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只有人能修行解脱,所以佛陀慈悲开示,要佛弟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他人的生命。当今世界,自杀已经成为最为危险的现象,不但社会上因挫折压力而自杀者越来越多,而且受各种邪恶极端组织蛊惑胁迫而自杀的人亦为数不少。我们身为佛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遵佛陀教诲,慈悲为怀,关爱生命,护持净戒,不自杀生,亦不教唆他人犯杀生戒。

一、众生平等,善待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又归何处?这是人类永恒追寻的话题。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体现出儒家对现实人生和生命价值的重视。佛教进而探究人生的实相,追求生命的本源,提出了缘起论、佛性说,以及六道轮回、生死解脱等完整的理论和修行方法。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于鹿野苑所宣讲的四种修学法门,是佛教理论和修行解脱的基石。四圣谛中首先是苦谛,讲人生是苦,生命是无常的。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等八种苦,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自身因身心的变化而发生的生老病死苦,外界因物欲的得失而发生的求不得苦,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眷属朋友分离、仇敌冤家共住等痛苦。在所有痛苦中,最终又归结为“五蕴盛苦”,五蕴炽盛如火,所以苦海无边。佛教是最平实的,就是要解决现实人生是苦这一根本问题,所以真正的佛教徒从不介入有违慈悲济世精神的活动,而是以超然出世的品格利乐一切有情。

缘起思想是佛教教义的根本,其经典概括是《阿含经》中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待而有,一切法皆依赖一定的条件而产生和消亡。一切生命都由众多因缘聚集以及因果联系而存在,蕴、处、界是组成生命的要素,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由色、受、想、行、识五蕴,随六处而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认识作用,以及地、水、火、风四大,从不同侧面论证了有情众生是色与心,物质和精神和合的存在。

由缘起论可以推知,一切生命都是因缘而生,有生必有死,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有情生命是有限的,死后亦非断灭而归于无。《成唯识论》云:“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一期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永恒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一期生命的开始。有情生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生命轮转的方向,完全是由自己所作的业决定的,在六趣中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唯有圣者才能解脱生死,出离轮回之苦。

透过佛教缘起论,进而可以通达诸法平等无自性,即平等一如的法性。大乘佛教进而认为,一切众生皆具有清净的如来藏佛性,众生与佛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平等的生命观要求我们要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善待一切众生的生命,不可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甚至是动物的生命。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解决生命的痛苦,最终达到生死的解脱。

二、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道中的众生只有人能够值遇佛法,修行解脱。六道轮回是佛教信仰的基础,佛教认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六种,众生因为自身的善业和恶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之中流转往复,此死彼生,了无出期。

在六道之中,人道众生具有其他各类生命所无法比拟的殊胜之处。三恶道众生因为寒热苦、残杀苦、饥渴苦等众苦煎逼,苦多于乐,故无法修学佛法。阿修罗道众生则嗔恨心重,多数时间都在与天争斗,所以也无暇修学善法。天道众生多为五欲尘心所染,过分贪著享乐,亦无法修行。太苦无力修行,太乐又易于贪著享受,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有时间思考人生,有惭愧心,有意志力,能够发起宏誓愿力,所以才能参究生命的实相,追求真理,有机会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因此经中常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佛陀常用“盲龟浮木”来比喻人生的珍贵。《阿含经》中说,人身极为难得,如大海盲龟,百年一现,有浮轭木有孔,在海上随风飘动,当盲龟浮出水面,其颈正好穿入孔中。这种机会少之又少,佛以此比喻人身难得。佛经中讲,从恶趣死,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从恶趣死,生善趣者少,如爪上土。所以人身难得,人死之后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总之,人道的殊胜非其他生命所能比,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人生的价值。经中有警示:“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古人也有劝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教要求我们重视人生,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珍惜此身,用于修学佛法,求证解脱。依据佛陀的遗教和佛法的精神,在没有得到真正解脱之前,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愿所有佛子谨遵佛陀的教诲,切莫辜负此人身!

