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

当前考生们处于择校报志愿的阶段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明院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明日明月将在此期间陆续推出学院风采展

今天就让带你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坐落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新中国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中国绿都”、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改革创新之城、包容开放之城——福建省三明市。学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立项建设高校。

校史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12月12日正式开学的全闽师范学堂。1992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为学校前身之一的三明师范学校题词“闽师之源”。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三明学院。

学校前身校在福建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师范教育辉煌篇章。开展本科教育以来,三明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闽师精神血脉,传承致用书院“明体达用之才”经世致用文化基因,发展成为一所以做强工科、做优师范、做特文科为导向,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建成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2022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省第12位。

校园概况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142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亿元。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14699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81人。另设立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育学科。围绕省市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机械、材料与化工、旅游管理为重点,艺术、生物与医药等为优势,电子信息、新闻与传播、土木水利、教育等为后备的学科梯队。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对口帮扶我校建设,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以及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人才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拥有和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6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31项,省级奖项916项。在第一届至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1银11铜、省赛16金17银21铜,成绩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突出,是首批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19人,其中专任教师890人。共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01人。省级人才中,省级ABC类人才34人,省引进生27人,省百千万人选3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及“百人计划”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约30%。省级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共10个。

科学研究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省科技奖28项,省社科奖6项,省专利奖入围公示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2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国家自然基金12项,国家社科基金14项;承担横向课题726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474篇、获国家专利授权8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1余件。学校拥有40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设计+”众创空间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和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省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以及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学校与三钢集团、机械科学研究院三明分院等成立创新联合体,与三明市以及三明市所辖2区8县1市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创新平台2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8个、产学研基地33个、校企联盟4个。获选认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47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352人。

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和港澳台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8家国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举办2个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开办4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学生本科专业,已面向40余个国家招收163名来华留学生;与15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8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1个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已合作培养2400多名应用型人才,累计全职聘请100多位台湾教师。

学校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全国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当前,三明学院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春风中,抢抓机遇,按照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地方一流应用大学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三明,服务三明、服务福建,服务行业,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来源:特区报↓

光明区:打造产业集群建设智造强区,重点是左边是新桥燕罗智造高地,右边是福城观澜高新,南边石岩智谷绿谷。圳芯蝶变,生态科技宜居宜业新区↓

2018-11-15

 

昨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高交会,光明区紧紧围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做好参展工作,充分展示光明创新驱动发展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成就,以及光明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美好愿景。

  今年高交会,光明区共有45家高新企业参展,其中,14家企业参加光明区科技组团参展,31家企业独立参展或随深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展、清华大学等展团参展。通过这些企业参展,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光明,助推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地处深圳西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自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设立以来,突出产业兴区、制造强区,使得经济综合实力连续迈上新台阶。2018年9月19日,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建设新光明、开创新未来的历史新征程。

  高新企业展示最新发展成果

  拓展空间满足企业不同需求

  “人工皮肤、精密工业机器人……”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1E43号展位,由光明14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科技组团,将最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果淋漓展现,吸引大批业内人士及市民驻足观看。

  此次参展光明科技组团的企业中,有东盈讯达、卫光生物、兰度生物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项目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全方位展示光明区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光明区科技组团展区设置了光明区科技创新展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展示2大板块,其中,光明区科技创新展示板块安排了“光明科学城”“光明概况”“科技创新”“创新空间载体”“新兴产业发展”等5块展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展示板块安排了“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4大区域。

  高新企业参展,不仅展示了光明区新兴产业最新成果,也加快推动了新兴产业集聚光明,更有助于辖区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

  为了让企业在光明得到更好发展,光明区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据了解,光明工业区块线范围共计31.8平方公里,拥有大量连片可开发土地,并通过多方式拓展产业空间,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差异化空间需求。

  在产业用地方面,光明具有更多可整合开发与更具洼地效应的高价值土地空间,并配合精准供地模式、联合拿地模式、合作开发模式等多位一体的土地政策,保障优质实体企业用地。未来3年,计划新供给产业用地300万平方米。

  在产业用房方面,光明正加大对产业园区空间进行统筹管理,确保以最合理的价格、最贴心的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未来3年,计划新供给产业用房超过1000万平方米。此外,通过老旧工业区改造可释放空间超过2000万平方米。

  产业立区布局新兴产业基地

  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建设智造强区

  一直以来,在突出产业兴区、制造强区的发展战略上,光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立区之本,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区基石,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经济发展规模迅速增长。

  据悉,光明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到85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5.3倍,经济总量即将实现由百亿级到千亿级的历史跨越。

  光明区聚焦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布局33.94平方公里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石墨烯)、生物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推动建设智造强区。

  光明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强化企业引进与培育,集聚了欧菲科技、东盈讯达、和而泰、一电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企业。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光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较好,包括平板显示、LED、通信网络等产业,目前以平板显示产业为龙头。平板显示行业以华星光电项目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光明区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机高分子及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金属材料等领域,集聚了贝特瑞、新星轻合金、星源材质、杜邦等30余家领军企业和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完善创新体系。

