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明区GDP稳居贵阳市首位—— 念好“强字诀” 奋力“强省会”

来源:天眼app

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良好的区位条件给南明区带来了各种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肩负责任和使命,一路走来,南明区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

  

  回眸2021,南明区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用奋斗的姿态向人民、省委、市委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6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位列全市第一;2021年全省产业大招商成效综合考评取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全省营商环境评估考核获得全省第八;省委宣传部公布的“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考核,南明区在全省排名第四,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南明区排名第71位,是全省唯一入选区。

  

  紧盯“一主一特” 做强工业经济

  

  “经过印刷、SPI检查、贴装、回流焊接、AOI检查等自动化工序后,一块块电路板便实现‘华丽蝶变’。”依托智能制造技术,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73亿元。

 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于2021年8月投产运营,是一家基于超高清显示、5G高速数据传输等半导体技术研发的创新研发公司,所研发的芯片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是南明区招引工业企业秉持的理念。

  

  在南明区,除了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还有许多具备“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特征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更新,为南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要坚定不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园区项目建设为平台,推动工业经济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等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这是2021年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工业发展方向。

上有指示,下有行动。2021年,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所谓“一主”,即发展以芯片、封装测试、半导体、传感器、电子元件、电子显示器、电子信息端产品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做集成、做体系、做标杆、做示范。

  

  而所谓的“一特”,即以贵州现代中药应用创新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中科分子)、中铭虾青素产业项目为龙头,引入上下游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等上下游产品吸引投资,形成倍增效应,同步发展代工(生产制造),做特做优做强食药同源产业园。

  

  “‘一主’‘一特’是根据我们区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因地制宜,发展才有成果。”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说,2021年,南明区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新型工业化取得一定突破。去年,南明区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5.34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年工业企业上缴税收7.34亿元。

  

  “之所以把公司落户南明,是看好南明区助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贵州中科分子生物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入驻南明欧美医药产业园,在公司总经理金正旭看来:“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与信心。”对于引进来的企业,南明区从市场拓展、优化结构、要素保障、融资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进行“一企一策”对口帮扶,增强企业归属感,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只有做好‘贵人服务’,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企业潜力。”据况植培介绍,2021年,南明区共计为32户工业企业拨付各级各类奖扶资金1073.3万元。

  

  2021年,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贵州金天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154万元……一个个企业硕果,为南明区工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区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布局“智慧产业” 做强数字经济

  

  优特云、工投智造、明略科技、宏景科技、高灯科技、巨龙科技、优特数联、年华数据、远合思创、聚通科技……走进位于南明区花果园亚太中心的“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股浓郁的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于2021年5月落户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亚太中心,是赋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动力源。

  自落户以来,腾讯坚持以重点扶持中小数字创新企业发展为主,帮助企业发展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业态,鼓励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助力政府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与政策,围绕产业互联网建设、人才培养、生态联盟等方面内容,着力助推南明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1年,入驻南明区不到一年时间,“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就吸引了33家企业入驻,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33人。

  

  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核心区,被誉为“中国数谷”。作为贵阳的核心区,南明区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答题,也是使命所在。“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引入正是南明区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

  

  2021年,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南明区的超大型社区,花果园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优势。2021年,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

  

  在大数据+实体经济方面,南明区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2021年,南明区还对《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打造集普惠政策与集聚区特色需求的产业扶持政策相结合的特色政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成功引入2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156个,增速达420%,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新增带动25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在全市10个区县中排第一;培育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入孵企业(创业团队)6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南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效的有力见证,也是撬动南明区GDP增长的“数字动力”。

  

  聚焦“提质升级”

做强商贸经济

  

  花果园购物广场、逸天城购物广场、鸿通城购物中心、星力购物广场、亨特购物中心、水岸广场……漫步南明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在各个人气兴旺、位置优越的“黄金地段”,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美食等吸引着各地顾客前来“淘宝”。

