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死而活过!

文/曾 一

"我是谁"?

最早由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出的这一哲学的终极之问,历来众说纷纭,看似简单之极的问题至今无一公认的标准答案。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太复杂了,人为被造之物,可人又在不停地造物、造福和造罪。如上帝所言:"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猜透呢"?
我在弗洛伊德的"三我"(本我、自我、超我)中没有找到"我是谁"中的那个"谁"。

我今求助于海德格尔的思,看能否循他与众不同的独一之思径找出仍在隐匿中的"我是谁",至少也应发现这个狡猾无比之徒的藏身所在。
海德格尔之思,首先是本源之思。

何谓本源?存在的本真状态。海氏之思功莫大焉在于,他重新找回了被人遗忘达数千年的古希腊人的"存在"。他溯本求源,思入在的深度和广度迄今无人能及。

存在是世界实体的诸在者之存在又是诸在者得以存在的根据。人是诸在者中的一员,但人的"我在"与他在并非平行的关系,人是上帝之下万物之上的存在者。人是诸在者中最特殊的在者,是万物之王,人不是亲临现场而人在即为现场,人于在时不断反躬自问,"三省吾身",从"我"的生存来领悟我自身,进而认清和把握存在。
"悟",这个汉字很有意思,折散来看,它由心、五、口三部分构成,悟是心思之悟,同时也要依靠悟者的五官提供感性的信息,而最终经由口之言说来表现所悟之物。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所以让它在场"。人对世界本源及自身的"悟"和展示,必须通过思来达成,而思又必须以词语即语言的形式"三思而行"。所以,海德格尔之思又是语诗之思。
海德格尔之思是语诗之思,此处要注意我故意造的"语诗"这个新词,是"语言之诗化"的简称,但其间含有语言自带诗性的意味。

后晚期的海氏之思,十分重视研究荷尔德林、里尔克等人的诗歌,其思破天荒地悟到并道说出:诗对人之存在的栖居及筑居不可或缺的意思。诗在海德格尔那里几乎等于他的思,诗所求的敞亮正是思所求的解蔽。"一切艺术本身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诗"。一切思想又何尝不与诗暗通款曲呢?亦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问题可由一个数学公式来完美解释。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问题也由一行诗找到解释的思径。

海德格尔后来特别喜欢以语言的诗化来运思,这不仅没有减少思之敏锐,反而强化了思的纯粹和深广。在海氏之语思中,"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言故人在,人在因人言。不让人言,无异于对人之否定。如前所云,人是万物及自身的悟者,而海德格尔的语诗之思又让我感悟到:人还是自在与存在的言者,而且由这个悟一一言一一行的过程,人之为存在者之在才得以确证。
海德格尔之思是"此在"之思,他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独一无二仅属于海氏名下之"我思"。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已为海德格尔改写成了我在因我思,我的意思是说:海氏之思是他有别于所有哲人的独特建树,也正是这一"我有他无"之思如人脸可供识别一般,使海氏之我成为"我在","我在"即是"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之在,是人作为必死者之精神生命的延续。推而广之,于海德挌尔适合的"我在因我思",同样普适于其他人,只是"我"不一定作为独特的思者而在,也可以作为"行者"改写为"我在因我行"。例如一个桥梁工程师,参与建造了一座长江大桥,作为造者的他,必有从被造物桥中体悟到"我在因我行",这恰似果树从结果中补全它丰满的存在感。因为人即"此在"之在者,所以对海氏的此在之思当作更多了解。
"此在"是此地此刻此人之在,犹如"到此一游"之在,游客将这四个字和自己的名字刻于树皮或者石碑,游客走后,尙存的字迹却显现出"此游"已无游人,此在已变不在。此在,即有限的在,必有一死的暂在。与此在者必死的不自由相对应,此在者又是一个自由的思者、行者和言者。并且,此在是以自身来作为根据的存在,也只有自由的存在者才有承担自身的责任。作为自由存在的"此在",它以非现成的此在宛如一张白纸来任意涂鸦,积极抑或消极地作为此在自身的构成。