三、严持净戒,誓不杀生

佛教修学的体系是戒定慧三学,这是解脱生死、通往涅槃的唯一道路。戒是三无漏学的基础,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佛法修学之正途。《华严经》中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佛陀临终时教诫弟子们要“以戒为师”,所以遵守戒律是佛弟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根本标准。

无论是在家五戒,还是出家比丘戒以及菩萨戒,都将杀生作为根本重罪。《阿含经》中讲:“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隨喜杀;不自偷盗、不教他盗、不隨喜盗;不自妄语、不教他妄语、不隨喜妄语;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隨喜邪染。”《梵网经》云:“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波罗夷是佛教戒律中最严重的罪行,比喻为断头,不能再生。犯杀生戒者,将永远被驱除僧团,死后堕落地狱。《华严经》中亦讲到杀生的果报:“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墮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杀生戒包括不杀一切有情众生,而以杀人之罪为最重,既不许自杀、亲手杀,也不许教他杀、劝他自杀。根据道宣律师的南山律,具足五个条件即犯杀人戒: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杀心,四与方便,五命断。即要以人作为对象、要知道所杀者是人、要有杀人的动机、要有杀人的方法手段以及最终将人杀死等五个方面。根据这五个方面判断,自杀即是杀生,同样是违背佛戒的。

佛教认为死亡有三种:寿尽而死、福尽而死、非时横死。《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说:“寿尽死,则业命终;福尽死,则衣食阙;不避不平等,则余缘枉横死。”非时横死是遇到自然界水火灾害及恶缘人祸等而枉死,自杀即属于非时横死之一种。而赞美自杀、教唆自杀者罪业更重,道宣律师说:“今多有人自焚,多有愚从七众赞美其人,令生欣乐,并如律本结重。”也就是说,自焚致死,即犯杀戒;赞美自焚者,也同样犯杀戒。我们佛弟子要坚持正知正见、正信正行,不要受邪恶势力的蛊惑,轻弃人身,罪莫大焉,后悔莫及。

四、结语

佛教是爱好和平、珍惜生命、积极向善的宗教,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杀戮。自焚是一种极端的自杀行为,是受错误观念以及极端思想的蛊惑胁迫所致,与佛教慈悲为怀、关爱生命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管是出自何种目的,无论是自杀,还是教唆他人自杀,都是邪恶愚痴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所谓的“自焚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最高境界”、“自焚不违背佛教教义”等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珍惜人生、关爱生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有宗教极端组织等,如臭名昭著的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等才会鼓吹自焚和暴力活动,这种无视人类文明、戕害生命的言行必然受到爱好和平、积极向善的人们所反对和唾弃。

(本文为净慧老和尚在“佛教生命观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https://t.cn/R2Wxpw9

