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考古知今·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二 车驾里的河南
引子:从一车一马到通达天下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
  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奚仲造车之地在今驻马店平舆县。平舆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挚国。
  平舆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挚国国君奚仲看到族人拖曳重物靠肩扛手抬,很吃力。他观察后发现,把东西放滚木上移动会省力很多。他选择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的槐木,做出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孔,两轮孔中间穿一根横木,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的木制车辆就这样诞生了,他命名为“舆”。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解决交通问题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奚仲,堪称“大国工匠”。
  因车称“舆”,又因当地地势平坦,后人以“平”字冠名,这也成为“平舆”地名之由来。平舆成为“中国车辆发源地”,名传古今。2008年1月,平舆县被中国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车舆无语,历史有痕。
  穿行平舆县城,车舆文化元素满满。奚仲公园内,由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的巨大雕塑“车舆创世”,令人印象深刻。
  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数十辆古老太平车引人注目。太平车由车厢、轸木、车轱辘、车轴等组成,古朴实用又足见巧思匠心。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车舆文化的专家张振立说,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造车工艺成熟的标志,因其保留夏代“车辀”雏形,有“中国车辆活化石”之誉。
  太平车,中原一带称“轱辘头车”,亦称“牛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这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平车逐渐被胶轮马车、架子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造车技艺被保留了下来。2006年,平舆县“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平舆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组建工匠队伍复制太平车,对太平车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当地还规划了车舆文化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全力打造“车舆文化”品牌。平舆,正成为游客争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车辙重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先秦·《车邻》
  史料记载夏代发明了车辆,却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截至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见于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遗址,其结构牢固,工艺复杂,距发明时间很久远了。但中国车辆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具体什么模样?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真相也在一点点揭开。
  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后,2019年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南城门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中一段车辙双条并进,间距0.8米,被专家推测为“双轮车”车辙印迹。
  “经碳14测年,其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对研究中国车轮的发明、车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发现,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兴奋不已。
  这表明,中原先民4000多年前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为商代车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车辙,将中国用车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走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上,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清晰可见。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最近又新发掘出超过5米的车辙,两辙间的轨距为1米左右。目前的车辙主要在宫殿区附近,可见双轮车只有最高贵族才能使用。
  相较于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马车轨距为2.2米至2.4米,无论是平粮台遗址还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轨距显然窄得多。考古专家许宏认为,这基本上可以肯定它不是马车,而是有某种特殊功用的车子,至于它是用人力还是畜力拉动,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陶盆残片上的“车”字形契刻符号——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中间由“十”字交叉直线串联,上方连接一个椭圆,从上往下看,类似车厢、两只车轮的样子。
  这个刻符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车”字颇相似,同样也有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以及类似车轴和车辀的交叉直线。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已发现了双轮车留下的车辙痕,刻符出现应非偶然,它应当是二里头时代的“车”字。
  车辚辚马萧萧
  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东汉·张衡《西京赋》
  殷墟车马坑、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郑韩故城车马坑、徐阳墓地车马坑、南阳夏庄墓地车马坑……河南考古屡屡发现不同年代的陪葬车马坑,令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分化、礼仪制度,更为世人揭开一段由畜力车开启的漫长交通史。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很早以来,我们的先祖们就开始驯化动物为人类交通效劳了。古文献中多有商人先祖“乘马”、“服牛”的记载。《管子·轻重戊》曰:“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据专家考证,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是驯服。善迁徙和经商的商人,很早驯服牛、马等牲畜驾车。这一创举,对商人大规模迁徙和频繁的经商活动如虎添翼。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在商朝,马车主要是贵族出行代步工具。到了周朝,马车是王公贵族权力的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当时国力计算以“乘”为单位,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区分。
  这一切,在河南皆“有迹可循”。
  虢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原地陈列虢国国君虢季墓、虢季夫人墓和虢国太子墓三座陪葬车马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早的地下车马军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惊叹,如置身军阵,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
  随着车之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古人开始发挥“创新创造力”,比如加装伞盖、帷幔、防雨防晒等装置,不断提升体验感、舒适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战争洗礼后,车辆结构和性能日臻成熟。有的车,可立、可坐、可卧,乘用舒适,装饰奢华……
  2017年7月,24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出行的“豪华房车”,呈现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3号车马坑内。新发掘出的1号车,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设施,顶部周边装饰管状铜器、骨器,车篷上有彩席遗痕,车轮辐条多达26根,足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这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所见形制最大、装饰最奢华的马车,为郑国国君出行的‘一号公车’”。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时礼制森严,出门坐马车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天子到底有没有“驾六”?天子如何“驾六”?自汉代以来,因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贾中宝说,当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397座东周墓葬和18个车马坑,震惊世界。这支“豪华车队”由北向南摆放,其中一辆马车车辕两旁成排对称摆放6匹马尸骨,正是天子之乘。
  汉朝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在南阳汉画馆,展厅有一幅极为壮观的车骑出行图像:图中心位置为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前有七人骑马先导,车后又有八人骑马随行,再现了汉代贵族出则连车列骑的气派场景。
  蒲轮辟四门,双縠似雷奔。唐宋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马车成了出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太平车身影。
  车辚辚,马萧萧。“马车”驰骋中原数千年,催生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交通方式重大变革,为现代交通大发展大繁荣埋下了重要伏笔。
  通九州联天下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南宋·陆游《路傍曲》
  晚清以后,随着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车功能进一步弱化。
  清朝末年,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京汉铁路应运而生,为中原腹地增添了便捷大通道。据《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此后,随着陇海铁路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快速发展成大城市。
  “奚仲造车”数千年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河南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1959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洛阳诞生,至今它仍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交通运输业更是走入蓬勃发展新时代。河南顶尖“王牌”宇通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30%,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客车生产基地。今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宇通客车再次担纲重任,连续17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实力与民族品牌魅力。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月份在郑投产。该项目年产能60万台,年产值超过50亿元,郑州成为上汽集团全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基地。
  郑州日产主销车型皮卡,多年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比亚迪去年落户郑州,主要生产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
  目前,河南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产能145万辆左右。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河南“志存高远”。到“十四五”末,河南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年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6月16日,郑州东站迎来了“复兴号”家族中技术最前沿的新成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它们已伴随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投入到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
  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最后一画终于完成,河南也率先在全国将“米”字画成。
  车行天下,路通八方。构筑立体交通大格局,河南,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策划:魏剑
  统筹:陈茁孙勇
  (成员:温小娟张体义张冬云刘春香胡春娜)
  图①郑州航空港站。王玮 摄
  图②2003年,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双轮车辙印。本报资料图
  图③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来源:河南日报