换言之,柏拉图问"我是谁"时,在此我可以回应他说:我谁也不是,又谁都可能是。比如前去为小男孩庆生的老人,说这个小帅哥将来可能是总统也可能是超市的一名保安,还有可能是以艺术乞讨的街头画家,这并未错得离谱太多。但此在的自由,必以"此"为边界,这便是人有限的此生此世的寿命之谓大限。
正是从"此在"之思中,海德格尔将此在者的人道说为:向死而生。我不懂外语,更别说德语了,但我懂一点中文,我觉得把这一海氏经典人生观翻译为"向死而生"也好,"向死而在"也罢,都显得不尽完全,不一定合乎海德格尔德语原文之本意。

因为海德格尔之思,从不把人之"必有一死"视为外在于人自身之物,仿佛"死"在此在的外面和前面,所以才要去"向"一一朝向一一那个"死"。

我联想到,老子对人生百年的道说以"出生入死"名之,就比译者所用"向"字来得高明,也与此在亦即在此更为吻合。从老子之说,应知作为此在的人基因中含有死因,人一生下来被抛入世界便于生命的过程同时开始了死亡的过程,人知晓此在正是变化中的不在此,恰似一次性拧紧发条的手錶必有走停的时刻。人因死为生,追求在此在中活出一个"在此"的人的样子。因此,我认为,把原译"向死而生"改为"因死而生"似应更加与海德格尔此在之思原意相符。

我在去年鉴于疫情严峻写下一篇所谓"自祭文"发在微博上,结尾四行诗与此有关,转录如下:
锦瑟弦将断,
追忆无限多。
呜呼且哀哉!
因死而活过。
是的,人因死而生,因死而活过,即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响应存在本身之召唤,让存在于此在中现身到场,当存在以接纳包容的方式对此在开启,大地与天空涌向终有一死者为邻,使"我"之此在变为在此,而若无"我在",又何有"在此"?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无以计数的人作为肉身生命个体早已不在,在此变为不在,然而他们作为先祖的基因在子子孙孙无尽的繁衍中留存下来,他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息之居所留存下来,其筑居的技艺和活力也保存在其中;作为此在者,许多人"死而不亡",其不朽的精神生命(例如老子、海德格尔等等)在文存经典中依然如"我在""在此"与生者相伴,共同构成绵延不断的人类历史长河,构成这人类世界所思所言所行之生生不息。

2022.5.23.云溪伴石居
注:本文编选自曾一书稿《我在之思》

【一批百年前的家族契约文书—— 钩沉一段唐河县两度易名的往事】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昨日,记者走进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从该馆新近征集到的一批唐河县韩氏家族契约文书中,钩沉一段唐河县近现代以来两度易名的历史往事,也由此探寻“博物馆的力量”。

一批旧时文书,一段尘封往事

这批韩氏家族契约文书,系皇粮国税博物馆近日在征集区域社会文献史料时,自唐河县桐河畔韩氏家族后人处征得。这批契约文书,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保存基本完好。契约种类包括土地买卖、分家文约、借贷文约、田赋凭证以及科举书籍资料等共33份。最早的一份系清同治九年(1870年)的土地买卖官契,最晚的一份是新中国成立后,唐河县于1951年为第七区韩姓村民所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些文书,详细记录了韩氏家族1870年至1951年的家庭人口财产变迁历史,其中清代官方木板刻印文书3份、草契6份、分家文书4份,民国时期石印官契两份,分家、土地买卖等契约18份,皆以毛笔楷书填抄手写,内容按照传统契约文本格式订立,内容严谨翔实。

在民国时期韩氏家族的契约文书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韩文标购买韩书绅名下两亩土地的官买契,民国十二年(1923年)韩文标购买韩生花名下十六亩土地的官买契,所加盖的官印是方形篆书朱文“沘源县印”印文。从“沘源县印”四个字中,可以钩沉出一段关于唐河县的历史往事——近现代以来,唐河县曾两易其名,由唐县改名沘源县,再到如今的唐河县。

近现代以来,唐河县两度易名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长谢总喆介绍说,《南阳地区志书》记载,民国肇始,革故鼎新,北洋政府面对全国县名重复太多的状况,决定对重复县名重新命名,以适应国家行政划别之需。当时全国共有126个重名县,其中,河南省唐县与直隶(河北省)唐县重名。根据当时规定“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的原则,直隶唐县自五代后汉时重置以来未改名,应存;河南省唐县明初降置未易名,即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唐州设唐县,与直隶唐县比之,定名较后,应即酌改。《南阳地区志书》大事记记载,“民国2年(1913年)3月1日,废除厅、州制度,改淅川直隶厅为淅川县……唐县为沘源县……”因河南唐县居沘水上游接近源头而名为沘源县。

