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七字仔##闽南语#
一首思乡游子诗,慧眼识珠泪已湿,
鞍前马后敬如师,良朋益友怎可失。
闽南语诗/ 韵母inn.
夜鷹練歌噪人耳,
獨身揣伴聲聲哼。
貓公合唱聲若嬰,
老厝序大等團圓。

門埕露水凍身邊,
寒夜冷月裘來添。
遊子衫破無人紩,
針線空椅在簾簷。

南北二路車聲拑,
目睭珠淚含目墘。
思鄉解藥記持滇,
歌聲入耳也甘甜。 https://t.cn/EqGx7ko

#叩醒心灵[超话]#【过年的声音】

你有没有那种时刻,只是听到一些声音,就立刻想到过年?那些声音是契合在记忆中关于过年的每一帧画面里的,高音低音,错落叠在一起,像是一首音乐。

厨房里不可开交的叮当作响是团聚的开场,年夜饭觥筹交错间的笑语欢声是温馨的副歌,跨年那一刻焰火齐放的震耳欲聋是交响诗最隆重的高潮,回荡心间的温柔乡音是萦萦绕梁的小调。

哪有安静如许的年啊,就是要热热闹闹、喜气洋洋,鼓乐齐奏,才是年。

过年回家,真正感受到“终于到家了”的那一刻,不是下车的瞬间,而是第二天一早。
半梦半醒间,就听见厨房里传来的声音,灶火燃旺的呼呼声做底,锅碗瓢盆轻轻的碰撞,切菜的铛铛声相合,完美地搭配在一起。间或夹杂低语,是父母刻意压低的语调,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还未分辨出来,门就被敲了两声,妈妈在门口喊着“别赖床啦,起来吃早饭吧!”——如同无数个曾被这样唤醒的,儿时的清晨。

而在异乡,有太多个早晨被恼人的闹钟惊醒,在万籁的清晨爬起来,匆匆忙忙去赶地铁,然后在公司门口的便利店随便买些面包果腹。有多久,没有在如此逸然的清晨,听到厨房里传来这样令人心安的声音。

这声音太熟悉,熟悉得久违,熟悉得真切,它细细铺开,饱含着日常的烟火气,带着专属于家的温度,把人笼罩在里面,在里面,有无限安全。

过年回家,盼的不就是这样的热闹?不大的厨房能把一家子都容纳进来,你在水池边洗菜,水声哗哗,他在案板上剁肉,铿铿作响,还有人开着火负责掌勺,铲子与锅边相撞,叮铃咣当。

大家聊着眼前的活儿,聊着晚上的安排,聊着去年的感慨,聊着未来的期盼,情感在厨房里氤氲着,酝酿到菜里,流动到胃里,暖融进心里。

就是这首厨房里的开场音乐,满满温馨、十足雀跃,朗朗上口,热气腾腾,只要它一奏响,就是归家的证明。

除夕当晚的家里定是鼎沸的。电视早就打开了,不必非得等到八点整,那天连新闻联播都欢天喜地得好看。全世界的中国人不管身在何处,眼里就只剩这件天大的事,就是除夕,就是春节。

小孩儿在客厅与厨房之间来回跑,偷偷衔一块炸好的虾或是鸡块,平时总是限制着不能多喝的可乐今天也算是天经地义地放开,趁妈妈不备早就灌了一听下肚。

饭桌正一点点被摆满,大人插空指挥着:去拿筷子!去摆碗!去把奶奶扶过来!紧听着客厅里就传来老人一声回应“哎我自己过去——”。

总是恰恰好的,年夜饭和春晚一起开始。节目最初的几个歌舞节目永远是家人一起碰杯的背景音乐,电视里奏乐响起,舞台上火红烂漫,那氛围正好跟家里年夜饭的欢聚相契的自然。
春晚是中国人过除夕的共同回忆,家家年夜饭的美食各有不同,但电视里的欢歌笑语是一样的,窗外璀璨的烟火照亮的也是一整片天空,只有在除夕夜里,我们才有这样一致的笑点,和无限趋同的期盼。

零点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似乎能淹没一切,天空忙得忘乎所以,地上闹得沸反盈天。我们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但手机里总会有惦记的人,在零点的那一刻,准时发来一句新年快乐。

除夕之夜,就是一首隆重的交响诗,它有盛大的开场,温馨的桥段,轻快的过门,还有昂扬的结尾。它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一同奏响的,属于中国人的音乐。

过年这首音乐,可不是过完除夕之后就戛然而止,那来来往往拜年串门的亲戚好友留下的欢笑,构成了萦萦在耳边绕梁不绝的余音小调。

许久不见的老友围坐在茶几两旁,手里剥着柑橘,说说身体如何,互相倾诉近况。

若要全是家里人,那就更放得开,七大姑八大姨往床上盘腿一坐,嗑着瓜子,剥着花生,话头随便一起,根本停不下来。什么儿女啦,菜价啦,若是谁带着织毛衣的家伙什,还能就一个花型的织法聊起来,碎碎念念,用最熟悉的家乡话,聊着极细索的家事,却是极温柔的日常。

过年最有归乡感的瞬间,就在这了。大家围坐着,自然而然地用着家乡话交谈,言语中都是只有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才能听懂的平仄变化,和音调的抑扬。

或许,乡音就像连接我们与家乡之间的密码,它像一串特殊的音符,平缓,悠长,听不到它的时候,它就悠悠然沉在心底,不曾退却;听到它的瞬间,它就震荡起来,思乡就有了回音。