中医对冠心病的整体认识,如何辨证施治
1.辨证要点
(1)辨心痛部位
疼痛局限于胸部者,多为气滞和血瘀;疼痛放射至肩臂、咽喉、脘腹,甚至前臂和手指者,多为虚损已甚,邪阻已着。
(2)辨新疼痛
心痛有闷重、隐痛、刺痛、绞痛、灼痛之别,临床上当结合伴随症状,辨明心痛的属性。
闷痛:闷重而痛轻,痛无定处,兼见胁肋胀痛、善太息者,属气滞者多;若兼见多唾痰涎、阴天易作、苔腻者,属痰浊为患。
隐痛:心胸隐痛,时作时休,缠绵不止,舌淡苔红,脉沉细数,常因气阴两虚或心血不足。
灼痛:灼痛,伴烦躁、气粗、舌红苔黄、脉数,而虚象不明显者,为邪热犯心;灼痛阵作,伴胸闷、痰稠、苔黄腻者,为痰热;伴心悸、眩晕、舌红少津者,为心阴不足。
刺痛:痛处固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为血瘀。但由于引起血瘀心脉的原因很多,病因不同,心痛的性质也常有不同,故血瘀之心痛又不限于刺痛。
绞痛:疼痛如绞,遇寒则发,得冷痛剧,伴畏寒肢冷、脉涩者,为寒凝;若脉细欲绝,冷汗自出者,多为阳虚欲脱之象。
(3)辨心痛轻重
一般情况下,心痛病情轻重的判别,大致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发作次数:发作频繁者重;偶发者轻。
持续时间:瞬息即逝者轻;持续时间长者重;若持续数波时或数天不止者更重。
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固定者,病性较深、较重;不固定者,病性较浅、较轻。
证候虚实:证候属实者较轻;证候属虚者较重。
病程长短:一般而言,初发者较轻;迁延日久者较重。
(4)辨心痛顺逆
辨心痛顺逆,关键在于防厥、防脱,辨证时注意以下几点:
无论阴虚或阳虚都可能引起厥脱,但阳虚者较阴虚者更容易发生。
神萎和烦躁是冠心病常见的精神症状。如精神萎靡逐渐有所发展,或烦躁不安渐见加重,应引起充分注意。如出现神志模糊不清,则病已危重。
易汗出或自汗是冠心病常见的症状。如汗出增多,须防发生厥之变证。
剧烈的疼痛可以致厥,冠心病心绞痛尤其如此。如心疼痛剧烈,而持续不缓解者,应谨防其变。
手足温度有逐渐下降趋势者,或四肢厥冷过肢而青紫者表明已垂危。
遇阴天易作,咳唾痰涎,苔白腻或白滑;兼湿者,则可见口黏,恶心,纳呆,倦怠,或便软。痰浊者,胸闷而兼心痛时作,痰黏,苔白腻带干或淡黄腻,脉滑;若痰稠,色或黄,大便偏干,苔腻或干,或黄腻,则为痰热。痰火者,胸闷,心胸时作灼痛,痰黄稠厚,心烦,口干,大便干或秘,苔黄腻,脉滑数。痰为阴邪,其性黏滞,停于心胸,则窒塞阳气,络脉阻滞,酿成是证。痰饮多兼寒,故其痰清稀,遇阴天易作;“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无权,既能生痰,又多兼湿。浊者厚浊之意,故病痰浊者,其胸闷心痛可比痰饮者重。痰浊蕴久,则可生热,见痰稠、便干、苔黄腻等痰热之象。痰之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可为痰为之证。伤于脉络则灼痛,扰于神明则心烦,热伤津液则口干、便秘。此处痰之为患,也常因恼怒气逆,而致痰浊气结互阻于胸中,故猝然而作心胸疼痛。
(3)寒凝血脉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天时寒冷或迎寒风则心痛易作或加剧,甚则手足不温,冷汗出,短气心悸,心痛彻骨,背痛彻心,脉紧,苔薄白。诸阳受阻于胸中,心阳不振,复受寒邪,以致阴寒有盛于心胸,阳气失展,寒凝心脉,营血运行失畅,发为本证。心脉不通,则心痛彻背;寒为阴邪,本以心阳不振,感寒则阴寒越盛,故易作心痛;阳气失展,营血运行不畅,故见心悸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等症,苔白脉紧为阴寒之候。
(4)气滞心痛