据相关史料记载,更名沘源县之公报公布以后,唐县各界一片哗然,文人学士对此不符合唐县实际的新县名反应强烈。当时的北洋政府之所以将唐县更改为沘源县,是因为“唐县境内大狐山为沘水之源,水在县南,故名”。事实上唐县境内并无大狐山,“水在县南”中的“县”指的是泌阳县,与唐县不相符。因此,唐县多名士绅联名提请省政府重新改名,未果。谢总喆介绍,时有唐县人李环瀛,清朝末年毕业于河南省法政学堂,曾任河南夏邑县、灵宝县、陕西扶风县县长,后被选为河南省参议员。他多次申述老家唐县新改沘源县的县名不符合实际,引发民众不满之事,终使沘源县以其境内的唐河作为县名,改名为唐河县。《南阳地区志书》大事记记载,民国12年(1923年)3月改沘源县为唐河县至今。沘源县自1913年3月设立,至1923年3月再次易名,仅有10年历史。因此,韩氏家族契约文书中关于沘源县的记载更显得弥足珍贵。

小文物,从侧面展现历史变迁

唐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古往今来,唐河县的县名多次更改,每一次更改,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这批韩氏家族契约文书,虽然只是小文物,却是研究唐河县域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实物资料。

谢总喆告诉记者,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皇粮国税博物馆邀请省市文博、社科、收藏界部分专家学者,包括河南科技大学白国林教授、南阳理工学院谢安国博士等,对这批契约文书进行鉴赏研究。专家学者认为,这批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的韩氏家族契约文书,是不同历史时期唐河县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它们不仅仅见证了韩氏家族的繁衍发展,也是唐河县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中可以梳理出唐河县自清末以来的历史、文化、地理变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农耕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和民俗风俗的演变,提供了实物佐证。

今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那么,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谢总喆认为,来自藏品的历史价值等多个方面。博物馆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感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体验,搭建不同人群交流的平台,比如这批韩氏家族文物,对于专家学者缕析历史脉络、补充佐证历史变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记者 王平 文/图)#讲好南阳故事# #高质量发展· 南阳更出彩# #奋力打造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