这就是声音的魔力吧,它种在记忆里,蛰伏于潜意识中,只要这些声音响起,我们就能像穿越时空般回到当时的情景。或许时隔经年,脑海中的画面会模糊,味道会无法描述,但声音总能皱起回忆的池水,泛开温柔的涟漪。

而家的声音,一轨一轨铺排起来的,就是过年的声音啊。若要是没有这些声音,年历上的日子就只是一个没有回响的数字。

往年的春节,都是记忆里这样,家家户户,城市街道,一层叠着一层温馨开怀,一声接着一声喜气热闹。而今年,是否能够回家这件事,又眼见着变得困难。这是被全国人期待太久的新年,这一年的痛彻心扉与艰难困苦,急需这样一个春节来治愈。

不知道你今年是否回家?还是尚未确定?若是终于一个人留在原地过年,也要好好对待,记得打个电话。也许不如往年的气氛丰足热烈,但只要能听听家里的声音,就是过年。你说呢?

#生活如诗[超话]#贺新郎☞思乡

乡愁惹初月。
云失态怎堪相托,锦书难追。
老树旧屋皆催心,愁容又添新岁。
千里之外人独缺。
湖岸凄凄月如水,满腹愁肠唯有欲醉。
人有苦,因何为?

今夜月明人尽悔,琐事缠身不得归,憾而所谓。
喧嚣阵阵愁更愁,繁华数尽悲催。
任花开花落幕退。
如那火焰山炙热,再如滔滔沧浪之水。
若可悔,不离谁?

2021.1.15.草于异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朱一龙镇魂# [佐伊卖萌]#朱一龙沈巍# [佐伊卖萌]#朱一龙 更多面的未来演给你看# 《镇魂》是由时悦影视出品(2017)周远舟执导,改编自作家Priest
  • 我工作的师傅对我好好啊案例一:下班的时候下雨了,还特地打电话问我,你在哪儿呢,我开车送你吧,殊不知我已经到家啦[哈哈]。案例二:今天任务量比较大,我一个人搞不完
  • 300人大部队手把手教你玩转南航随心飞,一起一起南航随心飞大部队300多人喊你来组队,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一起出发,分享各地美食,各地攻略,各地疫情政策,在我主页
  • 顺带着记录一下这条没发送成功的内容[太开心]#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运河之都#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造就了历史上的富庶繁华,伴随运河文化成为城市的灵魂。202
  • 这次对于比赛取消,拉曼在社交媒体上说:“我的身体根本不允许我这样做,它不会让我减到200磅,但在拳击界,你在哪里看到会提前一个星期取消比赛?”相反,白大拿批评了
  • 离行业、公司越远,离宏观越近,你越不可能知道共识之外的东西问:2022年上半年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投资者经常问“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我知道你经常被问到到底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蟋 蟀周志斌有些隐痛适合永无天日一只蟋蟀一次次泄露我的秘密雨后的傍晚人世的伤口被反复清洗几声鸣叫当成药引伤痛能否赶在黎明前痊瘉蟋蟀未置可否把蟋蟀当成镜子在鸣叫
  • 我妈是不听,但是听我说小区里好多人都去核酸检测了,还有人因为好几个点队伍很长,等了半天都没轮到而发消息到小区群时,还是决定回去,就连夜走了[裂开][白眼]明天到
  • 但是基督徒走过这地方没有遇到危险,我对这一点弄不大懂,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异教徒早已死了,至于教皇呢,虽然他还活着,但是由于年纪老迈,又由于他年轻时跟别人有过不少猛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主席陈鸿波说,青年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孵化器和科技园区营造的创新生态小环境,并通过对其拥有的软、硬环境的仔细研究和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创业发
  • 日前,由岱山谷频老师倾注热情、精心整理编辑的《海水,每天在喂养我们——舟山群岛诗群评论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系统展示了舟山群岛诗群诗人们的创作成果。我的首本
  • ”夏表示夏季,也可指代整个中华民族,搭配上月字作为女孩名字,让人想到夏季晴朗的夜空上高悬的洁白之月,是一幅安宁、幽静、闲适的画面,十分美好,拥有这个名字的女孩会
  • 也是一样的心态,不去面对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就不会再一个人身上,陷入死循环,现唯一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技能,把工作做好,完成心里规划好的目标,再决定要不要回威生活
  • ——日野原重明当你‭‮的真‬‬心怀天下的时候,天自然会把该配的能力和资源给你。热衷于社交,而忽视自身的人,他们最终都会明白:你自己没有用,你的社交也就没有用。
  • 学会淡然,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平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会释然,适时清扫心灵污垢,便会让脚步轻盈,心在路上,永远不会疲惫;学会悠然,便会闲看庭前
  • #每日一善# 善良是一种积极的磁场,会帮你吸引到更多的好运和幸福。善良的人的回报或许会迟来,希望是永不缺席,我也不管上天是否有什么安排,只愿善良能取悦自己了。
  • [话筒]前度月来时,你我初相遇;相对说相思,私祝长相聚。2.我词不达意的时候,不要顺我意,从始至终我内心没有一刻想过离开你。
  • 因为疫情防控,他和妻子目前都居家办公,幼儿园暂缓开校,范宇一家宅在家中,感受到了久违的闲适。我们都知道他有多忙,日程有多紧,会有时间看这些资料吗?令人意想不到的
  • 詹天佑可是活在大清朝的人,但今天我们很多男人在对待女性、妻子的态度,远及不上他一个脚趾头。” 他是工科男,不玩政治,不趋炎附势、追名逐利,所以不管在大清朝还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