心痛满闷,隐痛时作,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心情坏心情不畅则诱发、加剧,或可兼有脘胀,得暖气、矢气则舒等症,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情志抑郁,胸阳不振,血脉不通,故胸隐痛,
2.辨证分型
(1)瘀血阻脉
心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可由暴怒而致心胸剧痛。苔薄,知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疼痛如刺如绞,而疼痛固定不移。血为气母,瘀血痹阻,则气机不运,而见胸闷;暴怒则肝气上逆,气与血交阻心脉,故作猝然而痛;痛则脉弦,舌紫暗、瘀斑,均瘀血之候。
(2)痰浊闭阻
痰浊闭阻细分又有痰饮、痰浊、痰火之不同。痰饮者,胸闷痛而心痛轻,时欲太息;气走无着,故痛无定处;肝气郁结,木失条达,每易横逆犯及中焦,故有时可兼有脾胃气滞之症。若见口干、心烦易怒、面颊时红等,为气郁化热之象。
(5)火邪犯心
心中灼痛,口干,烦躁,气粗,痰稠,或有发热,大便不通,舌红苔黄或糙,脉数或滑数。气郁化火,或湿浊日久化火,或外受炎热,致热结于内,火邪犯心。热灼津液而为痰,热与血结而成瘀,闭阻心脉而为心中灼痛。炎热扰心故心烦;津热灼伤,则口干,便秘,舌糙;热邪内盛,则发热,脉数。
(6)心气不足
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气喘,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苍白,或易出汗,舌淡红体胖,有齿痕,苔薄,脉虚细缓或结代。思虑伤神,劳心过度,劳损心气。心气不足,胸阳不振,则运血无力,血滞心脉,故发心痛,胸闷,气短,喘息;心气鼓动无力,则心悸且慌;汗为心之液,气虚不摄,故易自汗;动则耗气,故心气不足诸证,易由动而诱发。
(7)心阴不足
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兼胸闷,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头晕,盗汗,大便不爽,或有面红逄火之象,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营阴,或邪热、痰火灼伤营阴,以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虚火内炽,营阴涸涩,心脉不畅,而心胸灼痛,心悸怔忡,脉细数或结代;阴不敛阳,心神不宁,故心烦不寐,或有面红升火之象;心火灼津,则口干,大便不爽,舌红而剥;汗为心之液,阴虚火劫,逼液外泄而为盗汗。
(8)心阳不振
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畏寒,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舌质淡体胖,苔白或腻,脉虚细迟或结代。心阳亏虚,失于温振鼓动,故心悸动而胸闷,神倦气短,脉虚细迟或结代;阳虚生内寒,寒凝心脉,不通则痛,故心痛,遇冷加剧;阳气不达于四肢,不充于肌肤,故四肢欠温而畏寒;舌质淡体胖,苔白或腻,为阳虚寒盛之象。
(9)心阳暴脱
卒然胸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发作频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青,表情淡漠,舌质淡胖苔白,脉微欲绝。本型多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状态。心阳虚至极,正不敌邪,而暴脱。阳脱则固血无源,心脉严重瘀阻难解,故猝然剧烈心痛,胸痛彻背,背痛彻心,频繁发作;阳脱不能温养躯体,故见四肢厥冷;阳脱不能固阴,则大汗淋漓,且为冷汗;阳虚则面苍白,痛甚则青;舌脉为阳脱之象。