  在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基础方面,光明区具备较好的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基础,有较完整的原料、制剂生产体系和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拓展区)之一,集聚了一批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领军企业,比如迈瑞、万和制药、卫光生物、兰度生物等,这些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中技术居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大项目方面,华星光电8.5代线建成投产、G11项目一期即将投产,累计投资超过1300亿元,光明云谷、光明小镇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动工建设。2017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5家、上市企业18家、产值百亿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5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42.9亿元,占GDP比重达40.3%,逐渐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集聚高端业态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新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区成立开启了建设新光明、开创新未来的历史新征程。在光明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上,光明区提出了加快建设“四城两区”,努力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宏伟目标。

  围绕光明产业发展,光明区提出了加快建设引领源头创新的科学新城,以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作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践行深圳“北拓”战略的核心支点,高标准、超常规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学装置群和研发机构群,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不断强化区域极核效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源头创新的重要引擎。

  同时,光明区加快建设高端业态集聚的产业新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定不移地把先进制造作为实体经济根基,坚定不移地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先进制造支撑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

  目前,光明便捷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半小时内可通达香港、广州、福田。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正式投入使用并实现捷运化,赣深高铁在光明设站;开工建设轨道6号线和6号线支线,在光明设置13个站点,预计2020年全线通车;龙大高速、南光高速取消收费并进行市政化改造,龙大高速将由双向6车道扩宽为双向8车道;新建11条主次干道,打通22条断头路,光明大道、光侨路等“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基本贯通等。

  下一步,光明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引领源头创新方面打造新引擎;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坚持政策引才、环境聚才、事业留才、产业育才,持续升级“鸿鹄计划”人才政策,健全完善“尊重人才、关心人才、让利人才、服务人才”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质量引领发展,在构建现代产业格局方面实现新作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集聚区。

  此外,光明区将构建“一廊三带”产业格局、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及保障产业发展空间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质地就没啥好说的了还和以前是一样的哑光啦~ʚ鳄鱼纹小金条21 不羁复古红一个经典复古蓝调复古红,黄皮也可以康康它!最喜欢琥珀南瓜棕,这只是素颜都可以涂的颜色暖
  • 今天又去ci了烤肉 毕竟没有烤肉的夏天不完整顺便安利一下我最近常用的宝藏口红来自@丝乔StephJo 的M101色号焦糖色又有点脏橘色的感jio 我深唇涂也好看
  •    建议继续增配科技,通信、电子相关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标配受益通胀的消费,关注汽车和家电基本面触底反弹迹象;金融里更看好股份行与保险,周期中重点关注基建。 
  • #食品安全##阿斗##任重而道远##我国单身成年人口2.4亿人##日本福岛核污水可能损害人类dna##美国发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泪史##美国在全球建了200多
  • #山东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烟台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详情# 国际货运船舶船员 在杭州隔离期间2次检测为阴性】12月15日,烟台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
  •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永远陪着你[鲜花]~我想你,想着你不管有多么的苦只要能让你开心我什么都愿意~这样爱你[抱抱][抱抱][抱抱
  • 我在秋日的第一场秋雨里, 种下彼此守护的诺言; 在秋日的第一片落叶里, 写下明月千里的相思; 在第一颗白露前, 许下最虔诚的心愿; 愿你前路坦荡,一路繁花;
  • #肖战最好的你[超话]##狼殿下肖战# xz #肖战疾沖# 正能量艺人肖战,遇见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风景,感谢有幸认识你。对我来说,风光无限的是你,跌落尘埃的也是你
  • #汪老师的语文小课堂# #儿童教育# #期末考试# 二年级上册期末必考必掌握易错字音字形内容展示,电子版可私信第一单元读准字音脑袋(dɑi)  捕(bǔ)捉 头
  • 曾经的核心易峥也心甘情愿地转为蓝领,为小义让出经济,而小义也不负众望,屡屡Carry比赛,其个人实力也获得了队友的认可。华丽的个人数据和战队的优异表现,也助力小
  • 别有事没事的跟别人诉苦,能感同身受的人太少,大部分都是表面安慰你,但一转头就当成笑柄到处宣传。和人交往不要太肤浅,只看表面上的吃喝玩乐,当你有困难,有需要帮助的
  • 打出鼻血的话,让他自己擦干就是了还应该有威胁罪,动不动就老子搞死你全家,这种级别的威胁就应该有罪像样点的国家中,我们这里可能是对暴力最宽容的袭警罪,进步,最好是
  • 我从你的眼神,你的动作,你的眼神便知道甚么是ZQSG当你说的那些话只是借助了这嘎平台在说你内心的心里话,内心深处的话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如果以后…十年真的可
  • #茧#[星星][星星][星星][半星],#莱奥妮·克里彭多夫#70'Berlinale#柏林电影节# 新生代青年单元 开幕片一部真正代表着新生代面貌的电影,未来
  • 不能一味的去挽回,一味的道歉也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感情破裂的原一个想要挽回爱情的人,一定要谨记“学会低头”四个字。#分手失恋怎么挽回男朋友##挽回婚姻咨
  •   2020年“菇博会”由中国食用菌协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食用菌协会、随州市农业农村局、随县人民政府承办,本届菇博会仍以“‘香’约随州
  •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韩愈 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
  • 概言之,三十二相由行持无量众善而得,所以称为“百福庄严”。大王每天拾柴、生火煮饭、采集果子、蔬菜,非常勤劳恭敬地供养仙人,一心只为求得无上妙法,再苦再累也没有一
  • #贵州大学研究生[超话]##晚安贵研##导师推荐必读#茶学专业《现代分子生物学》简介:本书分11章,分别对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