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三年行动,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整体搬迁区中医医院,改扩建26家社区医院,打造社区15分钟就医圈,实现群众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区。今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增加学位6630个,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黄可还介绍,渭北新城是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承载区,要加速完善西咸北环线、秦王一路、渭北大横线(310国道)、渭水六路等“八纵十横两环”交通综合路网,加快交大二附院渭北医院建设。

<曲江:打造成新时代品质生活样板区,打造文旅产业新增长级>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庆华介绍,曲江新区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也是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围绕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曲江确立了“文化立区、品质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路径,目标是把曲江新区打造成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品质生活样板区。

以曲江文化产业集团、西安旅游集团等为龙头,打造文化创意、文旅演艺等10条文旅产业链,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构建全链条文旅产业生态。以“文化+体育”“文化+电竞”“文化+金融”为抓手,持续壮大创意、动漫、电竞等新兴产业整体规模,打造文旅产业新增长级。以西安文化CBD、西安文化科教产业园、杜邑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园区为依托,加强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衔接,打造“文旅+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杜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提升大明宫、西安城墙等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以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为切入点,做好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与碑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展示工作,加快碑林博物馆新馆和西安考古院建设,整体推进汉、唐博物馆规划设计。同时,不断丰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易俗社文化街区等文商旅业态,举办中国秦腔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助力西安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推动教学质量和教育规模“双提升”,加快推进曲江第二学校等一批学校建设,全年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加快推进曲江疾控中心、曲江医院建设工作,构建起“疾控中心、三甲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动的公共卫生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实施街景绿化“提量、增质、添彩”专项行动,全年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建设提升全力打造新型公园城区。 (华商报)

亲爱的高考生
希望你高考有个好成绩,可总觉得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样平淡的祝福语不易激励你,那禾西优品希望你前程似锦荣耀满身!

养牛小知识
当下,如何破解养牛饲料成本压力?专家出实招→ 
近年来,随着国内奶源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原奶市场供给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玉米、豆粕以及青贮饲料的价格持续波动,牧场公斤奶成本压力颇大,在当前形势之下,牧场要如何降低饲料成本?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胜利在近日的会议活动中,就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牧场运营策略进行了专业分析,其中就降低饲料成本的技术措施做了重点阐述。

下半年奶价能否上涨?
相比于成本的不断上涨,原奶收购价格的波动同样让养牛人有些“焦虑”。李胜利表示,2022年2月份开始,奶价季节性下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到奶价4月下降到4.19元/公斤,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第二周奶价4.16元/公斤,同比下降1.7%,部分地区下降到3.7元/公斤,处于阶段性亏损边缘。“就当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的国内牧场完全成本平均大概在3.7—4元/公斤左右,平均在3.8元/公斤左右,而如果是3.8元/公斤的话则低于原奶收购价,低于牧场完全生产成本。”对于奶价下降的原因,李胜利也提到了多个因素,“国内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北京、上海、东北地区包括很多南方地区受疫情影响道路管控,影响了乳品消费,进而影响到上游产业链。”
下半年奶价是否像往年一样能够实现上涨?在李胜利看来,这还要看国内疫情的管控,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国内奶粉进口等情况,“这些都是对国内下半年奶价影响非常大的因素。”
当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部产业办公室一直在监测全国奶源的供需,“今年上半年奶源略微供应过剩,按照 4月份的调研统计来看,估计全国每天约喷粉12000多吨鲜奶,占全国荷斯坦奶牛商品奶的15%左右,所以3—4月份行业压力是比较大的。5月份龙头企业喷粉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好转,降到了5%左右。”李胜利表示。
做好青贮玉米“秋储”工作
由于青贮饲料不足、国内牧场建场扩群等因素,推动着进口干草量价的齐升。2021年以来,苜蓿草价格上涨了30%,目前,进口苜蓿草的到岸价格已经超过450美元/吨,燕麦草的价格同样也在上涨。此外,玉米期货最近又涨到了3000元/吨,不过豆粕价格从最高每吨5000多元降到现在每吨4000多元,对牧场的成本压力有所减少。

目前饲料成本高涨,挤压了牧场的盈利。从如何降低饲料成本的技术措施来看,就是要把今年秋天青贮玉米高质量制作并增加使用量,达到牧场百分百的青贮饲料需求。“去年,山东、河南、河北南部受到秋汛的影响,很多养殖企业、牧场青贮饲料的缺口比较大。奶牛每天日粮的占比中,一半儿是青贮饲料,对于牧场成本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今年秋季要做好青贮玉米的储备工作。”李胜利表示。
