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来西安的原因”】

“我真正把家安在西安啦!”

孙国栋,2020年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初到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新发起成立的创新型科研单位,成立伊始,人员队伍还不齐备。

“小孙,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不管是资源经费还是研究装备,你只管放开手脚大胆干,我们会给予你支持。”公司领导给孙国栋承诺道。这话可真不是画大饼。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公司陆续采购了2000多万元的科研装备,搭建完成了所需的实验平台,孙国栋一门心思搞研发。“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钼和钨,简单地说,就是要把钼粉和钨粉做到更细、更容易复合,从而使它们的组织结构更好,特殊性能更优,为后续的合金或特种复合材料提供优质原材料。当然,还包括更低成本更简单工艺的制备技术,让它可以工业化、批量化生产。目前,我们的钼和钨系列粉体都已经做到纳米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去年,汉中一家企业找到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来,他们为精密加工仪器生产高端刀具,其使用的硬质合金原料依赖进口,国内在制备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短板。针对这些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孙国栋带领研发小组成员迎难而上,解决了纳米碳化钨制备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他们开发的碳化钨粒度已经达到了50纳米,几个关键指标表现优异,今年内,就能提供样品供厂家先期测试使用。

“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来西安的原因之一。”孙国栋说,相比在高校做课题研究,他更喜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相关行业解决“卡脖子”环节,看到公司的成果很快能投入应用,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孙国栋的带动下,短短两年里,仅仅北京科技大学就来了8名博士加入公司的创新平台。“我是安徽亳州人,西安的人才环境是一流的。博士安家费、项目经费、平台资源,包括这次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创新项目,从西安市、经开区,到公司都给了我大力支持。我娶了西安姑娘,买了房子,真正把家安在西安啦!”

6月28日,西安市评出
首批“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
孙国栋就是其中之一
该项目为诸多像他一样的
年龄轻、资历浅、名气小
但却才华横溢的好苗子
送上及时雨

为了进一步吸引集聚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西安创新创业,市委人才办牵头组织实施了“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遴选工作。经项目征集、综合审核、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程序,全市共确定188个人才项目,作为首批“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人选。

首批“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
对入选青年人才
提供怎样的培养支持?
哪些项目可以申报?
申报人应具备啥条件?
......
跟着经开君往下看

——重点支持支柱和优势产业领域人才项目——

按照《“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工作方案》安排,由市委人才办牵头,统筹协调各区县、开发区分别制定了本区域青年人才项目遴选工作细则,提出了重点支持产业领域和遴选数量,细化了各自领域具体遴选范围和参选条件,明确了遴选方式和流程安排。

在重点支持方向上,本次青年人才项目遴选紧扣我市支柱和优势产业领域,围绕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并充分考虑各区县、开发区人才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方向和具体实际需要。

在遴选条件设置上,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考虑基层一线人才成长特点,乡村振兴领域年龄条件放宽至40岁,学历放宽至大专。

——入选青年人才平均年龄33.3岁——

本次人选共188人,其中创业人才45人,创新人才143人,平均年龄33.3岁。

本次遴选项目所属领域丰富,其中,从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的人才98名,占比52.1%;从事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的人才21名,占比11.2%;从事农业科技、农业经营、乡村文旅等乡村振兴人才20名,占比10.6%。

人才综合素质较高。学历方面,青年人才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比77.7%。业绩贡献方面,有美莹基因、声耕智能科技等初创公司的青年创业人才积极推广新成果,在创业舞台中挑大梁、当主角;也有西部新锆、思摩威、爱生无人机等公司青年创新人才团队潜心科技创新和产品应用研究,领衔实施高水平科技应用项目。

项目发展潜力较大。此次参与遴选的人才项目整体质量较高,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项目达88个,占比46.8%。宛鸣信息、智奇开物新材料、桑尼赛尔生物医药等科技类项目,大胆实施应用技术攻关,获得了天使轮投资,营业额达到千万级,产品技术与实力得到市场认可。追粟农业、蓉和农业等乡村振兴类创业项目,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促进农业与科技、农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广泛带动村镇劳动力就业,得到当地群众高度评价。参与十四运会演出和宣传的“中国梦—朱鹮舞”“西安,不止一面”等文旅类项目深入挖掘西安文化内涵,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旅游消费元素,实现文化与产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取得较好发展。

——对入选青年人才持续培养支持——

根据《“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对青年人才创新和创业项目分别给予3万-5万元、5万-10万元资助。

此外,市委人才办将统筹指导,各区县、开发区具体负责,加强入选人才联系服务,在提供创业创新条件、财政金融扶持、安居和子女入学优待等方面为入选人才提供联动支持,优先推荐参与市区两级项目路演推介、座谈交流、技术指导等活动,鼓励入选人才升级申报“西安英才计划”领军及菁英人才项目,持续抓好入选青年人才的培养对接和联动支持。

据悉,下一步,西安市还将以实施“西安英才计划”为契机,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一流的人才环境,通过打造全球人才汇聚高地,吸引集聚更多人才来西安创新创业,为西安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人才资源。