#惊鸿当如惊鸿万不可空手而归[超话]#[心][心][心]#惊鸿当如惊鸿 万不可空手而归#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各自的形态,自由生活。而不是千方百计把自己塞进方方正正的模具,压缩成同样形状的罐头。 我希望当我年老之后,不会在深夜入睡时,枕头里装满了发霉的梦。”

[.怎么说呢 在捕捉到素材的时刻有很多话想说 但过去小半月已经记不起来啦 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8.]

插秧、摸鱼,乐翻天!西安高新区2022年稻香北大“农事体验节”活动举行

夏日,西安高新区东大街道北大村的稻田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三五成群或一字排开的村民们埋头躬腰、移苗插秧。转眼间,一块块空荡荡的水田换上了“绿色”新装,如镜的水面、嫩绿的秧苗、盛开的荷花、嬉戏的野鸭共同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画。

6月21日上午,“美丽高新 播种希望”西安高新区2022年稻香北大“农事体验节”活动在东大街道北大村稻田旁举行,组织辖区少年儿童下田插秧,在水田里摸鱼,充分体验农耕文化生活。西安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化处副处长刘继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若,西安市水产工作站站长涂兴中出席,高新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东大街道乡村振兴公司及西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东大街道地处秦岭北麓,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从西周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北大村种植优质特色水稻300多亩,致力于打造集特色水稻田、观光农业、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本次活动在展示高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让群众多角度、全方位体验休闲农业的魅力。

活动现场,同学们兴奋极了,他们挽起裤脚,光着脚丫,手握秧苗,在水田中边移动脚步,认真插秧。“虽然天气很热,却干劲十足。”一同学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更深刻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今后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插秧结束后,同学们又投入到了摸鱼活动中,大家屏气凝神,逮着机会便迅速俯身出手抓鱼。“我抓到了,抓到了!”不少同学都有收获,捧着自己亲手逮着的大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活动中,北大村还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高新区乡村振兴公司、西安市水产工作站签署合作协议,将从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稻鱼混养技术指导等方面为北大村乡村振兴赋能。