此外,使用优质苜蓿青贮替代部分进口苜蓿,这对于牧场降低饲料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李胜利强调,要使用本地、本土化苜蓿来生产青贮饲料,减少对进口苜蓿的依赖。再充分利用本地的粗饲料资源,例如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并提高使用比例,用于中低产奶牛、干奶牛、后备牛。也可以尝试使用优质高湿玉米来代替部分压片玉米;使用双低菜粕替代部分豆粕,可以替代50%以上;不使用膨化大豆。
从牧场饲养管理上来看,要做好喂料准确率、饲料损耗率、剩料率的合理把控。同时,改善奶牛舒适度,优化牛群,及时梳理效率低的牛群。“目前面临养殖成本高企的情况,要把一些长期怀孕困难、低产的奶牛淘汰一些,使我们的牛群结构优化,减少成本。做好繁殖和产护管理,降低牛群的整体泌乳天数并提高泌乳效率;有效调整后期泌乳牛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重视牛只体况控制,不要过肥。要高度重视奶牛热应激和后备牛的冷应激,提高饲料转化率。”李胜利表示。
此外,李胜利表示,中低产奶牛后期建议降低饲喂成本,使用部分秸秆1—2公斤,降低优质干草用量,把国产苜蓿从3.5公斤降到1.5公斤,小麦秸可以加1.5公斤,饲料中的粗蛋白比例还是保持不变,日粮成本整体可以从57.7元降到55.8元,可以降低1.9元左右。
保证优质粗饲料本土化供应能力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22年年底,奶牛存栏预计要达到620万头,这意味着对于青贮饲料的需求挑战也会加大。李胜利表示,按照奶牛存栏620万头计算,青贮饲料需要3720万吨,苜蓿干草的需要量大概是477万吨,燕麦干草需要167万亩,100%自给需要大概1240万亩地;到“十四五”末大概会有700多万头荷斯坦奶牛,大概需要青贮饲料4000多万吨,需要1400万亩地。
“如果全部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100%自给,共需要耕地面积2700万亩,占谷物播种面积的1.86%。而这也需要国家战略层面上来保证优质粗饲料的本土化供给能力,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在李胜利看来,受国际形势、气候干旱以及粮食安全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压缩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国内牧场秋季的玉米青贮收购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要不断提高青贮玉米的质量,提高优质全株青贮玉米的使用比例。

从国内饲料资源的开发来看,李胜利表示要关注青贮玉米的品种,以及如何提高淀粉含量,提高消化率,培养单产40—50公斤高产奶等领域。从降低饲料成本的技术措施来看,要增加本土化粗饲料供应比例,把高产牛日粮中优质全株玉米青贮使用量从20公斤提高到26公斤,把进口苜蓿干草从3公斤降到1.5公斤,进口燕麦草从1公斤降到可以不备,自己种的苜蓿青贮可以加到5公斤,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不变,粗蛋白16.9不变,用高青贮配方代替进口苜蓿,那么日粮成本可从目前的83元降到79.2元。“这样算来,高产牛日粮成本每天可降低将近4元,如果是5000—10000头的牧场,大概有3000多头高产奶牛,那么1天将省下近12000元的成本支出。”
建议有计划的开展小麦青贮收购
对于当前关注的小麦青贮问题,李胜利表示,2021年,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受8—10月连续降雨影响,玉米青贮收购量不足,质量下降,据调研玉米青贮缺口为10%—50%,有的牧场缺口大概为20%—30%,甚至到50%。而当小麦青贮收购被紧急叫停,河北、山东企业原计划每头牛收购2—3吨小麦青贮,尚未开始已经暂停,给部分牧场饲料成本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李胜利表示,从饲料价值本身来分析,小麦青贮是不得已的,从玉米青贮和小麦青贮性价比来看,小麦青贮亩产1.8吨,玉米青贮亩产3.5吨;吨干物质的价格玉米青贮为1967元,小麦青贮为2193元;淀粉含量小麦青贮是20%,玉米青贮30%等,因此小麦青贮的产量、营养价值和性价比均不如玉米青贮,收储小麦青贮作为临时性的补充饲料,不是趋势性现象,也不会危及粮食安全。
李胜利提到,2021年从小麦青贮产量分析,占全国青贮的比例不足0.5%,约17万吨,按亩产1.8吨计算,约需小麦种植面积 9.5万亩。河北、河南、山东和安徽存栏荷斯坦奶牛213万头,每头奶牛需青贮6吨,约需青贮1300万吨,若青贮缺口的 20%用小麦青贮(255万吨)替代,需要小麦种植耕地140万亩,占3.5亿亩小麦播种面积的0.4%,不会影响小麦丰收。“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促进奶业振兴、保障国民奶瓶子供给安全同样是国家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我们建议有计划的开展小麦青贮收购。”
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
低蛋白日粮配方也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李胜利表示,从美国高产奶牛的实践做法的数据表来看,日粮蛋白水平<16%被视为低蛋白日粮,而低蛋白日粮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大部分牛产奶量>36.2公斤/天;牛群牛奶尿素氮含量小于12mg/dL;大部分牛群粗饲料比例较高(>55%);日粮中脂肪水平适中,但多数牛群日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水平较高;牛群的氮利用效率都很高,乳氮利用率为摄入氮的28%—38%;这些牛群氨基酸平衡变异范围较大。“这些数据表明低蛋白日粮可以在商业牛群中使用,可以维持高产奶量。所以我们可以用低蛋白日粮饲喂高产奶牛,把豆粕从日粮配方比例中的3%降到2.8%,棉粕从2%降到1.8%,我们可以保证蛋白从17.1%降到16.5%,把蛋白比例降了0.6%,投入饲养成本从83.4元降到82元,可以降低1.4元。”
此外,青年牛日粮中可以使用非蛋白氮,添加豆粕时从0.9公斤降到0.6公斤,棉粕从0.7公斤降到0.5公斤,再加0.08公斤的尿素。“虽然调整降低了蛋白饲料的配比,但是两个配方中的粗蛋白是保持一致的,并且日粮成本从21.98元降到20.41元,降低1.57元。此外,干奶牛可以增加尿素,把豆粕从0.9公斤降到0.6公斤,棉粕从1公斤降到0.8公斤,尿素加0.06公斤,日粮成本从27元降到26.1元,降了9毛钱。”李胜利表示。
文/图:《乳业时报》

#三门峡城市服务台# 【从0.62%到1.92%——探寻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倍增背后的逻辑】