 商场兴,商业兴。这些商业综合体在满足顾客“吃喝玩乐购”需要的同时,也为南明区商贸业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动力与活力。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拥有庞大的商业体量,商贸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大。聚焦“提质升级”,做强商贸经济,对于南明区来说意义重大。

  

  2021年,南明区以“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构建“2+1+N”的中高端商贸消费体系,全面培育、全域发力,加快聚集中高端消费品牌,差异化打造特色商圈,强化便民服务升级,加速构建中高端商贸网络体系,全面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商圈是中高端消费的重要载体,彰显着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面对传统商圈活力不足、中高端消费引领不足的问题,南明区坚持“主题鲜明、定位清晰、业态完整”的要求,围绕升级花果园商圈、提升大南门商圈、重塑大十字商圈、培育河滨商圈、拓展贵钢商圈、转型火车站商圈,积极引导各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协同发展,区别打造综合消费、中高端消费、主题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等特色商圈,大力推进南明河滨河经济带建设,深化文商旅融合,促进辖区商贸业全面提档升级。

  

  “南明区以《南明区振兴商贸业‘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为指导,深入分析原有商圈业态、要素、现状等基本情况,逐步改造升级购物环境,逐步优化业态结构,紧盯中高端消费重点企业、名优品牌,谋划招引重点、精准招商引业,大力引进城市首店、大力培育特色商店,大力培育时尚买手店、大力打造品牌餐饮店,全力打造中高端消费卖场,激发区域商贸市场新活力。”据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南明区还坚持招商与建设并进,高标准加快推进重点在建卖场建成运营,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促进卖场消费提质升级。

在推进商贸业繁荣发展进程中,南明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全方位谋划,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打出了一系列商业惠民组合拳——

  

  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新零售、新业态企业,分步骤改造升级农贸市场,2021年改造升级8个农贸市场,其中新路口农贸市场成为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标杆;统筹社区连锁品牌便利店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社区购物品质和环境,打造“15分钟优质便民服务圈”,不断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

  

  以“南明惠生活”等各类促销活动为抓手,开展一系列消费惠民活动,通过政府发放优惠券、商家打折、满减、特价等促销方式,将各项补贴政策落细落小落实,营造热销氛围,促进消费升级;

  

  以“食、住、行、游、购、娱”为要素,加快布局文旅新“夜”态,为夜经济注入“文化基因”,推动夜间文旅消费和文旅商产业不断向深层次和高格局发展,丰富群众夜生活,点亮城市夜经济,释放文化新活力……

  

  “在夜经济方面,2021年,南明区坚持规划、建设和业态提升三个同步,强力推进青云路步行街项目改造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青云路步行街项目的投运,将全面升级贵阳小吃夜市生活,满足市民吃喝玩乐一站式消费需求,也将成为贵阳市、南明区未来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靓丽名片。

 “2021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980.78亿元,同比增长19.4%,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完成496.91亿元,同比增长16.4%,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30.6%,三项数据总量均居贵阳首位。”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印证了南明区商贸业发展的成效,也为南明区GDP增长注入了强劲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1年,南明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南明区将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战略,着力构建“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新发展形态,勇当全市经济发展领跑者、开放合作领头雁、城市建设主力军、治理创新先行者、品质生活引领者,奋力在“强省会”中实现“强南明”,以“强南明”贡献“强省会”。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甲秀南明视频号

【一江两岸 大城绽放】初秋的#长沙# ,满目葱茏。绿树鲜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一江两岸,生机勃勃。

长沙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近3年流入青年人才40多万。图为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今日的星城大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品质大幅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绘就一道道美丽风景线——
  建成区面积760.08平方公里;京广、沪昆高铁十字交会,直通23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5条轨道交通连线成网,实现六区一县全覆盖;黄花国际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82.6%;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每年涌入青年人才40多万,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长沙成为市民热爱、游客向往的“网红”城市。
  今年,在“十四五”规划中,长沙更是被擘画成一只“一体两翼”、振翅领飞“三高四新”雁阵的“领头雁”——一座建成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一个长株潭一体化协同发展、辐射引领全省的现代化大都市圈,一个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交通物流枢纽,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全龄友好的生活空间、红色基因与湖湘特色交融的人文空间。