圆瑛大师 |《楞严经讲义》: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大师 著

第十七卷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

悟着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判决邪正。以当机深防,未来邪说乱正,魔佛难辨,而求说辨魔规则,佛则以四根本戒,以辨验之,令末世修学,永为龟鉴。如我此说,修三摩地,先断心淫者,是则名为佛说,急宜从之。不如此说,或行淫不碍真修,是即波旬说,速当绝之。波旬讹也,正云波卑夜,此云恶者。能伤法身,而害慧命者也,此释迦出世,魔王名也。魔字从石,梁武帝谓,此恼害于人,易之为鬼,今从梁易也。初断淫竟。

  

卯二 断杀 分二  辰初 曲分损益之相  二 判决邪正之说 辰初分三  巳初 首陈持犯利害  二 预辨魔佛教仪  三 确定解脱得否 巳初分二  午初 持则心出生死  二 犯则必落神道  今初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此杀戒,亦注重在心,非但身不行杀,乃至其心,亦不起杀念。杀念尚且不起,何况身临杀事!是则可为真持戒者,可以真修三昧也。其心苟无杀念,则不负他命,不欠他债,自然不随其生死相续。何以故?如本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今命债既无,生死自离矣!

  

午二 犯则必落神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三昧本来求出尘劳生死;如若杀心不能除去,则与众生结怨连祸,尘劳不可出矣!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指掌疏》云:恐谬辨云,多智之人,了知杀性本空,禅定得力,杀过纵使现前,似无关于尘劳;聪明长者,作家居士,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类多此计,故如来以纵有多智等防之。有多智,指多世智辩聪;禅定,谓有漏禅定;现前,谓智能通达,善说诸法,禅能出入三昧境界。今以禅智助杀,必定堕落神道。鬼神福报,虽分胜劣,均为恶趣;故从人道而入者,谓之堕落也。上品之人,禅智胜于杀业,神通既大,福德又胜,故为大力之鬼;应是天行夜叉,及诸鬼主,如川岳等;人间尊奉,称帝称天者。中品之人,禅智与杀业正等,神通福德,既次于上,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应是空行夜叉,如山林城隍等。下品之人,禅智劣于杀业,神通既微,福德亦劣,则为地行罗刹,啖人精气,亦如大海边,罗刹鬼国是也。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未证谓证,未得谓得,各各自己谬称成无上道。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魔佛教仪 分二  午初 食肉化世即鬼教  二 教人断杀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此言灭后,末法之中,世衰道微,邪魔恶鬼,盛行世间;倡言食肉,当得菩提正路。乃云:‘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真鬼语也。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此预防问难。食肉既是鬼教,佛应严戒,何故如来亦许比丘食五净肉耶?故呼阿难而告之曰:我令比丘食五净肉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及自死、鸟残,此为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之所化生,本无命根:命根者,识、暖、息三,连持色心者,以为命根。下又访问难,既是如来神力,何不化谷菜,而乃化净肉,反令后之食肉者,得以借口,岂慈悲者之所为耶?乃曰:汝婆罗门国,地多蒸湿,过炕谓之蒸,过润谓之湿,加以沙石,不唯不产五谷,且草菜亦不能生;设若不化五净肉,而化稻梁蔬菜,事出反常,人以为怪,我以大悲神力所加,愍其饥虚,而化成五种净肉。因大慈悲,假名为肉,令汝暂得其味,聊以支身,非有心性命根之真肉也。奈何如来灭后,有实食众生肉者,而更欲名为释子耶?西域四姓出家,同称释子。《涅槃经》云:‘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食肉,应观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此令知必堕。汝等当知者:欲其将如来语,传示末法,急为救正也。当以智知,是食肉人,纵使修学,暂得心开,亦不过相似三摩地,终非真实三昧也。夫杀贪不除,现生皆大罗刹,报尽寿终,必沉生死苦海,永为鬼类,非佛弟子。如是之人,命债不了,互相杀害,互相吞嗜,互相食啖,未有已时,无由解脱,云何得出三界?

  

午二 教人断杀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此佛敕转教末世之人。修三摩地,即耳根圆通。次断杀生者:对淫能障定,杀乃违慈,故次断之。是名先佛世尊,第二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也。

  