  这是一组重要的对比数据: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0.62%增加到2021年的1.9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95个,分别是2016年的3倍、2.8倍和4.7倍,研发投入强度、高科技企业数量、研发平台数量实现“三个倍增”。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以研发投入强度提升为动力,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一季度,我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省排名第一位,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0.62%到1.9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倍增,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创新驱动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列入“十大战略”之首,作为“三次创业”的关键要素、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以“一号工程”推进这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5月5日,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豫灵产业园,国投金城冶金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公司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点火、投料和生产一次成功并达产达标。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复杂原料处理,通过“造锍捕金”和“三炼炉”生产金和银,综合回收铜、硫、硒等元素,将矿物质“吃干榨净”。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宝武铝业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热土上。2020年12月20日,宝武铝业年产6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顺利投产,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同时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建立起了完整的从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生产、电解铝冶炼到铝材精深加工的铝工业产业链,不但盘活了上下游产业、拉长了产业链,而且推进了产业集聚、培育了产业品牌。
  在规模宏大、技术领先的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人员依托省级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功从废弃矿渣中提取到关键金属铑,可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和电气工业等生产领域。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关键金属的深度开发起到重要作用,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上千万元的产值。
  企业厂房林立,发展蒸蒸日上。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城东产业园“中国铜箔谷”,金源朝辉铜业公司专注于压延铜箔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产品填补了国内压延铜箔领域空白。
  在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河南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与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共同攻克定位导航及模糊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发的室内导航系统,精度达到了1厘米以内;推出的系列消杀机器人产品,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机场、医院等多种场所。
  目前,我市依托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头部企业,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快向以铜基、铝基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转型,以易事特、中科芯时代、中车重装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现雏形。
  聚焦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逐步建立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研发活动。我市成功组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谋划建设二级研究院及平台载体13个。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3%,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
  为有效推动创新驱动,我市多次组织央地合作对接活动,先后与宝武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有研集团等65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1600多亿元,特别是新增加了中国黄金、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3个百亿元级企业,带动本地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亚洲技术最先进的千亿元级黄金产业集群和全国最完整的千亿元级铝产业链。
  科教兴市
  创新引领,科教先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市始终把科教兴市作为高质量发展有力抓手、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谋划创新高地建设和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推动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和直道冲刺。
  目前,全市基础教育“提质量”,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名师梦之队”、推进“飞地办学”;职业教育“彰特色”,加快产教融合示范市、“双创基地”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技能培训,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争首批”,以高等院校承接高端人才、凝练一流课题、开展研发攻关。
  科教兴市,亮出了一张张引人注目的成绩单——
  2021年11月26日,三门峡5G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加快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2021年12月10日,我市举办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暨第二届“中科院专家三门峡行”活动,发布25个新科技成果。2021年12月16日,河南科技大学与市政府签订“十四五”时期校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科技领域合作,联合成立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有色金属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岸边,景色宜人。5月6日,在市职教园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规划建设展示大厅环境优雅,氛围宁静,市科技局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人员在忙碌工作。进入2022年,随着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3家省实验室正式揭牌,三门峡在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5月6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天鹅湾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创业大厅内,6名大学生开设“众创空间”,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沙龙、培训、大赛和训练营等活动,促进创业者相互启发、资源共享。目前,该区加快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孵化基地,推进智慧岛和科创园区建设,为转型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动能。