作为西安高新区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村,北大村立足300多亩优质特色水稻种植的基础上,重点打造38亩鱼稻鳖鸭混养、12亩莲菜龙虾基地,发展“水稻+”混养产业;利用流转的果园、苗圃、菜地,建设多角度、多样化的观光农业;挖掘黄酒、蒸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发展传统手工业,进一步形成集特色水稻田、观光农业、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链。“小秧苗”正逐步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致富法宝。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助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通过“农业+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区现代农业不断形成新的发展亮点,并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高新区农业基本要素齐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全区粮食面积18万亩,果业面积3.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6.47万吨,水果总产10万吨,蔬菜总产10万吨,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成为高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亮点。(高新融媒记者 李聪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空难发生后,很多自媒体一哄而上,无端的猜测、夸张的文字、惊悚的标题、震撼的图片、剪辑的视频,一应俱全,他们未必没有一丝对乘客的关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时候他们
  • 爱尔眼科验光师实操考核主要根据不同等级划分,以高于行业的标准来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并有集团资深验光师在一旁严格监考。据悉,此次验光师定级考试,共有来自江苏、安徽
  • 休息日可约打网球高尔夫羽毛球我有一个上海白领单身交友社qun,qun里资源非常好,有公务员、大厂程序员、一级建筑师 、老师、模特、空姐、帅哥空乘 ,演员、医生
  • 整家店面装饰得特别有排面特别好看坐上一整天都会觉得很幸福[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提前祝我的勋宝贝生日快乐[蛋糕][蛋糕]吴世勋生日快乐[心]一定星途璀璨✨一
  •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品味它,它就会让你感到快乐,记得珍惜时光,记得多读些书,记得认真看待这个世界,记得让自己更美丽一点,带着美好的心情,发现生活中简
  • iTech Media创始人哈利-基斯伯格(Harley Kisberg)和投资银行家斯坦福-劳登(Stanford Loudon)也是该网站的粉丝和创始会员,
  • 美聯聯席區域經理翁凱傑說,沙田第一城10座高層D室,面積327方呎,2房戶,新近以628萬獲上車客承接,呎價約19205元。美聯聯席區域經理翁凱傑說,沙田第一城
  • 人生,总是这样,得失无常,再美好的东西,也无法,拥有太久。正如几年前我喜欢的作家卢思浩写的能接吻就不要说话能拥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动就不要发呆能团聚就不要推辞好的东
  • 首站,我们从胡同里的HOPER开始 #醉爱新加坡# Hi姐妹们,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突然戏精的时刻呢,比如假装自己是贵族,所以必须要喝下午茶~我偶尔会姿态优雅
  • #微博新知博主##观后感堆放所# 通宵打完了orlok线,我哭得要死……盲打出best ending,关键是每个选项都很清楚该怎么选,可能这就是灵魂共振吧[泪]
  • 曹文斌同志一行先后到县公安局110指挥大厅、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中心,观看了专题片,详细听取了智慧交管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情况,就下一步的建设使用与相关负责人进
  • 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皓影锐·混动e+则搭载Honda最先进的第三代 i-MMD PHEV技术,进一步放大了锐·混动“电机性能卓越”的技术优势,使得纯电驱动覆盖全速
  • 就算是,跟同一个人恋爱、结婚、生子,那也是一段又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所以,你看,一定会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不介意某一小段人生很苦,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当初选
  • #我们的蓝调[超话]#很期待#我们的蓝调#猫少女的热剧匣子 两对CP的首波预告中,一对是初恋破镜重逢,一对是海女与纯情派船长,这个剧情设定就给人一种很浪漫的
  • !!
  • 去这些地方,再也不怕路难走了~】提起通往新塍的县道乌新线,好多朋友头都大了!】提起通往新塍的县道,乌新线,好多朋友头都大了!
  • 宋亚轩爱豆出身,能唱能跳,外形也很有优势;他在《王牌对王牌》的舞台上能表演歌舞,这是众人对他的既定预期,在“功能预料”之内;但他也能成为重要的笑点担当,属实让人
  • 3. 这款野路子咖喱本打算命名为双茄(番茄+茄子)猪肉咖喱,但事实证明除了番茄和洋葱果然是咖喱万无一失的好伙伴,即使是乱入的鲜香菇片也有意外之喜,然而茄子的确还
  • 名之缠,当然在后现代哲学以及其他所谓的智者那里也有所觉察,他们希望破名之缠,以为这样就得到一个本真的天地,却不知道破名之缠恰恰被名所缠,名、概念系统这类玩意,就
  •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潮立足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不仅为未来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中国特色的符号中介,同时切中全世界青年人共同的“潮”“酷”等个性化诉求,为超