巳三 确定解脱得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难脱  二 劝深断方脱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此承上是佛教断杀之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不得解脱。譬如有人,喻带杀修禅之人。自塞其耳者:谓以手塞耳,避人听闻,而复高声大叫,谓杀生食肉,无有罪报,求人不闻者,此正欲隐而弥露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首二句,指二乘持戒人。歧路者,分歧小路也。生草易长,清净二乘之众经行,足倘不蹋,况以手拔耶?仁慈之心,犹及草木,云何大悲,取众生血肉,以充滋养,任意食啖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继CHUU、有三小馆之后,恒隆又新开一家山东首店 —— 美国潮袜品牌STANCE 其实STANCE还是NBA的指定球袜供应商,科比、哈登、韦德,还有巨石强森、
  • 金牛们也容易在爱情中分分合合,这也跟他们不喜欢改变的特质有关系,他们的执念很深,希望能够和自己的爱人走下去,有时候明明不合适,他们也无法像很多人一样去放弃。综上
  • 更多时尚精彩尽在今日时尚热搜榜>>可能看不出,我的眉毛和眼线都是高定半永久,做的目的挺曲折,自己眉毛后半部稀少,眉毛淡,给人感觉情谊薄,没兄弟。小姐
  • 这是表我们的法喜成就,那个心情你没有办法表达,你感到整个天下都是「我」无量劫以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都是「我」。能够证入这种境界,是证道位的明心见性,叫「寂而常
  • 来自小红书博主-KIKIvanna#高颜值彩妆##cuterumor可爱物语##CuteRumor可爱物语[超话]##唇油##护唇蜜# [快乐喵]#天猫618
  • 阿虎老脸一红:我、我哪有它们说的那么死皮赖脸……山君弯起嘴角:有的。阿虎:不然我到现在一个人都没打,大家会以为我是只纸老虎!
  • 这次联名的产品,选择了团队小伙伴们一致最爱的西柚口味便携式漱口水,植物饮料级配方,不含酒精,口味温和清新,高纯度木糖醇可预防龋齿,大人和小孩都能用,一年四季必备
  • 四是产业数字化支持政策1条,与市本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形成错位,结合哈尔滨市农业大市发展需求,着重对农业数字化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年内,将组织实施100个数字经
  • 看这些笔记像在跟过去的自己对话,如果现实真的是以前的我口中所谓的再循环原型,也不用想回到过去了,最好的就是当下,让每天都是21岁。那一年 沒有微博沒有微信我用
  • #haba角鲨烷# #鲨烷精纯美容油# #HABA 润泽柔肤水# #G-Lotion# #HABA[超话]#【23天后汽车生产重启,如今上海的齿轮又转动起来了
  • ”黑球:…你礼貌吗简煜见它不肯离去,只好带着他回了家,想着等周末再说。简煜认真的听着,那只懵懵懂懂的羽毛球倒是在他手上跳来跳去,并不怕生的样子。
  • 或者,在一壶清茗里看叶芽沉浮,落定之时,茶也凉了,只剩下情感与抒怀了,人生免不了曲终人散,将自己的邂逅,变成回忆的茶凉,濡湿心怀旧事。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朝夕,如
  • 吃到了别人给的丑橘,别人请的茶百道豆乳米麻薯,晚上还是要加班‍♀️…还有就是睡不好24/被迫参与培训的第二天,迟到了,被当众狠狠教训…伟哥老公铁树开花给她送了一
  • 不鼓包,高弹贴合不位移,大幅降低宝宝漏尿率,三秒瞬吸,宝宝的贴身呵护~百万宝妈推荐! 【20点】东合集 #618买买买ya# 超红 京红 腾讯+ plus/爱奇
  • 泪倾城,浩淼江天,万里清秋,兰舟催发,人比黄花瘦,竹泪此去,一别经年,天寒,莫独倚高楼,忆初见,漫天飞花,千丝清愁,呢喃软语,江南灵秀,叩字问句语不惊人,誓不休
  • 轻奢洗护尝鲜,不来一盒也得来一片!#急救发膜#希望你们都明明白白消费知道钱花在哪里,也知道钱省在哪里了。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行的统一。一直以来,老李都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最专业最良
  • 快乐掉海里 今晚海底捞[awsl]狂炫牛肉粒 猪肚鸡汤打开新大门 好好喝[打call]两层楼高的“小”红花[哆啦A梦害怕]紫色圆嘟嘟小陈 把减肥提上日程[抓狂]
  • 世上的人很多,真心真意爱你的却不多,他虽然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可是你要体恤爱一个人的心,那是一颗因为你而变得很脆弱的心。世上的人很多,真心真意爱你的却不多,他虽然
  • ”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