  据了解,我市坚持政、产、学、金、服、用全流程发力,以创新大厦、职教园区“双创”孵化基地建设育新苗,以中试基地促转化,以“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促成长,以3亿元高科技企业成长基金、发展创新保险强服务,引进军工芯片、光电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在三门峡落地转化,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6年增长241%,一批专精特新产品正加快进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聚焦科教兴市,围绕关键金属、新材料、高端制造、未来产业等方面,推进重点工作,对今年“任务清单”作出特别安排——
  加快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在三门峡布局建设中试基地,首批计划落地特种合金材料研发中心、高温功能材料研发中心、关键金属材料研发中心、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中心等4个中试平台。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企业数量双倍增计划。争取2022年研发投入总量超过3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以上。实施三门峡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落实高企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市、县联动贯通产学研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四有”(有研发费用、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机构、有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持续性研发活动。
  聚焦要素保障,强化支撑引领,大力营造科教兴市的环境氛围。我市按照“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紧盯科技创新难点弱项,成立“市研发活动工作专班”,加强创新资源统一调配,推动战略重点工作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成立三门峡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动靠前服务,加强统筹协调,保障了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扎实做好科技局重塑性机构改革,持续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完成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职能改革。健全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着力打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实施“天鹅湾科创走廊”“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高新企业培育”“产业链协同攻关”“‘双创’园区全覆盖”“紧密型院所建设”“创新人才回归”“本土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等项目,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
  人才强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经济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强市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制定出台了“1+8”人才政策体系,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为创新驱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打造创业沃土,人才近悦远来。
  留美博士后党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柴松波先后“回归”,带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三门峡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成功对接刘炯天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成功落地,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钽铌铍事业的领军者何季麟担任实验室主任。
  三门峡籍中科院院士何满潮被聘为“产业发展特邀顾问”,建立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门峡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在卢氏县合作开展辣椒多品种育苗,转化技术成果3项,推广辣椒新品种种植3000亩,带动510户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与国投金城冶金公司携手合作,开展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
  人才出彩,崤函精彩。一个个高科技人才,一个个高水平团队的背后,是三门峡围绕“四个一流”、强化人才战略的不懈努力。
  打造一流平台,提升创新支撑力。围绕产业发展和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建设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专业研究机构7个,引进专家团队6个,聚集专家50余人。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建设技术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本地的“双飞地”研究基地。
  培育一流主体,强化创新带动力。加快推进企业主体创新、科研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围绕有色金属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6家,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