——聚焦哪些产业?——

“ 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聚焦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先进制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坚持产才融合发展、靶向引才育才,大力引进培育和支持资助创新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引导青年人才服务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

——哪些项目可以申报?——

“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分为创业项目和创新项目。

——申报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1. 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特别优秀者可予以适当放宽。

2. 创新项目申报人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创业项目申报人一般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从事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工作者可放宽至大专以上学历。

3. 创新项目申报人应在所从事行业领域崭露头角,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有一定行业影响力或社会服务能力。

4. 创业项目申报人所创办企业成立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5 年以下,企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

——入选人才待遇咋样?——

青年人才创新项目给予 3万-5万元资助,青年人才创业项目给予5万-10万元资助,支持入选人才开展技术研发、 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

同时,加大入选人才跟踪培养力度,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人才发展需求,在支持引育人才、提供创业场所、完善生活服务等方面为入选人才提供重点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入选人才办理 “人才贷”,缓解其创新创业融资困难。支持青年人才项目入选人才优先升级申报“西安英才计划”领军及菁英人才项目。

同时,加强入选人才联系服务,定期组织研修考察、咨询服务等活动,引导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本文来源:西安发布

#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民俗探究:五路财神 ———————————— 五路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神灵,分别为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
  • 我们的婚姻生活婚姻故事婚外情离婚冷静期:我与老公是组合家庭,现在老公经常与外面女人在一起,我俩的婚姻已到头了,没有挽回的余地,看我俩什么时候会离婚?离婚后还会有
  • 【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小店大队“119”消防宣传活动持续升温】在全国第30个消防宣传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推动119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消防宣传五
  • 西安一小伙身上发生的悲剧!西安东郊纺织城附近一小伙,因为网贷欠债的事,搞的住进了精神病医院。各个网贷公司和银行接连打电话催债。压力太大!原本小伙虽不算家境优越,
  • #豆瓣榜单#最新【一周口碑电影榜】发布!#偶然与想象##花束般的恋爱#等9部新片上榜!点击图片查看全部 1.《偶然与想象》8.8分(新上榜) 2.《花束般的
  • #京都美容医院# #保定身边事# 前几天有一项调查报告表示: 20几岁往后的15年眼睛会慢慢缩小20%[吃惊][吃惊] 本来眼睛就不够大还要继续缩水!简直是人
  • 这部电影,向全世界的宗教发起了挑战R君说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of suffer,The slings and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才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被失败击垮,有的人不断爬起来继续向前,我想真正
  • 亲爱的凯强: 你的情人节礼物已送达,请签收~今天是2022年2月14日,这是陪你过得第三个情人节,很开心我们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彼此很重要的人,离不开也
  • 由于工作繁忙,最近连自己最大的爱好都给拉下了。但好在周末两天的时间也有幸搜寻到两部自认不错的新片。《奇迹》《芬奇》都属于节奏较慢的电影,在最近一堆战争片、动作片
  •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丨山东14市党代会密集召开,五年蓝图都有啥亮点#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新春伊始,山东1
  • 奇门加持!迎取今天的好运! 还有一周就入6月,也算是半只脚逃离不幸。5月星象紊乱,墓库大开,何去何从可以找昨晚的直播重听回放有彩蛋✌ 点赞转发,祝大家财丁兴隆
  • 为什么年轻人的奉献精神越来越弱了,一心都在搞钱? 01 先说第一个问题,年轻人的奉献精神真的变弱了吗? 肯定不是这样的,从社会各界的新闻报道来看,无论是抗洪
  • 【母亲节】only love唯爱花店推出:七彩康乃馨、水晶色康乃馨、双色康乃馨! 可包成精美花束!建议9支、12支、16支、19支!包起来形最好看! 欢迎提前
  • 几经考虑最终还是选择来四川了,吃货当然就要奔吃来了,各种辣都喜欢[调皮]。快十点下了火车、到达目的酒店已经十点半,打听好附近有家好吃的串串火锅店。点锅底的时候老
  • 小事情大反思-蝴蝶效应 昨天让司机去外协那里拿货,提前和外协负责业务的人联系说安排好急需的货物,结果今天发货的时候才发现拿回来的货是不急的,当时一下就火了,电
  • ♡♡‹包含生活の文案句子›✨ ❶生活应该温柔 及时行乐 肆意风声 ❷现在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该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而开心 ❸理想的生活是要五颜六色 可现实却是乱
  • [可爱]秒变小女人,乌鸡凤凰膏滋补养颜两不误 步入三十岁门槛,女生就比较尴尬啦[笑cry] 年龄比不了青春少女,气质更是相差不少。 巢之安凤凰膏,古法四十八小时
  • 默默躺粮+做咸鱼好几天了,明天开始拿起数位板,逐渐恢复产粮模式叭,其实没产粮的这几天我也没闲着,做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那就是…我这个大龄单身女青年今年准备滚去
  • 华林科纳通过电化学蚀刻实现的薄膜倒装芯片UVB LED 紫外线(UV)光源用于许多应用,例如水消毒、紫外线固化和光疗。紫外发光二极管因其外形小巧、坚固耐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