#市县工作# 【打造品牌 开创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新局面— —《汉中文史丛书》出版背后的政协力量】《汉中文史丛书》
  3月26日,由汉中市政协组织编写的《汉中文史丛书》首发式举行,填补了汉中文化发展史上文史资料集成出版的空白,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传播又添力作。同时,这部大型文献丛书出版的背后凝聚着编纂团队的汗水和辛劳。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汉中市政协为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在2020年文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适逢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政协文史资料不能缺位,要围绕汉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精髓,编写一套《汉中文史丛书》,全面展示新时代汉中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汉中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汉中高质量发展。
  为做好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市政协民宗文史委把编辑出版《汉中文史丛书》确定为2021年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时间表,迅速召集有关方面商议论证、调研座谈。同时,为编纂好《汉中文史丛书》,市政协聘请王蓬、梁中效等资深研究人员,多次研究,反复论证,从汉中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众多的领域中筛选出《汉中三堰史话》《回望西北联大》《张骞与丝绸之路》《汉江航运与工商往事》《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汉中历代廉吏》《汉中人文山川》《汉中文史采撷》《秦巴深处的记忆》《天汉纪事》十个选题,邀请了在各自领域学有专精的16位作者共同参与创作。
  曾任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的王蓬在担任《汉中文史丛书》特邀主编的同时,还创作了《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虽然创作出版古道著作已有多种,但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不敢马虎。”王蓬说。
  《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无过多引用典籍古文,读起来流畅达意,与以往古道著作相比,增加了很多新材料、新发现。“创作中,除了在选题上力求编旧述新、尽量增写新篇外,对整部作品在框架、单元、篇章、乃至文字上都通盘考虑,仔细修润完善。”王蓬说,创作中既尊重历史典籍,又照顾读者阅读兴趣。
  《汉中文史丛书》写作涉及题材广泛、时间跨度长、资料分布广,写作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汉台区作协顾问李振峰是《汉中历代廉吏》的作者之一,近年潜心文史研究及地域文化传播,致力弘扬先贤精神。“编写《汉中历代廉吏》,我至少翻阅了两千万字的史料。”李振峰说,其中清嘉庆严如熤的《汉中府志》就认真系统看过三遍以上,同时为了印证史料,请教专家学者、朋友都是常事。
  编写史料是一项脑力活,更是一项体力活,李振峰的足迹遍布汉中各县区及宝鸡、四川等地。“创作的日子里,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为编好《天汉纪事》,仅结构就商讨了六七次。”李振峰说。
  从去年4月下旬开始,陆续完成初稿撰写,成熟一册,即刻对篇目、文字、图片进行初审,初审后及时交付印务公司排版设计,7月底基本完成了十册书籍的排版设计并印制样书。同时,安排专人专程赴印务公司就丛书整体风格、内容构成、封面设计等进行沟通交流,按照书稿内容,梳理脉络。
  “总共350万字的丛书,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半年多就完成了,这得益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以及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李振峰深有感触地说。
  《汉中文史丛书》编纂工作,是汉中政协史上一次最具规模、最富层次的编纂活动,也是文史资料工作不断走向系列化、专题化、高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为进一步挖掘“汉风古韵”文化内涵提供了助力,也为多角度解读汉中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研究汉中历史发展提供了翔实生动的史料。
  《汉中文史丛书》内容简介
  《汉中三堰史话》:本书对荣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汉中“三堰”的创修扩建、整治维护、灌溉系统、灌溉效益等作了梳理和论析,并对汉中境内其他水利设施及奉祀水利先贤的纪念性遗存,以及近现代汉中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作了介绍。
  《回望西北联大》:本书从西北联大艰辛抵达汉中,在此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大批人才,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为主要线索;以历史沿革、人物、事件为论述重点;以助益当地水利地质及多项文化事业建设为依据,对西北联大长达八年的活动情况,以及由该校分拆出多所院校等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张骞与丝绸之路》:本书从中华文明盛衰的角度解读张骞地位的变化;将“一带一路”、西部开发与张骞出使西域联系起来,破解张骞成才成功的奥秘;以史学确定张骞文化地位,以文学观察张骞形象变迁,以神话传说溯源“张骞泛槎”。
  《汉江航运与工商往事》:汉江有着三千里黄金水道、数千年的航运历史。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珍贵的图片,系统全面地辑录了汉江航运与汉中工商业发展的历史往事,补史之阙、继史之无,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存史价值。