  汇聚一流人才,彰显创新引领力。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6个、高层次人才1339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崤函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制定“人才科技政策30条”,深化“人才+项目”模式,全职引进超百名博士硕士。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市、县两级财政设立每年1.4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成三门峡市人才港,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2021年成功引进人才团队和合作项目各27个。
  构建一流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完善“首席科学家”“首席技师”等激发创新活力的管理评价机制,在沿黄长达20余公里的城市带状地区建设科创走廊,优化政策集成效应,强化人才、金融、设备、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要素支撑。加快科技部门重塑性改革,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高端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项目落地见效。
  2021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实施重点人才项目6个,带动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培育省级创新平台8个、市级创新平台98个。全市各类人才创业激情充分燃烧,创新智慧充分奔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三门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这是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倍增背后的逻辑所在,也是转型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宝贵密码。
  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燕深有感触地说,人才强市,政策先行。我市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重大战略,聚焦破解人才发展短板瓶颈,对照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了“人才科技政策30条”,在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项目、创新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打造“1+8”人才政策升级版,实现人才政策广度、深度、力度的全面提升。可以说,我市人才科技的春天已经来到。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这些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的人才发展、科技振兴、产业转型必将踏上新征程、步入快车道。(作者: 文/本报记者 刘建设 何东升 图/本报记者 苏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佛教闻思修[超话]# 『凡成器者必先尝其酸甜苦辣之味,而后成德,弗体于劣,何识美滋味乎,何以故也,于糖水而生者至贵也,由是故弗识于艰而成之雄,立于飘然不知所为
  • 未来这样的时期,此对于众生暂时与究竟有绝对的利益,无量的要诀、方便法,伏藏在山、水、虚空等等之中,然而恶世的众生要具足修持这些妙法的因缘是很困难的,这些都是众生
  • 第五局Wuang选图幻音城假日,起步双方对抗激烈,RNGM.YunHai亮眼卡位来到领跑位,并在前方稳定领跑,最终RNGM.YunHai抢先冲线,拿下本轮竞速赛
  • #崇州新闻#【四川省司法厅赴崇开展“构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指导联系机制”专题调研】 7月7日,四川省司法厅法治调研处、人民参与促进法治处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崇州市就
  • 花三天看完了孤芳不自赏,一开始在想,这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完之后便明白了,是最美的东西相知相惜,不自恃清高,华丽淡然又心容天下,一个不字,写尽了白娉婷的美,白
  • 夏天还没有来的时候,我换了新的工作,新的开始,三个月过去了,我感到了自己心态变好了,工作虽然是为了生活,但我还是更愿意选择一份让自己更快乐的工作,很幸运,我遇到
  • 下一代的未來、地球宇宙天地萬物一切的生命都將操之在你妳選擇了哪條~『 路 』???#身心灵修行##修心悟道#学佛修心,追求的是超凡脱俗,大彻大悟。
  • 全球都有各种规模与不同设计方式的实验正在进行 基本上目前对于 #辉瑞 、 #莫德纳 与 #AZ疫苗 的结论:⠀⠀⠀ 「仅第一剂」施打后 AZ的效果逊于前两者但「
  • 这导致不少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产品只做一年就停售,对于消费者来说,重新购买别家百万医疗产品又需要健康告知,此时身体情况不一定允许购买,这大大不利于消费者。先把90
  • 据悉,王健曾与谷建芬合作、共同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创作了10首插曲及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等作品,她的代表作还有《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等。【#歌声与微笑
  • 2、生姜皮可以消水肿脸面水肿,腿脚水肿,生姜洗干净,把皮削下来,大概小半碗,就用这个皮煮水,煮好以后加点红糖,你看这水肿是不是就像皮肤里面有好多水一样,其实就是
  • 立秋散散心虽然天有点热感谢陪伴5块钱一瓶的农夫山泉说实话还是有点肉疼美中不足没带拖鞋不然就跳进海浪上下起伏有些事吧努力了 尽力了 脸都不要了结果反而不重要跪下屈
  • 舍不得阿昌子,阿昌真的太可爱了,时而安静,时而疯癫,昨天和她挤在宿舍的床上吹嘟嘟哈哈哈哈,阿昌的眼睛和卧蚕真的是令人羡慕不来哈哈哈哈哈,偷亲阿昌得逞[嘻嘻]
  • 其实很多心理学入门都是这些内容,但是这本带入童年印证的剧本类型我觉得还挺好的。——偏见的影响原因……于是,我也“威逼利诱”我的朋友,让她送十本给我的读者。
  • 一个人判断是否有仙缘,这是个根本问题。这个阶段于仙缘之路是萌芽是初始,所谓初正则终修。
  • 张柏芝孩子对于这个小儿子,大多数人都觉得这还是谢霆锋的,毕竟他们离婚时已经做过约定,在孩子们成年之前,张柏芝是不会再婚的。张柏芝孩子人们对张柏芝三儿子的身份一直
  • #偶像梦幻祭[超话]#准备自制流麻了[佐伊卖萌]钻研的七七八八材料也准备得七七八八了,然后电脑ps那关实在过不了[跪了](问就是下载软件也能下载成盗版弹窗小广告
  • 有的人眼睛红肿总是不好,但是按摩一下脚心就有很好的缓解,之所以有如此神效,因为这个人的火是虚火,虚火的出现是因为水少了,要补水才能降火,按摩涌泉就等于给身体补水
  • 我只挖出来一尊金罗汉,剩下的十七尊都不知道埋哪儿去了呢!原因就在于外界的眼光,在乎评价,顾虑结果,所以没能随心所欲,自然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
  • 谛闲法师:若生从糊涂来,死随糊涂去,如何是好——普贤十大愿王别释之广修供养、忏悔业障 丙、广修供养愿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所供之境,有竖有横:竖则指过去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