格局放大 城市长大

“长株潭”区域融合活力十足

  在城南黄土岭上班的李薇把家安在了城北月亮岛。在她看来,往返城区与月亮岛很方便,“过去觉得月亮岛很远,现在,乘地铁也就三四十分钟。”
  如今,伴随着连接湘江两岸的大桥一座座跨越江面,一条条过江隧道次第开通,长沙城市格局由过去的“西文东市”,逐步发展到“一江两岸、均衡发展”,由此踏入“沿湘江时代”。
  “地铁6号线马上要试运行了,今后,我从梅溪湖可以坐地铁直达黄花机场了!”时刻关注地铁6号线的最新进展,是家住梅溪湖的邱小婷日常的必修课。“我喜欢利用周末‘打飞的’出门旅行,一直在期待这条线路早点开通。”
  这5年,长沙立体交通的澎湃动力,为长沙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高铁在这里“十”字交会,临空经济区通达全球连接世界,4小时航空圈、5小时高铁圈覆盖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
  今年6月,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集4种轨道交通、4种地面交通于一体,成为国内涵盖交通方式最多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开启航空、磁浮、高铁、地铁一体化交通运输新模式。
  今年8月,长沙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长沙即将迈入“双高铁枢纽”发展时期,建成后的长沙西站将与长沙站、长沙南站一起构成长沙境内的三个主要铁路客运站,河西市民家门口就能坐高铁出行,十分方便。
  路,是打开区域界限的关键。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变得快捷,地域的心理范围自然缩短,区域的融合感随之而来。伴随着“三干两轨”建设陆续完工,长株潭三市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穿梭其中的三市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幸福感、获得感随之升级。
  去年8月,全长30.1公里的洞株公路全线通车,通行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减少为28分钟。家住长沙,在株洲上班的郭敏感慨,太方便了。
  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在“十同”任务的规划中,长株潭的整体优势正在逐步彰显,区域发展更加活跃。
  有了交通先行的加持,长株潭三市人民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彼此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更有活力。根据《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长株潭都市圈将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至“十四五”末,都市圈城镇人口达到1300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长江中游,洞庭之南,一个充满活力的长株潭都市圈扬帆启航。

颜值更佳 气质更美

“城市封面”全面增花添彩

  见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越来越多的长沙市民开始向往生态与自然。
  这几天,长沙首个“4.0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与海绵建设示范公园内游人如织。今年7月完成改造并开放的公园里,流水潺潺,景致旖旎,各类植被相映成趣,漫步河边步道,犹如画中徜徉,让市民们“走得进绿地、留得住步伐、看得见风景”。
  圭塘河是长沙市唯一的城市内河,早几年,由于环境污染,这里还是一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为此,长沙加大治理力度,启动建设圭塘河岸滨水公园。目前,滨水公园一期、二期形成河湖连通、湿地净化等自然呼吸的水生态系统,疏林草地、花海长廊等精致景观系统,成为一片“城市绿肺”。
  建设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加有温度的美丽长沙,既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城市品质的基石,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行走在提质后的三一大道—岳麓大道、金星北路、枫林路,一条条宽敞舒适、整洁通透、充满活力的城市门户大道正绽放新颜。
  三一大道—岳麓大道是串联长沙东、西两大门户的城市“主动脉”。今年2月底,三一大道—岳麓大道(星沙收费站—西二环)道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正式启动,翻开了这条城区门户大道崭新的一页。
  与此同时,今年长沙还将高标准推进“一环两带十六纵十六横”道路空间提升,全面提质城区路网,铺就畅通整洁的城市底色。
  让长沙的“城市封面”更具“颜值”且有“气质”,长沙正在加速“作答”——今年以来,长沙全面开展“百日奋战扮靓星城”市容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长沙火车站周边等重要“窗口”打造,“城市封面”全面增花添彩。
  通过“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有机更新”“一圈两场三道”等系列惠及民生的大手笔项目,便民利民指数得到全面提升。
  长沙启动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探索出一条“以留为主,留改拆并重”的新路子,优化了城市空间功能,保留了老城区街巷肌理,中心城区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有机更新赋予了长沙老城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40万棚户区居民住上新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75个,完成白果园、西园北里等14个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苏曼萍是白果园的老居民,在这里生活快四十年了,如今通过有机更新改造,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现在,她最自豪的事就是带着亲戚朋友参观她家修葺一新的小楼房。
  路宽了、城绿了、景美了、人乐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各类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满足着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座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魅力之城悄然崛起。
  数据最能反映城市“生长”带来的生活变化: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6.41元,同比增长11.1%;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06元,同比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0.66元,同比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8.1%。