  《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本书通过对多条秦蜀古道的起始、方位、形制、变迁与所起作用,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褒斜道石门石刻诞生、传播、保护、凿迁等重要史实详尽钩沉梳理,展现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深厚久远、内涵宏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汉中历代廉吏》:本书收录了几十位廉洁勤政官员的事迹,介绍其人品和才学、政绩和情怀、官德和气节,弘扬其当官为民、清廉自守、勤于政事、鞠躬尽瘁的精神,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和借鉴。
  《汉中人文山川》:本书由远古遗响、先贤留痕、古城老街、诗韵山水、画境家园5辑共58篇文章构成,介绍了汉中古老的人文遗迹、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汉中古城老街风貌、诗人笔下的壮丽山水和秦巴汉水等自然风光。
  《汉中文史采撷》:本书主要采撷与汉中考古发现相关的、古代先贤在汉中留存的、民国时期在汉中发生过且有重大影响的、汉中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重大影响的和新中国成立后汉中在环境保护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文史资料。
  《秦巴深处的记忆》:本书从秦巴民居、婚丧嫁娶、秦巴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对秦巴民俗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详细的论述。深刻解读了陕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历史沿革、特色亮点及保护现状,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秦巴地区民俗文化的整体风貌。
  《天汉纪事》:书中精选县区文史资料,从各个方面寻觅、钩沉、补史、辨谬、纠误,展现本地旧貌,讲述历史故事,弘扬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使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历史、山川的壮美、前人的不易和往日的辉煌。
  序
  □ 严维佳
  两年前,我从汉高祖刘邦定鼎之地——咸阳出发,经铜川来到刘邦汉业筑基之地——汉中。今年适逢建党百年,又遇汉中市政协成立二十五周年,也是市五届政协即将届满之年。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身处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回望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放眼未来的美好蓝图,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正当其时、适得其势、势在必行。
  新时代赋予政协新使命。发掘文史资料、弘扬人文精神,以史资政、以文化人、凝聚共识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年来,市委批准设立了政协文史馆,增加市、县政协文史馆事业编制,充实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市政府拨出专门出版经费,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市政协文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新机遇当有新作为。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和努力,一套十本的《汉中文史丛书》应运而生。当我手捧这沉甸甸的书稿,并应邀为其作序时,我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对于一个到汉中市政协工作时间并不算长的人来说,要读懂汉中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尚需时日,要概括出汉中历史的特点和文化精神,真是件难事。好在,有广大政协委员和市、县政协干部,以及像王蓬、梁中效、刘清河、贾连友、李锐、杨建民、苟保平、王亚萍、余成新、吴全民、李振峰、黄建中、李青石、王景元、石秀全、王继胜等我市文化名人、专家教授、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终于使这300多万字的书稿即将结集出版,作为编委会主任和主编,我在兴奋与感动之余,便欣然应允为本书作序。
  小汉中有大历史。汉中是中华山川地脉的聚焦点,是华夏历史文脉的兴奋点。巍峨的秦岭,脉起昆仑,尾衔大别,像苍龙一样横卧在神州大地的中央,北佑黄河,南护长江,合和南北,泽被天下;处在这“一山两河”中央的汉中,正是联系南北的纽带,沟通东西的走廊,是国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聚焦点。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联袂雍梁,北接关陇,南连巴蜀,像摇篮一样培育了古老壮美的文明,周秦汉唐,天府之国,背靠莽原,虎视东方,啸傲寰宇,引领世界;宋代之后,国都东移,乾坤扭转,西部衰落,东南崛起,天汉大地,稍逊风骚;但北宋建国,三泉直辖,元朝一统,汉中归陕,明清时期,开发秦巴,连云栈道,辐射西南,皆因汉中是南方的门户和战略屏障。无论前台,还是后方,汉中始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征程上一块凤翥龙翔的热土。书汉中,写汉中,一草一木总关情,一砖一瓦皆为史,一山一水有灵性,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方“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这里是汉水之源