人才汇聚 人气集聚

幸福之城引力与日俱增

  6月21日,长沙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公报数据:长沙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成为中部地区继武汉、郑州后第3个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
  “能人”带活一方经济,“贤才”激荡一片热土。常住人口破千万,近3年流入青年人才40多万,年轻人为何选择长沙?
  “长沙的行业氛围越来越浓,这也是我选择来长沙工作定居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长沙买得起房,美食还多。”河北小伙王占分是众多来到长沙创业落户的新长沙人之一。打动他的,除了房价优势,以及舒心的营商环境之外,还有厚实的产业积淀。
  去年从北京回长沙定居的刘林称,回到长沙后感觉长沙对人才的重视比一线城市要强,“就业有租房和生活补贴,我们公司的员工就享受了相关补贴,大大降低了我的生活成本。”
  小刘表示,虽然在北京发展得还不错,但回到家乡后,长沙的房价和教育相对来说更有优势。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长沙,一个普通家庭工作6.2年就可以买100平方米的房子。
  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铁、地铁通达八方,公共交通,路修到哪里车通到哪里,让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里都充满人气。同时,长沙本身拥有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加上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极大降低了生活成本,幸福感的溢出效应,带来了人口增量的“虹吸”效应,成为长沙吸引并留住“后浪”的重要因素。
  今年的多个节假日,长沙多次上榜热门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市场活起来、红起来、火起来、亮起来、潮起来,带来的是屡屡出现的“人从众”。长沙,用她的烟火气、低房价、大包容,释放着幸福的引力、城市的魅力、创业的活力。
  长沙装备制造、文化娱乐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例,长沙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企业海内外闻名。文化产业方面,出版湘军、广电湘军闻名遐迩,还有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为长沙的“注意力经济”贡献不小。
  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人才的流入,优秀的人才助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的发展与人才的流入是一种双向的激励,必将进一步提高长沙的城市竞争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长沙这艘高质量发展的航船正加速航行!

来源:芙蓉发布

#美丽乡村 幸福盘锦# 【辽宁:创新赋能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美好辽宁欢迎您#
发展工业,是辽宁的初心。

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在位于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里,展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辽宁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的上千个“第一”。然而一转身,又会在另一块展板上看到曾经凋敝的工厂和失落的工人……

辉煌有时,阵痛亦有时。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十四五”起步之时,回首工业初心,面向新发展格局,辽宁起笔便是“大文章”——“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必须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上半年紧锣密鼓,辽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老字号”产业;深度开发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改变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新字号”产业。

上半年,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6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去年同期13.8个百分点,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4%,路径清晰、抓手明确、起跑有力。

在这“三篇大文章”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创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增量”。

制造变“智造” 激活“老”优势

2020年,沈鼓集团的订单量增长了20%,对于一家老牌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将其归功于生产经营重心向制造和服务并重的转变。

“运筹平台之中,消障千里之外。”沈鼓集团开发建设的“沈鼓云”服务平台和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心,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目前,平台线上服务用户387家,监测机组总数达4000余台,在线消除故障82台次,指导用户立即停机避免更大损失41台次。

思路决定出路。“十四五”时期,辽宁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赋能增效。

鞍钢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这里曾经炼出了东北解放后的第一炉铁水。现在,融合了5G、AI、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5G+智慧钢铁”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在鞍钢的多条生产线上。

“过去冶炼一炉钢需要10个工人,现在5个工人就能操作两个炉。”鞍钢炼钢总厂三分厂五号线作业长曹祥介绍说,今年新应用在生产线上的“5G+智慧钢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月产钢量连续突破历史纪录。

依托厚实的产业基础和齐全的工业门类,辽宁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3万余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达到6个,在建13个二级节点,接入企业397户,标识解析注册量586万,居东北首位。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1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10万台,提供工业APP 493个。

拉长产业链 提升“原”价值

石化、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是目前辽宁最大的工业板块。

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辽宁创新性地分产业、分类别提出24条全省重点发展产业链,以及各地区的主导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让优势产业基础更牢。

大连市的石化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恒力石化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大连市炼油、PTA(精对苯二甲酸)等产能增长位居国内第一。恒力石化150万吨乙烯、逸盛大化100万吨聚酯瓶片等项目的投产,使大连市具备了向下延伸产业链的良好基础。同时,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大连精细化工产业正以年均20%的增速发展。2020年,大连石油化工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276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油头大、化身短、化尾小”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鞍山市拥有占全国79%的菱镁矿储量,全市现有菱镁规上企业200户,年产能达4000余万吨。为了做强产业链,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鞍山市加快镁制品转化步伐,提升耐火原料档次,发展无碳/低碳镁质耐火制品、镁质不定型耐材、冶金连铸用高耐久镁质功能材料等。同时,依托海城牌楼菱镁产业升级试验区,引进宝武、鞍钢等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菱镁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产品深加工率达80%以上。

放大集聚效应的同时,辽宁还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今年3月以来,辽宁省科技厅公布了首批200个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和173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通过让企业做“盟主”“链主”,辽宁改革科技项目组织方式,请企业出题,实施“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科技人才“挂帅出征”。

短短几个月过去,两批榜单上95%的项目已被“揭走”。揭榜单位中涵盖了省外的多家高校、企业和团队,他们将成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强力外援,为辽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揭榜挂帅”这种新颖的形式也在各行各业掀起了创新热潮。

4月下旬的一天,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的会议室里,数十位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正在对5个技术攻关项目进行“揭榜挂帅”。不设门槛、不论资质,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这也是辽河油田开发51年来首次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激励技术攻关,以此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

培育新生态 壮大“新”动能

7月14日,在“辽宁—长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期间,辽宁首次举办了与长三角全方位合作的科技招商活动,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关注。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经贸合作对接会上,共有129个项目进行签约,其中涉“新字号”项目达到65个,总金额861.88亿元,占此次签约总额的64.7%。

7月29日,由省、市、县(区)三级共建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在于北京举行的辽宁东戴河新区承接京津冀“带土移植”科技招商推介会上亮相。当天,20家企业现场进行了签约,10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半个月的时间里,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两场专门的科技招商活动,是辽宁今年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开展精准招商的缩影。

与此同时,辽宁还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创新。“总体上看,今年用于支持的科技专项资金总计将达到8亿元,占年度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的80%,力度空前。”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新发展阶段,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让辽宁的“新”字号喜讯不断。

日前,在工信部公布的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中,来自辽宁的东软集团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从全国203家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2%;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4.9%;通过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03家,数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作为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在省级层面出台的全国首部针对规范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7月27日,《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明确,辽宁将对批复的国家实验室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5亿元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对批复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建设与运行经费;省人民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20%,市人民政府参照执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速不低于7%;对突破性创新成果给予重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励不低于500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的,奖励不低于200万元……

在强化正向激励的同时,《条例》还列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负面清单,严惩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科研失信行为,并在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决策上,允许失败,尽职免责。