  《诗经》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地上的汉水与天上的银河交相辉映,“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汉水源于秦巴山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宁强嶓冢山是闻名华夏的汉水源头,千溪之水汇成汉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润泽天汉大地,惠及陕鄂百姓。汉水浩浩,泥沙沉积,富饶美丽的汉中盆地滋养了一代代汉中儿女在此生息繁衍、安居乐业。汉水滔滔,发达的水运系统带动了工商贸易往来,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粮、铁、药、茶、马、丝绸流通天下,汉江航运成为货物贸易的重要通道。汉水潺潺浇灌出了年代久远、灿若星河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龙岗篝火点燃了秦巴文明之光,湑水青铜铸就了三代褒国的辉煌。远古先民逐水而居、因水而作、顺水而行,他们开山凿石、修堤筑坝,引流排灌、疏通江河,利用简陋的工具创下了惊世之举,开凿的褒斜栈道连通秦蜀、沟通南北,是商贾经贸、行军用兵、融通文化的重要通道,栈道南谷口的“石门”系我国古代第一条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隧道内保留了国宝级的摩崖石刻群,《石门》《石虎》《衮雪》等汉魏“十三品”享誉古今、蜚声中外,世人珍为“国之瑰宝”。
  秦巴山地、汉江流域并非风调雨顺之地,先民们与自然抗争的治水传奇亦蔚然史册。嶓冢山石牛洞旁留下了大禹治水成功,勒石记功的“禹书”。萧何、曹参筑堰引褒水建山河堰,成就汉业,造福一方。五门堰因势利导,灌溉稻畦千顷,滋养烟火万家。杨从义修浚旧时八堰成杨填堰,民赖其利,福祉城洋。“汉中三堰”皆因历史悠久,惠泽百代,至今沿用,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为汉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又增添了一张世界名片。抗战烽火中创建的“汉中三惠”(褒惠渠、汉惠渠、湑惠渠),不仅发展了汉中水利文化,更确保了鱼米之乡汉中在抗战时期的战略地位。
  汉水如同历史坐标轴,连缀起千百年来汉中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奋斗历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汉中人民全力守护生态环境,不断巩固“绿色”这个天汉大地最美的底色,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草木植成,林绿荫深,碧波荡漾,森林覆盖率高达63.8%,绿色循环已成为汉中标签。汉江清流带着380多万汉中儿女的深情厚谊,经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源源不断地流向京津、华北,更流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详情https://t.cn/A6XVcS4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多莉说.“假使他对此事很认真的话,我就会失望了,”安娜打断她.“我相信都会忘记这件事儿的,基蒂也就不会再恨我.” “总之,安娜,老实说,我并不怎么希望基蒂结成
  • 适合官宣恋情的短句1、抱歉了妈妈,我还是嫁的出去的2、让我们红尘作伴,吃的白白胖胖3、就是这个人,打破了我孤独终老的计划4、这次充话费,果然没失望5、从前,眼前
  • 其中在聚焦主要领域抓投资中提到,要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地铁6号线一期、城郊线二期、3号线二期、机许线郑州段...五,本周最大的行业板块利好:(下列消息来自于
  • 马嘉祺的粉丝们好好看看这就是@时代少年张云安,所谓的“马嘉祺是我的底线”不觉得很假吗?我觉得你是马嘉祺的黑粉派来的奸细,你没上过小学吗?
  • 你越是熟悉光线,并熟悉捕捉光线的方法,就越能将你的照片从“不错”的人像转化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佳作。拍摄对象也许会觉得太阳光是最好的,但你要告诉她,多云天气下柔和
  • 25.在互不相理的日子里 其实我一直都在偷偷看你的账号26.我热情有限 你好自为之27.一贫如洗的真心 一事无成的温柔28.有些事情说出来显得我不大方 但我确实
  • #略记感想# 《女佣浮生录》/约翰·威尔斯 太好看了,这才是女性题材该有的样子,没什么小情小爱小三小四,就是赤裸裸把女性可能面对的现状摆在你面前,没喊痛,
  • 目前,煤矿生产经营秩序正常,长武县政府和亭南煤矿共同组成调查组,并联系了煤仓设计方、建设方及相关专家,将对煤仓坍塌原因及拆除事宜进行调查论证。目前,煤矿生产经营
  • 愉快的旅行截止到遇见大恐龙边的乐仕堡儿童拓展乐园,瞬间着魔啊,非要进去玩,明明没那个运动能力和理解能力,却爱得那样深沉。小少爷胃口大开,都开始主动下手吃饭啦,甚
  • 成功的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在李欣《这里是北京》团队十几年来用镜头记录了浩繁的北京故事。仅有这些还不够,现在副中心的建设是一天一个样,《这里是通州》不仅要
  • 后来,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以至于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才觉他教会我的才是人生的大哲理大智慧,值得我用一生去慢慢的品细细的嚼。我嘴上嘀咕着父亲太惯着孩子,心里
  • 昨天刚寄来,我和孩子爸爸都太喜欢了!原本我都不太喜欢这种罗马式凉鞋!
  • 十宫主飞到二宫,对于上升金牛的人来讲,就是他的十宫主应该是水瓶,那么土星就是十宫主,十宫主飞二宫意思就是他通过他的名望工作职场社会价值来挣钱来获得钱财;那么这样
  •   在董事长陈桦的带领下,公司自成立起,就决定走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满足业主及合作方的期望”的经营之路。  2011年6月,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陈桦
  • 饭圈最恶心的就是永远做不到圈地自萌,不然不会因为一条粉丝可见的微博就引起战争,你要圈地自萌,哪会看到人家粉见的微博呢,为啥要去关注自己讨厌的人的微博呢。手段太下
  • 最後に、焼肉定食だあ、こらあ〜!想い出いっぱい。
  • 哈哈哈,不得不再次感叹这奇妙的共时性,日蝎,月狮对冲木瓶,最后的冠军居然是在比赛时被我们忽略到了的格兰芬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组的小伙伴有太多太阳天蝎和上升天
  • 掇夜人的故事(上) 任大霖 我八岁那年,父亲生伤寒症死了。 妈妈实在没法在家乡活下去,就狠狠心把我丢给了年老的外婆抚养,她自己跑到杭州做佣人去了。 当时我在
  • #studyaccount[超话]#Day2⃣️4⃣️5⃣️做模型划伤的手,很深,隐隐作痛在读《场地精神》希望读完有不同的感悟扎哈逝世三周年抄绘活动ing这周在
  •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