在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推动下,辽宁正全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而《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辽宁的创新生态,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上新台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以涂块,可以描线。可以涂块,可以描线。
  • 按照现行政策,杜新枝已经无法撤诉,到时候老杜会不会称病缺席,还是会前往北京跟猫妈45大撕一场,大家都很期待!按照现行政策,杜新枝已经无法撤诉,到时候老杜会不会称
  • 后来,舒成勋二次请来了红学专家,这次,专家们通过对《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的另一部著作,原本流落日本)中的字迹对照发现,舒成勋家墙壁上的题字正是曹雪芹和他的那
  • #日向坂46[超话]# via. 日向坂46官推この後、19時台〜日本テレビ「#THEMUSICDAY#」に #日向坂46# が出演致します☀️今回披露させて頂
  • 最近太多回忆杀了~烤鸭战将第1⃣️期课程的同学(当时为了交换考的)马上要申研究生了,能再培你们一次,真得超开心!希望烤鸭战将快点长大,能从语培一直服务你们到申
  • !!
  •  ——萨利·鲁尼 ◎一旦你意识到精力有限,以下这些事情你就再也不会做了:为消费排队、拐弯抹角说话、单恋倒贴死缠难打、分析人际关系和对己看法、在网上跟陌生人吵架.
  • 最先看一下胡一天的,原本就早已是很酷帅的他,在穿上校服的情况下,居然一瞬间有一种恋爱的感觉。而合乎这一规定的男明星,自然是刘昊然了,秀气的模样,再加上清爽的微笑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rever乐若代言人# rjl#olay 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rjl#哈曼大中华区品牌代言
  • 对于这个说法,李大妈不能接受,在她看来,酒店生意这么好,提前10个月肯定能把婚期转给别人的,现在就是想要找个理由扣自己9万块钱,但扣可以,扣这么多是不合理的
  • 充分发扬江南菜“无味之至味”的特点摒弃传统,同时沉浸在艺术氛围的餐厅,体验大师对历史的解读,让美食拥有艺术的灵魂和文化的内涵,给人味觉与视觉完美碰撞。充分发扬江
  • 做个来访者也不容易,客客气气欢欢喜喜的咨询是没办法突破的。可是,萬萬沒想到,鄧麗君紀念唱片 “忘不了Inoubliable” 最後錄音英語歌曲的製作人一職,還是
  • S‌TAR·星耀未来悠‌塔三周年星‌耀荣誉盛‌典最‌低门槛四折招‌商,卡位倒计‌时5⃣️天市代 大‌区 省代四折门‌槛即‌将结束 错‌过再‌也没有 最‌高配年会
  • 现在,小区物业一到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都会在树干上贴上“已打药,不可食用”的标语,摘果子的人果然少了,有时候瞧着瞧着一颗也没有了,听说是被物业的人统一下树了。雨后
  • 需要购买的女性朋友加VX咨询,还可推荐20个女性好友扫二维码加V信,送红包3.元,(V商,活动达人和小号,朋友圈只发几条的看不到个人生活照片的,加完就删的人不算
  • #哈尔滨身边事#【今年开始,哈尔滨这些地方要大变样! 第一个世界级的乐园就万众期待】昨天,道里区又放大招了!↓↓ ​​​(新晚报)#哈尔滨身边事# 【今年开始,
  • 就这样,将文明举动落实到一处处细节里。在新腾达社区,栽满鲜花的院落杂草丛生,掩盖了部分“颜值”志愿者们将其拔除,积极引导居民树立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不断给老旧小
  • 她说原因有三个:①因为长肉了,产后急需要恢复孕前体重;②她说很享受这种自律的感觉,毕竟疫情在家是很懒惰的,想要改变这种懒散的生活方式;③幼儿园一直不开学,她需要
  • 也就是说,溺爱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并将之投射给孩子,跟孩子真实的需要并没有关系。[心]#夏日书单# NO.2《当我遇见一个人》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
  • 代理深夜的有感而发一直觉得人生观价值观相近的人才能走到一起,这个代理表达了所有我想说的,产品如人品,我不会在朋友圈卖自己都不用的产品,每天发圈不是为了赚钱谁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